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杨行密:纵横江淮的草根英雄 杨行密:纵横江淮的草根英雄

导语:杨兴米:跨越江淮的草根英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他是一位草根英雄,遭逢乱世逆袭上位,威震江南。 创业成功的他没有自我陶醉,忘乎所以,而是致力于保障安民,一面尊奉唐室,斩断野心勃勃的朱老三南进的爪牙;一面恢复江淮民生,努力营造好乱世桃源。他开启了唐宋之交北风南渐的先河。 史书送了他一顶「 ”十国第

杨兴米:跨越江淮的草根英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他是一位草根英雄,遭逢乱世逆袭上位,威震江南。 创业成功的他没有自我陶醉,忘乎所以,而是致力于保障安民,一面尊奉唐室,斩断野心勃勃的朱老三南进的爪牙;一面恢复江淮民生,努力营造好乱世桃源。他开启了唐宋之交北风南渐的先河。 史书送了他一顶「 ”十国第一人”的高帽,百姓却用他的名字为地方名吃「 ”贡鹅”作招牌。 他就是吴王杨行密。 杨行密 杨行密,一个陌生的名字,在五代时期却是个不亚于朱老三和李鸦儿的存在。 当后两位在中国北方杀得天昏地暗时,杨行密却在南方打出了一个人间乐土。 那些苦于战乱的北人纷纷南迁,将彼时先进的北方文化传入南方,进一步加速了南方经济的腾飞。 直至二百多年后,南方经济文化全面碾压北方,东南一带从此成为中国的钱袋子。 杨行密在这方面居功至伟。 杀将夺官 初出茅庐 生于公元852年的杨行密,原名行愍,字化源,是庐州合肥人。他的父亲只是个农民,而且死得早。家徒四壁的行密吃遍了人间苦难,这让他对民生疾苦从小就印象深刻。 靠着乡亲们的供养,行密长大成人,并没有因为吃苦而瘦小体弱,反而长得高大多力,能手举百斤巨石,日行百里。 在这个乱世里,这样棒的小伙子不去搞事情,岂不瞎了? 机会很快就来了,江淮地区闹起了义军。没有找到理想职业的行密毫不犹豫,就近参加了义军,希望从此与众不同。 发生在江淮的这场起义可谓是一场动摇国本的大起义。从前,大唐能够躲过多次劫难,就是因为还有江南的钱粮可以支撑。可是,江淮生乱,群雄蜂起,当地的钱粮再也不能为唐廷输血,内外交困的大唐从此风雨飘摇。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煌煌大唐,余威尚在,唐军最终还是平定了江淮义军。 初入职场的行密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待审的囚徒。 王者不死。 就在行密等着提前结束自己创业生涯时,庐州刺史郑綮注意到了这个大个子,就是被绑缚着还是那么有型。 如果郑綮是个大侠的话,一定会说:「 ”小伙子,老夫看你骨骼清奇,想收你为徒!” 于是,郑大诗人大笔一挥,起义军中一小卒杨行密被无罪开释。 回到家没几天,行密就厌烦了,毕竟在起义大融炉里熏了那么久,心里总是爱长草。正好,州里募兵去灵州戍边。行密果断应募,走上了从军的正途。 由于表现突出,主要是长得突出,没多久就被提升为队长,当上了基层干部。后来还积功当上了牙将。 服役期满,行密回乡,哪知道不知因何事得罪了当地兵役主官。这家伙不想看到行密,就把行密的名字再次写到戍边人员名册里。 长河落日虽然壮美,但怎么比得上江淮山水。早就对北方苦寒之地产生审美疲劳的行密不想再去北方了。 于是,他走近了主官。