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三国吴军怎么灭亡的 为什么孙吴最后灭亡了呢

导语:三国时期,孙吴曾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强大国家,但最终灭亡了。这主要是因为孙吴国内存在权力斗争和政治腐败,同时也受到北方魏国和西南蜀国的强大压力。最终,孙吴在经过数次战争后被魏国所灭。

目录导航:

  1. 三国吴军怎么灭亡的
  2. 三国东吴怎么灭亡的
  3. 东吴是如何灭亡的
  4. 三国演义吴国为什么会灭亡
  5. 三国演义的东吴是怎么灭亡的
  6. 东吴为什么会灭亡呢
  7. 东吴如何灭亡
  8. 东吴灭亡的原因?是怎样灭亡的
三国吴军怎么灭亡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举灭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

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二十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

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朝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

此战,西晋准备周密充分,善择战机,兵分多路,水陆并进,发挥强大水军作用,临机果断,一举获胜。

吴主昏庸,防务松弛,将士离心,缺乏统一对策,招致节节失败。晋灭吴后,东汉末年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国复归统一。

晋灭吴之战是三国后期的统一战争。265年,曹魏实际领袖司马昭灭蜀后病逝,其子司马炎接任,并在同年废魏帝自立,建立晋。其后于279年,司马炎下令六路晋军攻吴,势如破竹,成功于280年三月十五成功逼降吴主孙皓,西晋统一天下。

晋灭吴之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晋具有各方面的优势,但仍经过长期准备,精心策划,严密部署,终于迅速取胜。弱小的吴国面对强敌,反而轻敌大意,毫无有效全面的防备措施,结果一败涂地。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的灭蜀,使司马氏势力进一步加强。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子晋武帝嗣相国、晋王位,继掌魏国朝政。同年十二月,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自登皇位(即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改元泰始,都洛阳。这样,魏灭蜀、晋代魏,变三国鼎立为晋与吴的南北对峙。

司马昭曾有灭蜀之后三年就灭吴平天下的设想,但灭蜀后,因师老民疲,又缺乏灭吴所必不可少的一支强大水军,灭吴之举暂停。司马氏转而采取措施整顿内部,如任用贤能,废除苛法,减免赋役,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以此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经济,加强实力基础。司马氏还特意厚待归降的蜀国君臣。如封刘禅为安乐公,后来还征用诸葛亮孙诸葛京“随才署吏”,其他蜀国降臣封侯者有50余人,以此稳定巴蜀之众,又示意东吴,收买吴国人心。晋代魏后,晋帝司马炎又遣使与吴讲和,作缓兵之计。但与此同时,司马炎抓紧时间,开始作进攻吴国的军事准备。

晋泰始五年(269年),晋武帝以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卫奡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临菑(今山东临淄北);司马伷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以这些地区作为进军的基地。羊祜是极力主张并参与密谋灭吴的主要大臣之一,他曾在襄阳与东吴名将陆抗对峙,善施恩惠,如主动送还吴军俘虏、吴国禾麦、吴人射伤的禽兽等,使“吴人翕然悦服”。吴人北来归降者不绝。迫使陆抗只得采取“各保分界,无求细利”的方针,不敢贸然行事。另一方面,羊祜率部众又练兵,又生产,提高晋军的战斗力,使晋军由“军无百日之粮”变为“有十年之积”。羊祜死后,继任者杜预继续练兵习武,屯积军粮,加紧备战。

泰始八年(272年),司马炎以王浚为益州刺史,密命他制造大船,训练水军,“为顺流之计”。王浚遂着手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往来……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在长江上游逐渐建立起来了。

