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逆转胡虏无百年之运:汉武帝的晚年疯狂竟成了拓跋珪的制度创新 逆转胡虏无百年之运:汉武帝的晚年疯狂竟成了拓跋珪的制度创新

导语:逆转路虎百年命运:汉武帝的疯狂成为拓跋珪的制度创新。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杨素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1.为什么胡虏无百年之运? 表层原因是制度。 具体就是胡人实行「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 但是,「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会面临周期性的继承危机。 从老大到老二再一直继承到老幺

逆转路虎百年命运:汉武帝的疯狂成为拓跋珪的制度创新。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杨素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1.为什么胡虏无百年之运? 表层原因是制度。 具体就是胡人实行「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 但是,「 ”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会面临周期性的继承危机。 从老大到老二再一直继承到老幺,如此兄终弟及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加上他们的父亲,差不多正好持续百年。 匈奴冒顿单于 但是,等这一代人结束、到了第二代,马上就会遭遇问题。 那就是在第二代中,到底该由谁当单于。 因为父亲都做过单于,所以老大、老二以及老幺的儿子们都有继承资格。 到这个时候,「 ”兄终弟及”的制度破产,武力称雄便是王道,于是内乱开启。 底层逻辑是经济。 既然「 ”兄终弟及”总会面临周期性危机,那么效仿中原、实施「 ”父死子继”不就解决了。 答案是不行。 中原经济富庶,皇帝可以通过稳定的税赋养活官僚体系来实施统治。 所以,中原王朝对皇帝的能力没有太多要求。 但是草原却不具备这个经济条件。 物质匮乏的草原部落,必须得由雄主当政。 单于能带着部众抢回战利品,然后再以战利品的分配权来聚合部落。 所以,单于之所以单于、可汗之所以可汗,关键依凭是能力而不是实力。 匮乏的草原环境与游牧的部落形态,单于和可汗也没有这个实力。 2.进入中原的胡人政权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进入中原的胡人政权,立即会获得两个优势: 一是军事优势,草原骑兵碾压中原步兵。 二是财富优势,获得大量的可分配资源。 但是,可以马上打天下却不可以马上治天下。 进入中原的胡人骑兵不能一直用马刀问话,虽然谁也打不过你,但没完没了地打也会把自己打死。 战场掠夺确实可以一时暴富,但要是把中原当成草原来「 ”游牧”,便无法获得可持续性的物质输入。 所以,胡人政权就得快速汉化,转变草原征伐的思维模式、实行中原政权的统治方式。 汉化快的,便可称雄;汉化慢的,便为鱼肉。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胡人政权就是如此。 而胡人汉化,肯定会在继承制度上做文章。 一个原因是实力,中原财富的输入,使单于获得了碾压其他部落的硬实力,自然要任性而集权。 另一个原因是人性,是愿意传位给兄弟还是愿意传位给儿子,这是不用想的问题,人类的基因已经作答了。 既然要胡人要汉化、既然汉化要父死子继,那胡人立国第一件大事就是修制「 ”单于继承法”。 底层逻辑的经济和表层原因的制度,都变了。 那么,胡虏无百年之运的魔咒也就可以自解了。 3.逻辑上走通了、实际上则未必 五胡十六国,胡人政权鲜有超过三代的。 十六国时期 而两晋司马政权,虽然国尽庸主、臣尽奸雄,却比大多数胡人政权长命。 不是已经父死子继了吗?不是单于更有控制力了吗? 那怎么还是第一代英雄、第二代争雄、第三代狗熊呢? 有三个因素决定了胡人政权的命运: 一是胡人崛起靠雄主,而且是那种不世出的雄主,雄主结束、政权终结。 二是汉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一代接受了而第二代未必接受。 三是胡人因习已久,而且这种因习已经契合进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 胡人单于想父死子继,单于的兄弟当然不满意,因为制度之外还有传统。 即便父死子继,但这只是简单概括的具体做法,而围绕父死子继还有一套礼仪规范和文化支撑。 所以,照搬学习就是照本宣科,而最后往往事与愿违。 这个问题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慕容家族,这个家族雄主屡出却内乱不断。 前燕亡于慕容垂出逃,而慕容垂就是燕主慕容暐的叔叔。 