主官看着行密步步逼近,不知危险来临,反而问行密还有什么要求,行密大声说:「 ”要取你的狗头!”当即斩下主官人头,就此再次走上了前途未卜的起义道路,并为自己喝了个官号「 ”八营都知兵马使”。 有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行密深知唐朝这棵百年大树不是自己能够撼动的,起事之后就立即派人去向顶头上司,大诗人、淮南节度使高骈求解。 高骈 也许是诗人的气质都是相通的,高骈和郑綮都看好杨行密。 反正乱世里,有枪就是草头王,杨行密临时起事竟然能够号令庐州,足见是个人才,比原先的那帮废物强多了。于是,高骈也不追究杨行密的罪行,反而表其为庐州刺史,还为他改名杨行密,对他颇为器重。公元883年,杨行密同志终于跻身国家高级公务员行列。 雨夜入扬州 初为淮南主 就在杨行密苦心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时,他的大恩人高骈却遇到了灾星。 高骈这个人出身世家,文武全才,曾参与镇压农民起义,也收复过交趾,当过好几个藩镇的老大,偏偏到了淮南任上,变得意志消沉,竟至重用术士吕用之等人,整天装神弄鬼、疯疯颠颠的。 吕用之借着高骈的权势为非作歹,给大将毕师铎带上了油光锃亮的绿帽子不说,还总想着除之而后快。 是可忍孰不可忍,本就出身黄巢义军的毕师铎终于忍无可忍地向高骈发起了反攻。反水的毕军冲入扬州,在这座着名的东方大都会搞了一次饕餮盛宴。 黄巢起义 毕师铎囚禁了神汉高骈,招降纳叛,准备在扬州大干一场。 此时的行密正奉高骈先前的命令率军驰援扬州。见到叛军势大,只得先屯驻蜀冈。 谋士袁袭进言:「 ”现在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淮南凭淮临江,民风剽悍,足以裂土为王。高骈业已失势,毕师铎也非成事之人。将军正可先取扬州,再定淮南,成一方之主!”一席话说得行密热血沸腾,竟直领兵长趋扬州。 中途,那个惹事的吕用之也带着他的爪牙加入了革命队伍。有了这个熟悉扬州的家伙的助阵,行密在此后几战中,打得毕师铎很没面子。 不得已,毕师铎也找来神汉问计。结果神汉说只有扬州城死掉一个大人物,才能转危为安。病急乱投医的毕师铎立刻想到了高骈,于是,装了多年神的大诗人最终还是死在了神的手里。 不得不说,神汉之间也不是一条心啊! 高骈之死不仅没有化解扬州之危,还给了杨行密无比催泪的借口。 杨行密闻听恩主死讯,立刻命令三军缟素,对着扬州号哭三天。众军见行密对故主恋栈若此,无不感奋,就连守军中也有很多人动起了心思。 就在行密准备全力攻城之时,黑云漫卷,大雨滂沱。毕师铎还以为是上天护佑,辛苦多日的他忙洗洗睡了。 行密同志却从大雨中发现了进城的天赐良机。他命吕用之手下组成敢死队,从他们熟悉的地方趁着雨夜守军疏于防守,翻入城内,打开城门。 半梦半醒之中的毕师铎听闻城门失守,不敢恋战,急忙率人逃出扬州。 进城后的行密同志一面扫清残敌,一面找到高骈的尸首为之发丧。然后,他自称淮南留后。 可是,面对战后千疮百孔的扬州,他也颇为犯难:有心放弃扬州,又舍不得数月征战的战果。 就在行密犯难的当口,来自北方的吃人狂魔秦宗权也盯上了扬州。 五代地图 在他眼里,扬州再破,也比被吃得连个人都没有的蔡州强多了,至不济扬州人多也能抵几顿的。于是,他派出弟弟秦宗衡和大将孙儒一起领兵欲占扬州。 就在秦军高高兴兴地南下之时,朱老三发力了。他与秦军是死对头,一看秦军分兵,立即率军杀向秦老大。 秦老大早就被朱老三收拾怕了,见状忙命弟弟回师。 秦老二自然听命。