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老北京排洪那些事 老北京排洪那些事 哪些路容易积水

导语:老北京有哪些容易积水的道路?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明清北京城西半部曾有二条泄洪河,在缺乏干道下水道的年代里,每到雨季,通过这两道南北走向的泄洪河,把大量城市雨水往南排入护城河,再通过三里河和南沟排到外城南护城河。统称大明壕,清代称东、西沟。 一个是北面西直门内大街的西沟,南面是童路。沟水从南城根的新华社向西流到玄武门外的护城河。另一条是从新华街到和平门的东沟。沟

老北京有哪些容易积水的道路?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明清北京城西半部曾有二条泄洪河,在缺乏干道下水道的年代里,每到雨季,通过这两道南北走向的泄洪河,把大量城市雨水往南排入护城河,再通过三里河和南沟排到外城南护城河。统称大明壕,清代称东、西沟。

一个是北面西直门内大街的西沟,南面是童路。沟水从南城根的新华社向西流到玄武门外的护城河。另一条是从新华街到和平门的东沟。沟水从玄武门东边的白石桥进入护城河。

当时东西沟水最深处没有人,游客可以乘船从白塔寺到玄武门。沟水两侧有45度的斜堤,旁边的路是行人行走的地方。

为了方便行人从东向西通行,在东沟和西沟的主要街道和胡同设置桥梁。有虹桥、马史桥、太平桥、石狮马桥等。在西沟上,东沟东西毛胡同之间有座板桥。

东西沟虽然可以排雨水,但下大雨的时候,首都难免一片汪洋。据史明卢说,万历三十五年六月,京城被淹,造成“九曲平陆成河”,长安街竟然达到“五尺深”。

早年东沟、西沟附近有许多洼地,常年积雨水。所以附近的胡同就叫中寿水库、大川店、冰不洼、后水子、前后泥洼、二龙坑、狗头。北京有很多水坑,就是洼地。尤其是西城和东城,这些洼地后来被填平了。在过去,这些水坑的蓄洪功能是不可低估的。不要低估这些萧条。暴雨过后,周边很多洪水可以堆积,比如西城

赵路,原名北沟岩街,北起西直门内街,南至阜成门内街,后更名为白塔寺东街。元朝是大渡河金水古道。水从河石门和护城河向东流,经曹东河流入太野池。明代的大明沟和清代的西河岩是北京排水的重要防洪措施。明清时期,北沟岩南出口与阜成门内街交叉处有一座石桥,叫做马史桥。石桥的东面是马史市、骆驼市和师洋市。牲畜贸易一度繁荣。民国初年改地下沟,民国十年修路,仍用北沟岩之名。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1937年7月逝世的抗日英雄赵,北沟岩街更名为赵路。

太平桥街,旧称西沟岩街,是明代的河道,叫大明沟,又叫曹操,清代的西沟岩。北起阜成门内街至北沟岩,南至二龙路街市中心。清朝乾隆年间绘制的《都城全图》在这里标注为“沟壑边”。民国10年至民国19年,河道改为地下河,修了一条路,叫沟沿街。民国35年后,为纪念抗日爱国将领童、赵,将胡同以北的苟延街命名为赵路,二龙路以南的苟延街命名为童路。中段叫杜梓寺,太平桥和京畿道西段叫太平桥街。明清时期,太平桥竖立在西沟边上,它的位置就在比才胡同西出口的外面。

通格林路,原名南河沿街,明代称大明沟。因为位于帝都西面,所以沟边的路清代叫西沟。它是明清时期北京重要的排水沟。

当通格林路被命名时,它还包括从复兴门内街以北到新京畿道西出口的一段。后来这一段合并到太平桥街。童街位于国家文化宫南侧,1971年更名为国家文化宫南街。1984年,他恢复了现在的名字。

元朝时,这条路靠近大都城墙。它是一条人工河流,连接着护城河和城中的三海,被称为金水河。明朝以后,金水河上游被阻断,切断了上游水源。另一方面,北京城墙向南移动,将道路带入城市。于是金水河从一条人工河演变成了一条露天的城市下水道,被称为“大明沟”。大明沟北起西直门,南至玄武门,贯穿北京市中心。市民们生活在大明沟沿线紧凑的社区里,沿着大明沟形成了一条从北到南贯穿北京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最南端被称为南河沿街。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北京市府提出《大明豪重建计划》,准备治疗。1921年,治疗项目开始。该项目利用拆除北京皇城城墙产生的城砖修复大明浩,将其改造成地下沟渠,并在其上铺设道路。1930年改造工程完成后,整个大明壕改名为滨江街,评定为一级、二级公路,其南段仍习惯性地称为南河岩街。

