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季羡林谈陈寅恪:冬天没有煤取暖 季羡林谈陈寅恪:冬天没有煤取暖 卖掉藏书换取胡适的钱

导语:季羡林谈陈寅恪:冬天没有煤取暖,卖书换胡适的钱。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青年时,季羡林考入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并与陈寅恪先生结下了师生缘。 季羡林眼中的陈寅恪,治学严谨、与人为善、对青年后辈总是无私的提携和爱护。 「 ”他具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即使冬天没有煤取暖,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救济,而是坚持用珍藏的书换取钱财。” 一、实事求是,引导学生 季羡林在清华读书期间,除

季羡林谈陈寅恪:冬天没有煤取暖,卖书换胡适的钱。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青年时,季羡林考入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并与陈寅恪先生结下了师生缘。 季羡林眼中的陈寅恪,治学严谨、与人为善、对青年后辈总是无私的提携和爱护。 「 ”他具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即使冬天没有煤取暖,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救济,而是坚持用珍藏的书换取钱财。” 一、实事求是,引导学生 季羡林在清华读书期间,除了自己专业的课程外,还经常去旁听其它的课。 在这期间,他去旁听了陈寅恪先生的「 ”佛经翻译文学”。 同样是旁听,感受却很不同。 季羡林曾经去旁听过冰心的课。课堂上的冰心,不苟言笑。 一次,她看到教室挤满了人,明白其中的原委,便十分坚决下了「 ”逐客令”: 「 ”凡非选修此课者,下一堂不许再来!” 许多年后,季羡林遇到冰心。他谈起当年「 ”逐客”的事,冰心早已完全忘记,两人只得相视而笑,有会于心。 课堂上的陈寅恪先生,永远从容不迫,脸上带着温和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他讲课的时候,和写文章一样,先把重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细细讲解、考证、分析。 陈寅恪的分析,细致入微,却又实事求是。他讲课,绝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一步步引导学生经过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 季羡林说:「 ”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他在清华四年的时光里,印象最深刻的课程,除了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便是陈寅恪先生的「 ”佛经翻译文学。” 三、高风亮节,文人风骨 知识分子有很多的特点,而陈寅恪的一大特点,便是一个字:穷。 据说,在寒冷的冬天,陈寅恪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 后来,这件事被北大校长胡适得知。胡适想赠一笔数目不菲美元给陈寅恪,却被他拒绝了。然而,境遇窘迫,在胡适一再坚持之下,陈寅恪决定卖掉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籍,来换取胡适的美元。 这些书,都是极其珍贵的史料,装了整整一个汽车。 胡适拿出了很多钱,可陈寅恪却只接受二千美元。从价值和收益来看,这一批书,其实带有捐赠的性质。 不愿接受救济,坚持卖书,正是陈寅恪身上的传统文人风骨,这种风骨,让他无论处在如何的困境,都拥有高风亮节的品格。 陈寅恪研究历史,可却十分关心时政,他关心国家的未来,关心下一代的发展。他的骨子里,藏着治学的态度,藏着教书育人的奉献,而这,对季羡林影响巨大。 多年后,季羡林追忆起陈先生,掷笔长叹,不禁老泪纵横。 二、生活简朴,爱才惜才 季羡林眼中的陈寅恪,永远是淡定从容。 他不同于大多数教授的西装革履,身上永远穿着一件素色的长袍,朴实无华,腋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上课的各种资料书籍。 不认识陈寅恪的人,绝不会相信,这是扬名海内外的大学者。 季羡林离开清华后,辗转多方求学,收获颇丰,可因国内动荡,他一直无法稳定下来。恰巧陈寅恪在英国治疗眼疾,得知季羡林的消息,便将他推荐给了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等人。在陈寅恪的推荐下,季羡林顺利进入北大任职。 其实,陈寅恪和季羡林并无多少私交,只是单纯的师生缘分。可因为惜才,陈寅恪不惜四处求人,为其谋求一个稳定的职位。 这种关照和提携,被季羡林铭记在内心深处。 其实,陈寅恪对青年学者,从来不会摆长者的架子。甚至于,只要他能帮得上忙,他都会尽力去帮助。 他的一生,几乎不说批评指责的话。他总能够看到学生的优点,甚至于对专门攻击谩骂他的学者,也未曾说过半句贬低的话。 如此的盛德,实在令人动容。 ​ 晚年的陈寅恪,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却不失一身的文人气节。 无论是治学,还是为人师表,陈寅恪先生都做到了极致,让人肃然起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连如来也不敢踏足的地方在哪里 佛经描写的场景让人害怕 连如来也不敢踏足的地方在哪里 佛经描写的场景让人害怕下一篇:汉朝为何能强大 清朝如果由汉朝皇帝统治会怎么样 汉朝为何能强大 清朝如果由汉朝皇帝统治会怎么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