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甘肃两千年 甘肃两千年 名将辈出 尚武之风源源不绝 这一切要感谢汉武帝

导语:在甘肃两千年,名人辈出,武术层出不穷。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以下汉武帝的文字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汉代六郡良家子,甘肃尚武之风的渊源 李广,飞将军神箭退匈奴; 赵充国,营平侯经营河湟留美名; 甘延寿,西域都护万里建功; 傅介子,脱手斩得楼兰王…… 这些名将,他们建功于疆场,扬名于万里,青史留名,后人仰慕。他们是甘肃人,他们是汉代六郡良家子。他们的勇武精神,也成为两千年间,甘肃

在甘肃两千年,名人辈出,武术层出不穷。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以下汉武帝的文字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整理发布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汉代六郡良家子,甘肃尚武之风的渊源 李广,飞将军神箭退匈奴; 赵充国,营平侯经营河湟留美名; 甘延寿,西域都护万里建功; 傅介子,脱手斩得楼兰王…… 这些名将,他们建功于疆场,扬名于万里,青史留名,后人仰慕。他们是甘肃人,他们是汉代六郡良家子。他们的勇武精神,也成为两千年间,甘肃尚武之风的渊源。 那么,这些的汉代六郡良家子,究竟是如何开启甘肃千年尚武之风的呢? 1.良家子,永登赵充国,率领敢死队打开通道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距离天山不远的地方,铺天盖地而来的匈奴骑兵,将返回的汉军围的严严实实。形势万分危急!此时,永登人赵充国,就是这支大军中的一员。铁骑突出刀枪鸣,羽箭飞舞将士死,生死存亡,就在瞬间。 赵充国字翁孙,生于公元前一三七年,卒于公元前五十二年,享年八十六岁,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他"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赵充国曾多次参加大战,有些时候,还是关系到一军生死存亡之战。 这远征天山,他以假司马身份,跟随从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击天山的匈奴。谁知,胜利返回途中,却被匈奴主力包围。被围数日之后,粮食也吃完了,军中伤亡众多,全军面临生死存亡。此时,赵充国肩负起率领敢死队,为全军打开通道的重任。他率百余勇士冲击匈奴,李广利率大军随后跟进,终于击破匈奴之围。 此战,赵充国二十余处负伤。汉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汉书 赵充国传》开头对他事迹有一段总体评价,那是相当的高。接下来,班固用了数千字,叙述赵充国的事迹。在整个《汉书》中如此长篇,是不多的。由此,可见赵充国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力。 赵充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六郡的良家子弟,父祖辈都是颇有声望的人士。当时,汉武帝后来从这些家庭选拔子弟,担任皇帝羽林卫士。李广、甘延寿、傅介子、上官杰都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军旅生涯,而且成长为一代名将。 此后,赵充国在朝廷中影响力与日俱增。多次参加对匈奴、氐人、羌人的进击,声名与日俱增。与大将军霍光定册尊立汉宣帝,封营平侯。后来,经营河湟流域,三上屯田策。 翻阅史书,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汉代将领,他们的传记中都能发现「 ”六郡良家子”出身的记述。这似乎说明,在两千年前的汉军中,有大量的中层军官和高级将领多出身「 ”六郡良家子”。或者说,良家子是汉代军队重要支柱。 其实,汉代的良家子是秦代良家子延续。故而,不少人统称为他们为秦汉良家子。 2.刘邦继承了秦人遗产,良家子得到汉军高层认可 刘邦到汉中后,励精图治,准备东山再起。他听韩信建议,采用「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袭击三秦,夺取了关中。从此,秦人秦地,在萧何的经营下,成刘邦东进夺取天下的重要根基。其时,北地、陇西等地的良家子,大量加入汉军。 那么,韩信为何建议刘邦争夺三秦呢?大概有这几个原因,可以占地利,居高临下,对中原六国形成战略优势;可以争人心,刘邦入关中时,约法三章,收拢关中民心,得到关中民众的大力支持;可以获取物资,关中八百里秦川,有着强大农业基础,也是秦人东进的根据地。可以得人才,刘邦的人才中,除了东方六国的人才外,关中的人才外,还在北地、陇西等地,征召了大量士卒,他们吃苦耐劳,骁勇善战。史书记载,这些地方「 ”皆迫近匈奴,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这也是秦人争霸天下的基础。可以说,刘邦得到三秦,基本上接收了秦人的最后遗产。 随着,汉军东出争夺天下的胜利,北地、陇西等地健儿,在汉军影响与日俱增。他们忠勇善战,吃苦耐劳引起汉王朝高层的重视。 3.汉武帝,选拔六郡子弟,组建青年军官培养团 《汉书 地理志》记载「 ”西汉时期,期门、羽林的补选主要来自北方六郡良家子。”「 ” 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孔子曰:「 ”君子有勇而亡谊则为乱,小大有勇而亡谊则为盗。” 羽林和期门是汉代禁卫军,护卫朝廷帝王精锐部队。他们的建立都和汉武帝有关。太初元年二月,建章宫落成,西汉武帝选拔六郡良家子,守卫建章宫,初称为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隶属光禄勋,为皇帝之护卫。东汉称为羽林郎。后代禁卫军亦常有羽林之名。后来,戏剧影视中经常出现御林军的名称。 期门,因「 ”期诸殿门”,故称期门。汉武帝建元三年置,地位近郎官,执武器,随从皇帝出行。武帝选六郡良家子组成。甚至,武帝微行,都有他们执兵器护卫,有点像后来的带到护卫。平帝时改称虎贲郎。 汉武帝为何要选拔六郡良家子,组建他的青年军官团呢? 汉武帝选拔北地六郡良家子充当护卫,同时作为青年军官团。大概有连个原因,一个是受了汉初良家子忠勇善战的影响;另一原因是,为抗击匈奴,汉武帝曾多次西巡,直抵黄河边。对北地陇西六郡强悍的民风有所了解,也从飞将军李广等人的身上,印证了汉初关于良家子忠勇善战的说法。故而,汉武帝后来,专门选拔北地六郡良家子加入羽林、期门军。 显然,汉武帝组建期门、羽林军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守卫朝堂,更重要的是为了训练年青军官。六郡良家子,或直接被征召,或从军营中抽调,到汉武帝身边执勤学习一段时间,就到各地军营中充任中上级军官。 