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为何说西晋的统一是低质量统一 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了

导语:西晋的统一虽然是历史上的一次统一,但却是低质量的统一,因为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没有得到真正的巩固和发展,导致统一短暂而不稳定。

目录导航:

  1. 为何说西晋的统一是低质量统一
  2. 晋朝为什么不写入历史:晋朝为何成有史以来最黑暗的
  3. 历史上的晋朝为什么那么默默无闻
  4. 为什么晋朝的统一没有意义
  5. 西晋短暂而亡的教训
  6.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反思
  7. 六朝为啥没有西晋
  8. 晋朝为什么没什么名气
  9. 三国为什么统一归西晋
为何说西晋统一低质量统一

西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存在感最低的大一统王朝,其他的大一统王朝比如秦汉隋唐元明清,都是全方位的统一,都摒除了前朝积弊,都有明显的创新制度。唯有西晋,没有创新,还是沿用前朝制度,前朝积弊也都没有改善。晋武帝司马炎也是历史上最弱鸡的大一统开国皇帝。而且又大搞同族分封制,大量的司马氏皇族担任诸侯王,拥有巨大的权力,而且又选了傻儿子司马衷当太子,结果就是八王之乱以及衣冠南渡,北方乱世形成,造成了数百年的纷争。西晋短短几十年就灭亡了,堪称低质量的统一。

这种问题要分两层。

先叙述西晋灭吴,结束三国乱世,形成形式上的统一国家。这个形式特指国家版图方面,中原南北一统的局面。

接着描述“低质量”,体现在5点

开国皇帝带头荒淫无度,【例子就是司马炎大选宫女,灭吴之后尽掳江南美女,后宫多达万人,之后居然用羊车来决定今晚临幸谁家。】

上行下效,奢侈成风,养成全国拜钱之风【例子就是石崇王恺的斗富故事,此外还有何曾,何邵父子一顿饭花了万把金子,还说这食物没法下筷……】

清谈误国之风泛起【这说的是国内的文人雅士以探讨脱离实际的哲学问题为兴趣所在。如果只是民间文人有这爱好那也罢了,问题就是“在其职”的官员也跟着附庸风雅瞎扯淡。】

继承者选择失误,八王之乱兄弟阋墙遭致灭顶之灾【晋惠帝司马衷根本就是白痴,司马炎好死不死地还给他配了一个悍妇贾南风。结果就是这个丑女谋杀了司马家相对有才华的庶出孙子,引来八位司马王爷争权夺利,最终酿成八王之乱,全国动乱开始】

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失误,终遭五胡乱华【外族内附是汉朝就有,在魏晋达到一个高峰,结果对待少数民族国家没有安抚,反而有官员视其为洪水猛兽,阻止外族汉化,终于使得五胡十六国最大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浮出水面。】

晋朝为什么不写入历史:晋朝为何成有史以来最黑暗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中,短暂王朝往往的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容易以偏概全,或者一笔带过。秦朝和隋朝还算是好的,毕竟是统一进程中的短命王朝,代秦、隋而兴起的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强盛的两个朝代。而西晋属于分裂过程中夭折的王朝,身后延续了中国历史上最漫长的一个分裂时期。所以在历史叙述中往往被一笔带过,或者简单的概括为奢靡、贪婪、白痴和政治上的不思进取,清谈误国。

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世家大族则贪暴恣肆,奢侈成风。由于未能解决政风腐败、党派乱起、宗室权力扩张与外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被世族收作奴婢 。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西晋灭亡,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历史上的晋朝为什么那么默默无闻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其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并逼令魏帝禅让,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晋朝,因其在洛阳东面,史分为“西晋”和“东晋”。