正当晋朝国力日盛,积极准备平吴的时候,江东的孙吴却是每况愈下。早在孙权晚年,由于赋役苛重,吴国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已有所发展,社会矛盾加剧。晚年的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搞得朝臣人不自安。孙权死后,围绕继位和权力问题,引发了一连串的宫廷内争和帝位更迭,进一步加剧了吴国的混乱。及至吴元兴元年(264年),孙权之孙乌程侯孙皓被迎立为帝后,情况更加不可收拾。孙皓昏庸无道,即位后尽情享乐,好酒色,兴土木,搞得吴国“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畜”,人民揭竿而起,朝臣离心离德。孙皓对西晋的威胁,毫无戒心,有时也派兵攻晋,但多因草率而无功。他迷信长江天险可保平安,从未认真在战备上下功夫。名将陆抗觉察到晋有灭吴的意图,曾不止一次上疏要求加强备战,他还预见到晋兵会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特别要求加强建平(今湖北秭归)、西陵(今湖北宜昌东南、西陵峡口)的兵力。王浚在蜀造船所剩碎木顺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之以呈孙皓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孙皓对陆抗、吾彦的建议和警告,一概不予重视。陆抗也在忧虑中死去。吴国的衰落,孙皓的昏庸,为晋的顺利灭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咸宁五年(279年),王浚、杜预(时羊祜已死)以吴主孙皓“荒淫凶虐”,上书建议司马炎“宜速征伐”,举兵平吴。司马炎即于这年十一月开始了平吴的大进军。晋军基本上按羊祜生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分六路出击:镇军将军、琅玡王司马伷自驻地下邳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安东将军王浑出江西(由和州出击),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方向进攻,平南将军胡奋出击夏口(属今湖北武汉市),镇南大将军杜预自驻地襄阳进军江陵(今湖北江陵),龙骧将军王浚、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顺江流而下。晋军东西凡20余万,以太尉贾充为大都督、行冠军将军杨济为副,总统众军。为了协调行动,司马炎命王浚的军队下建平时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即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时受王浑指挥。晋军分路出击,意在迅速切断吴军联系,各个击破,其中西面晋军主攻,东面晋军牵制吴军主力,最后夺取吴都建业。

这年十二月,王浚、唐彬率军7万沿江而下。明年(即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克丹杨(今湖北秭归东),寻进逼西陵峡。吴军于此设置铁锁横江,又作铁锥暗置江中,以为以此即可阻止晋军前进,竟不派兵防守。王浚早已预作大筏数十个,缚草为人,立于筏上,使水性好的士卒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即着筏而去,又用大火烧融铁锁。晋军顺利排除了障碍,一路势如破竹,进克西陵,继克夷道(今湖北宜都)、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长江南岸)。

与此同时,杜预率领的晋军,几乎兵不血刃,夺取了江陵,胡奋克江安(今湖北公安西北),所到之处,大多不战而胜。随即司马炎又命王浚为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要他和唐彬率军继续东下,扫除巴丘(今湖南岳阳),“与胡奋、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顺流长骛,直造秣陵”。同时命杜预南下镇抚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阳(今湖南郴县)、衡阳(今湖南湘潭西)。于时王浚遵命即克夏口,与王戎联军夺取武昌,随后又“泛舟东下,所在皆平”。至此,晋军主力已完全控制了长江上游地区。

至于东面,太康元年正月,主浑率晋军已抵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一带,准备渡江进逼建业。吴主孙皓慌忙异常,急令丞相张悌率丹阳太守沈莹、护军孙震等率兵3万,渡江迎击。结果晋军大胜,临阵斩杀张悌、沈莹、孙震等吴将士5800人。吴国上下大震。王浑率军逼近江岸,部将建议他乘胜直捣建业。但王浑以司马炎只命他守江北,拒纳建议,停军江北,等待王浚。这时琅玡王司马伷的晋军也进抵长江,威胁建业。

三月,王浚军东下抵达三山(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吴主孙皓遣游击将军张象率舟军万人抵御,但吴军毫无斗志,“望旗而降”。孙皓企图再凑2万兵众抵抗,这些士众却于出发前夜,即尽逃亡。至此,吴国已无兵可守。各路晋军兵临建业。孙皓用大臣薛莹、胡冲计,分别遣使奉书于王浚、司马伷、王浑处求降,企图挑拨离间。按司马炎原先的规定,这时的王浚晋军应由王浑节度,而王浑屯兵不进,又以共同议事的名义,也要王浚停止进军。但王浚不顾王浑阻拦,于三月十五日以戎卒8万,方舟百里,鼓噪而进建业。吴主孙皓面缚出降于王浚军前,吴亡。晋统一全国。

