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什么唐朝中后期的宦官能够左右政局 这得从宦官的职务变化说起 为什么唐朝中后期的宦官能够左右政局 这得从宦官的职务变化说起

导语:为什么中晚唐宦官可以左右政局?这从宦官地位的变化开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先来了解一下宦官这个特殊群体的前世今生吧。所谓「 ”宦”,本来只是指在政府里学习办事。战国时贵族多蓄养门客,「 ”宦”又成为充当门客的意思。这种门客不仅贵族门下有,国君也有,专门蓄养着充当近侍随从,就叫做「 ”宦官”。因此本来宦官并不都是阉割过的人。但是既然成为国君的近侍随从,经常出入宫禁

为什么中晚唐宦官可以左右政局?这从宦官地位的变化开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先来了解一下宦官这个特殊群体的前世今生吧。所谓「 ”宦”,本来只是指在政府里学习办事。战国时贵族多蓄养门客,「 ”宦”又成为充当门客的意思。这种门客不仅贵族门下有,国君也有,专门蓄养着充当近侍随从,就叫做「 ”宦官”。因此本来宦官并不都是阉割过的人。但是既然成为国君的近侍随从,经常出入宫禁,弄得不好就会给国君带一顶大绿帽子,因此,为了杜绝这种隐患,还是阉割过、丧失生殖能力的人比较保险。 古代门客对于自己的主子多少都是有点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成为宦官制度以后,宦官更是统统成为奴隶。唐末以昭宗名义所下的诛戮宦官的诏书中就说过:「 ”此辈皆朕之家臣也,比于人臣之家,则奴隶之流”。用现代语言通俗来说,宦官就是皇帝的家内奴隶。现在又通称宦官为「 ”太监”,这是因为明朝的宦官办事机构分设十二监,每监各设「 ”太监”一员作为长官,后来宦官权势大了,人们也就把非太监的宦官也混称为「 ”太监”。 纵观整部唐朝历史,可以说宦官的身影在统治中枢贯穿始终,然而真正站到权力巅峰、干涉朝政是始于唐玄宗终于唐昭宗的唐朝中后期。下到奏章审阅,诏书下达,上到把控军政大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大宦官说了算。 而在唐朝前期宦官基本上是没有机会掌权的,这是因为开国皇帝李渊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同患难、经过考验的「 ”晋阳起兵”的功臣元勋,即便他们贵为宰相,和皇帝仍是休戚与共,不需要另外配置贴身亲信。唐太宗李世民更不用说了,文臣武将数不胜数,光凌烟阁留名的功臣就有24位。而高宗即位时,身边有长孙无忌,褚遂良一班太宗老臣,为了夺权,转而依靠「 ”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昭仪武氏,形成了在皇帝身边的另一个所谓「 ”内朝”的中枢机构,跟宰相为首的「 ”外朝”相抗衡。武则天当上皇后、太后,继而改唐为周当上女皇帝以后,先是自己掌权,晚年信任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等,又形成了女皇帝的新「 ”内朝”。中宗复周为唐,又宠信韦后形成内朝。以上几个内朝都还轮不到宦官参与。 内侍监 开始让宦官组成内朝,是在唐玄宗的时候。唐玄宗吸取此前皇后擅政的教训,在废掉王皇后会后不再立皇后,不让所宠爱的武惠妃、杨贵妃凭借皇后名义插手政治。但是如果把朝政大权都交给宰相吧,又怕宰相权力大了那天再篡位夺权。所以说唐朝的这个皇帝真的不好当啊,既要防范文武大臣,还要防范身边的女人。没办法了,唐玄宗便把视线转移到贴身宦官身上了,这些被阉割过没有生育能力的人是没有可能当上皇帝的,而且由于宦官是家奴,既贴近又恭顺听话,不像外朝宰相有时要摆臭架子,装得严肃可怕。因此唐玄宗便挑了身边的大宦官高力士协助他处理政务。 「 ”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力士也就此「 ”常止于宫中,稀出外宅”,这样就出现了由宦官组成的和外朝宰相抗衡的内朝,这时设置正三品的「 ”内侍监”为长官,抬高到和外朝正三品的宰相同一级别,达到了内外权力相互制衡的目的。 