西晋为晋武帝司马炎所建立,建都洛阳;东晋为晋元帝司马睿所建立,建都建康。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司马氏原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变后掌握魏国大权。司马炎篡位后统一中国,但无法解决浮华奢侈的社会问题及贪污腐败的政治风气。由于王室领有军权,使得诸王在朝廷衰落后纷纷争权,史称八王之乱;西晋于元气大伤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人民纷纷南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东晋皇权低落,主要由世族掌权,由于军权外重内轻,不少方镇心怀野心,造成如王敦之乱、苏峻之乱及桓温专政。此时虽然陆续有北伐以收复失土,但是由于朝廷担心野心家藉此势力大涨,进而篡位,所以大多消极支持。383年前秦出动举国之师,意图灭亡东晋。面对亡国之祸,东晋君臣一心,这是成立以来最团结的一次。淝水决战后前秦崩解,谢安、谢玄等人成功的收复大批失土。然而,后期又发生朋党相争及桓玄篡位。由于平民负担沉重,又发生孙恩、卢循之乱。 谯纵亦据蜀地自立。最后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并夺得皇位,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东晋初期,王导等人采取镇之以静策略,以稳定局势。东晋的庄园经济的程度比西晋更重。由于农业技术提升等因素,在侨姓世族与吴姓世族密集开发下,江南获得全面开发而繁荣兴盛,中国的经济中心也逐渐南移,使得后来有大运河的出现。此外,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该时期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晋朝,中国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是在三国之后,魏晋南北朝之前。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有一百五十五年。

在这样一个朝代里,边界也不太安稳。匈奴,鲜卑族,羌族等少数民族都是虎视眈眈。这个朝代只是短暂的统一了中国,并且开发了南方地区。之后更是混乱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令人讴歌的伟大的历史事迹,也没有这个时代杰出的历史人物。更让人有映象的则是这个时代的专治以及后来的混乱。

1.没有好的画本小说宣传

春秋战国有《东周列国志》,三国有《三国演义》,隋唐有各种英雄传,宋代有包大人和岳飞以及水浒众人的各种事迹,明朝有也因为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清朝有红楼梦……而晋呢?都没有,小说是最能影响社会大众历史认知的东西,一个朝代想要出名是不太容易的。另一个例子就是东汉的云台二十八将,其实东汉初年的统一战争未尝不精彩,里面的人物也不是不出色,可就是没存在感。后来东汉整个朝代(不包括三国时期的话),也没啥存在感,人还是大一统王朝呢,这也和它没出色的话本小说宣传有关

2.存世太短,两晋南北朝是分裂时期

由于后期的八王之乱,很大程度的削弱了王朝的统治,胡人因此趁虚而入,也就有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和衣冠南渡。

在我国历史教育中,重统一而轻分裂,也就是说,高中及以下的历史书上除了春秋战国这个中华文化奠基的分裂时期绕不过去以外,基本分裂时期都没占太大笔墨,两晋南北朝又不幸是分裂时期,所以在基础教育上都不占优势。

3.没有出名的盛世

秦汉有秦皇首开大一统王朝,文景之治,汉武帝北击匈奴;隋唐有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清永乐盛世,康乾盛世

4.其次,时间比较遥远。

比较近的朝代总会更加容易被人熟知,也更容易留下资料什么的,比如元明清时期,各种古董都多一点……和今天的关系也更密切一点,所以离今天近的朝代会比较有名,这也是自然之理。

因为散的太快了!二世而亡,八王之乱以后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了,比三国更乱!而且五胡乱华那可是汉族的耻辱,对于汉族的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后来的史家一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记载可以借鉴。二是因为自己的羞耻心,不愿意面对那段历史,刻意的带了过去!所以留下的记录也少了许多!

