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东晋之偏安的意思。 刘宋帝国

导语:东晋时期,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种种原因,南京成为刘宋帝国的首都,使得该帝国处于偏安的状态。这种偏安状态虽然使得南方地区得以稳定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目录导航:

  1. 东晋之偏安的意思。
  2. 五代十国同期还有其他政权吗
东晋偏安的意思。

(1) 退守某地,保留原来的政府以及部分主权(通常指临时安定下来,准备反攻)。

(2) 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谓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而苟安于一方。

(3) 借指被迫离开原来的地方,暂居某处。

中国历史上偏安的朝代的有:

东晋王朝317—420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朝刘宋帝国420—47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朝萧齐帝国479—502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朝萧梁帝国502—557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朝陈陈帝国557—589年,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南宋王朝1127—1279,首都杭州

扩展资料:

偏安政权资料:

1、东晋

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东晋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兵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只身逃回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裕。

元熙二年(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2、南宋

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建庙称帝,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公元1138年,宋室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金国几度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南宋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

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

南宋中后期政府腐败,奸臣辈出,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建立大蒙古国,公元1211年开始大举南侵进攻金朝。

公元1218年灭西辽,公元1227年灭西夏,公元1234年灭金。 1235年蒙古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

五代十国同期还有其他政权吗

1、桀燕

最应该被列入十国之一的应该是桀燕,其实力远强于北汉或者南平这样的弹丸小国,兵强马壮,豪横一时。

桀燕,由刘守光创立的国家,但是其割据,要从刘仁恭开始,刘仁恭当年乃是卢龙节度使下的将领,率兵造反未果,投奔李克用,用计诱李克用进攻卢龙,然后成功后巧妙地担任留守,再之后,逐步脱离李克用,当上了卢龙节度使。

之后游离于朱温和李克用之间,在朱温强势的时候,李克用和刘仁恭不敌,只得抱团取暖。再之后,刘仁恭开始进入享乐时期。其子刘守光起兵造反,幽禁刘仁恭,掌握卢龙大权,于公元911年登基称帝。

刘守光的称帝,引发了处于正高速崛起阶段的李存勖的不满,李存勖大兵压境,用时一年,平定了卢龙节度使,活捉刘守光和刘仁恭,公元913年,桀燕灭亡,被李存勖吞并。

刘守光

2、殷国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出现在遥远的福建地区,定都在福建西北的建瓯,且仅存在了两年。

提及历史杀同宗最狠的政权,有人会说是刘宋帝国末期,可是五代的闽国,对比刘松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自开闽王王审知去世之后,闽国进入了宗室互杀,骨肉相残的悲惨局面。

建瓯

先是王延钧杀王延翰篡位,然后王延禀兵变失败被王延钧所杀,然后王延钧被长子王继鹏谋杀,并诛杀王延武。之后王延羲与侄王继业杀王继鹏,王延羲继位,对宗室族人大肆诛杀。王延政不满,便外逃自立,于943年在福建建州,也就是现在的建瓯,以五县之地,另立山头,也就是所谓的殷国。

恰巧这时的闽国内乱,朱文进叛乱,诛杀王延羲,将福州的王姓几乎杀绝。殷国的王延政自然要复仇,率大军进攻朱文进,联合其它王姓宗室,并一举拿下了福州,然后自任皇帝,945年改国号殷为闽。自此,殷国就不复存在,前后仅仅存在三年。

五代割据

3、岐

岐王李茂贞,唐末乱世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其对历史的走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力。李茂贞镇州博野军的一个小军官,因为在黄巢起义中立有大功,所以平步青云,先是在神策军历练,后来又受封西岐。在李茂贞的苦心经营下,西岐四面扩张,最后四面扩张,独霸陇西。

也正是因为李茂贞的威胁和无礼,迫使唐昭宗出逃,最后被朱温掳至洛阳,加快了朱温篡唐自立的历史进程。岐王李茂贞在朱温后梁时期,并没有投降朱温,而是和李克用等人一起,作为对抗朱温的一股重要势力。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李茂贞才向李存勖上表称臣。岐国割据政权前前后后存在了近三十年之久。

