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中国电建历史 中国电建历史

导语:以下中国电力建设史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中国电力史中国有商用电已经120年了。中国电力工业过去12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电力工业在旧中国经历了67年的艰辛和缓慢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电力工业迎来了新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三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阔步前进、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时期。在这53年里,中国的电力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追上了失去

以下中国电力建设史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中国电力史

中国有商用电已经120年了。中国电力工业过去12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电力工业在旧中国经历了67年的艰辛和缓慢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电力工业迎来了新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三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阔步前进、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时期。在这53年里,中国的电力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追上了失去的半个世纪,使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这是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中国电力工作者的光荣。

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从1882年的16马力发展到1949年的185万千瓦。而从1949年到2002年,是3.53亿千瓦。50多年来一直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这在世界电力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特别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中国的装机容量从1979年的6300万千瓦增加到2002年的3.53亿千瓦。在过去的23年里,装机容量增加了2.9亿千瓦,平均每年增加1260万千瓦,特别是近10年来,从1992年到2002年,装机容量从1.6653亿千瓦增加到3.53亿千瓦,平均每年发电量连续10年增加1860万千瓦

近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全面快速发展。中国先后跃居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从1996年开始世界第二,基本扭转了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需求的严重缺电局面。电力工业迎来了20世纪,迎来了21世纪,实现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而且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在电力结构上,不断调整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综合发展的新时期。电网建设大大加强,电力调度水平不断提高,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水平得到提高,电力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使我国电力工业的科技水平日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环境排放控制和生态保护日益加强,使电力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逐步统一。电力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电力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普遍提高。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利用外资、引进设备和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此外,不断提高电力职工素质,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重组转型,加强法制建设,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总之,这20年,尤其是最近10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是电力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十年,是中国电力工业走向世界前列的十年。可以预见并坚信,中国电力工业再过20年,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电力工业必将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电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电力史

中国有商用电已经120年了。

中国电力工业过去12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电力工业在旧中国经历了67年的艰辛和缓慢发展。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电力工业迎来了新的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三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阔步前进、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时期。在这53年里,中国的电力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追上了失去的半个世纪,使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

这是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广大电力工作者的光荣。中国的电力装机容量从1882年的16马力发展到1949年的185万千瓦。而从1949年到2002年,是3.53亿千瓦。

50多年来一直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这在世界电力发展史上是罕见的。特别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的装机容量从1979年的6300万千瓦增加到2002年的3.53亿千瓦。在过去的23年里,装机容量增加了2.9亿千瓦,平均每年增加1260万千瓦,特别是在最近的10年里,从1992年到2002年,装机容量从1.6653亿千瓦增加到3.53亿千瓦,平均每年发电量连续10年增加1860万千瓦。在过去的20年里,特别是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电力工业全面快速发展。

中国先后跃居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从1996年开始世界第二,基本扭转了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需求的严重缺电局面。电力工业迎来了20世纪,迎来了21世纪,实现了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而且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得到全面提升。

特别是在电力结构上,不断调整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我国电力工业进入了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自动化、信息化、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发电综合发展的新时期。电网建设大大加强,电力调度水平不断提高,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

科技水平得到提高,电力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使我国电力工业的科技水平日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环境排放控制和生态保护日益加强,使电力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逐步统一。

电力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电力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普遍提高。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利用外资、引进设备和技术、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此外,不断提高电力职工素质,积极拓展多元化经营,不断深化电力企业改革,推进企业重组转型,加强法制建设,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不断加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总之,这20年,尤其是最近10年,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伟大成就,是电力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十年,是中国电力工业走向世界前列的十年。

可以预见并坚信,中国电力工业再过20年,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电力工业必将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电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发展的第一阶段,计划经济的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电力的历史有三个阶段: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

在燃料部门和电力工业部阶段,电力管理实行集中管理方式;到水利电力部时期,电力和水利经历了分散和集中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燃料工业部时期。

2.电力工业部时期。3.水利电力部时期。

4.“文革”期间。二、第二阶段,摸着石头过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电力工业体制进入了改革探索时期。

1.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2.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

3.能源部时期。4.电力工业部第三次成立。

拓展信息中国电力市场发展战略1。转变观念,树立竞争意识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市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拓展电力市场,企业必须改变以往的观念,明确以市场为主体的竞争战略,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2.完善电力市场的规章制度。要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基础,以及有效拓展电力市场。