1945年,在冯玉祥的建议下,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发布了《北平市政府第五十九号指示》,将南河岩街、北河岩街、铁石子胡同分别更名为童路、赵路、张自忠路,以纪念抗日英雄。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通路更名为“四条新路”。文革后改为现在的名字。

民国以后,大明沟改为地下沟,大明沟是用皇城城墙的大城砖修建的。变成地下沟渠后,沟渠的截面积明显变小。原来的明沟有坡有底,不可能保持原来水道的形状,改成筒形,或者圆形,或者方形。这条沟渠的排水能力不如原来的强。

南北原新华街,现位于新华门、和平门,明清时期也有排水通道。后来改成了壕沟和路。

原来帝都东侧有一条御河,是帝都的护城河,也是泄洪河。它从北江边往南奔到前门东侧的水关出城。30年代改为地下河,铺设南北滨河和正一路街。

通惠河,以前也叫大同河,一直是元代水运的主要通道,其西端在前门外。当时水运船只可以从通州一路开到什刹海。到了明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已经不能在广渠门歪歪斜斜的大同大桥内通行船只,但泄洪的作用是下雨时,大雨会通过这条通道泄洪,民国以来这条通道就变成了地下水沟。

清末北京的地下排水系统图用密集的红线标出,代表过去的排水沟。大街两旁都有排水设施,有明有暗,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考虑到了排水的重要性。

目前北京火车站所在地有一条叫“包子河”的河流,是元代的重要河流,后来被北京火车站填修。

目前北京天坛以东的龙潭湖还有一些水坑,但是面积小很多。仙农潭西边,陶然亭公园附近,还是有的。先农坛,从西到北,曾经是个窑厂。烧窑的时候要挖,挖完了会形成坑洼。雨后,它将成为水泊。解放后,龙潭湖公园建成,失去了泄洪能力。

原来北京老城区外的朝阳门和东直门外有很多水坑。这些水坑虽然影响市容,但有蓄洪功能。雨后洪水可以暂时收集在这里,现在大部分已经被填满了。

北京的内城和外城过去都有护城河。历史上,这些护城河不仅有防御功能,还有泄洪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内城的护城河,包括宣武门、西直门、复兴门、阜成门的西护城河、东护城河,基本都变成了地下壕。成为地下沟渠后,地下沟渠的横截面大小未知,但肯定没有明沟的排水功能强大。把明沟变成地下沟,不仅会减少截面积,还会面临如何疏通的问题。时间长了,生活垃圾和泥沙会被堵塞,影响泄洪能力。

过去,清朝、明朝甚至元朝,中央政府定期对这些地下沟渠进行疏浚和扩建,通常是在大雨之前,目的是改善地下沟渠的排水功能。例如,历史上记载的程楠辉煌的胡同,原来是一条沟,一段东沟。明清时期,政府经常定期来这里挖沟泄洪。

因为平时有很多生活垃圾排入河中,挖的时候很臭。这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

雍正七年,为提高排水能力,对外城何家庄至左安门明沟进行了拓宽和加深。乾隆二十七年,将梁倩胡同东西两侧的地沟改为砖沟,皇城Xi安门路镛南北两侧的排水沟部分用砖修补并与旧沟相连,以方便皇城西部的排水。

护城河是北京重要的排水渠道。二环路地铁建于六七十年代,也对这些护城河造成了严重干扰。

20世纪70年代,北京修建了没有红绿灯的二环路。90年代初,第二节车厢打开,全线贯通。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城市快速路三环建成,使北京的城市交通更快。二环路、三环路上修建了数十座立交桥,北京成为世界立交桥博物馆。北京立交桥有排水设施,但设计能力很低。据说都是按照前苏联2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的。由于施工条件的影响,有些立交桥几乎没有设计标准。所以每当下大雨的时候,只要下十分钟,立交桥下马上就有水了,比如玉泉营北桥。

2012年7月21日,北京经历了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考验了北京的排水能力。

二环内城,基本没有积水,瞬间暴雨快速排出。长安街、平安街、亮光街、东四西四鼓楼前的路面基本没有积水。特别是北京的帝都和故宫的排水设施都很先进,大雨时故宫看不到水池。

但是二三环立交桥下麻烦大,80%的立交桥因为积水量大,切断了主干道上的交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宋朝为什么越战越弱 根本原因是什么 宋朝为什么越战越弱 根本原因是什么下一篇:中国梦我的历史梦 1500字 中国梦我的历史梦 1500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