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10首诗词

导语:以下10首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诗歌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 易水歌 对应事件:秦灭六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经历了快1000年的诸侯分裂,谁也没有想

以下10首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诗歌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 易水歌 对应事件:秦灭六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经历了快1000年的诸侯分裂,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居然能实现统一。 燕太子派出了天下第一刺客荆轲,想要阻止这个进程。荆轲执行任务前,在易水河畔,唱出了,悲壮苍凉的易水歌。 但是,在商鞅精心构建的秦国耕战制度面前,这些都是徒劳。 公元前221年,始皇横扫六国,中国第一次真正在全国实现郡县制,中央集权帝国形态的中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2、 匈奴歌 对应事件:汉武帝讨伐匈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失我焉支山, 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倾举国之力开始讨伐匈奴。帝国双壁卫青、霍去病,历经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把战场越打越靠北。 这是当时的世界头号游牧强国、和世界前2农耕文明之间的顶级对决。 更有趣的是,农耕文明居然武装出了一只,实力超过头号游牧强国匈奴的骑兵部队。 并用骑兵战法,击败、和驱逐了游牧民族、占领了游牧民的传统牧区。 匈奴歌,没有作者,只是在失去了传统牧区的匈奴牧民之间传唱着。。。 漠北之战后,中原王朝打通了河西走廊,开拓了丝绸之路,从地区性大国,走上了世界顶级文明的行列。 3、 观沧海 对应事件:三国鼎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公元207年,曹操在扫平北方袁绍势力后,远距离奔袭,令人措手不及的踏平乌丸。回师途中,曹操心情大好,写下观沧海。 经历了短暂的战乱后,又一位雄主呼之欲出。 但天不遂人愿,三国时期,天才太多,刘备、孔明、孙权、周瑜等等,皆不世出。 次年,曹操挥军南下,准备统一中国,但在面对孙刘联军时,兵败赤壁。 再到219年,曹操在汉中,兵败刘备,中国走向分裂。三国鼎立,连年的战争大损国力。这也为日后两晋、南北朝时,汉人政权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4、 兰亭集 对应事件:肥水之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摘其中谢安4言诗,为代表。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 契此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 迥霄垂雾,凝泉散流。 公元353年,王羲之邀请33岁的谢安、孙绰、孙统等41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兰亭修稧,曲水流觞,饮酒作诗。众人沉醉于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一起做诗37首,汇编成集,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兰亭集》。 豪门子弟们,能诗会赋、风流倜傥,但其中也不乏天纵英才。 而同期的北方中国,各民族不断登场,主导历史,民族血腥大融合。 就在兰亭集问世后的30年后,前秦苻坚统一北方,集结80万大军南下,淝水之战爆发,江东震动。 谢安临危受命,任征讨大都督,派遣弟弟谢石与侄儿谢玄,陈兵一线,指挥作战,最终获胜,并导致前秦帝国一夜崩塌。 肥水之战,几乎是这些魏晋名士们,完全凭借个人不世出的才能,逆天改命,延缓了南方汉族政权,被北方民族大融合进程波及。 5、 玉树后庭花 对应事件:隋统一中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丽宇芳林对高阁, 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 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 玉树流光照后庭。 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时,沿袭着魏晋豪门遗风的陈后主,还在深宫中,聚集着群臣、雅士、和爱妃,唱着这首自己亲作的玉树后庭花。 经历一轮轮民族血腥融合洗礼的北方汉族政权:隋,自此结束了中国接近200年的南北朝分裂。同时也结束了,从魏晋以来的豪门人才选拔体制。 公元605年,中国第一次启动了全国科举,帝国进入全民人才选拔时代。一个更加开放、务实、和有竞争力的隋唐帝国,正式走入历史舞台。 6、 过华清宫 对应事件:安史之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要想富,先修路。大唐开元盛世时,从岭南把荔枝快递到长安,还能保持新鲜。可见路修得有多好,国力已经多么强大。 但是,没有监督的权利,腐化起来,也就是一夜之间。 最高权力监督机构,皇帝,连自己都监督不了。为博妃子一笑,就能开启国家力量。那么对逐渐强大的地方武装,怕是也没什么心事来监督了。 公元755年,安禄山叛乱,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帝国从世界之巅,轰然倒塌。 后期虽然平叛,但是国力大损,军阀开始割据,对西域丝绸之路的控制力大减,北方中国逐渐进入战乱,全国经济中心第二次开始南迁。 7、 过零丁洋 对应事件:元灭南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279年,崖山海战,蒙古灭南宋。文天祥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慷慨赴死! 自安史之乱后,中国在接下来500年的时间里,分分合合,但始终不变的是,汉族政权,在面对北方游牧政权时,一直处在弱势。直到崖山海战,汉族政权第一次彻底完结。 8、 石灰吟 对应事件:北京保卫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游牧民族面前累计积弱了约600年的汉族政权,从明朝开始,皇帝变得刚烈起来。天子亲守国门:北京。 天子如果被抓,大臣就重新拥护一个天子,继续守国门。写下石灰吟的于谦,完美的践行了这个政策。 公元1449年,在土木堡俘获明朝皇帝、消灭明军全部精锐的瓦剌骑兵,继续南下,兵锋直逼北京,全国恐慌。 51岁的于谦,和他写的石灰吟一样,充满倔强!在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拥立新皇,在北京火线集结20万大军,击溃瓦剌骑兵。 让北宋的靖康之耻,没有再次发生。让汉族政权,再次延续了200年。 9、已亥杂诗 - 其二百二十 对应事件:鸦片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839年,也就是在鸦片战争打响的前一年,辞官回家的龚自珍,已经嗅到了千年未有之变局,无奈的写下了:「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闭关锁国、专制腐化的大清,已经彻底落后于西方蓬勃而起的工业文明了。 落后挨打是正常的,如果不是几千年绵绵不息的文化底蕴,可能中华文明已经没有了。 10、沁园春 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45年,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即将踏上去重庆谈判的飞机前,发表了沁园春雪。 不需要做更多的点评了,「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民国首任民选总统、曹操、女王妇好都选择安葬在风水绝佳的此地下一篇:最后的皇陵一囚徒天子光绪清崇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