吴国是被晋国灭掉的。司马氏以先灭汉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汉、代魏后又忙于新朝政权的定制,吴政权才暂时得以延续。公元269年,羊祜命王濬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政策。公元279年冬,晋灭吴之战开始爆发,280年三月晋国攻下石头城,孙皓投降,宣示着吴国的灭亡。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率兵攻打越国。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抓到了吴国。伍子胥建议杀掉越王,吴王不听劝,还派越王去放牛牧羊。

三年后,越王被释放回国。越王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为了报仇雪恨,晚上就睡在稻草堆上,还在房梁上掉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就尝尝苦胆,以此来激励自己。越王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同时,他还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变得国富民强。于是,越王亲自带兵攻打吴国,并取得了胜利。吴王夫差后悔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最后羞愧自杀,吴国灭亡。

三国东吴怎么灭亡的

东吴的灭亡原因:

孙权晚年的极端猜忌。孙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早期运筹帷幄,善于识别人才,多次挽狂澜于既倒。比如赤壁之战前任命周郎,白衣渡江任用了吕蒙,夷陵之战任命了陆逊。这些战役都能让东吴转危为安。可是后期,当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一一死去的时候,江东的孙权却极端的自负,并且猜忌心很是严重。宠信非人,流放良臣,后宫纷争,嫡庶疑贰。用吕壹则排陷无辜,信陆逊却又让其受谗而死,疑诸葛恪而又使其总揽一切,立后立予以致播乱宫廷,遗患不已。

宗室内战不休。孙权说过:“子弟不睦,臣不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赤乌四年,太子孙登病逝,年仅33岁。在以后的9年内,孙权先后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赐死了四子鲁王孙霸,最后立七子(幼子)孙亮为太子,并立孙亮之母潘氏为皇后。孙亮10岁登基,无法主宰朝政,公元260年,孙亮遭到宗室大将孙琳的罢黜和杀害。而东吴第三位皇帝孙休也饱受权臣之苦,在位7年即英年早逝。

东吴末代皇帝荒淫无耻,暴虐无常。孙皓初立时,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令主。但很快他便变得粗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另外,他也把拥立自己的家臣杀掉,又曾迁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汉),大兴土木。

从晋朝泰始五年(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国,于是一面改善内政,开发农业、积存粮食;一面优选将帅,造楼船,练水军。当年十一月,晋武帝发兵20余万,分六路进军攻打吴国,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阳城(今中南部湖北省秭归东)后,攻破吴军横断江路之铁锁铁锥,船行无阻,后来又擒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在东线战场,吴国丞相张悌率领3万军队渡过长江迎战,被晋国的军队夹击大败而归,晋军当机立断,挥师直指建业,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士卒闻讯逃散,于是吴国宣告灭亡。

三国后期,东吴灭亡的时间是在公元280年,也就是说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的事。那个时候司马炎派遣几位大将率领20万大军南下,趁吴国国力衰退之时一鼓作气灭掉了吴国。

1、后期的孙权却极端的自负,并且猜忌心很是严重。宠信非人,流放良臣,后宫纷争,嫡庶疑贰,遗患不已。

2、在太子孙登病逝以后的9年内,孙权先后废了第二任太子孙和,赐死了鲁王孙霸,孙亮于260年遭到孙琳的罢黜和杀害,孙休也饱受权臣之苦,在位7年即英年早逝。

3、东吴末代皇帝荒淫无耻,暴虐无常,致使国内民怨沸腾。

4、从269年起,晋武帝就筹划剿灭吴事宜 ,280年5月1日,孙吴被西晋灭亡。

东吴是如何灭亡的

吴国灭亡纯粹是窝里斗导致的,自从孙权为了打击江东士族而亲自导演了南鲁党争开始,朝堂就分裂为两股势力,借口士族重臣参与到他的家事—二宫之争,把那些看不顺眼的、不听话的、想夺权的…杀的杀,贬的贬,终于孙权出了一口恶气。

