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山海经》的一段记载 《山海经》的一段记载 揭示几千年的谎言

导语:《山海经》中的一条记载揭示了几千年的谎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对于《山海经》而言,不少人一直对其持怀疑态度,这本古代典籍之所以会让人们造成如此错觉,就是因为其本身所记载的东西太过离奇,甚至不符合现代人的基本常识。 《山海经》一书,记录了一个上古时期的纷乱世界,包括地理、人文、河流、动植物、神话等内容。可是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山海经》中同时还记录了一段很长

《山海经》中的一条记载揭示了几千年的谎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对于《山海经》而言,不少人一直对其持怀疑态度,这本古代典籍之所以会让人们造成如此错觉,就是因为其本身所记载的东西太过离奇,甚至不符合现代人的基本常识。 《山海经》一书,记录了一个上古时期的纷乱世界,包括地理、人文、河流、动植物、神话等内容。可是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山海经》中同时还记录了一段很长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就是「 ”三皇五帝”时期 。 「 ”三皇”分别是伏羲、黄帝、神农,而五帝则是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三皇五帝是上古时期的圣人,他们为人类的繁衍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是所谓的「 ”法尧禅舜”,更是后代帝王们相互让位的道德典范。 可是在诸多史料中,我们总是能发现一些不和谐的字眼,而这些东西多数与尧舜禹有关,《山海经》就是其中一个特殊的例子。 《山海经·海内经》载:「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也就是说,有一名叫作鲧的人,曾经偷盗了帝王的息壤而去治理洪水,并且没有听从帝王的命令,帝王这才派祝融前来杀死鲧。 在这一段话的描写中,「 ”帝”指的是「 ”帝尧”,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禅位于舜的尧。鲧是谁呢?鲧就是「 ”大禹治水”神话中大禹的父亲。普遍的说法是,鲧因为治水失利并且偷盗了息壤,这才被尧所杀。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山海经》中的这段话,主要围绕着两个关键词来描述,第一个词语是「 ”洪水”,第二个词语是「 ”息壤”。「 ”息壤”是一种神土,据说还可以自我生长,称得上是治理洪水的神兵利器。上古时期发生洪水可能是一次真实的历史事件,因为在世界很多民族的神话中,都曾有过对大洪水的描述。可是对于「 ”息壤”来说,其是否存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文中的意思很明显,鲧是按照尧的意思而治理洪水的,并且其治理的效果应该不太成功,这才想起来去偷尧的息壤。可是此时问题来了,既然尧有如此神器,又为何派鲧去治理水患呢?即使鲧是尧治水代言人,可尧为何不早点将息壤交给鲧呢? 我们再观察尧对鲧前后态度的变化,从用之到杀之的过程,似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即尧就是想借着治水的名义杀死鲧。此时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尧为何要设计杀死鲧呢?难道他们之间有私人恩怨?没错,尧与鲧似乎有着解不开的恩怨。 从血统上来讲,尧与鲧都是黄帝的后代,尧是君而鲧是臣,但是鲧的身份也不简单。《史记·夏本纪》记载,「 ”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鲧的父亲是颛顼,他是在尧之前的上一任帝王,因此鲧应该是尧稳固帝位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才让鲧引来了杀身大祸。 在翻阅其他史书时,我们还有了另外一种发现,《左传·昭公七年》记载:「 ”昔尧殛鲧于羽山”,此书中认为杀鲧的是尧。而《国语·周语下》却记载:「 ”舜之刑也亟鲧”,认为杀鲧的是舜。我们暂且不说究竟是尧还是舜杀了鲧,单从后来大禹继承帝位来看,他应该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他将自己的帝位传给了亲生儿子启。 从黄帝一族的传承来看,黄帝、尧、颛顼、大禹等人都是同一家族,而他们也都成为了人间的主宰,由此可以判断,从黄帝开始,所谓的「 ”家天下”就已经成型了。可是中间为何又冒出了一个舜?而且从舜开始就有了禅让制? 《竹书纪年》中曾有一段惊人的记载:「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意思是说,尧曾经被舜囚禁过,继而才被迫将帝位传给舜。换句话说,所谓的「 ”尧禅位于舜”应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舜之所以能够夺得帝位,并不是尧让给他的,而是舜自己抢来的! 我们重新整理一下,黄帝统一华夏部落后,其帝位一直在家族成员中传承,传至颛顼一代时,尧突然继位并将颛顼的儿子鲧杀死。在此之后,舜又囚禁了尧,并将其地位取走自己做了帝王。直至最后,大禹重新坐上帝位,开启了后世王朝的「 ”家天下”制度。 由此来看,尧获取帝位的方式、舜获取地位的方式、禹获取地位的方式,无一不存在着诸多疑似血腥而又残酷的因素。在儒家文化的渲染之下,尧舜禹被描述为圣人,让「 ”禅让制”变得极为冠冕堂皇,其实只是为了虚构一个上古时期的理想社会。毫不夸张的说,所谓的「 ”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其实就是一个从春秋时代开始流传的谎言,至此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 公元220年,东汉末帝刘协被迫禅位于魏文帝曹丕,在「 ”法尧禅舜”的大典上,接过传国玉玺的魏文帝曹丕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舜禹受禅,我今方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求哲理小故事100字以下 求哲理小故事100字以下下一篇:此皇帝创有别秦陵的帝陵模式 此皇帝创有别秦陵的帝陵模式 意欲反盗墓 最新考古发现可能错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