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误我中华700年 近代中国的落后非一朝之锅 误我中华700年 近代中国的落后非一朝之锅

导语:误以为我在中国700年?现代中国的落后不是一次性的锅。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一般说到中华文明,可以说是发展的比较晚,但是超车速度非常快。当四千年前西亚人已经开始玩铁器的时候,我们才刚刚进入辉煌的青铜商周时代。但只是短短的一千多年,我们就像开了氮气加速器,凭着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战国时期的军事征伐以及政体改革,迅速的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帝国制度的统一王国。还荣获了三

误以为我在中国700年?现代中国的落后不是一次性的锅。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一般说到中华文明,可以说是发展的比较晚,但是超车速度非常快。当四千年前西亚人已经开始玩铁器的时候,我们才刚刚进入辉煌的青铜商周时代。但只是短短的一千多年,我们就像开了氮气加速器,凭着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和战国时期的军事征伐以及政体改革,迅速的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帝国制度的统一王国。还荣获了三大古典军事强国的称号,并且在大汉帝国时期同罗马、帕提亚和贵霜帝国并称为古典世界四大帝国。 在经历了4世纪的蛮族入侵之后,中华帝国得以幸存,并且汲取了大量的优秀异域文化。自南北朝开始,中华帝国的国力迅速发展,一度在多个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帝国,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宋朝。而在随后的元明清三代,中华帝国却开始慢慢的走起了下坡路。排除掉地域较偏这一问题,更多的原因还是要从王朝本身去寻找。 元帝国的铺垫 蒙古人对中国的入侵以及元朝的大一统,其实都是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征服,这个性质就和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颠覆和毁灭一样。 可以说,从隋唐至宋朝以来,中华文明五百多年的发展,都随着大元的一统而崩塌了。元代的政治具有极强的世家性质,类似于魏晋时期的中国政治。元世祖忽必烈并没有将大元彻底汉化,其中一大特点就是没有科举。当然,后来元仁宗重开科举,可以说是给了天下文人一丝慰藉,不过通过科举考上的官员终究在权力上是干不过世家子弟的。 而且为了平衡大元的根基,元代的科举是按照人种和地域录取生源的,其中蒙古﹑色目人考二场﹐汉人﹑南人需考三场。这也就是网上流传的四等人制的出处,其实只是针对科举罢了。 而且元代统治者为了方便统治,单纯的认为儒学是宗教,并且将理学设定为唯一的教派,三纲五常上升为教义,孔子被极度神化成了宗教领袖。有这么一个观点是任何哲学一旦过渡出了宗教,那么它必然会出现大批的腐败人员。也就是说,从元代开始,儒生中出现了腐儒。 所谓腐儒,就是顽灵不化、读死书、认死理、不切实际、只会空谈的儒生。他们只会照抄和守旧,不懂得变革,而一旦有人跟他们发生思想冲突,或者出现的事物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他们就会出面反对。典型代表就是明末和晚清那些反对西学东渐和洋务运动的老败类们。 不过纵然如此,元帝国对于的态度民间还是很包容的,只要你不搞事情,政府才懒得管你,这也是和蒙古人松散自由的游牧习性有关。再这样的环境下,除了蒙宋战争中丢失的科技,元朝整体的文学发展和科技走向也是持进步态度的。 明帝国的堕落 中国的正式落后是从明朝开始的,这个一点也不假。之所以会这样,和明初的种种政策是分不开的。社会底层出身的朱元璋眼界不够开阔确实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明帝国的走向,太祖皇帝在帝国的初期建设上太过于理想化。他所构思的明帝国,是一个百姓好好种地,附属国好好朝贡,普天之下皇帝最大,所有人都要忠于皇帝的一个闭塞社会。 明朝的闭塞从他严苛的户籍制度就可以表现出来,也是为了方便管理,明政府不允许自己的百姓到处走动,就算是为帝国运送食盐的盐商也要凭政府的票引走规定路线,途中不可擅自逗留。匠人和军户永远不可脱籍,却得不到更高的待遇,再加上被上级官员的欺压,就预示了明代军事的荒废和技术进步的停滞。 