4、武平节度使周行逢

马楚末年,国家内乱,马光惠、马希崇与马希萼一分为三,南唐趁势派兵一举灭掉了马楚政权。武平军留后刘言不愿降唐,派大军占领潭州,南唐大军面对一地鸡毛的湖南,也没有做过多停留,纷纷撤出湖南,刘言主政湖南。

岳阳农家人,周行逢等人本是刘言部将,但是因为站队问题,选择支持王逵,后来又取王逵自立,主政湖南,任武平节度使。为政还算清明,到962年周行逢去世,割据湖南近十年。

周行逢

5、赵王镕

王镕,唐末成德军节度使,当了近四十年的割据政权老大,曾被朱温尊为赵王。王镕的成德,因为地处河北中部的定州和镇州,成为梁晋争霸的缓冲地带,因为地缘特殊,所以左右逢源,朱温强则归附朱温,李存勖强则加盟李存勖。直到后来经历张文礼之乱后,到921年附近,王镕死后,赵国才慢慢被李存勖吞并。

6、义武军王处直

王处直,其堂兄王处存因为平定黄巢战功,被封为义武军节度使,开始割据河北易州、祁州等地,后来朱温强大,王处直臣服于后梁,受封北平王。由于义武军和成德军唇齿相依,所以往往在政治决策上具有协同性。之后面对朱温的进攻,与王镕一起依附了李存勖,后来被李存勖攻破。

五代

7、林柯

位于今贵州地区,在五代时期,存在着一个部落联盟,史称林柯国。在邻国后蜀享乐不思进取,马楚被后唐灭掉后不成气候。林柯一般依附于西南的南诏、大长和以及之后的大理政权,行程时间和灭亡时间不详。

8、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

在南诏和大理政权之间,存在着历史上鲜有人知的三朝,人称大长和国、大天兴、大义宁。

大长和,由南诏汉人权臣郑买嗣指使人弑杀南诏国王,自立为帝,自称大长和国,历经三代三十年。公元928年,杨干贞杀大长和皇帝郑隆亶,立赵善政为傀儡皇帝,改国号大天兴。一年后,也就是929年,杨干贞废赵善自立,改国号大义宁。937年段思平又起兵灭了大义宁,从此云南进入大理段家时代。

大长和

9、静海

唐末安南的割据政权,疆域在今红河三角洲和广西南部地区。由静海军节度使于880年最有割据。直到930年,被南汉所灭,之后臣服于南汉。939年,脱离南汉自立,渐渐独立出去。

10、渤海国

在唐宋之间,在中国东北,存在着一个渤海国,在盛唐时期便存在,一直是大唐的藩属国。唐末渐渐独立,直到926年被耶律阿保机所灭,阿保机长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之后又赶上耶律德光和耶律倍争权,渤海反复几次,灿烂的文明被契丹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11、中天八国张遇贤

张遇贤,本是南汉政权的一位县吏,因为当地民变,张遇贤有威望,被尊为首领,然后发动了农民起义,脱离了南汉政权的控制。公元942年,自称中天八国王,但是之后随着南汉政权大军的反扑,农民起义军屡战屡败,于公元943年,被南汉大军所灭。

大长和

12、朔方军节度使

自盛唐开始,朔方军便一直存在,乃是西北对抗吐蕃的一支劲旅,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哥舒翰等名将都曾任职朔方军节度使。唐朝末年,朔方进入韩家世袭阶段,唐灭亡后,节度使韩逊,割据灵州,封颍川郡王。

13、定难军节度使

唐末,拓跋思恭因对黄巢起义的战功,被赐姓李,任定难军节度使。自此,定难军落入党项族李家的掌握下,成为日后西夏建国的基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6192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贞观皇帝是唐朝哪位皇帝?下一篇:雍正皇帝如何对待碌碌无为的官员?是否会予以撤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