为什么晋朝的统一没有意义

晋朝的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没有贡献,是一种片面的说法,经常能够实现天下统一就是对历史最大的贡献。

司马家族结束了三国战乱的时代,实现了天下统一,符合当时大多数人需求,符合当时民众对和平的渴望。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一种历史的规律。能够实现天下统一,就是对历史最大的贡献。而且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文人雅士,比如谢安和王羲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魏晋时期的文化深深的影响着后世。

晋朝统一的意义:司马炎统一只是晋朝统一的最后步骤,晋朝统一是从司马懿开始的,在分裂时期,司马懿不仅守住了北方统一成果,而且继续开疆拓土,推动统一事业,后来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最终实现全国的统一。。

晋朝的统一是挽救民族危亡的进步事业,司马氏是习凿齿评价的千载盛功并非夸张。

西晋短暂而亡的教训

西晋建立于公元265年到公元316年灭亡,只存在短短的五十一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教训。

①统治阶层的争权夺利是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西晋没有处理好中央到地方关系,没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②西晋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矛盾,当时西晋周遍少数民族长期受到汉族的欺压,没有尊重他们风俗习惯,民族矛盾导致的冲突最后灭亡了西晋。

制度上的缺失,分封制地方上王爷掌握地方财政,军事,人事任免等大权,无任何约束,王爷们各行其道,对中央集权皇权够成危害。

第二就是九品中正制的衰落,代已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寒士,有能力的人得不任用。民族政策的上的不平衡制引起各方矛盾,不可调合。

西晋短期灭亡的教训:

一、西晋缺少一个较为稳定、连续统治群体是致其短命的硬伤。

比如,西汉从汉高祖刘邦中经汉惠帝、吕后、文、景到汉武帝,六七十年间,推行清静无为的恢复经济的政策,国家恢复了元气,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汉武帝时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西晋社会腐败,历史闻名。腐败问题历朝皆有,但像西晋这样自上而下、大面积的恶性腐败并不多见。

在国家统一的大好局面下,司马炎开始飘飘然了,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生活上由提倡节俭开始奢侈腐化,上行下效,西晋社会风气开始败坏,官僚大臣争相贪污敛财,炫富比富。社会风气变得腐败不堪,西晋王朝沦落为历史上最腐败的政权之一。

三、金钱崇拜之风。

在司马炎的纵容和包庇下,西晋的官僚富豪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贪婪地搜刮民财,金钱成为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东西。有了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公元317年3月(建兴五年)移镇江东的丞相、琅邪王司马睿在建康即晋王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晋王朝宣告结束,东晋就此开始。

司马昭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一个名为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丞相,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而在西晋建立前,曹魏已先于263年灭了蜀汉,两年后司马炎篡魏自立改国号“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终于279年发动晋灭吴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西晋武帝司马炎未吸取汉朝七国之乱的教训,仍然在国内采取分封制,并且分封的司马氏子弟都有兵权,造成日后内战八王之乱的隐患。 八王之乱内战严重损耗了西晋的实力,社会风气腐化,比富,斗富生活奢侈。给了中原胡人实现野心的机会。

最终五胡乱华,残害中原,汉族只能衣冠南渡,延续中原文化。

1、九品中正制

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使得西晋朝野上下,真正有权利的都是名门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却没有权利,也不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的出到力,从人才方面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

2、空谈误

西晋统治阶级的当权派,司马氏集团中人,相互间只有一种极阴恶的杀夺关系,见利必夺,以杀助夺,愈杀愈猛烈,一直杀到发动十几年的大混战,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统治腐朽

国西晋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清谈虚浮之风。谈玄本是文人雅士的功课。而西晋的很多官僚为了追求所谓的“风度”,整日谈玄论道,故弄玄虚,主要讨论一些脱离实际抽象的东西,甚至极端放纵任性的局面。

4、“八王之乱”

爆发后,西晋王朝内部连年的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天灾人祸横行,难民遍地。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反思

一、可取之处:

利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新课, 自然贴切,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学思路设计清晰, 教学过程自然流畅, 教学问题的设计具有

针对性,启发性;

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师生互动较活跃, 学生参与热情较高, 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二、不足之处: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上有所欠缺;

部分内容设计较深,对初一学生来说难度有些高。

总之,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今后在课堂教学上要多下功夫,还要多看 - 些相关的书籍,增加知识储备以提高教学水平。