可是正在兴头上的孙儒却不干了,你们兄弟俩这不是耍着我们玩吗?放在扬州花花世界不要,在那个破地方窝着,有啥出息? 于是,孙儒一不做二不休,一刀砍死秦老二,然后沿着既定的路线,带着对扬州无限憧憬的「 ”土团白条军”,杀向扬州。 顺带说一下,毕师铎在逃出扬州后,无路可去,只得遁入孙儒军中。没想到孙秦火并,杀神附体的孙儒信不过半路出家的毕师铎,索性一并杀了充作军粮。 哎,可怜的毕大将军,生前闹过起义,当过叛徒,戴过绿帽,做过恶人,最终还是杯具了! 至于那个给他奉送绿帽的吕用之,后来也死在了杨行密的手上,对于这种惑主害人的货,行密同志怎么能放心呢?毕吕两人生前苦斗,死后到是同命鸳鸯! 888年,孙儒的大军终于杀到了扬州,羽翼未丰的行密只得撤出扬州。行密的创业人生又一次陷入了低谷。 收买人心 克定江南 离开扬州后,行密打算去位于今天泰州的海陵存身。袁袭劝道:「 ”海陵地小,容不下您这尊大佛。不如暂回老家庐州。”走着走着,行密又想去取洪州,袁袭又劝:「 ”洪州势大,一时难以攻取,不如先取宣州立足吧!” 果然,宣州守将与行密在城外的曷山上打了一仗就缩回城中。行密见状立刻进逼城池,很快杀入城中。 众将本来在扬州就没有捞到什么油水,现在好不容易打破一座州城,立刻四出抢掠,搞得鸡飞狗跳。唯有大将徐温约束部下,将抢到的粮食分给饥饿的百姓,立马赢得了民心。 这件事也让行密很感动,明白乱世中要想求得发展,一定要得到百姓的支持。 然而,正当行密在徐温的影响下不断收获民心的时候,他的智囊袁袭却染病暴亡。这让正在兴头上的行密难受莫名:「 ”难道这是老天要夺走我的股肱之士,不想让我成事吗?” 徐温 哪知祸不单行,就在行密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候,孙儒竟然将行密的老家庐州给端了。行密无处可去,只得把宣州作为立足之地。 本来,行密想趁着其他军阀混战的当头分一杯羹,然后积小胜为大胜。哪知道他前脚刚刚钻地道打下常州,后脚就被老冤家孙儒摘了桃子。 孙儒步步紧逼,夺取润、常、苏等州,将江南的财富之地尽收囊中,成为江南最大的势力,引起了朱老三的不安。朱温打着助人为乐的旗号想向江南第三者插足。 杨行密知道朱老三所谓「 ”帮杨行密剿灭孙儒”的旗号虽好,却帮不到自己,要想在江南立足,还是要凭真本事。他与孙儒反复角力,将后世着名的苏南金三角打得乌烟瘴气。 孙儒认识到,要想把江南变成自己的吃货天堂,就必须将杨大个子灭掉。于是,在他第二次夺回苏州之后的891年,尽起江淮之兵,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长江,必欲置杨某人于死地。 敌强我弱,泾渭分明,没了袁高参的行密同志坐不住了,准备逃到铜官去当矿工。 关键时刻,另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李神福劝道:「 ”孙儒携众前来,一则孤军深入,粮草不继;二则孙军残暴,百姓不支持。只要我们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孙儒自来寻死,没什么好怕的!”行密大喜,派李神福组建快速反应部队,专门袭击孙儒的运粮队。 盘踞杭州的钱镠见到孙儒与行密死磕,立即出兵夺回苏州,还本着同病相怜的革命友谊,发兵支援抗孙战争。 这让本来气势汹汹的孙儒有些蒙圈了。打吧,一时难以取胜;不打吧,如芒在背。想来想去,孙儒最终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行密做掉。 