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郭子仪初与李光 安史之乱正酣,郭子仪遇冷,李光弼惨败,原因均是这位宦官所害

导语:安史之乱正酣,郭子仪遇冷,李光弼惨败,原因均是这位宦官所害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继续聊安史之乱。前面咱说到,史思明与他的老冤家李光弼在河阳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最终,史思明以惨败收场。失落的史思

安史之乱正酣,郭子仪遇冷,李光弼惨败,原因均是这位宦官所害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家好,我是猫叔,今天咱继续聊安史之乱。前面咱说到,史思明与他的老冤家李光弼在河阳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最终,史思明以惨败收场。失落的史思明无奈,只有退缩到洛阳,准备住到洛阳宫内享几天清福。此时的洛阳,虽然已经被战争折磨得千疮百孔,但终究还是有些繁华的影子,战争年代,这里也算是享福的好地方了。 面对史思明的咄咄逼人,朝廷这边却出了问题,曾经威震四方的郭子仪坐起了冷板凳,而唐朝中兴的大功臣李光弼也罕见地惨败在洛阳城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情?两个名将为什么突然之间都倒了霉?咱一个一个说。 李亨 邺郡惨败,郭子仪成了背锅侠 咱前面说过,为了一举荡平安庆绪,李亨可谓是大出血,把手底下的牌全部打了出去,出动了六十万大军,而且,阵营中名将云集,这其中就包含郭子仪和李光弼。 只可惜,李亨耍了个小聪明,六十万大军分成九路,居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统帅,各自为战,只设了一个象征性的统帅:宦官鱼朝恩。毋庸置疑,这种打法,倘若遇到菜鸟级的对手,肯定能够瞬间碾压,但要是遇到史思明这种老油条,恐怕就要栽跟头。果不其然,朝廷六十万大军被史思明五万人打了个落花流水,损失惨重。仗败了,总得有人背锅吧,而且背锅这个人还必须得有分量,否则也说不过去,你要真的拿出去俩偏将背锅,也太糊弄人了。为了摆脱自己的嫌疑,鱼朝恩自然不能把自己给卖了,于是脏水就这样泼到了明星级的统帅身上:郭子仪。 郭子仪 面对这种情况,郭子仪百口难辩,事实上,在败退时,郭子仪的部队也确实损失很大,但,把整个战役失败的锅都甩到他身上,也确实很冤枉。李亨也就只好从中和稀泥,给郭子仪升官,来朝廷享福。一个将军,你让他来干文职,这明显就是给个冷板凳,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前线告警,李亨无奈起用郭子仪,但出尔反尔 可是,这毕竟不是太平年代,你把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放在家里发霉,终究不是什么好主意。不久,麻烦来了。西北的党项部落突然发难,吵着闹着要造反,势力很快发展到了京畿周围,并且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苗头。这下子可愁坏了李亨,既然如此,那就只好硬着头皮让「 ”郭子仪”出征了。 鱼朝恩形象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我把郭子仪三个字给打了引号,这是为何呢?原来,李亨对郭子仪还是不信任,只是打了一个郭子仪的名号,率军出征的并非郭子仪本人。这是一个「 ”挂羊头卖狗肉”式的行动,本意是用用郭子仪的名头,吓退党项。谁知,党项人并不买账,双方陷入了僵局,长安的危险一直都未解除。无奈之下,李亨最终还是拿出了郭子仪这张牌。 还真别说,郭子仪的本事真不是盖的,一般人搞不定的问题,到了他这里,三下五除二,仅仅用了几天时间,党项就消停了。看来,党项人怕的不是贴牌的郭子仪,而是真正的郭子仪。李亨自然非常高兴,立即准备重新起用郭子仪,让他率大军直捣范阳,断了史思明的归路。 