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二战“台籍”日军沉浮录 被囚禁的中国灵魂 二战“台籍”日军沉浮录 被囚禁的中国灵魂

导语:二战中“台湾出生”日军的沉浮,记录了被囚禁的中国灵魂。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台籍学徒兵 2009年8月11日,我国台湾地区原住民籍“立法委员”高金素梅率领台湾原住民“还我祖灵队”约50人突袭日本靖国神社,高歌安魂曲,要求靖国神社停止合祀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灵位,要求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进行反省和赔偿。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246万余名军人的灵位,不为世人所

二战中“台湾出生”日军的沉浮,记录了被囚禁的中国灵魂。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台籍学徒兵 2009年8月11日,我国台湾地区原住民籍“立法委员”高金素梅率领台湾原住民“还我祖灵队”约50人突袭日本靖国神社,高歌安魂曲,要求靖国神社停止合祀台湾少数民族的祖先灵位,要求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进行反省和赔偿。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246万余名军人的灵位,不为世人所知的是,这其中包括2.8万台湾人的灵位,还有2000多名被称为“高砂义勇队”的台湾少数民族的亡灵也被供奉其中。台湾人的灵位怎会出现在靖国神社?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本文将为读者揭开二战期间台湾籍日军惨烈而屈辱的尘封往事。 “每日思念你一人,未能得相见;亲像鸳鸯水鸭不时相随,无疑会来拆分离;牛郎织女伊两人,年年有相会;怎样你若一去全然无回……”这是四十年代台湾流传的闽南语歌曲《望你早归》。 这首歌的背景是一名台湾妇女盼望其作为台籍日军的丈夫能够早日回家团聚。台籍日军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殖民政府征召去服兵役的台湾人,包括直接从事作战和战争一线的相关人员,以及后勤部门和其他辅助人员在内的与战争相关者。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9月,为了补充后勤力量,日本殖民当局开始从台湾征召不具备正式军人身份的“军夫”前往中国大陆随日军作战,成为军中杂役。由于军人在日本是一个荣誉的身份,因此日本初期并不让“二等人”—台湾民众当军人,而是作为“军属、军夫”。按照日军中“军人、军犬、军马、军属、军夫”的排序,“军夫”为最劣等。 第一批台籍军夫参加了淞沪会战,这批台籍日本兵被称为“台湾农业义勇团”,在上海附近开农场,为日军种植新鲜蔬菜。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升级与扩大,日本的“台湾总督府”又以各种名义招募台籍军属、军夫到中国战线担任物资运输、占领区工农业建设等工作。 至于征募程序和方法,依日本军部的要求,由“台湾总督府”订定资格和条件进行选拔。譬如在征选“劳务奉公团”人员的时候,条件是20—30岁健康男性,日语基础较好,奉公精神良好,适合劳务活动者。在具体操作方面,“台湾总督府”分配一定数额给各州厅,由地方州厅官员广为宣传,招募军人;若报名人数不能满额,警察和宪兵将调查年满20岁的男性,按地址挨门逐户地去“拜访”、“鼓励”。所谓的“拜访”、“鼓励”,其实是软性施压。在军人专政和警察制度森严的情况下,不接受“拜访”和“鼓励”的后果可想而知。之后,日本警察将有意者名单进行审核,并发给通过考核者一张“红单”,算是招募成为台籍军夫。 历史境遇,台籍炮灰的难言之隐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扩大,日本出现了军需物资补给人员严重短缺,甚至兵源不足的问题。由于日本人口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征兵,因此日本殖民当局盯上了海外殖民地。当时的朝鲜有2140万人口,而且“皇民化程度”较高,因此日本在1938年2月发布“陆军特别志愿兵令”,首先在朝鲜开始实施志愿兵制度。在同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与朝鲜同性质的“陆军特别志愿兵制度”在1942年才实施。 日军衰败,在台全面征兵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被迫签署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同胞闻讯后,展开了大规模抵抗日本殖民者的武装反抗,同日本殖民当局展开了殊死较量,沉重打击了日本殖民者。