第二年秋,为了更加坚决彻底地消灭敌人,孙儒发了个昏招,决心破釜沉舟。他派人火烧扬州,免得让朱老三惦记,也让断了归路的数十万手下能够精诚团结。 杨行密听到孙儒的绝户计后,立刻采纳谋士的建议反其道而行之。 孙儒视百姓如刍狗,为了自己的私利放火烧城,使百姓陷入饥荒之中。行密命人将多次抄袭所得的粮食尽数运往扬州,发放给嗷嗷待哺的百姓,一下子行密的亲和指数就爆表了。不仅扬州人感恩戴德,其他各州百姓也如大旱之盼云霓,他们纷纷武装起来,截断了孙儒的归路。民心向背将在孙杨大战中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没有粮草的孙儒,急于与行密决战。早已养精蓄锐多时的行密带着所有精锐,冲出宣城,与敌激战,连破孙军五十余座大营。坏事做尽的孙儒众叛亲离,很快被行密的将士捉住处死。 孙儒一死,早就对行密感恩戴德的江淮百姓纷纷箪食壶浆。乱世之中的百姓要求不多,行密为他们送来救命粮,这样的人怎能不广送欢迎呢? 从庐州起事到最终消灭宿敌孙儒,不到十年,杨行密便确立了他在江淮的统治地位。 拒战朱温 力保淮右 战败孙儒后,行密同志在淮南再无敌手。唐廷鞭长莫及,连朱温都搞不定,哪里顾得上行密,于是在892年,让行密以同平章事的宰相身份担任淮南节度使,也就是名位与权势并重的「 ”使相”,和朱老三平起起坐。 再次得到扬州后,行密终于找到了稳固的大本营。他利用战事间歇,进一步收买人心。 首先,他和手下士兵打成一片,时不时要到士兵中听一听士兵的声音。打了胜仗,他不吝赏赐。虽然当时江淮残破,赏赐的物品也并不丰厚,但由于行密同志率先垂范,自己厉行节约,将士们也就甘之如饴。 其次,他抓紧时间安抚因战乱而流散的百姓,对他们妥善安置,尽可能确保他们人人有地种,有饭吃,很快使江淮的民生经济大幅改善,自己的实力也日渐雄厚。 第三,他利用北方战乱之机,加紧巩固自己的后方,派出李神福等大将,东征西讨,将那些不肯臣服的藩镇尽数收入囊中。 唐廷看到杨行密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就想拉拢他对抗日益跋扈的朱老三,特意加封其为弘农郡王。杨姓的郡望在弘农,行密得到如此王号,俨然成为「 ”自淮以南、江以东”的第一人。吴政权的雏形由此奠定。 吴国地形图 同行是冤家,何况两个逐鹿天下的枭雄。看到杨行密的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还和唐廷眉来眼去。朱老三越瞅越不顺眼,就动起了歪心眼。 你们南方佬不是喜欢做买卖吗?那我先把你的财路断了。爱贪小便宜的朱老三,没来由地命人扣留了来自淮南的万斤茶砖及杨氏的贸易官员。 这下可把行密气坏了,连声大骂:「 ”朱老三,你真不是个东西,还懂不懂规矩?!”行密历数朱温的罪状,上表朝廷请求率兵讨伐。 朱老三可不是被吓大的,早就眼红行密发展红利的他立即出兵进击。 就在朱杨大战爆发前不久,朱温杀了天平军节度使朱瑄,逼得其弟泰宁军节度使朱瑾率领数千骑兵亡命淮南。这让杨行密白白捡了个大漏。要知道,北方军力之所以长期强于南方,主要就是因为北人善于骑战,这在冷兵器时代是北方的天然优势。现在,精于骑战的朱瑾携恨来投,简直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看来朱老三多行不义,老天爷都不帮他。 朱温并没有在意朱瑾南投带来的隐患。在他眼里,杨行密不过是个刚刚发迹的土老帽,只要自己大军一到就会烟消云散。 