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唐太宗为何怒砸魏征墓 唐太宗'悔婚砸墓'导火索竟是他

导语:唐太宗和魏徵一直被视为历代的楷模。魏徵在世时,唐太宗视他为“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徵死后,唐太宗亲笔题词。然而,在魏徵尸骨未寒之前,唐太宗出人意料地更改了占卜,不仅打破了横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淑玉的婚约,还在盛怒之下亲手砸碎了魏徵的墓碑。有人认为,生前极力推荐的杜、侯相继陨落,伤了的心;有些人认为是魏徵提到了

唐太宗和魏徵一直被视为历代的楷模。魏徵在世时,唐太宗视他为“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徵死后,唐太宗亲笔题词。然而,在魏徵尸骨未寒之前,唐太宗出人意料地更改了占卜,不仅打破了横山公主与魏徵长子魏淑玉的婚约,还在盛怒之下亲手砸碎了魏徵的墓碑。有人认为,生前极力推荐的杜、侯相继陨落,伤了的心;有些人认为是魏徵提到了负责写日常生活记录的褚遂良,并为唐太宗立下了忌讳。

网络映射

虽然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本原因是魏徵屡次出格,使唐太宗产生了“逆反心理”。推倒墓碑只是太宗因为长期抑郁而歇斯底里的发泄。

推倒墓碑只是太宗因为长期抑郁而歇斯底里的发泄

唐太宗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开明君主。为了建立一个繁荣的唐朝,实现千古称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徵“无限的话语权”,让魏徵时刻提醒和劝诫自己。在国家大事上,魏徵就像一位年长的政治家,他很能言善辩,就像是在教导一位没有主见的年轻大师。

在皇帝的私人生活中,魏徵就像一个老人,痛苦而含泪,更像是在教育一个无知的孩子。据史料记载,魏徵为唐太宗效力的17年间,有200多条带有历史记载的训诫,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连皇帝的私生活都要管,往往让太宗无法下台。

魏徵比唐太宗大20岁。如果他现在说,就是“60后”和“80后”的关系。年龄的差距,代沟的差距,观点的分歧,必然导致两者的冲突。魏徵在努力的同时,却忽略了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自己的思想、理想、爱好和私生活。唐太宗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开拓精神和自由生活的主权经常受到魏徵的干涉和阻挠。难怪唐太宗曾经当着孙子的面大骂魏徵:“我早晚要杀了这个农民!”魏徵的建议实在是太多了,因为他可以把“乐于接受建议”的唐太宗推到这一步。

网络映射

爱情太深,容易破碎。魏徵的父爱在唐太宗眼里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很多时候皇帝的话不算数,就看大臣的脸色了。这种长期积累下来的压抑总有一天会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而魏徵的“举人失察”和“举人外流”恰恰是唐太宗“破婚砸墓”事件的导火索。

人,总是在失意之后,才明白“好的忠告有益于行动”的真谛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不听劝,走自己的路,攻打朝鲜失败后,忍不住说:“郑伟在这里,我做不到!”长叹一声,当即“命迟一司报少监,复立碑,唤夫人走进,赐与老”。人在失意后总是明白“忠言不利于行”的真谛,皇帝也不例外。

封建帝王的专制本能越来越多地反映在李世民。一方面,唐太宗和李世民主张“宽严相济”,实行开明统治,体现人文关怀;一方面,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猜忌心理,频频向大臣们请罪,却被贬杀。就连和方这样的英雄也未能幸免。

网络映射

特别是贞观中后期,随着“隋亡戒”历史教训的逐渐淡忘和骄傲自满情绪的日益高涨,封建帝王的专制本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李世民身上。皇帝高深莫测,臣子如履薄冰。在君主与臣民的政治博弈中,皇帝永远是赢家。难怪岑文本被唐太宗任命为刺史后,不但不高兴,反而忧心忡忡。

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不是荣誉,不是旧的,这是很高的责任,所以很让人担心。”亲戚朋友都来祝贺他。他用积极的口吻说:“我今天被绞死了,没有人祝贺我。”三言两语,表达了他对“陪君如陪虎”这句名言的深刻理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结局 新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是男是女最后结局如何下一篇:汉朝出现外戚干政的原因是否全怪幼主登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