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拥立桓公 举荐管仲 鲍叔牙才是齐国霸业的幕后推手 拥立桓公 举荐管仲 鲍叔牙才是齐国霸业的幕后推手

导语:李桓公推荐的鲍舒雅、管仲,是齐国称霸背后的推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大约公元前644年,齐相鲍叔牙含恨而逝。离开了他倾尽心力、守护一生的齐国……那一刻,或许他早已料到,身后必将纷乱迭起!因为他曾多次苦谏桓公:远逐竖刁、易牙和开方,但一片苦心,都化作了虚空的烟云。 一年后,即公元前643年冬天,病中的齐桓公果然被易牙等人拘禁深宫,死后67天无人问津。直至尸体腐烂、

李桓公推荐的鲍舒雅、管仲,是齐国称霸背后的推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大约公元前644年,齐相鲍叔牙含恨而逝。离开了他倾尽心力、守护一生的齐国……那一刻,或许他早已料到,身后必将纷乱迭起!因为他曾多次苦谏桓公:远逐竖刁、易牙和开方,但一片苦心,都化作了虚空的烟云。 一年后,即公元前643年冬天,病中的齐桓公果然被易牙等人拘禁深宫,死后67天无人问津。直至尸体腐烂、蛆虫满床:「 ”身死不葬,虫流出户”。这是叱吒风云的春秋霸主齐桓公,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临终时他追悔莫及:「 ”‘天乎!天乎!小白乃如此终乎?’连叫数声,吐血数口‘何面目见仲父于地下!’乃以衣袂自掩其面,连叹数声而绝。” 齐桓公在追悔哀痛中想到了管仲,却没有提及鲍叔牙。倘若鲍叔牙地下有知,想来也是不会在意的,因为这正是他生前的写照。终其一生,鲍叔牙都是以管仲的陪衬而自居。 在管仲的光环之下,鲍叔牙寂寂无名。后人对他的了解,大多来自于成语「 ”管鲍之交”。而在这个成语里,鲍叔牙也仅仅是以「 ”友直、友谅、友多闻”的益友角色而存在。其实,这只是冰山的一角!历史上的鲍叔牙,胸怀与气度兼具、智慧与谋略卓然。他,是如此的熠熠生辉…… 一. 建议小白莒国避难 山高水长、青史昭彰。纵观鲍叔牙的一生,他是一位真正的智者、贤者和仁者。他,才是齐桓公时代到来的真正推手 …… 齐桓公的父亲齐襄公在位时,曾与鲁桓公的夫人私通。齐襄公在谋杀了鲁桓公后,更是无所忌惮。鲍叔牙让小白前去劝谏却遭襄公斥责,他因此断言:「 ”有奇淫者,必有奇祸!”于是建议小白在齐国政治风雨来临前夕,远避祸患以待时机。 当小白问及宜去哪国时,鲍叔牙分析认为:大国喜怒无常,不如到莒国去。因为莒国小,且距齐国近:「 ”小则不敢慢我,近则日暮可归。”公元前686年,齐国果然发生内乱,襄公被公孙无知等人所杀,而后无知又被大臣雍廪等所杀。接连的内乱后,致朝中无君。在拥立新君的关键时刻,因为莒近而鲁远,小白得以迅速回到齐国,并占得先机。 二 . 说服诸大夫后小白继位 而此时,在鲁君和管仲的陪同下,公子纠正在返回齐国途中。因为雍廪等诸大夫,此前已经遣人邀请子纠。小白和子纠争相继位,究竟谁才是最终的胜者?历史反复证明,在关键时刻,特别的人物、突发的事件,往往会让形势迅速逆转。而此时,鲍叔牙就是这个特别的人物! 他当即独自入城,逐一拜访诸大夫,并盛赞公子小白的贤能。当诸大夫们表示:「 ”子纠将至,何以处之?”面对众人的疑虑,鲍叔牙从三个方面分析:「 ”齐连弑二君,非贤者不能定乱;况迎子纠而小白先至,天意也;鲁君纳纠,其望报不浅。昔宋立子突,索赂无厌,兵连数年。吾国多难之余,能堪鲁之征求乎?”诸大夫又问:「 ”然则何以谢鲁侯?”鲍叔牙指出:「 ”吾已有君,彼自退矣!”大夫隰朋、东郭牙齐声赞同:「 ”叔言是也!”于是众人立刻迎小白入城即位。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在拥立小白事件中,鲍叔牙的果敢和谋略尽显:时局危急、情况不明时他独自入城以防不测;入城后他迅速遍访诸大夫并赢得人心。在说服诸大夫拥立小白时他直击要害:齐国内乱频发迫切需要贤能的君主,而小白最贤;小白先到,天意不可违;若公子纠继位,鲁国会居功自傲不断索要恩惠,宋国拥立郑国子突就是先例。鲍叔牙的分析让诸大夫深以为然,于是众人共同赞成拥立小白为君。 三.筹划隰朋鲁国救管仲 这便是齐桓公继位前,齐国政治风云的始末。此后,随着桓公的继位,齐国也将进入辉煌灿烂的霸主时期。但历史显示,齐桓公霸业的缔造,还离不开奇才管仲。 而齐桓公和管仲却有着极深的过结!作为公子纠的老师,在公子纠和小白争夺君位时,管仲曾箭射小白。「 ”管仲射钩”的成语就源自这件事:襄公死﹐纠与小白争归齐国为君。管仲领兵埋伏于莒道,并以箭射杀小白。小白素知管仲善射,连忙咬破舌尖吐血诈死,才骗过管仲。 对此,齐桓公耿耿于怀:「 ”夷吾射寡人中钩,其矢尚在。寡人每戚戚于心,得食其肉不厌,况可用乎?”因此,管仲之辅佐齐桓公,存在着重重障碍:管仲是否会「 ”不事二主”而拒绝来齐?齐桓公是否不计前嫌赦免管仲,并重用他?而且,能否从鲁国救回管仲更是关键。