3.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电力市场,拓展新市场为了增加社会用电量,逐步扩大电力市场,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供电,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建设电力市场。4.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电力市场的有效拓展取决于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开放和现代技术的逐步兴起,对电力企业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电力。

《中国电力报》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报》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在北京直属的局级新闻单位。是电力行业的重要部门,负责全行业的舆论导向。

《中国电力报》是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牵头,中国电力报主办的行业报纸。《中国电力报》成立25年来,在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面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中国电力报按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党组的要求,肩负起历史使命,牢牢把握舆论和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服务电力行业改革发展大局,坚持服务电力企业和各市场主体,坚持服务广大电力职工,努力营造新气象,开创新局面。《中国电力报》在时任电力部长李鹏同志的亲自倡导下,于1982年1月1日正式创刊,一直受到李鹏同志的关怀。

李鹏同志说,他经常看《中国电力报》。电力部领导高度重视《中国电力报》。1986年,施大珍同志提出了创办一流行业报纸的要求。

1993年再次批示,希望能制定长远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安排确定目标,多出高水平的文章,从下面的反思中看到报刊起到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向着一流的目标稳步前进。1993年7月,施大真部长亲自到报社与编辑们座谈。

随后,分管新闻工作的赵副部长到报社视察指导工作。他要求报纸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使之成为权威的、大众的、旗帜鲜明的报纸。《中国电力报》坚持“权威、全面、解读”的原则。通过行业新闻的权威发布和全面报道,对经济趋势的准确解读和专业解读,不断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从而在服务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电力企业业务发展和读者需求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10多年来,《中国电力报》历经风雨走向成熟。报刊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电力工业部的工作部署;电力经济技术信息及时传播,电力工业改革、发展和管理经验广泛交流,对电力工业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报刊发行量也逐年稳步增长,位居首都工业报刊前列。近年来,根据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报纸的特点,中国电力报提出了“以正面报道为主,以深度报道取胜,善于抓问题”的业务指导思想,以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为主。

同时注重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读者,增加了报刊信息量,增强了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在创建行业一流报刊的方向上扎实推进。1993年,《中国电力报》改为每周4期后,组织出版了大量新闻报道,对广大电力工作者进行了宣传和鼓励,特别是进行了几次深入报道活动,形成了宣传势头。

如反映山东电力基建经验的先进报告《集资办电呼唤股份制》、《成功之路》、反映文明施工的《今日东北虎》、电力改革发展典型的《腾飞·什邡》等。,宣传了模式,推广了经验,振奋了精神,引起了很大反响。特别是参与中国经济效益深度报道的《为什么旧名字不如新名字》,反映了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多家报纸上发表,推动了改革的深化。

这些重点报道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读者的肯定和好评。全年有20部新闻作品及其他作品分别在中国工业报业协会、中国电力报业协会、全国报纸副刊协会评选中获奖。

该报的两个单位和三个个人获得了电力部、中国电力委员会和水电工会的表彰。《中国电力报》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新闻被中央报纸和中国国家广播新闻网转载播出,扩大了电力行业的社会宣传,树立了电力行业的整体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

1993年6月25日,电力工业部副部长赵代表部党组宣布《中国电力报》报社领导小组任命决定:任命沈凤仪为社长兼总编辑,、、赵为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93年,《中国电力报》注册89人,其中编辑46人,占总数的51.6%,大专以上学历66人,占总数的74%,党员39人,占总数的44%。全社会平均年龄35.4岁。

《中国电力报》一室七部,分别是:办公室、新闻部、理论部、农电部、特刊部、新闻部、经理部、中国电力编辑部。除《中国电力报》外,各大报纸还编辑出版《中国电力杂志》、《内部参考》、《电力通讯》供各级领导参考。

《中国电力报》1982年创刊时,是一份小报,四版,每周一期。1983年改为每周两次;1984年改为每周三期。1986年,根据当时水利电力部党组的决定,报纸改为四页大报纸,更名为《中国水利电力报》。

1989年,《中国电力报》恢复注册,由每周两期改为每周三期;1993年改为每周4次。中国电力,原名人民电力,成立于1950年。1958年与《中国水利水电工人报》合并为《水利电力》,1966年停刊。

1983年,人民电力重新发行,1987年更名为中国电力。《中国电力报》在中国有40个记者站和62名记者。

2007年1月1日是中国电力报成立25周年。25年来,《中国电力报》见证了中国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中国电力企业成长壮大的创业历程。

25年来,《中国电力报》与全国电力企业同呼吸、同命运。

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十年清洁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经历了十年。