慕容垂 后燕亡于北魏入侵,但更主要的还是亡于无休止的宗室内乱和兄弟相杀。 慕容家族无论是雄主数量还是英雄质量,都不次于拓跋家族。 而慕容鲜卑无论是积蓄时间还是汉化程度,都能碾压拓跋鲜卑。 而结果竟是: 慕容家族始终没有克服「 ”胡虏无百年之运”的周期危机;而后来居上的拓跋鲜卑却做到了。 其原因就是拓跋珪的汉化愿望更迫切,而汉化手段最激烈。 4.拓跋珪一面马刀锋利一面汉化彪悍 当慕容鲜卑已经浸染中原风华之时,拓跋鲜卑还在塞北草原了望中原。 好不容易建了一个代国政权,还被前秦苻坚擒王灭国。 前秦分裂后,拓跋珪复国,并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的外部形势很严峻,长城以南是后燕、后秦、西燕等中原胡族政权,而自己的北面却是始终想解决却始终解决不了的柔然骑兵。 而比外部形势更严峻的则是其内部环境: 其内部号称帝室十姓、勋臣八姓;治下诸部号称「 ”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而且「 ”凡此诸部,其渠长皆自统众”。 拓跋鲜卑就是一个部落联盟体,只不过暂由鲜卑拓跋部领单于号。 这种组织形态只能为寇长城,就不要想挺进中原、更不要想中原争霸了。 但是,拓跋珪就是有这种不世出的能力。 拓跋珪 他硬是凭借鲜卑铁骑和马刀锋利一统草原诸部,而且挺进至长城以南。 非但如此,在拓跋珪时代进行了快速的汉化改造。 而且,这种改造的力度极为彪悍。 迁都平城、营建宫室;建立百官、编户齐民;置博士建太学、朝野束发加冠。 无论是政治还是民风,拓跋鲜卑全都要改。 就是改得不伦不类、贻笑大方,拓跋珪也无所顾忌。 当然会有阻力,但雄主当世,一切阻力都是可以轻易踢开的绊脚石。 非独拓跋珪如此,以后的历代鲜卑君主在推行汉化改革上,都似拓跋珪这般猛烈。 鲜卑拓跋氏就如同一个超越时代的存在,而且几代君主皆是如此、矢志不渝。 那么对于「 ”兄终弟及”的周期性继承危机,拓跋珪又会怎样改呢? 他当然要改,而且改得不止彪悍,而要残酷和流血。 5.「 ”子贵杀母”的百年血制 拓跋珪首先做的就是彻底断绝「 ”兄终弟及”的可能反复。 拓跋珪有两个堂兄弟,皆是当世人杰,时人称:卫王弓,桓王槊。 拓跋仪 卫王弓就是拓跋仪,而桓王槊就是拓跋虔。 拓跋虔战死,而拓跋仪被赐死。 而另外一位堂兄拓跋遵不仅拥立有功而且因功封王,结果也被赐死。 对于兄弟,特别是兄弟中的杰出人物,拓跋珪从不手软,势必赶尽杀绝。 同时,拓跋珪开创了「 ”子贵杀母”之制。 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 所谓出自「 ”魏故事”,但鲜卑旧制就从来没有这种习俗。 东胡一系往往都是:怒则杀父兄,而终不害其母。 所以,拓跋珪就是这项制度的始作俑者。 鲜卑内部派系林立,母族势力往往举足轻重。 拓跋珪之所以能够继承王位,就是因为母亲贺兰家族的支持。 但事事往往两面,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 母族做大,势必威胁皇帝和宗室,形成母族和父族的对抗。 所以,拓跋珪的做法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开「 ”子贵杀母”之制。 拓跋珪不仅开创这个制度,而且率先垂范,一个「 ”因故事”就杀掉了太子拓跋嗣的母亲刘氏。 太子拓跋嗣痛哭不止,而拓跋珪却是振振有词: 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汉武帝不仅杀太子刘弗陵之母,而且还杀前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 这只是汉武帝的晚年疯狂。 汉武帝 但是,汉武帝的疯狂却成了拓跋珪的制度创新,而且自谓「 ”远同汉武”。 太子拓跋嗣不认同,那就接着杀你,思想工作做完,你还不醒悟,那么不换思想就换人。 要换太子就不能留着前太子,所以拓跋珪起杀心而拓跋嗣只能保命出逃。 接着就要立次子拓跋绍为太子,拓跋珪当然也要践行「 ”子贵杀母”,当即囚禁其母贺兰氏。 你有你的新制度而我有我的旧习俗。 拓跋绍要比拓跋嗣彪悍得多,直接「 ”怒而杀父”,翻墙入宫杀了拓跋珪。 可惜一代枭雄,竟然葬身床榻,殒命于自己的制度创新。 拓跋珪虽死,但拓跋珪所开创的「 ”子贵杀母”之制却被继承了下来,而且一直延续百年。 「 ”子贵杀母”之制毫无意义而且臭名昭着。 但是,却以一种狠毒的牺牲,彰显了拓跋鲜卑汉化之决心。 北魏的「 ”父死子继”之制,就这样一直被坚持了下来。 拓跋鲜卑也竟然打破了胡虏无百年之运的魔咒。 但是,牺牲的情怀抵不过真实的复杂。 拓跋珪的制度创新只能说是一种决心的情怀,而不是逆转的王道。 北魏汉化之路,还将非常复杂、非常漫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光绪年间 光绪年间 东北为何多出来一个总督 总督是谁下一篇:当代大学生对抗战历史人物——彭德怀认知现状调查 当代大学生对抗战历史人物——彭德怀认知现状调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