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知府 朝廷四品官:道台和知府谁的权力更大?

导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巡抚、总督两个封疆大吏的区别和等级划分。其实除了巡抚和总督以外,还有两个官职势均力敌,那就是道台和知府。在明清时期的官职中,道台和知府都是四品官。那么,两个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巡抚、总督两个封疆大吏的区别和等级划分。其实除了巡抚和总督以外,还有两个官职势均力敌,那就是道台和知府。在明清时期的官职中,道台和知府都是四品官。那么,两个中级官员中,到底谁的权力更大呢?认真的说,这个主要看道台的实际工作,因为知府的工作是固定的,道台的工作则差异巨大,权力也差别很大。

  在唐宋时期,虽然设立了道、路等机构,但这些机构都是监察区,而不是行政区划。元朝建立以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的行政区划变成了省、府和州、县三级管理模式。一个省下辖几个府和几个州,知州的地位不如知府,但知府仅仅比知州高半级而已,基本上仍是平级。元朝的行省制度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明清统治时期,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总督、巡抚等高级官职开始出现。总督负责一大片地区的军务,一般是两三个省,类似于战区司令。但总督并不实际插手省内的工作,因为每个省都有巡抚。巡抚和总督属于同事关系,两个人的岗位不同,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但是,知府不喜欢自己的管辖区里有更高级的衙门。每个省都会设立几个分守道和分巡道,道台并不直接插手地方行政,但主要监督知府等官员的工作。道台的地位略高于知府,但实际权力不如知府。知府对道台有些忌惮,但也不惧怕。因为双方基本上属于平级官员,道台只能弹劾自己,而没有权力罢免知府。当然,在一些特殊岗位上,还会有道台。例如茶道、粮道和盐道,这些官职虽然也是道台,但却是实权人物。例如坐镇扬州的盐道,这是天下肥缺之一,关系能够直通军机处。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虽然扬州知府和盐道官职差不多,但却对盐道任伯安毕恭毕敬。

  在清朝统治时期,官员的总数大于实际岗位的数量,换句话说,有一大群官员都属于候补官。慈禧太后入宫之前,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位候补道台,由于没有实际任职,家里的日子很一般。按照明清时期的官场规矩,知府一般不会得罪道台。按照当时的晋升规律,那些资深道台很有可能晋升为按察使,成为知府的上级领导。当然,苏州、杭州等重要城市的知府,本身起点就很高,也是有可能的。道台和知府最低都是四品官,在普通百姓看来,基本上属于“大老爷。”但是在吏部文选司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吏部文选司郎中属于正五品官,比道台、知府都低。但是,由于岗位重要,文选司郎中能够直接负责道台、知府等中级官员的任命。

  按照朝廷的规矩,巡抚、布政使等高级官员的任命,由吏部尚书亲自把关。但是中级官员的人数太多,尚书大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因此,中低级官员的选拔工作由文选司郎中负责。吏部尚书检查一遍,如果没有问题,签字、盖章以后,正式下达命令。虽然文选司郎中仅仅是五品官,但全国各地的中低级官员对郎中大人都毕恭毕敬。在地方官员看来,不起眼的文选司郎中,最少能够与三品大员对抗。在历史上,出现过文选司郎中怒怼外省按察使的事件。当时,尚书大人自然向着自己人说话。我们再绕回来总结一下知府和道台,道台和知府属于平级关系,权力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尽忠报国 岳母在岳飞背后刺字到底是尽忠报国 还是精忠报国呢下一篇:俄出土奇怪头骨 头骨骷髅 俄罗斯出土奇怪形状头骨骷髅 疑源自部落传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