率军平党项 如果李亨真的按照这个思路执行了,那么,也就基本上符合了当年李泌所提的「 ”彭原对策”,关于彭原对策,在此就不做详述了,鄙人在前面的文章中专门说过这个事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指导。这个打法要是实现了,安史之乱真的可以提前结束了。只可惜,李亨是个软耳朵,被鱼朝恩一阵教唆,郭子仪再次回到了冷板凳,这就是命! 郭子仪的小鞋还没穿完,李光弼的小鞋也来了 李光弼在大胜史思明之后,本来是处在休养生息的状态,准备积蓄力量,再次反击。谁知,这时候他也被鱼朝恩给盯上了。 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谣言,说是洛阳城内尽是一些燕赵之人,他们思乡心切,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攻占洛阳,简直易如反掌。谣言就谣言吧,大家无聊,找点饭后谈资也是有可能的,但要命的是谣言会影响到谁。不出所料,鱼朝恩很快听到了这个谣言,在主子面前邀功心切的大宦官,自然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悍将李光弼 不用说,像李亨这种软耳朵,肯定经不起鱼朝恩的死缠烂打。很快,李亨心里痒痒了,毕竟,收复东都可是千秋伟业,起码可以振奋士气。说干就干,李亨的诏书很快就抵达了李光弼的大营,让他准备攻城物资,随时进取洛阳。 深谙军事的李光弼知道,这绝对是一招臭棋,洛阳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若真的出兵,必然长期驻兵于坚城之下,可是兵家大忌。为了让李亨回心转意,李光弼决定用奏疏争取一把,不过,也是徒劳,很快被李亨否决,一场恶战,即将爆发。值得一提的是,仆固怀恩居然也上书李亨,请求进攻洛阳。按理说,仆固怀恩此时是李光弼的部下,怎么会给自己的领导唱反调呢?原因就是李光弼治军太严格,两人早就有了矛盾,河阳大战之时,李光弼甚至差点命人斩杀仆固怀恩父子。 进军洛阳 无奈,君命难违,李光弼最终只有硬着头皮出征了,大军浩浩荡荡开往了洛阳城。不过,这场战役还未打响,实际上胜败已定,为什么?因为李光弼是「 ”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熟悉李光弼的朋友都知道,此人擅长打的是防守反击,就是守住城池,伺机攻击的打法,而他的软肋就是野战。反观敌人,虽然有一个洛阳城,但那只是诱饵罢了,真正威胁李光弼的,实际上是史思明手底下那些身经百战的骑兵,一场激烈的野战正在等待着李光弼,他不败,谁败? 很快,李光弼的大军抵达了邙山周围,他的老对手史思明已经在此等候多时。看到叛军势盛,李光弼迅速命令部队依山列阵,准备迎击。可是,他忘了,他的小鞋还没穿完,命令刚下,仆固怀恩就表示反对,他要求在平原列阵,与叛军硬碰硬决战。正所谓「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战场上,主帅肯定只能是一个人,否则,一定出乱子。正当唐军无所适从之时,史思明可没耐心等待,一声令下,叛军精锐骑兵冲向了唐军。 胡人骑兵 不用说,这种情况下,唐军不可能获胜,很快就被冲得七零八散,李光弼纵有天大才能,也不可能指挥得了溃兵。无奈,李光弼率领手下推到了闻喜,鱼朝恩则比兔子跑得还快,一口气跑到了陕郡才停下来。这场大败,谁来买单呢? 李亨此人,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在瞎指挥这方面,他成功地把自己老爹的基因遗传了下来。不过,体制病也是没办法扭转的,面对叛军,李亨确实也不可能完全放手任由武将掌握着兵权,否则,平定了安史,保不齐下一个叛将也就形成了。当然,郭子仪和李光弼受挫,对于朝廷来说,终究不是什么好事,平叛的进程被大大地耽搁了。所以,做领导,胸怀和手段缺一不可。 好了,今天的故事咱就说到这里吧,下期,咱接着聊。 我是猫叔,坚持原创,欢迎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皇室的赏赐 看到电视剧中皇帝赏赐的爵位,我头晕了下一篇:李敢 李敢刺伤了霍去病的舅舅卫青,霍去病:伤我至亲者,必须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