此时的鲍叔牙,面临着各种考验。困难,重重,而又重重!他该如何应对,才能促成历史上这场有名的「 ”君臣相逢”呢? 鲍叔牙开始筹划从鲁国营救管仲。他非常清楚,鲁国若知道齐国重用管仲,必会杀掉他;如果告之以「 ”射钩”之仇,鲁国也会因取悦齐国而杀死管仲。为此,鲍叔牙专门挑选了隰朋亲自去鲁国,并嘱咐他:「 ”但提射钩之事,鲁必信矣。” 在鲁国,大夫施伯果然告诉鲁君:「 ”管仲,天下奇才。不如杀之,以其尸授齐。”隰朋获讯后,急忙拜见鲁君:「 ”管夷吾射吾君中钩,寡君恨之切骨,欲亲加刃以快其志,若以尸还,犹不杀也。”幸而鲁君拒绝了施伯的建议,用车囚禁管夷吾并送还齐国。消息传来,鲍叔牙兴奋不已。《春秋列国志》记述:「 ”如获至宝……乃迎管夷吾至于其家,朝夕谈论。” 当管夷吾表示,身为已故公子纠的老师,他羞于辅佐小白:「 ”吾与召忽同事子纠,既不能奉以君位,又不能死于其难,臣节已亏矣。况复反面而事仇人?召忽有知,将笑我于地下!” 鲍叔牙反驳说:「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子有治天下之才,未遇其时,主公志大识高,若得子为辅,以经营齐国,霸业不足道也,功盖天下,名显诸侯,孰与守匹夫之节,行无益之事哉?”听了鲍叔牙的高论后,管仲默认了他的观点:「 ”夷吾嘿然不语。” 四.管仲死罪获免并被举荐 救下管仲并劝服他以后,鲍叔牙旋即回到临淄向桓公贺喜。当齐桓公表示不忘「 ”射钩之仇”时,鲍叔牙说:「 ”管子天下奇才。君得一贤相,臣敢不贺?”并进一步劝解:「 ”人臣者各为其主,射钩之时,知有纠不知有君,君若用之,当为君射天下,岂特一人之钩哉?”桓公于是赦免了管仲的死罪:「 ”寡人姑听之,赦勿诛。” 之后,当齐桓公欲拜鲍叔牙为相时,鲍叔牙推辞到:「 ”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君之赐也。至于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虽然鲍叔牙极尽自谦,但桓公对他的才能却笃信不疑:「 ”寡人知卿,卿不可辞。” 鲍叔牙却进一步说明自己的浅陋「 ”所谓知臣者,小心敬慎,循礼守法而已,此具臣之事,非治国家之才也”,并阐述了何谓「 ”治国之才”:「 ”夫治国家者,内安百姓,外抚四夷,勋加于王室,泽布于诸侯,国有泰山之安,君享无疆之福,功垂金石,名播千秋,此帝臣王佐之任,臣何以堪之?”听了他的话齐桓公非常高兴:「 ”如卿所言,当今亦有其人否?” 抛砖引玉、水到渠成!鲍叔牙便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并指出自己在五个方面都远远不及管仲的才能:「 ”宽柔惠民、治国家不失其柄、忠信可结于百姓、制礼义可施于四方、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敢战无退”,自己均不及管夷吾。听了鲍叔牙的话,桓公为之心动:「 ”卿试与来,寡人将叩其所学?”论述至此,齐桓公终于答应接见管仲。但鲍叔牙从齐桓公的语调中发现,桓公对管仲依然抱有试探性与不确定性。 五. 齐桓公择吉日拜相 由于管仲对于相齐之事原本就心存顾虑,所以鲍叔牙希望齐桓公能够礼遇并厚待管仲,进而消除管仲的顾虑,使他心无旁骛地为齐国尽所能、尽其才。为此鲍叔牙进一步说到:「 ”君欲用夷吾,非置之相位,厚其禄入,隆以父兄之礼不可!……夫非常之人,必待以非常之礼,君其卜日而郊迎之,四方闻君之尊贤礼士而不计私仇,谁不思效用于齐者?” 鲍叔牙的这番论述立足于两点:桓公既可以得奇才、又能成就「 ”尚贤”的美名,可谓一举两得!由于鲍叔牙言之灼灼,所以桓公欣然答应:「 ”寡人听子…..乃命太卜择吉日,郊迎管子,与之同载入朝。百姓观者如堵,无不骇然。”就此,桓公吉日纳相、管仲安心归齐。这背后,都是鲍叔牙的精心筹划,他不但为管仲赢得了展现个人才能的宽广舞台,也为齐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东风已至、万事俱备!齐国的霸业时代也即将到来。 回顾事件始末,在鲍叔牙的筹划之下,齐桓公对管仲的态度是不断变化,并经历几个阶段:「 ”姑听之、赦勿诛”「 ”不觉欣然动色、促膝而前问询”「 ”同载入朝”,直到最后的欣赏重用:「 ”桓公与管夷吾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大悦,乃复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夷吾为相。”就此,历史上着名的「 ”桓公纳相”圆满完成,开启了管仲相齐41年的辉煌时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下一篇:血战越南:中印一战打出了数十年的边境和平 血战越南:中印一战打出了数十年的边境和平 中越战争为何不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