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李白一辈子为何没被封官重用,纯粹自作自受

导语:李白的诗是超越世界的,但对风雨是震撼的。他的诗让鬼神哭泣,他为几百杯酒而战。几笔下来,就成了千古佳作,不愧为“诗仙”。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走出三峡,开始了他的求官人生之旅。当时“开元之治”正如火如荼,唐朝生机勃勃,笼罩着一层金色的光辉。大唐皇帝李隆基表现出天下渴

李白的诗是超越世界的,但对风雨是震撼的。他的诗让鬼神哭泣,他为几百杯酒而战。几笔下来,就成了千古佳作,不愧为“诗仙”。

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走出三峡,开始了他的求官人生之旅。当时“开元之治”正如火如荼,唐朝生机勃勃,笼罩着一层金色的光辉。大唐皇帝李隆基表现出天下渴才,李白才华横溢,朝气蓬勃,不必怀疑当时朝廷渴才的真相,更不必怀疑李白的过人才华。

当李白站在船头,把河边的风景带进脑海,把世界带进脑海时,他从来没有想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作者看来,他并非没有当官的机会,纯粹是自作自受。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评价似乎不公平。

先说李白为什么不能当官。

网络映射

首先是人品问题。

李白本是有名的孤傲之人,说“我生而有用”,梦想“大放异彩,一飞冲天”。骨子里他根本不喜欢甚至不屑于求官之路,所以就是不去“赶考”,怕麻烦。他不想一步步通过科举,只想走一条“捷径”

在唐代,一个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种途径:如果出身皇族,就可以享受朝廷的特殊照顾,被任命官职;如果你家境贫寒,想上进,只能通过正规渠道参加科举考试。

在封建社会,一个读书人不参加科举是不可想象的,李白是一个一辈子不参加科举的诗人。

离开四川后,李白拜了公门,为了入行列,实现了“等我尽力报主,然后卧白云”的人生理想。然而,他被一堵墙反复击中。开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去朝政未果。没有办法入境,也没有办法报效国家。诗名文坛名满天下的李白,含血痛哭,悲愤交加,感叹道:“路如蓝天般宽广,却在我眼前无路可走!”

有人说,李白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原因是他生于一个罪人之后,是一个商人的儿子,商人不能参加。空间有限,再放一边吧。

第二,蔑视皇权。

天宝元年,朝廷召李白入长安,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来了。

李白欣喜若狂,以为自己有办法入境报国:“天上笑,出门,我辈岂是蓬蒿人!”

进入长安后,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治疗,在国子监任职。然而,李白很快就失望了。在他看来,皇帝欣赏的只是他的文采,只是“尚贤存世”,伺候宴席,旅游洗浴,歌颂点缀和平。总的来说,有远大理想的人离天子那么近。虽然他们暂时没有被委以重任,但他们可以把龙藏在深处,等待暴涨的趋势。

那么,李白是怎么做到的呢?杜甫《饮酒八仙歌》生动地刻画了他的精神:“李白斗酒诗数百首,长安去馆子睡。皇帝打来电话,没有上船,声称大臣是酒仙。"

网络映射

敢叫当今帝候,敢叫贵妃磨墨,敢叫宠臣高力士脱靴,真不是疯子。

想象你现在在某个企业或者政府单位。你敢对领导采取这样的态度吗?即使你才华横溢,勤奋努力,为老板挣钱,你敢吗?就算醉了,大多数人也不敢,但李白敢。

李白太骄傲太疯狂了。他不但敢让贵妃的奴才们穿墨脱靴,还瞧不起那些太监的皇亲。即使是唐玄宗也不被重视,这在古代封建王朝是一个禁忌。就算他真的有惊天动地的天赋,皇上也不会用你。毕竟封建统治者要的是一群奴隶,不是疯子。

最后,野心大,人才稀。

自古以来,在政治上有许多成功的学者,如诸葛亮、王安石、苏东坡等。,但是政治上有无数不成功的学者。李白不同于其他循规蹈矩的文人。一生中,他时而谈剑论侠,时而纵情名胜,时而请仙访道,时而退山。即使他有“勤天下之志”,也离不开“修身齐家治国”的初衷,但他的身份始终是放荡的诗人。

我这里的意思是,他有才华,不是在诗歌方面,而是在政治方面。

从李白的诗中不难看出,他胸怀大志,决心“博采严观之言,博采帝王之术,调动其才智,乐于辅佐其事,以使寰面积大,海郡清”。

网络映射

试想他在唐玄宗宫当了两年翰林学士,难道就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政治才华吗?经常陪着你转悠,连贵妃都敢让磨墨,敢让奴才脱靴,你还敢吐露你出众的政治才华?

从他入京后的各种表现来看,真的离他所说的自我比较很远。

所以怀疑他是因为小人的谗言和有限的政治才能而抑郁一生。除非唐玄宗瞎了眼,诸葛投胎,否则两年不知道,错过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牛继马后”的故事 使一代东晋开国皇帝身世成迷下一篇:“焚书坑儒”,秦始皇所背负的一段千古奇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