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急需一份乡镇纪检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导语:急需一份关于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建设的调查报告。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作为一个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它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面向生活和工作在农村的党员干部,承担着维护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能。它是推

急需一份关于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建设的调查报告。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作为一个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它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面向生活和工作在农村的党员干部,承担着维护政治稳定、服务经济发展、保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职能。它是推动基层廉政建设最活跃、最重要、最现实的力量,是我们党和政府纪检监察系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乡镇纪检监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层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新形势下,通过对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建设的调查研究,我们感到乡镇纪检监察机构自身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会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一、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处于健康发展的趋势,是党委和政府信任、干部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乡镇纪检监察机构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乡镇纪检机构薄弱。

人力方面,我县有13个乡镇,2个管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专职纪检委书记16人。

纪委书记和其他党政班子成员一样,重点做好乡镇中心工作。

每个乡镇纪委有3至5名成员,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专职纪检干部。

乡镇纪委成员和专职纪检干部多为派出所所长,工作任务复杂。当纪检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冲突时,他们不能抽出大量的精力去做纪检工作,同时还要下乡留在村里或者按照其他分管领导的要求去做一些紧急事务。

从长远来看,纪委书记、纪检监察官或者纪委成员都不能把精力放在纪检监察工作上。基础力量薄弱已经成为乡镇纪委工作现状的主要问题,直接导致乡镇纪委工作缺乏主动性,完全处于应对状态。

二是乡镇纪检机构开展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乡镇纪委由乡镇一级党代会选举产生,与党委政府完全融为一体,人和事都离不开乡镇党委政府。

由于缺乏独立性,纪检工作和乡镇中心工作的发展离不开村干部的协助。纪检干部一方面要查处违反规章制度的乡镇干部,另一方面又怕得罪他们,不能完成中心任务。

另外,乡镇纪委工作圈子小,人员基本不动,留下的人际关系多,使得纪检干部患得患失,无法主动开展工作。

上级纪委不直接联系干部的任免和上级的考核,也是乡镇纪委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纪检工作做得好不好,乡镇党委基本不做参考,在干部任免奖惩上,还是靠中央工作和应急工作的完成。

这些问题和现象导致纪检干部失去信心,对工作感到不安,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乡镇纪委干部的纪检监察业务不够熟悉。

纪检监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目前大量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来自其他岗位,从未从事过纪检监察工作,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严谨性认识不深。

绝大多数纪委书记也分管信访、综合管理等工作。,接待应酬多,很少研究纪检业务,导致工作没有轻重缓急,处理信访案件没有规矩,管理没有制度,检查没有信息。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反腐倡廉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违纪案件范围越来越广,违纪人员作案手段越来越隐秘,呈现出高智能、高技术的趋势,反侦查能力不断增强。

但纪检监察干部长期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岗位工作,知识结构单一,办案手段传统。懂会计、法律、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很少,学科能力相对落后。

另外,平时业务培训比较少,从事业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多。因此,乡镇纪委干部普遍存在业务知识不足、办案能力低下等问题,乡镇纪委干部的专业素质亟待加强。

四是办案业务经费和设备不足。

新形势下,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任务增加,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工作量增加,地方财政压力较大,业务经费明显不足。

相比之下,其他部门有资金或车辆等实物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没有划拨专项资金或相关办案设施。

二、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一方面,有些领导有误解。

目前,我们把发展放在首位,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我们认为,惩罚管理和使用他们的党员干部等于抹黑他们的脸面,对纪委的工作不够重视和支持,有些人甚至错误地将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等同于阻碍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一些纪检干部有误解。

有的乡镇、管委会纪检干部兼职多,单方面认为纪检工作做得多好不重要,做其他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辛苦的、有用的;有的被单位领导“尊重”,不能履行监督职能;有时候事务纠结,兼顾自己的工作,角色不到位;有人认为纪检干部交流缓慢,“老龄化”趋势明显,形成了大部分纪检监察干部的“终身制”,导致干部中做纪检监察工作“不进则退”的思想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使争当第一的竞争氛围无法形成。

二是考核体系存在缺陷。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实行上级和乡镇党委双重领导。

但在实践中,乡镇党委政府对纪检监察机构拥有绝对控制权,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的领导仅限于业务指导层面。

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导致上、下两级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在案件的查处、纪律的量化和定性方面,仍然存在意见分歧、配合不够的现象。

同时,在现行体制下,乡镇纪委书记和监督同级党委的职责也显得不足。

第三,干部交流存在弊端。

干部交流是让干部和军官永远保持创业激情的好办法。但作为纪检监察干部,由于专业性较强,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一个纪检监察干部需要长时间参与案件调查,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信访案件的能力,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乡镇纪委书记的大规模交流,和一群不熟悉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进行长时间的熟练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3.关于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建设的建议

目前应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考核体系,减轻工作压力,加强教育培训等。,使乡镇纪检监察机构能够高标准履行职责,高效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从人财物方面充实基层纪检监察力量。

人力进一步加强。除纪检委书记外,每个乡镇纪检委还应至少配备一名纪检监察人员,以保证纪检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丰富物质资源,更新和配备乡镇纪检机构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并方便乡镇纪检委办案;经费进一步增加,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匹配一定经费,向基层倾斜,弥补纪检监察业务经费不足影响正常工作的缺陷。

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评估: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机制。

乡镇纪委应负责监督和接受乡镇党委的领导。钱、钱、料、年终考核都在乡镇。乡纪委是运动员,又是裁判,极不科学。

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消除乡镇纪检委的顾虑势在必行。

有的地方把乡镇纪委的人事、财力、物力、年终考核等都收进了纪委,让乡镇纪委不怕“得罪人”,可以大胆工作。

激励措施:改善政治和经济待遇。

政治上要疏通纪检监察干部的输出渠道,建立交流、选拔、任用机制,让纪检监察干部能进能出,盘活人力资源,激发积极性,促进工作。

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要优先考虑,并传达给其他部门的领导岗位,要符合纪委的规范。

经济上,要建立统一的纪检监察干部补贴奖励机制,提高办案补贴标准,缩小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千方百计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福利待遇,增强工作积极性。

第三,减轻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负担。

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其工作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但是,把乡镇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全部放在纪委书记和纪委官员的头上,必然会导致他们疏于职守。市县纪委作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与乡镇党委沟通,减少乡镇纪委的工作量,把工作重点放在纪检监察上。

四是建立资质准入制度。

要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门槛,实行资格准入,努力做到每次准入都要考试,逐步降低机构任命人员比例,扩大法定考试人员比例,坚决杜绝安置挂职,为建设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奠定良好基础。

第五,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培训。

一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对新进入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的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更新对现有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培训。

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增加省市之间的学习、培训、交流和观察机会,确保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每两年外出培训一次以上,以会议培训代替案例培训的方式,进一步增强办案能力。

同时,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素质,正确认识所从事的纪检监察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高阳公主的历史 高阳公主怎么死的 高阳公主是如何死的下一篇:如何利用语文名师的经典课例进行教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