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陶希圣 陶希圣故事简介:在杜月笙帮忙下脱离汪精卫

导语:陶希圣陶希圣(1899-1988)出生于湖北黄冈。早年曾任教于中央大学和北京大学。他是当时著名的社会史家,“食学”史学的代表人物。抗战爆发后,他弃学参加汪精卫的“和平运动”。在与日本帝国主义谈判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和平”与“卖国”的区别,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会亡国为奴,于是借助杜逃离上海。他和高宗武一起揭露了汪精卫的卖国条款,史称

陶希圣

陶希圣(1899-1988)出生于湖北黄冈。早年曾任教于中央大学和北京大学。他是当时著名的社会史家,“食学”史学的代表人物。抗战爆发后,他弃学参加汪精卫的“和平运动”。在与日本帝国主义谈判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和平”与“卖国”的区别,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会亡国为奴,于是借助杜逃离上海。他和高宗武一起揭露了汪精卫的卖国条款,史称“高涛事件”。《王与日本的秘密条约》一公布,就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并在各大报纸上发表。这对汪傀儡政权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当时周佛海最难过。他认为陶希圣和高宗武的逃脱不值一提,但揭露秘密协议是一种背叛。他让泪水从脸颊滑落,但他没有擦。他只叹了口气。第二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晚上和思平聊到了高和陶,气极了,熬了一夜。打算回上海长篇大论,说明一下内容和我们的态度,尽量听听中国人的意见。高涛和两只动物将来一定会被杀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八年抗战可谓灾难性的胜利。太平洋战争没有爆发,美国援助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中国军队什么时候能打败日本是个大问题。

早在抗战初期,军政界就有人对抗战前景不看好,因为中日实力差距太大。周佛海、高宗武、陶希圣等一批拥护汪精卫的政治家,经常在周佛海家里谈论抗日战争的前途。因为这些人掌管和平,与时局的主战高调相悖,被戏称为“低调俱乐部”。

抗日战争中损失巨大,想找日本谈谈

1938年夏秋季,土地的本质丧失殆尽,真正走到尽头的是里面没有粮食和草,外面没有救援。说到抵抗敌人的武装,我军没有完整的师,可以继续战斗。如果外援,苏联英美等民主国家有限的军事援助可以说是没有天赋,美国的战略物资不断注入敌国,这场战争怎么打?我不能再打了。为了救民于水火,我应该和日本媾和。这是一件顺利的事情。”(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

除了德国大使托德曼调停中日战争外,1938年春夏间,意大利大使墨索里尼的女婿科莱也前往武汉(国民政府所在地)调停。期间他特意提醒汪精卫,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被汪精卫拒绝了。

在此期间,唐的女儿带着一些人的愿望来到汉口与蒋介石见面,然后又单独会见了汪精卫。她建议汪精卫和中考校长戴、司法局局长鞠正一起去香港,和唐商量中日之间的事情。汪精卫告诉她,他不可能背着蒋介石去和谈,劝他赶快离开,回香港去,否则就向蒋介石报告此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袁世凯儿子 袁世凯有几个老婆几个儿子 袁世凯儿子什么结局?下一篇:徐特立 徐特立故事简介:一个伟大的老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