六朝为啥没有西晋

六朝(222–589年),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或称萧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因为西晋不是在南方,所以六朝没有西晋。

六朝指的是以建康(今南京)为国都的六个朝代。他们分别是孙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以及陈朝。所以南京又称六朝古都。

这六个朝代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偏安江南一带。

而西晋是一个统一政权,他以洛阳为国都,后随着匈奴入侵而迁往长安,所以他不属于六朝之一。

晋朝为什么没什么名气

中国历史上虽然朝代繁多,但其实称得上是“大一统”的朝代却只有秦、汉、晋、隋、唐、宋、元、明和清九个。几乎每个都被人,有着数不尽的历史故事。但是有一个朝代,同样完成了统一的重任,却经常被人忽略。相对于其他朝代,人们对这个朝代的了解很少,甚至有时连这个朝代的姓什么都想不起来,它就是晋朝。晋朝之所以没什么存在感,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晋朝知名人物数量很有限,真的和晋朝有关的名人,像是司马懿,司马师,这些晋朝的缔造者们,都是时期的人物。真正到了当皇帝时,早就水到渠成了,根本不需要发生多么轰轰烈烈的夺权政变了。晋朝的皇帝也都不是很出名,可能那个“何不食肉糜”的傻瓜知名度稍微高一些= =很多人也不是不知道,可具体哪“八王”?能说上来的人就没几个了。

其次,晋朝政权实在是太耻辱了,内有八王之乱,外有五胡乱华,都是负能量爆棚的坏事,前者是内乱,据记载,当时的参与者远远不止八个王,这场持续16年之久的大动乱极度削弱了晋朝的国力,北方的胡人部落匈奴、鲜卑、羯、羌、氐趁机向南扩张,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中原沦陷,西晋的大一统只坚持了三十余年,中国北方进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单单从人口上看,北方汉人从2000万下降到了400万,可见五胡乱华的影响有多么巨大。这段历史的主流无非就是权力的争斗和外族的入侵,所以后世一般不愿意提及这一段除了黑暗就是耻辱的历史。评书没人讲,小说没人写,知道的人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后来的虽然著名而且以晋朝的胜利告终,但那个时候,晋王朝早已没有大一统王朝的风光,而是南下偏安一隅,管辖范围和三国时期的东吴,虽然组织了几次北伐,但总是无疾而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晋朝和北方胡人的矛盾过于激化,历代统治者都明白,如果详细地讲五胡乱华,必然会造成民族之间的仇视,说不定还会打起来,统治者都会尽力避免造成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所以晋朝这段历史,是不会被鼓励大书特书的。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朝代,特别是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改朝换代频发,有的朝代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却很有名,比如隋朝,有的朝代存在时间很长,却乏善可陈,比如晋朝。

一个朝代要想出名得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外强盛有威望,武力强大,要么抵御外侵开疆拓土,要么让周边国家慑服,秦汉唐宋无不如此。另外一个条件是对内治理方式有创新,为老百姓办实事,出现盛世,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强,比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

再看晋朝,在三国魏国基础上统一了全国,但对外打不过,被赶去了江南偏安一隅。内政上延续汉朝选任办法,还进化成士族政治,造成阶层割裂,普通百姓备受压榨看不到希望,表现在社会思潮上就是空谈盛行,统治阶级腐化堕落,没有积极向上的上进精神。这样的晋朝,如何出名?

