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古代打仗敌军已经投降了 古人为什么还要屠城

导语:古代战争中残酷而普遍的现象“杀城”这种残忍的手段由来已久。屠城,不仅杀敌军,还杀城中无辜百姓。为什么中国古代战争中屠杀事件频频发生?为什么要屠城?大屠杀不仅大量屠杀无辜,而且使用了极其残忍的手段。

古代战争为什么要杀城?边肖为您带来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有盛世,也有乱世,乱世不可避免,而乱世最大的混乱就是战争。

在人们的印象中,战争总是与悲剧和残酷联系在一起,战争的残酷最能体现在大屠杀上。

古代战争中残酷而普遍的现象

“杀城”这种残忍的手段由来已久。殷商时期民间祭祀盛行,祭祀是战败的囚徒。在胜利者眼里,犯人就是奴隶,就是对象,把他杀了当祭品也是很正常的。这种意识为以后频繁的屠杀埋下了伏笔。

屠城,不仅杀敌军,还杀城中无辜百姓。

就像明朝洪武元年,明朝开国大将杨静攻打靖江时,派张斌从南关进攻,却被对方顽强抵抗。南关守军对张斌大吼大叫,张斌大怒,扬言要屠杀城中百姓。幸运的是,他被及时赶到的杨静拦住了,无辜的市民逃了出来。

一是张斌攻打南关,被守城的人批评激怒,要杀他的人。璟刚进去,就下命令禁止。人是安全的。明代杨靖川传

但是淮安人就没那么幸运了。元末朱元璋与元军作战,元军大将张明健攻下扬州一年后弹药耗尽,试图支持镇南王作乱,但镇南王死于淮安,于是张明健乘势占领淮安,屠杀居民充饥。

“这些年来,吃光了,寻求有危机的国王。大王去了,死在淮安。据市,明剑屠杀居民吃。《明史苗大侠传》

这种肆意杀戮,不计清白的现象,不仅明朝存在,其他朝代也有无数类似的情况。比如楚霸王项羽,不仅杀了下来,还杀了“十五岁以上的男人”。攻打襄城时,“所经之处尽毁”,全城被“少男少女”所杀。

大屠杀不仅大量屠杀无辜,而且使用了极其残忍的手段。“杀人如屠六兽”,场面极其血腥。

就像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样,大屠杀从滥杀演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残酷。当沈庆之、宗彝、刘道龙在南宋屠戮广陵的时候,他们不仅是在杀人、抢人,更是在有意识地在城中杀人。

“城里男女有俗,猫头鹰砍了遗产。将军们经常使用残酷的惩罚。先割肠割眼,或鞭胃,再用刀锯。”《宋书·卷二十六》

魏晋南北朝十大正史记载了47起骇人听闻的屠城事件,其中70多座城市惨遭屠戮。杀人之后,财物被抢,房屋被烧,理想的城市变成了废墟。

为什么打仗是战争却要屠城?尤其在古代,人口决定了生产力。攻下理想之城后,城中百姓惨遭屠戮,无人可治求发展。况且大屠杀容易失民心,尤其是杀戮投降,往往导致敌人拼死抵抗。

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古代战争中屠杀事件频频发生?

为什么要屠城?

“屠城”不仅仅是残暴的将军和军队能做到的。任何将军在战争中都会把它作为不可或缺的军事手段。

屠宰主要有以下目的

1.互相威胁让对方无法反抗或者放弃反抗。

要想屠城,必须先攻城,但屠城不是目的,攻城才是。如果能让守城顺利投降,还不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于是屠杀就成了威胁。

我们在电视剧《守城》里看到过类似的对话。听着,城市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只要你现在投降,我保证不杀城里的人。不然别怪我没礼貌。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再次派李光利将军去大宛。因为轮台不肯投降,所以“进攻了几天,屠杀了”。

2.冲击地方,充实自己

打架无非是为了利益。城市被击落后,不可能不奖励士兵。最后大家都很累。为了让自己的人员快速顺利的掠夺财物,杀城成为了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而且,大屠杀是对敌国最直接的打击。在古代,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力量,人要先打起来。在长平之战中,田雷投入了40多万赵军,只留下240名年轻士兵报告消息。赵从上到下都震惊了,再也没有恢复过来。已经没有人了。有什么办法可以对抗强大的秦国?

昌平战役路镛第一战国骨坑

毕竟屠杀的是敌国人民。首先,不可能把城里的人都变成俘虏。其次,派兵把守和管理,浪费兵力。最后,不管是什么人,都有可能集结一支新的军队来对付自己。行军打仗最怕后院起火,干脆杀光。简单粗暴。

3.复仇和愤怒

不存在少数为了体验残暴的快感而白杀的人,比如上面提到的张斌、张明健,也不存在少数为了复仇而杀的人,比如项羽。

项羽年纪轻轻,内心就充满了家族仇恨和民族仇恨,特殊的家庭背景,楚文化的熏陶和熏陶,加上叔父项梁的指点,使得项羽对秦朝恨之入骨。所以占据咸阳后,秦都“屠咸阳,杀秦降,焚秦宫,三月火不灭”。

再者,进攻理想城市时,守城是优势,进攻城市是劣势。这座城市不可能长久被征服。看着战友在眼前一个接一个倒下,必然会激起围城一方士兵的怒火,导致城市被征服后的大屠杀。

就像安庆之战一样,太平军和湘军打了一年。湘军用各种手段攻击守卫安庆城的太平军,炸城墙,挖地道。最后太平军被孤立,弹药耗尽,营地被攻破。守寨的八千守军投降湘军,但都被斩首。城中太平军拼个你死我活,打了几天几夜,安庆城破。

摘要

虽然屠城现象在古代战争中屡见不鲜,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容忍这种残忍的行为。在大屠杀的同时,对大屠杀有强烈的道德谴责。

然而,用道德谴责来对待残忍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至今不断进步。20世纪,人类达成了禁止在战争中屠杀城市和战俘的共识,形成了明确的国际公约。对城市的野蛮屠杀终于成为历史。

全文结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3608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阿堵物 为什么古人把钱又称为“阿堵物”?下一篇:《九州缥缈录》百里宁卿和白凌波什么关系?百里宁卿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文章评论

  • 我只爱我

    古人的屠城行为反映了当时的战争文化和政治制度,需要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