六郡良家子,不仅能征善战,而且忠勇可靠。究其原因,良家子,是秦汉两代的特殊社会阶层。 4.王昭君,也是良家子出身 后世说到良家子,大部分人认为,家世清白的人家。其实,在汉代,对良家子则有另外一个概念。 汉代良家子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个特殊阶层,也是社会对某个家族家风的认可。从职业上说,良家子是指医、巫、商贾、百工之外的人,也就是当时官吏、读书人、士绅等等;因为,医、巫、商贾、百工则为贱业,也是农业社会的末业。其次,良家子的家庭状况要好,家庭富裕,家风要好。没有犯罪记录,犯罪之家、不孝之家,都不能成为良家。 尤其在家中要孝顺和睦,强调顺从父命即为孝,实质强调的是伦理道德。有的家庭,因为父亲行为不端,连累儿子成为「 ”非良家子”,丢失了前程。 汉代对良家子也给予相应的待遇。可以说,良家子的身份是从事很多职业的门槛,也是通往社会高层的渠道。有时候,良家子还成为入选皇后的条件之一,有的皇后,甚至因为良家子身份而保住皇后地位。王昭君之所以能到塞外和亲,良家子身份是其中缘由之一。史书记载,「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 可见,良家子不仅仅是指,家世清白的人家;更多指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的家庭,在当地有比较好的社会影响。 5.六郡良家子,甘肃占了一大半 既然良家子是秦汉社会中间阶层,那么,汉代史书中为何要专门强调「 ”六郡良家子”这个说法呢。 有人,考证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汉武帝尚未建立选拔六郡良家子进入羽林军的制度,故而司马迁没有提及「 ”六郡良家子”这一称呼。 「 ”六郡良家子”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汉书》中,班固最早用了这一称呼。可见,班固所处的时代,六郡良家子,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 「 ”六郡良家子”这个词中,良家子已清楚明了了。六郡,究竟指的是那个六郡呢?史书记载,六郡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郡、西河六郡,其二为北地、安定、陇西、天水、上郡、金城六郡。 不论那一种说法,六郡良家子,甘肃都占了一大半。陇西郡郡治在今临洮,为战国时秦昭王置,因位于陇山之西而得名。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一带,西汉曾移治到甘肃庆阳西北的马岭一带。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今甘肃通渭西北,原本为陇西和北地地,汉武帝元鼎三年 析北地和陇西各一部,设置天水郡。安定郡辖境大体在甘肃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县和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县地。 这些地方,名将辈出。《汉书 赵充国辛庆忌传》中,班固这样写道:「 ”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秦时将军白起,郿人;王翦,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贺、傅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宫桀、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着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其余不可胜数。何则?山西天水、陇西、安定、北地处势迫近羌胡,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皆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 班固列出的汉代名将,属于甘肃的有王围、甘延寿、公孙贺、傅介子、李广、李蔡、上宫桀、赵充国、辛武贤、辛庆忌等人。他们都是光耀古今的名将。 6.甘肃尚武之风的渊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地域,就有什么样的人。甘肃东西长,南北狭窄,形如如意,又如一头奔跑的九色鹿。 巨大地理跨越,多种复杂地貌。将甘肃划分为陇东、陇中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北山山地6个大的地理板块。甘肃地理地貌,涵盖了沙漠、戈壁、冰川、雪山,复杂多变的地理地貌,不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而且是的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居民的个性。 正如前文我们所说:这些地方「 ”皆迫近匈奴,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甚至于妇女都能持戈而战。不战就无法生存,汉代金城县家家户户都有弓矛,甚至于用弩机陪葬。 大批甘肃的良家子加入汉军后,一些人脱颖而出,成长为名将。他们也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反过来也影响了当地民风民俗,由此奠定了甘肃的尚武之风。 自此后,甘肃名将层出不穷。他们有的箭法如神,号称飞将;有的血战绝域,敌人胆怯;有的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有的恪守忠义以身报国;有的异域杀王,挟一国而归汉;有的抗外辱而不屈,血战捐躯…… 王围、甘延寿、公孙贺、傅介子、李广、李蔡、上宫桀、赵充国、辛武贤、辛庆忌、段颎、张焕、皇甫嵩、姜维、庞德、胡遵、胡烈、谢艾、苻坚、杨大眼、李钦、李塑、张议潮、刘锜、吴璘、吴玠、岳钟琪、王进宝等等,他们或勇烈,或忠贞,或善学习,或善变通……都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功绩,可谓是光耀千古。 比如说甘肃庆阳人傅介子,是西汉时期着名外交家、勇士。在汉昭帝时,西域龟兹、楼兰均联合匈奴,截断丝绸之路,不仅劫掠财物,还杀汉廷使官。傅介子途经楼兰,于宴席中斩杀楼兰王,另立在汉的楼兰质子为王。以功封义阳侯。 自秦汉以来,甘肃大地上名将辈出,他们是甘肃两千年尚武之风的渊源。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凡日月所照 凡日月所照 江河所至 皆为汉土 三国时期 各国吊打周边蛮夷下一篇:道教害了中国人 道教害了中国人 为什么没有多少人信中国的道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