至于宦官中唐玄宗为什么单选了高力士,那是因为高力士是给唐玄宗出过大力的人,「 ”玄宗在藩,力士倾心奉之”,剪除太平公主、从太上皇唐睿宗手里夺权时,力士又积极参与军事行动,可以说是经得起考验的干才。同理,从玄宗开始,一直到唐昭宗时期各个皇帝宠信的宦官就新旧唐书《宦官传》所记,比较出名的如李辅国、窦文场、霍仙鸣、吐突承璀、仇士良、田令孜等,都曾是皇帝在东宫当太子时的亲信,程元振、俱文珍、王守澄、梁守谦等都以拥立皇帝建有功勋,总之,都是在皇帝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的人物。 监军、神策中尉、枢密使 从玄宗朝开始,宦官涉政不仅仅体现在代表朝廷中枢的内侍监,还包括外任监军、内任神策中尉和枢密使等要职,这些不见于正式编制的官名才是真正的有权有势的要职。 先说监军吧,派宦官去军队里监视,这种做法在唐初是没有的,因为当时的将领多半和皇帝共过患难,而且有大征战,部队都是临时抽调组成,「 ”将帅无握兵之重”,用不到再派人监视。玄宗时设置了九节度使,边塞重兵长期由节度使把持,这就需要派自己的家奴去充当监军。如玄宗身边的另一个太监边令诚,便长期充当安西四镇节度使的监军。 安史之乱时,因为边令诚和节度使高仙芝有矛盾,边令诚就可以去皇帝面前诬告,而玄宗就选择了相信自己身边的人,在没有详细调查和安史叛军大军压境的前提下,边令诚仅凭玄宗敕书,就在军中把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位大将就地诛杀,直接造成前方军心大乱,将士无心应战,直接造成了安史战局的恶化。 因此说重用宦官是把双刃剑,不能排除协助皇帝处理政事,避免宰相和皇后权力做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收受贿赂,诬告冤杀忠臣良将的负面作用。 宦官插手禁军也是始于玄宗一朝,先是高力士和禁军统领争宠,结果禁军统领葛福顺及其后台王毛仲等失败被杀,而另一伙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将领就倒向了高力士。到肃宗朝的大宦官李辅国,代宗朝的大宦官程元振,都曾正式「 ”专掌禁兵”。但此时的禁军只是值守宫城,拱卫京师,力量有限,直到神策军由宦官专掌,才算是事关朝廷军政大局。 神策军本是陇右节度使管辖的边防军队,安史之乱时才崭露头角。安史之乱后,皇帝对于各地节度使再不敢无条件信任了,他迫切需要建立一支直属于自己的野战部队,以维护皇帝的威权。这支战力强悍部队建立起来以后,必须得找既与这支部队有渊源又忠于皇室的人担任长官,从而化地方武力为中央嫡系。结果担任过神策军监军的大宦官鱼朝恩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它的正式长官,且鱼跃龙门,在代宗时这种部队直接升格为天子禁军,而鱼朝恩功不可没。 神策军作为唐代中后期的天子禁军与历代禁军相比,在性质上已经起了变化,它不仅要负责京师的保卫工作,还要作为皇帝直属的野战部队去讨平叛逆。神策军在唐德宗时扩大到十五万人,武宗时左右神策军「 ”每军有十万”,而当时全国各地节度使能作战的每镇也就3-5万兵力,因此中央直属的这20万神策军足以震慑各地节度使,成为左右朝局的关键因素。 而统领神策军的将领在鱼朝恩死后,一度是由神策军将领自行统率的,但是这些人都不是当一军大帅的料,后来到德宗时改任懂军事的朔方军文官白志贞来统率,结果泾原兵变后白志贞受到反对派攻击被撸下去了。而临时统领李晟又过于飞扬跋扈。因此皇帝思来想去还是得用自己身边的人呢,于是让宦官窦文场和霍仙鸣分别执掌左右神策军,贞元十二年正式设立「 ”神策中尉”,于是窦文场和霍仙鸣成为左右神策军中尉,这时的宦官,即便掌握了军权,但是因为皇帝分设了左右军,让左右神策中尉互相争宠,互相猜忌和牵制,因此对于皇权的威胁和对于政局的影响相对来说是很小的。 神策中尉是独掌军权,而枢密使则是分掌政权,代宗时用内侍董秀「 ”掌枢密”,「 ”宣传诏旨于中书门下,秀诛,以乔献德代之”。从此形成制度,到敬宗时正式设置了两员由大宦官充任的枢密使。