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什么唐朝诗最有名,宋朝是词有名,元朝是曲有名 唐朝为什么是诗歌的巅峰

导语: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成为古代诗歌的代表,而宋代则是词歌的盛行时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艺术形式,元代则以曲艺的形式成为了当时的主流文艺形式。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唐朝诗最有名,宋朝是词有名,元朝是曲有名
  2. 为什么唐代诗歌的成就最高诗赋取士
  3. 请结合史实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4. 为什么古人喜爱写诗
为什么唐朝诗最有名,宋朝是词有名,元朝是曲有名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到,“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焉者也。”

每个时代的政治、社会风气,人民生活方式造就了它所对应的文学方式也有所不同,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而“宋人诗不如词,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这就是说,每一个朝代,文人有不同表现自己内心所想的方法。

唐诗、宋词、元曲是其所处时代的特色文学成就,兴衰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唐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特别是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文人们以诗歌述颂对家国的种种情怀。科举取士制度也正式实施,主要考明经和进士两科,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这更使诗歌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唐朝灭亡后,社会进入极为动荡的分裂时期,辽、宋、西夏、金政权并存,战乱、自然灾害等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宋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市镇与集市大量出现,城市经济与文化职能突出,文人墨客常聚于此听歌赋词,而且词的形式灵活多变,较诗更能表达复杂的情感,很快被许多文人喜爱,因此词的发展在宋时达到了鼎盛。

元朝时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要日益强烈,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起来。而且元统治者采用由吏入官的取士法,使科举制度几乎崩溃,许多文人把对现实的愤慨情绪、自己的理想抱负均融入到戏曲创作中,从而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和繁荣。

物质决定精神,只有繁荣的经济方可促进文化的发展,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物质文化发展的必须条件。




元朝时期废除科举制度,平民百姓没有政策支持加上生活困顿大多数目不识丁,唐朝宋朝流行歌曲的歌词对平民百姓来说已经无法理解,所以具有地域特色的通俗戏曲开始出现填补百姓空白的娱乐生活。

这应该是有一定规律。当唐朝把旧体诗(律诗)写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宋朝文人只能向词曲方向发展。如同是唐朝,李白就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浩题诗在上头!”诗仙都有退步的时候。也说明唐诗要再进步不太可能。于是宋文人也就自然把词推到一个新高度。同理元朝把曲推到一个新高度!宋代表人物是苏轼,元是孔尚任?

文艺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汉朝的长期大一统,国家稳定,经济改善,繁荣了赋的文艺方式。此后,国家动乱,人民生活不安定,只适合较短的文艺表达,诗得到发展空间。但诗歌受众面较小,两宋经济繁荣,需要适合公开吟唱表演的诗歌,诗转化为词,及以同样的社会现实需要,转化为曲、小说等。

为什么唐代诗歌的成就最高诗赋取士

首先,唐朝宽松的政治环境对诗歌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唐朝历代雄主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以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诗兴盛繁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作为统治王朝,唐朝一代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宽广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的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前所未有的.唐太宗李世民以及高宗、则天、中宗、睿宗,至此道高手玄宗李隆基,都对此十分重视.不仅如此,王室成员中的后宫佳丽,公主王孙,能言诗的也不在少数,他们所起的引领推动作用也不可忽视.

其次,唐朝迅猛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历史上,唐代可谓是天朝大国时代,大唐王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也正因为有如此繁荣的经济,发展唐朝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才有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文化的变迁、诗歌本身的历史进化

唐朝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一是唐朝上至宫廷秘闻,下至生活百景无一不可入诗,内容也比前朝丰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多种诗体共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才给唐诗带来了绚丽多彩的发挥天地.二是唐代诗人不仅限于王侯将相,清代编撰的《全唐诗》,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将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和尚尼姑,娈童妓女,渔民樵夫,神棍艺人,甚至乞公丐婆”.再加上唐朝是一个思想十分自由开放的社会,给唐代文学的空前发达繁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唐诗的蓬勃发展是绝对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趋势的表现.

第四,语言的变革

唐朝的“诗体”文学随着当时社会的性质、经济体制、政治及帝王集权统治的发生变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这也就表明了一种文学体裁为其自身生存要不断寻找适应自身发展兴盛的土壤.唐朝正是这种“诗体”文学生长的沃土,因而原来的诗“言志”与“缘情”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唐代找到了它们的契合点,今天我们把它看作是唐朝人思维模式及语言习惯给唐诗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总之,唐诗的兴盛确有其原因,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 历史哪一方面来说,唐朝都具备了诗文歌赋兴盛的条件,给诗歌创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环境,致使诗体文学在唐朝如鱼得水一般兴盛起来,从而形成了中国所特有“诗体文学”.