晋朝之所以没有什么名气,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晋朝是三国继代,分为西晋还有东晋,存在了一百九十四年。而且在现有的史书记载上,其朝代来历有些令人不耻。

其次,这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时代,我们能接触到的关于晋朝的历史。都是关于文学的,比如说建安七子等,而历史上大规模吸毒的,也是这个朝代。

第三,五胡乱华,这是所有汉人都不愿提及的一个历史,而晋朝则开启了这个时代。再加上晋朝的皇帝并没有特别出众的,因此不被关注也就很正常了。






1、晋得国不正,道义上为后世所不耻;

2、晋无所建树。立国后大行分封司马一氏,未安置好内迁诸胡;

3、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把中原拖入三个世纪的暗黑时代,北方几近凋敝;

4、五马渡江,却被大氏族挟持,内乱不断,皇族威信扫地。

短命王朝存在感一直不强。

还有一点,晋代得位不正,造成皇室内有人有样学样。

还有选继承人大失误。主要是没干出什么政治经济方面的大事,秦统一六国就不说了,隋也短命,但干出了科举,修出了大运河,彻底打残了高句丽。

晋朝虽然建国虽然有155年(265年-420年),但严格意义上说晋朝的大一统时代只有37年,因为司马炎虽然在公元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晋朝,但当时三国之一的东吴还留存于世上,直到公元280年,东吴末帝孙皓率众投降西晋,纷乱几十年的三国时期才算结束,所以西晋一统天下的时间是在公元280年。

提起开国帝王的文治武功,秦始皇、隋文帝、忽必烈自不必言那都是出类拔萃的存在,而晋朝的开国帝王司马炎他的名气不说和他的祖父司马懿相比了,甚至连他的父亲司马昭都不如,可以说他得到的天下完全是靠自己父辈的打拼,他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建树,这一点他就逊色一筹。

还有在大一统时期的天下治理,另外三个朝代都是稳定向前的推进,而西晋却从公元290年到公元306年来了个16年动乱的八王之乱,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国家统治力量在这场内耗中被消耗殆尽,结果在八王之乱后,边疆异族趁着西晋薄弱之际又发动了五胡乱华,因此纵观整个晋朝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即怎一个乱字了得!

最后一点一般大动乱之后,建立的王朝都会一统并且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比如秦之后的汉,隋之后的唐,元之后的明,但西晋却是动乱之后又是动乱,三国乱,西晋乱,之后的南北朝还是乱,相当于整整几百年整个中国历史就一直处于动乱之中,各方面文明基本处于停滞之中,这么多差强人意史书对西晋的评价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史书评价低又没有可以拿出炫耀的的功绩,所以西晋虽然是大一统的王朝,但我们在了解中国历史时选择性的把它忽略了,自然它的存在感、知名度就很低很低了。

那是多数人因为汉人主流文化思想的干扰,没能好好通读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史册,所以,似乎不被之后的人们所重视。其实,那个时代司马王族内部的腐朽凶残令人不耻,而世家名仕的魏晋风流却千古流传,那是一个文化艺术与宗教信仰别具一格的大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时局变化诡异,汉民族孱弱,诸方少数民族对中原领土大侵袭大杀戮的五胡乱华的血腥时代,不用多说,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各路豪强粉墨登场的历史大舞台。两晋历史不容抹杀,先进发达的汉文化和儒家思想一直贯穿主导着那个时代,华夏文明根本没有因为异族数百年的践踏与破坏而消亡,重建是一点一滴慢慢融入到异族与华族的血脉之中,最后,换发出全新的盎然生机。后来完全统一超级强大的隋唐两代就是从两晋的基础上冉冉升起的。

三国为什么统一归西晋

三国到最后之所以统一归西晋主要是因为司马氏家族的势力太庞大,而为司马氏也控制了魏国的政权,最先灭掉蜀国,然后废掉魏帝自己称帝,然后最后灭掉了东吴。

三国统一归西晋的原因

一、三国当中,魏国独大,其实力远胜另外两国,所以,归则必归魏。这也是给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二、司马家族窜权,获得了最终胜利果实。这主要是司马懿打下了好基础,两个儿子也很争气,稳定住了局面,最后孙子成正果。

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

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是综观上下五千年得到的结论。 三国时期,分到及至,则必以合为结束。 合完多年后,还会再分(南北朝,五代十国),分完还是再合。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6963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张居正的书籍推荐 古代哪本书说到为官之道下一篇:苻坚手下哪些将领参与了谋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