可是自此开始,东吴实力大大削弱,朝廷不再团结,经常性地争权夺利,孙吴这样自己内耗,最终已无力抗拒曹魏司马氏,只有被统一了。

三国时期的东吴是在266年被晋朝所灭。最后一任东吴国君是孙皓。三国的统一是历史大趋势,是历史进程发展的必然结果。天下九分必合九合必分,这个是一个运动发展且变化的过程。

三国演义吴国为什么会灭亡

根本原因:孙策踞于江东,孙策死后,孙权即位。赤壁一战,又使曹操灭亡东吴的美梦化为泡影,因此,孙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联盟抗曹暂时将荆州借给刘备,但刘备取蜀后拒不交还荆州。东吴又与蜀汉的荆州争夺战中斩杀关羽,并在夷陵之战重创刘备。得到荆州后东吴构筑了一条完整的长江防线,使得东吴成为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

孙权晚年为了抑制东吴士家大族势力以太子之位为诱饵,在二宫构争中沉重打击了以吴四姓为首的世家大族势力,同时也严重削弱了东吴自身的实力,为东吴灭亡埋下了隐患。

扩展资料:

公元276年(天玺元年)晋灭吴的战前准备基本完成。但由于后方鲜卑作乱,贾充等反对立即伐吴,使伐吴战争拖延了下来。

公元279年(天纪三年),晋武帝下令,以贾充都督司马伷、王浑、周浚、王戎、胡奋、杜预、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举伐吴。

司马伷等六将分别进攻建业的外围六合、当涂,以及长江中游的重镇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则率领灭蜀后所得的水军,由蜀地顺流东下。孙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晋军势如破竹,孙吴防线快速崩溃。

公元280年(天纪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师首先抵达石头城下,孙皓自知大势已去,反绑双手,抬着棺材到西晋军门前去投降。交州刺史陶璜坚守不降,孙皓写亲笔信相劝才降晋。西晋朝廷封孙皓为“归命侯”。孙吴灭亡,西晋实现了统一。

1.实际掌权者的战略手段不够出色。

孙权作为一个统治者来说,实在是很难带领东吴走向最终的胜利。

2.东吴政权统治阶级的集体腐化

孙权本身已经无法算上一个优秀的君主,但之后继位执掌大权的孙皓更是远远不如,直接就是暴君。

相比于前期的农民起义,后期的农民起义无论是在规模、范围还是在寓意上都要远远大于前者,对东吴政权稳定性的破坏力度自然也相对应的提高。

时局的变化要求东吴统治者加大力度剥削民众。

结论:吴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释原因:首先,吴国的政治腐败和内部斗争导致了国家的动荡和不断削弱;其次,吴国经济在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而最关键的是,吴国领导人没有有效地应对外部威胁,未能建立有效的国防体系,使得吴国在面对强大的魏国和蜀国的进攻时难以抵挡。
内容延伸:吴国的灭亡是历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不仅是吴国的内部问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问题。
此外,历史上的灭亡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教训,例如如何有效应对外部威胁,如何加强国家体制建设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吴国的灭亡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内部因素,如吴军内部矛盾和叛变,以及经济和粮草匮乏。楚汉战争是吴国灭亡的最直接原因。刘邦率领大军亲自指挥,牢牢控制战争局面,让吴国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秦朝的介入也是吴国灭亡的重要原因。秦朝为巩固统治,不断加强自己的军队,不断向其他国家渗透,最后在吴国灭亡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结来说,吴国的灭亡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的,包括内外因素和长期的战略失误。吴国的历史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所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和品牌形象,仍然让人们感叹。同时,吴国的灭亡也是人们认识历史、感悟生命的重要时刻,值得我们铭记。