朱温派出大将庞师古出清口、杨师厚出安丰,自己则坐镇宿州。二师都是朱温带出来的虎将,立过无数功勋。其中的杨师厚曾打败过杨行密手下大将王景仁,老王可是连朱温都看好的军中翘楚。二师各有不同,师古骄悍,唯朱温之命是听;师厚谨重,唯战阵之机是变。伐杨之战,性格迥异的二师,命运亦各不同。 杨行密洞悉了朱温的来意后,决定对二师分而治之。他将主攻方向选在勇而少谋的庞师古身上,派出朱瑾和曾在涟水大败刘开道的张训共同进击庞师古。 庞师古是朱温的亲兵出身,作战勇猛,除了对朱温又敬又怕以外,对谁都不服。他和朱温一样,认为淮南之军不足一战,因此非常轻敌,营寨扎得不牢,而且防范不严。 一心想找朱老三晦气的朱瑾见到有机可乘,就率领麾下骑兵冲进了庞师古营中,一通大杀之后,又乘着庞军混乱之机扬长而去。这让庞师古气得直翻白眼,一心要找淮军报复。 而且庞师古朱瑾的突袭并不以为然,认为只不过是不小心让蚊子叮了一下。军至清口,他依然遵照朱温行前的吩咐在开阔处扎营。不过,这回他倒是派出了不少哨兵巡逻,生怕让淮军钻空子。 利用骑兵优势一直游弋在庞师古军侧的朱瑾,看到这不禁笑了。因为,庞师古扎营的地方临近淮河,而且地势低洼,一旦掘开淮河,水淹庞军,师古必败。 当晚,月黑风高,一意孤行的庞师古浑不知危险已悄然来临。朱瑾的骑兵偷偷绕过巡营的朱军,溜上了大堤。之后不久,淮河水便从掘口处一泄汪洋。然后,二师变成一师,庞师古做了龙王的晚餐,杨师厚见势不妙,打道回府。 朱老三酝酿已久的讨杨之战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在此后的日子里,朱温忙着对付李克用父子,忙着篡位杀皇帝,实在没功夫和杨行密PK。杨行密也知道自己只是险胜朱老三,也不敢再蓄意挑衅,而是将矛头指向了之前的战友加敌人钱镠。 行将就木的唐廷见杨行密战胜了朱老三,以为可以抓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在902年,加封行密为东南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晋爵吴王,杨氏吴国新鲜出炉。 智斗亲将 尽显奸雄本色 《三国演义》中描绘过司马懿智斗曹爽的故事,让人见识了奸雄本色。这个故事的2.0版也在吴国宫廷中上演了。 杨行密的吴政权是靠造反起家的武装团伙。当初大家一无所有,推举行密担纲,自然对行密服服帖帖。可现在,轮到分享起义成果了,就会有人觉得自己那份分少了,对行密的忠诚度也就每况愈下。 这其中怨念最深的居然是行密的小舅子、奉国军节度使朱延寿。 朱延寿的姐姐是行密的正妻,却没给他生儿添女,这在豪门之家本来就容易滋生危机感。 朱延寿当年和行密共同起事,多年来,为行密的事业添砖加瓦,也算得上劳苦功高。但是,他担心一旦行密死了,其继承人就会撇开朱家外戚,毕竟人家不是朱夫人所生,人家也有更亲近的外戚。加上朱延寿也有野心,吴王行密做得,俺延寿如何做不得? 于是,朱延寿很容易就说服了姐姐,姐弟俩合谋算计行密。而且,他们怕行密不好对付,刻意拉拢对行密心怀不满的安仁义、田頵等地方实力派,准备乘机废立。 杨行密注意到了吴国的暗流涌动,决心趁着彼时外部势力无暇顾及之机,除掉朱延寿一伙。可是,如何对付朱延寿呢? 行密思虑再三,打算智取,否则一旦公然剿除朱延寿,难免引发内战,给内外敌人可乘之机。 要对付小舅子,必先对付自己的枕边人。虽然,行密与朱氏的恩情日薄,但毕竟多年夫妻,要想迷惑她,还得学一学司马仲达。 于是,行密谎称自己得了眼疾,看东西模糊,也就是俗称的老花眼。