作为电力行业的人,他们目睹了电力行业跨越式发展带来的变化,也经历了电力企业为改善生态环境所做的艰苦探索和实践。以2008年煤价暴涨、金融危机、新能源革命之年为分水岭,电力清洁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发展,再保护环境,边污染边治理”。

改革促活力,竞争促发展。2002年,电力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发电行业发展的活力。现阶段各大发电集团抢占资源,扩大规模。我国装机容量连续突破4亿、5亿、6亿、7亿、8亿千瓦,为迅速扭转我国缺电局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清洁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以火电为主要新增装机容量,环保设施投入不足,质量参差不齐,利用率低,一次性消耗资源大,排放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基本上还处于“先发展,后保护环境,边污染边治理”的阶段。第二阶段:结构调整和清洁发展。

现阶段,电力行业正处于“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时期,主要表现为注重价值创造、战略转型、绿色低碳发展,重点调整供电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和管控模式。在项目开发中,首先规划清洁高效的供电项目,清洁能源发电在新项目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火电投资连年下降,风电、太阳能、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发展迅速。为什么要以2008年为分水岭?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煤炭价格上涨,2008年火电行业全行业亏损。火电投资热情下降,急需寻找新的出口;第二,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对中国节能减排的期望越来越高。中国制定了“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的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节能减排已成为大势所趋;第三,符合世界新能源革命要求,中国将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幅提升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规划目标,研究核电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

总之,2008年以来,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共识。电力工业发展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煤电一体化、“大压小”、热电联产、发展核电、水电和新能源成为新时期电力工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十年来电力清洁发展的主要成就近年来,电力行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供电结构,坚持清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将清洁发展纳入战略规划。各大发电集团都把清洁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并将其纳入中长期战略规划。比如华能集团努力打造“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大唐集团以“提供清洁电力,点亮美好生活”为企业使命;华电集团提出建设“价值华电、绿色华电、创新华电、快乐华电”的战略目标;国电集团公司确立了“大力发展新能源,建设一流综合电力集团,引领企业转型”的战略目标;中国电力投资公司坚持“调整供电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核心。

二是电力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年来,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从3.57亿千瓦增长到11.4亿千瓦,年均增长7800万千瓦左右;年发电量从1.65万亿千瓦时增加到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约3300万千瓦时,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供电瓶颈。

以华电集团公司为例,截至2012年底,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是2002年刚成立时的4倍;年发电量4300亿千瓦时,是2002年的3.7倍。三是电源结构不断优化。

2011年,非化石能源利用总量约为2.83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1%,非化石能源比重比2005年增长3.4个百分点。加快建设高参数、大容量清洁燃煤机组和燃气电站。截至2012年11月,全国已运行超超临界燃煤机组4700万千瓦,已投产、在建和计划建设超超临界机组数居世界第一;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74.4%。

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002年至2012年11月,全国水电规模从8607万千瓦增加到2.461亿千瓦,风电规模从零增加到5600万千瓦,核电规模从446万千瓦增加到4623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从25%上升到28.2%。目前,我国水电装机容量、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和在建核电已跃居世界第四位,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效。

2002-2012年,我国火电机组供电煤耗由383 g/kWh降至324 g/kWh,降幅超过15%,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6年以来,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8000万千瓦,每年节约原煤6000多万吨;加快建设燃煤机组脱硫脱硝设施,全国燃煤机组烟气脱硫机组比例达到90%;清洁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量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以华电公司为例,2012年单位发电量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性能分别比2002年下降了76%、75%和36%。

第五,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开展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截至2012年8月底,全国已批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4540个,预计全年减排。

中国最早成立的电力设计院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能源部东北电力设计院。

成立于1950年5月。现有员工198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68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8人,高级工程师170人。

到1989年底,累计完成发电项目1814万千瓦;35-500千伏安输电线路16017公里;35~500千伏变电站工程1697千伏等重大科研项目。1980年以来,获国家优秀设计项目6项,勘察项目3项;获部级优秀设计项目8项,勘察项目3项;有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16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明奖;QC小组国家奖2项,省级奖5项。

该研究所还为韩国、阿尔巴尼亚、马里、巴基斯坦和其他国家提供工程设计和服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杨秀清掌控着太平天国政权军权神权 杨秀清掌控着太平天国政权军权神权 洪秀全为何还能成功打败他下一篇:毛主席为中国收回了这么多领土 毛主席为中国收回了这么多领土 中国人必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