枢密使的本职如上所说只是皇帝身边掌管机密,宣传诏旨,但实际上可以和宰相「 ”共参国政”,甚至有权过问宰相的任命,因此和两位神策中尉合称为「 ”四贵”。 皇帝不仅任用宦官组成中尉和枢密使的「 ”内大臣”,还同时任用文人以「 ”翰林学士”的名义来充当自己的机要秘书,翰林学士和枢密使都有「 ”内相”之称,而这不过是皇帝在各派势力之间寻求平衡。 掌握权力的宦官自然要排除异己,在皇帝的默许下,首先牵制的就是宰相之权,宰相是外朝,因为办公的中枢、门下两省地点在宫城南面,也统称为「 ”南衙”,而宦官组成的内朝相对称为「 ”北司”。南衙北司之争始于天宝年间,高力士在唐玄宗面前攻击宰相杨国忠,而陈玄礼所率禁军在马嵬驿诛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前面提到了在与禁军争宠时陈玄礼已经倒向了高力士,因此很大可能这就是高力士的指使。 宦官和皇帝的关系本来只是家奴和主子的关系,但是到了中晚唐时期,宦官的权力进一步加大,甚至决定了皇帝的废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抑制宦官势力,夺回国家军权,就成为唐朝中后期君臣必须正视的问题。而某些不甘受家奴控制的君主也确实采取了行动,如唐顺宗时期着名的「 ”二王八司马事件”,此次事件主旨就是皇帝想联合朝臣收夺宦官兵权,制裁藩镇跋扈。然则没有军权的革新如同无水之木,无根之源,很快便以失败告终。 而唐后期最为着名的皇帝为摆脱宦官专政采取的行动便是「 ”甘露之变”,唐文宗的祖父唐宪宗、兄长唐敬宗都死于宦官之手,其父唐穆宗和自己都是宦官拥立。所以,他对宦官专政的祸害深恶痛绝,决心依靠李训、郑注等朝臣消灭宦官势力,公元835年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杀,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此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有一千多人。史称「 ”甘露之变”。 其实,虽然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一直把持着朝政,但是在黄巢起义之前,对于唐王室还是没有异心的。而黄巢起义以后,义军剑指长安,长期不打仗的神策军此事彻底腐化,因此面对义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眼看李唐政权朝不保夕,左神策军中尉骆全瓘转而投靠地方势力把唐昭宗劫持到岐州。而右军中尉刘季述也依仗地方势力囚禁废黜唐昭宗。 唐昭宗天复三年,实力强大的宣武节度使朱温应宰相崔胤之邀,进入长安,对宦官进行了一场大屠杀,至此困扰唐王朝百年的宦官问题彻底解决。但是令崔胤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招驱虎吞狼之计最终演变为引狼入室,先是崔胤自己被杀,接着唐朝文武大臣全被沉入黄河淹死。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在被逼禅位之后也没有逃出被弑的命运。 天佑四年,朱温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 ”后梁”。享国289年的唐朝灭亡。 从以上的事实咱们可以看到,唐代中后期的君主之所以任用宦官,让宦官执掌枢密,担任禁军中尉并外出监军,都是在封建社会特定条件下必然出现的结果,而并非是单纯的皇帝昏庸,任用奸佞。虽然唐朝的最终灭亡跟宦官专权脱不了关系,但是一个王朝的灭亡不能单单归咎于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一个政权的存在或者覆灭,其原因是很复杂的,况且任用宦官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上名字带永字都有谁 历史上名字带永字都有谁下一篇:国军也打游击战:上校旅长带数百伤兵 国军也打游击战:上校旅长带数百伤兵 日军惶惶不可终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