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三纲八目 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导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清末洋务派的教育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体西用思想起到了解放思想、强化民族整合性、给人们思想以新的启示,为西学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等作用。

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清末洋务派的教育指导思想。

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

初由冯桂芬提出,后由张之洞在枟劝学篇枠中系统阐述。

“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扩展资料

作用:

第一,中体西用思想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中体西用"的合法化打破了中学的一统天下,使中国落后封闭僵化的局面得以改观。

第二,中体西用思想起了强化民族整合性的作用。

在殖民主义侵略狂潮的冲击下,一个民族倘若不想沦为殖民地,就必须加强本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的整合程度。

第三,中体西用给人们思想以新的启示,即学习外国的东西,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

中体西用的本意没有这个内容,但它的思维逻辑,却在客观上使人们得到了启示。

洋务运动后,拒绝学习外国的盲目排外思想固然没有市场了,而全盘西化的主张,也被多数人所否定。

结合本国实际学习外国的东西,已经逐渐成人们遵循的法则。

中体西用是当时可行的过渡性模式"它的提出,不仅开了社会风气之先,为引进西学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四,"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播大开了方便之门。

虽然中学是体、但西学既然已经为用,它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传统框架,取得了合法地位,从而有利于打破国民拒斥外来新生事物的传统文化心理障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lishi/3892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我心深触》案情离奇治愈,新鲜组合带你探案下一篇: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李白的人生经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