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事后诸葛亮什么意思 心理学讲的原来都是常识!事后诸葛亮了解一下?

导语:这是MindU的第13篇文章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观点:心理学也没什么嘛,不过就是生活中的常识而已,家庭幸福的孩子能够有更高的成就,智商分数能够预测学习成绩,抑郁的时候出去跑跑步……这些常识谁不知道呢?

这是MindU的第13篇文章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种观点:心理学也没什么嘛,不过就是生活中的常识而已,家庭幸福的孩子能够有更高的成就,智商分数能够预测学习成绩,抑郁的时候出去跑跑步……这些常识谁不知道呢?

可殊不知,这一点,是我们在学习或者应用心理学的时候最容易掉入的一个陷阱。

心理学中的一些结论和观点,真的是那些生活中的常识吗?

这里首先有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对于常识了解多少?常识都是正确的吗?

以下是一些格言或者俗语:

恐惧比爱强大

堕落的人不能帮助另一个堕落的人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有备无患

你觉得这些“常识”的可信度如何?可以默默在心中做些评价。

那这些呢?

爱比恐惧强大

堕落的人能够帮助另一个堕落的人

三思而后行

船到桥头自然直

你应该也发现了,上下两组格言所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完全相反的。

但是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让被试对这些格言分别作出评价,大多数人对于正反两个方向的格言都会做出比较高的评价。

由此可见我们对常识的判断存在着极大的不可靠性。

而对于常识,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常识大多是当我们了解到事情的结果后才想起来,“哇,这是常识啊!”

而这种在事后发现“事情原来是这么简单”的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作“事后聪明式偏见”,我们会认为自己早就知道结果,但是这种感觉往往是发生在我们“知道了”结果之后,我们的大脑如此的“聪明”,一旦我们得到了新的知识,我们的记忆系统便会更新我们原来的假定,并让我们将结果指向所谓的“常识”,产生“我早就知道”的感觉。

而常识中的矛盾性,则是因为我们的这种归因方式,即将结果归于常识,在一定程度上生成了这些所谓的“常识”,我们的常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事后对于结果解释的归纳与总结,而我们所接触到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下往往是自相矛盾的。

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矛盾的出现其实是因为生活中环境复杂多变,事物的走向和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也就是科学理论与生活经验的主要区别,科学理论,尤其是通过实验法得出的结论,是在严格谨慎地控制无关变量,对自变量进行合理控制后得出的,比如“IQ可以预测一个人成年时的成就”,这句话的意思其实隐含了“这些被试的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特殊际遇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做了平衡的操作”,比如被试的随机性取样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否则,我们从生活经验中既能够发现很多成就与IQ无关的特殊例子,也能够发现符合上述结论的例子,这会使我们感到困惑与不解。并且我们机智的大脑往往会默认“我已经知道了”,而忽略这些看似简单而不简单的科学结论。

生活中,这种“事后聪明式偏见”时时都在发生:

我早就知道应该想到提前两周复习,就是太懒了,要不也不至于这么糟糕!

我早就知道这一点了,还用你说?

我早就料到了,这不明摆着的?

我早就……

再拿某省考生高考答题卡疑似被掉包的事件举个例子:

嗨,我早就知道现在这社会什么样子,高考都能走后门靠关系,这不明摆着的吗?

等过几天之后,事情发生了些许翻转:

嗨,我早就知道,高考换答题卡怎么可能这么简单,要是能换,人家早就换个700分了,换500分干啥?

那么我们如何能够避免“事后聪明式偏见”呢?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承认自己的无知

2.摒弃真理的“常识性”

3.听取正反两方面的信息

4.通过充实的论据形成并支持自己的观点

5.你的主观动机是进行理性的思考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评判一个理论,处理一件难题时,观点总是会形成的,这辈子都会形成的,但是中间理性审慎的思考则是必要的也是关键的。

最后以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一段话做个结尾送给大家: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与诸君共勉。

参考文献:

Hofmann, W., De, H. J., Perugini, M., Baeyens, F., & Crombez, G. . Evaluative conditioning in humans: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6, 390-421.

Teigen, K. H. . Old truths or fresh insights? a study of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proverb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5, 43–49.

MindU

想你所想的

心理学

轻科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断流是什么意思 成语投鞭断流的主人公是谁?投鞭断流是什么意思下一篇:金门海战 金门之战失败的历史教训:海战和陆战完全不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