因此,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民众一直有所顾忌,担心台湾民众在中国战场上倒戈,不敢征召台湾民众参军。日本陆军省军务局的官员直截了当地说:“避免对台湾民众使用,是因为现在正处在与其旧祖国—中国事变之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台湾人民祖国意识的警惕。 1943年,台湾原住民也被正式纳入“陆军特别志愿兵”内,被以“高砂义勇队”等名义征用者达到5000余人。1942年3月,第一批被称为“高砂族挺身报国队”的500人被遣至菲律宾,因5月7日参战成功击退巴丹半岛美军而声名大噪,从此改称“高砂义勇队”。台湾原住民生活在山地部落,在丛林中特别骁勇善战。 据日军回忆,该队人员能于无道路之丛林,穿梭侦察,也可以分辨远处声音,从事伏击。由于队员精于狩猎,可清楚地分辨丛林内的动物是否可以食用,使日军可以在缺粮的情况下得到补给。此外,该队队员也传授日军在丛林生活的方法。日本兵罹患疟疾,高砂队员还冒险摘椰子取水帮日本兵解热。日军士兵认为,“高砂队员的英勇、服从、为长官效命及牺牲奉献的精神”日军成员也难望其项背。驻印尼的日本司令也曾颁发奖章赞扬他们:“神出鬼没,白刃杀敌,令敌人丧胆;没有米粮,削树皮、吃野菜,令人佩服。” 适逢二战末期盟军展开跳岛战略的反攻时期,他们不是遭到盟军飞机的密集轰炸,就是受到优势火力的攻击,队员伤亡惨重。此次高金素梅赴日抗议,所指的祖先就是这批高山族日军。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陷入战略相持阶段,加之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台湾总督府”于1943年1月又实施第二期陆军志愿兵募集,选了1030名进入陆军。在陆军特别志愿兵制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日本军部于1943年5月11日颁布海军特别志愿兵令,同时在朝鲜和台湾实施。兵种有水兵、整备兵、机械兵、工作兵、卫生兵、主计兵等。同年7月,开始募集海军特别志愿兵3000名。此后,日本又在台湾多次募兵,前后共招募了约5500名陆军志愿兵与1.1万名海军志愿兵,合计约1.65万名台籍青年加入到日本作战部队当中。 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反击下,法西斯势力日趋衰弱,日军也开始节节败退,日本在台湾最终实施全面征兵。1943年9月23日,日军驻台湾司令部、高雄警备府与“台湾总督府”共同发表声明,将自1945年起正式在台施行征兵制度。1945年1月,台湾开始正式全面实施征兵制度。第一批有2.2万名被日本侵略者挑中,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炮灰。 据日本厚生省统计,至日本投降时止,总计80433名台湾青壮年应征加入日本军队,成为一线战斗人员,更有多达126750多人被征为军属或军夫,二者共计207183人。此外,在校读书的青年学生,也必须参加“学徒兵”。其中,约半数被派遣在台湾各军事基地,6万多人前往东南亚、澳洲等地,有2万多人被派往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战区,另外有1万多人则是在日本本土服役。 “从军”的现实考量 台湾青年加入日军,为日军服务,乍看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但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境遇,台湾民众的“从军”背后也有说不出的难言之隐,历史和现实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这种现象。 除了政治上受骗之外,台湾民众现实生活的考量是最重要的因素。首先,帮日军工作会获得更多的报酬。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极度贫穷,台湾民众过着艰难的生活。 当时,台湾一般民众的工资水平大约在20元左右,而加入日军则可以领到200多元。台北的徐东波就承认:“1943 年夏天,我 23 岁,那个时候在报纸上常会看到刊登入伍的通知及新闻,在我结束餐厅工作后第2天,台南有入伍的考试,当时我想,每个人都得抽签入伍,若抽到了,去当兵只有 10 元的薪俸,但是志愿从军,却有 160 元的薪俸,就在这种半勉强、半志愿的心情下,我向日本军队报到,大约 1 个月之后,即启程前往菲律宾。” 其次,当兵可以获得跟日本人大体同等的社会地位。日据时代的台湾民众并不能享有与日本人同等的社会地位,是二等、甚至三等国民:日本人吃白砂糖,台湾人配给较差的黑砂糖;日本人吃上等瘦肉,台湾人则只能供给少量的下等猪肉。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农神什么 后稷的传说:“农神”后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下一篇:女人抽烟 男人眼中抽烟的女人是什么样 女人抽烟印象会下滑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