三国演义的东吴是怎么灭亡的

吴国灭亡纯粹是窝里斗导致的,自从孙权为了打击江东士族而亲自导演了南鲁党争开始,朝堂就分裂为两股势力,借口士族重臣参与到他的家事—二宫之争,把那些看不顺眼的、不听话的、想夺权的…杀的杀,贬的贬,终于孙权出了一口恶气。

可是自此开始,东吴实力大大削弱,朝廷不再团结,经常性地争权夺利,孙吴这样自己内耗,最终已无力抗拒曹魏司马氏,只有被统一了。

因为孙浩昏庸无道残害忠良,将国内的能打善战的将军全都杀害,或者是不用,所以在晋朝攻打吴国的时候,没有可用之将,所以被灭

东吴为什么会灭亡呢

东吴灭亡的原因主要在于,孙权到了晚年之后猜忌心极为强大,杀死了众多赢家,导致东吴后期已无将可用,而且他死后,动物内部陷入了争权夺势的内乱之中。最后被西晋名将杜预一击而破。

1、三国东吴被西晋灭亡。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举伐吴,东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无统一对策,以致节节失败。晋军势如破竹,没费多大气力,便攻进建业城。孙皓见大势已去,只好脱掉衣服,命人将自己反绑起来,出城投降,东吴灭亡。

2、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3、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黄初三年(222年)十月,临江拒守,宣布独立,改年号为黄武,成为独立的吴王国,和曹魏、蜀汉三足鼎立。黄武八年(229年)四月丙申(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改年号为黄龙。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中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4、孙吴全盛疆域包括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5、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被西晋灭亡,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孙吴是三国里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历经52年(如果自公元222年成为吴王算起是59年)。

东吴如何灭亡


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伐吴,当时的东吴之主孙浩荒淫无症,君臣上下离心,军队松散懒惰,面对晋武帝的进攻节节败退,孙皓见大势已去,只能出城投降,东吴灭亡

东吴被西晋灭亡的。

在公元280年,也就是西晋王朝建立之后的几年,司马炎开启了灭吴之战,于是率领二十万大军挥师南下,攻破了东吴,最后东吴灭亡。

东吴灭亡的原因主要是:1. 经济衰退。
由于三国时期长时间的战争,导致人口锐减和粮食荒缺,使得东吴的经济一蹶不振,财政、物资等方面均无法支撑战争的需要。
2. 内外交困。
东吴与蜀汉和魏国一样,长时间的外交孤立使得东吴的政治局势更加恶化。
同时内部也有官员、将领等人权力斗争,加上武备不足,导致东吴的军力被逐渐削弱。
3. 巨大压力。
东吴正面遭遇魏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难以抵抗,同时蜀汉从暗中策反、侵略东吴,导致东吴被夹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因此是:东吴灭亡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经济萎缩、内外交困、巨大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东吴的灭亡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首先,东吴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在战略手段上不够出色,缺乏统一对策,导致在晋军的进攻下节节失败。

其次,东吴内部长期存在党争,孙权的继承人问题引发了夺嫡大戏,两党互骂了整整九年,以至于东吴到了举国中分的地步。

此外,东吴政权后期的统治者孙綝嗜好暴虐,残虐无道,害了孙吴的重要将领,旷日持久的内争也使孙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

最终,公元279年,晋武帝下令大举伐吴,东吴方面上下离心,疏于防备,以致节节失败,孙皓只好脱掉衣服,命人将自己反绑起来,出城投降,东吴灭亡。

东吴灭亡的原因?是怎样灭亡的

吴国是因为在公元253年(建兴二年),孙綝嗜好杀戮,残虐无道,杀害了孙吴的重要将领吕据、朱异等, 旷日持久的内争也使孙吴国力遭到严重削弱。

西陵之战后,孙皓误判了当前形势,穷兵黩武,屡次对晋朝发动小规模战争,徒耗国力,加速了孙吴的灭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5666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希腊贵族居住的地方有多少?下一篇:夏朝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时间轴 夏朝至清朝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