民间的船只不可以擅自出海,这点倒是不足为奇,但是先前历代都有民船可以凭票引出海经商,而明初是连这个条件也没有的,一直到隆庆开关,也只是漳州地形封闭的月港一处允许民船出海。 政治上,自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对文官势力的打压可谓是空前高涨,其高效率的厂卫活动以及可怕的文字狱,禁锢了明初文人的思想进步空间,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明代的文人在早期根本没什么哲学思想上的进步,一直到王阳明出现,儒学才开始缓慢的复兴。 可以说,如果没有大航海时代的冲击,明朝就是一个会在闭塞中彻底走向落后的帝国。事实上在西方商人和传教士第一次来到大明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明朝军事科技落后和政府的苛政。 不过即使是大航海时代到来,明朝的态度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西方的事物,多数时间并没有主动的去探索。好不容易崇祯初年在徐光启和利玛窦的合作下,明朝嫌弃了一股西学东渐之风,却因为国家财政不足和刘宗周等腐儒的阻挠,最终中断了进步的步伐。 清帝国的挣扎 很多人把中国的落后怪罪给清朝,但是却不想想清初的政治都是跟着明朝学习的。 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东南地区社会已经重现了宋代的繁荣,朝廷中文官势力虽然仍不及宋代时的庞大,但是也足以制约皇权的独断,总的来说,明初的闭塞在明末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因为明朝本身制度的缺陷,所有的变革都不会那么彻底。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然后继承现阶段发展。不过这也是一个赌博,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保准新建立的王朝是个什么样子的。 结果很遗憾,新兴的清帝国重走了明朝的老路皇太极、多尔衮和顺治选择的模式,是明初的制度和八旗的结合。 不过正如小标题说的那样,清帝国一直在不断的挣扎。因为清代的皇帝面临的问题,比历代皇帝都要复杂。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皇帝,你的选择是抛弃本民族的传统彻底融入汉族,还是特立独行用不融合。少数民族对多数民族的统治,是高压还是宽容。面对活跃的世界,是开放还是闭塞。对待文人,是独裁还是共制。 如果说皇太极、多尔衮和福临时国家尚未统一还可以一切参考战时模式。那么当国家基本稳定后又要怎么走这个难题就要看下一个皇帝的决策了。从玄烨的政治生涯中可以发现,玄烨自己也是不确定,对待文人,玄烨的态度是先紧后松;对外开放却又是先松后紧;对待西方科学,玄烨是自己努力学习,却又在国家是否应该应用上犹豫不决;面对满汉矛盾,玄烨一直在尽力调解,却又不想失去满洲皇帝的威严。 到了雍正,态度又变成了内紧外松,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老爸给她留下了不少烂摊子。 乾隆年间,这个挣扎达到了最高峰。早年的乾隆,是个积极向上的君主,他平易待人,给大清创造了一个繁荣的盛世。但是从十四年开始,乾隆一改秉性,成了一个猜忌心很重的君主,对臣子的不信任以及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担忧,使得大清帝国越来越闭塞。最后变成了北京政府和广州海关对世界的认知一出现了巨大代沟情况。 可以说,清盛世三代帝王的抉择,使得大清帝国一直在反复中蹒跚前行,有科技的进步,却不能保持持续的进步。有文风的放开,却最终败给了皇帝的威严。再这样的环境下,大清的文人中出现了更多的只知道好好考试就好的腐儒,和大批量麻木不仁的子民。正如当初的明帝国那样,清帝国只是在范付忠被动接受西方的科技,却从来没有主动走出去。这种政府思想的局限性,最终使得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彻底落后给了欧洲。 结语 最后不是说怪谁,而是所有事件的集合加在一起凑成的。中国的落后,归根结底是因为元代的毁灭、明代的闭塞和清代的反复三个方面造成的。很显然,三个环节缺少一个,都不会促成这个结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民国“斧头帮”帮主五次策划刺杀蒋介石 民国“斧头帮”帮主五次策划刺杀蒋介石下一篇:常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常州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