请结合史实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某一社会的观念形态是这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唐诗繁荣的原因只能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去寻找根源。

答案:(1)国家统一和国力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处于庶族地主上升发展时期,从他们中间涌现出的知识分子比士族子弟更有才能和抱负,更了解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

(3)唐朝以科举取士,特别在高宗时期开始形成以诗取士的制度,在客观上起了导向作用,推动了诗歌的普及和提高,形成了重视诗歌、爱好诗歌的社会风尚。

(4)唐朝的学术文化政策相对开明,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创作自由,有利于诗歌的发展。

(5)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对诗歌的繁荣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6)唐诗繁荣还有诗歌自身发展的原因。

唐朝诗歌盛行的原因有如下:

1、唐王朝处于古代中国最为鼎盛的阶段,经济文化繁荣,所以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的出现来赞美这种繁荣盛世,并且唐朝将诗歌作为科举考试的一大内容,唐朝的各代帝王都喜欢诗词歌赋。

2、唐朝历经年代较长,以后逐渐衰落,给诗人、诗歌的涌现造就了一个时代背景。

为什么古人喜爱写诗

古人写诗是当时的风格,毕竟古文都是比较言简意赅的。再说当时也没有那么丰富的活动,业余生活。 诗词歌赋拿到现在来说就是刷微博,刷头条,写个朋友圈等等……所以不应该说古人爱好写古诗,应该说他们的生活就是那样

清新典雅,由性而发;简明扼要,以抒情怀;不拘形式,随心而做;唯有诗词,众口皆宜!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和歌的不同之处是:诗以诵为主,歌以唱为主,所谓诗要诵其言,歌要咏其声。诗多为有感而作。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为什么古人喜爱写诗?这得从先秦时期中国诗歌的起源说起。

在先秦时期,中国第一首诗歌是与劳动号子“杭育”有关的,说明诗歌最早起源于劳动号子,即与歌咏有关。“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后来经过发展,诗歌表现形式逐渐开始完善,像周代采集各诸侯国民歌的《诗经》,就有了“赋、比、兴”三种方式,但无论如何,这些诗是有一定曲律的,类似于宋代的词,有固定的曲可以歌唱。这就充分说明,在古代,倘若要写诗歌,必须具备诗的技巧和歌的技能,即既要会文学,又要会音乐,否则不会在民间流传。而在古代文化水平普通低下的情况下,会诗与歌的人肯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擅长诗歌,是一个人地位崇高的具体表现。

与此同时,古代和现代不同的是,书写文字与历史的纸与竹编较少,制作起来十分艰难,成本较高。在竹编时代,除了制作麻烦(需要砍竹、划片、磨竹、熏竹等程序),还需要用绳索将每个竹编连起来,由于竹子比较重,每节竹编又写不了多少字,所以要求文字尽量精简,这就是中国古代文言文流行的主要原因。后来,即使有了造纸术,但由于造纸术并不发达,造纸成本较高,所以也需要精简文字,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的流传方式最好的就是诗歌,除了可以经过音乐旋律让更多的人来记来传诵,还在于可以保存在有限的典籍中。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所以古人喜爱写诗,就像现在如果有人不会挣钱,一定会遭受别人的白眼一样。再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明清时期有了白话小说,可作者总是要在里面一定地方写上“诗曰”,然后再来一段“诗”或“词”,这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三言”“两拍”里都有大量的诗词;特别是有些地方的诗词,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没多大作用,其原因就在于向读者证明,作者本人并非是街巷里俗人物,只会讲话本(类似于现在的评书),而是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可以写诗作词的——当然,当时的读者(能够识字者)也并非不学无术,在许多人都渴求科举中第、诗书画印都有一手绝活的情况下,假如写得太差,肯定会被人更加瞧不起。

所以,古人喜欢写诗,除了经济划算,受用纸的约束外,还在于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示自己并非俗人。当然,其实现代亦然,许多人都喜欢写诗,随便哪个地方都可以找出成千上万的“顺口溜”诗人,他们即使写得不好也乐此不疲,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向外人郑重表明,本人并非只知赚钱、喝酒、好色、贪吃等等之类的俗人,是有着高雅的诗词写作才能的雅士。

古人不像今人有那么多丰富的生活,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成了古人丰富生活或成就自己的方式,秀才、举人、进士如不懂诗词,无法登大雅之堂,也难得获得晋升,武能定国,文能安邦,古代能学武的学武,能学文的学文,学文离不开诗词,所以吟诗作赋成当时社会文人主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5547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汉武帝毁灭三族事件之谜的起因是否与巫蛊之祸有关?下一篇:北齐三杰之死真相 北齐皇帝到底有多奇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