他拿着朱延寿写来的信,故意念得颠三倒四,还总说某某字看不清,让朱氏帮着读。已到天命之年的行密犯眼疾,也是人之常情。看着行密的样子,朱氏不禁暗喜。 收到姐姐的信,朱延寿更是欢喜。他虽有异心,终归忌惮姐夫一世英名,生怕偷鸡不着蚀把米。现在好了,那个令人仰望的姐夫成了睁眼瞎,还怕个球? 不过,朱延寿跟了行密多年,深知姐夫老谋深算,万一是在骗自己呢?一旦自己没搞清情况就跳出来,不是找死吗?于是,他让姐姐再试一试真假,一旦确信,他就可以带兵进府夺权咯。 这天,天朗气清。朱氏约行密去湖边踏青。当时,湖边密植杨柳,柳条随风摇曳,甚是好看。朱氏故意引着丈夫在柳林中穿行。心知夫人用心的行密将计就计,一头向一棵柳树上撞去,头上登上起了个大包,人也昏了过去。 朱氏见丈夫撞昏了,看来眼瞎是真,赶忙呼救。同时,她将此事告知了弟弟。朱延寿放下心来,借口探视来到吴王府。 行密让延寿到内寝相见,说是有要事相托。延寿不疑有他,昂然入内。行密卧于枕上,乘延寿俯身探视之时,抽出枕下暗藏的匕首,刺向延寿。延寿虽是武夫,但距离太近,反应不急,心口中刀,立时死去。 延寿死后,行密一面派人接管延寿的地盘,一面休了朱氏。然后,他拿着从延寿处搜出的证据,发兵擒获安仁义,斩杀田頵。看着昔日战友的首级,他颇为感慨地说:「 ”吾与君共起江淮,数十年间,亲若兄弟,奈何今日反目?”说到动情处,竟掩面而泣。他特意赦免了田頵的老娘,这为他赢得了「 ”仁义”之名。 该来的推不掉,该走的也拦不住!斗得过任何敌人的行密横行江淮数十年,创下了偌大家业,但他却斗不过阳寿将尽。就在他的吴政权蒸蒸日上的时候,公元905年,「 ”宽仁雅信,能得士心”的杨行密同志却要走了,无奈地留下一堆不成器的儿子。 他不知道,吴国的未来会如何,只能流着泪命人扶助自己的长子杨渥上位。杨渥谥父亲为武忠王。另一个儿子杨溥即帝位后,追尊行密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时光倒退回十年前,行密北上攻取濠州,巧遇一个小乞丐。行密见小孩儿虽然衣衫破旧,却长相清秀,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非同寻常。行密虽然不如李克用那么喜欢收干儿子,可也被这个7岁小儿吸引住了。一打听,只知道孩子姓李,父母早亡,靠乞讨为生。于是,善心发作的他就收小儿为义子。 哪知回到家中,长子杨渥很讨厌这个捡来了孩子。不得已,行密只好将小儿送给徐温,对他说:「 ”要不是渥儿不同意,我绝不会将此子送你。此儿日后必成大器,你要好好待他!”徐温只好当了接盘侠,并为小儿改名知诰,待若亲生。多年后,徐知诰改写了吴国的历史,他就是南唐的创立者李昪。 李昪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江湖上的传说:赵匡胤 青楼就是妓院?别被电视剧骗了 英国呼唤社会主义 知道点儿新故事了吗?知道你就点个赞告诉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4月13日 4月13日 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下一篇:傣族泼水节: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 傣族泼水节: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