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孙权举全国之力征剿黄祖,为何足足花了五年时间?

导语:孙权举为什么要花五年时间试图打压黄祖?边肖为您提供了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建安七年曹操让孙权送“质子”这件事可以看出,孙权有一个特点:遇事谨慎,优柔寡断。每一件大事,首先要听取所有人的意见。在所有人畅所欲言之后,他可以从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决定。

孙权举为什么要花五年时间试图打压黄祖?边肖为您提供了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建安七年曹操让孙权送“质子”这件事可以看出,孙权有一个特点:遇事谨慎,优柔寡断。每一件大事,首先要听取所有人的意见。在所有人畅所欲言之后,他可以从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决定。这种决策虽然蕴含了大量的黄金,但往往因为过于谨慎而耽误了最佳时机。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和鲁肃喝了一杯之后,孙权只把鲁肃的定国安国政策,当成了至高无上。从这件事不难看出,孙权对鲁肃的定罪是无以复加的。

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张昭因鲁肃赢得孙权重用,不时在孙权面前诋毁鲁肃。"张之虚心,已尽毁,之年少疏而不可得."那么,孙权是怎么反应的呢?“权利不是介意,而是有价值,放弃母亲的衣服,生活在杂物里,老有所养。”这个记录足以说明孙权对鲁肃的态度。即使被“善意”提醒,他还是平静如水。

据《三国志·吴·》记载,“建安八年,右斩黄祖于西。”这是孙权按照鲁肃的发展战略迈出的第一步:“消灭黄祖。"

荆州刘表麾下大将黄祖,时任江夏太守,率领重兵把守峡口。峡口是守卫长江的重点,地处荆州上游,占据峡口。谋划整个荆州地区对于攻克刘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此外,对于孙权来说,“剿黄祖”还有另一层特殊含义:从黄祖射杀孙坚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与孙氏家族结下了世仇。孙策在位时,把杀黄祖作为平定江东后的第一要务。他曾与建安四年合围黄祖,但因刘表救援未能如愿。孙策死后,灭黄祖,为父报仇,仍然是孙权的头等大事。

这次远征,在“公”方面与东吴的发展有关,在“私”方面兼顾个人复仇。所以孙权很重视这个动作。据《三国志》记载,孙权令吕范、张昭留守吴军,令中郎将程普、司马黄盖、韩当、梦露三人陆路进发。周瑜和徐盛同时率领水军攻打黄祖。从孙权的部署来看,当年与孙策并肩作战的老兵几乎全部出动,水陆并进,同时出击。可以说是全国性的打压黄祖的努力,大大席卷了江夏。

据《三国志·吴·》“破其舟军,但城不克。”这说明初期进攻进行的非常顺利,孙权的军队一路向前推进,黄祖的水军被击溃。而黄祖大本营沙县却因为城防坚固,黄祖无法据守而无法攻克。那么孙权精心部署如此大规模的攻势,为什么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山口复关导致的国内局势不稳定是主要原因之一。这里的“山口”指的是“山越人”,泛指居住在山区的越人。越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根据韩曙的记载,山月人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自从越国被楚国灭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一个统一分散的部了,遍布中国东南部的山区。他们彼此之间没有统一从属的关系,完全处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状态。为了保护自己,他们还建立了屏障和武装部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山月人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扩大,对当地政府构成了严重威胁。但是郡县因为兵力有限,无法攻克,于是山里人的问题就继续了。

孙策平定江东时,曾集中精力清理山越百姓。孙权在接管江东的时候,也把“甄宓渡山”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经过孙氏兄弟几年的治理,山月的大多数民族都能安居乐业。然而,孙权没想到的是,在攻克黄祖的关键时刻,山越人又开始蠢蠢欲动,这已经危及到东吴的统治。所以,这个时候,孙权只能无奈的退出。

其次,从战斗的过程来看,黄祖和他的士兵的战斗力量并不弱小。从孙坚到孙策,再到孙权,孙氏父子与黄祖并肩作战多年,但未能消灭他们。而且每一场战斗,双方都有不少的损失,证明黄祖的军事实力并没有那么弱。孙权大军在城下攻打沙县,除了城防坚固外,黄祖部麾下将士的战斗力也是未能及时攻占城池的一个方面。在这场与黄祖的战斗中,孙权最大的损失是贼将曹林被甘宁射杀。根据兀术的记录:“最好开枪打曹林,一个队长。”这也为甘宁去吴栋埋下了伏笔。

综合看孙权的军事行动,虽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孙权军队犀利凶狠的表现震惊了荆州,沉重打击了黄祖的士气,为后来复兴黄祖、攻克刘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胡惟庸到底冤不冤 看看他都做了什么就知道了下一篇: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板子是什么?有何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