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阿昌族的风俗 阿昌族习俗 阿昌族葬礼习俗简介

导语:阿昌族的葬礼一般分为土葬和火葬。葬礼仪式由“葬礼”、“太平间送葬”、“葬礼追悼会”、“灵魂葬礼”等组成。死者不应佩戴金属饰品,同时也不应穿呢子衣服,否则不会转世。阿昌族认为死后有三个灵魂,一个被送到祖屋,一个被送到家族墓地,一个在家祝福子孙。

阿昌族葬礼一般分为土葬和火葬。对于非正常死亡,如感染性死亡、猛死、难产死亡,火化。正常死者的葬礼仪式由“葬礼”、“太平间送葬”、“葬礼追悼会”、“灵魂葬礼”等组成。

葬礼服务。老人去世后,他立即向住得很远的邻居和亲戚报告了他的葬礼。听到这个消息的人把七粒米和七颗银珠加一点水放进死者的嘴里,然后用温水给死者洗澡。给死人洗澡时,他们应该闭着嘴和眼睛。他们洗完身,穿上丧服,稍作停顿,就准备下葬。葬礼时,死者不应佩戴金属饰品,同时也不应穿呢子衣服,否则不会转世。棺材由坚硬的老树制成,形状与当地汉族的棺材相同。都是大大小小的,涂了黑红两色的漆,一般都是提前准备好,留着以后用。进入棺材时,在棺材底部放一些稻草,把尸体放在它的背上,立即盖上。之后,棺材被放在大厅里,头朝向正门。然后,棺材的两端用长明灯点燃,旁边放着一碗米饭,上面放着煮熟的鸡蛋。当地叫“倒碗”,鸡蛋叫“倒蛋”。谁要是敢吃“卧蛋”,就被认为是最大胆最活泼的人。潞西县高更田地区阿昌族等老人死时,死在地上,在下层铺草席,从脖子到脚跟铺白布,用小块白布蒙脸,用泥巴给死者做枕头,尸体僵硬后再死。

送到太平间。人死了之后,一般都是三天不死。第一天晚上,亲戚们来守灵,唱丧歌,也就是《孝经》。内容是歌颂逝者的功德和后人的哀祷。哭是按世代轮流举行,伴随着悲伤的音乐。孝歌哀怨,哭怨。一开始是一个人独唱,接着是客主二重唱,唱了一首又一首,有哀悼的话,有鼓励的话,唱了一首又一首,一直唱到天亮。第二天晚上,举行了“送别”仪式,即请老师的“活袍”念经,指引死者的灵魂到祖居。

阿昌族认为死后有三个灵魂,一个被送到祖屋,一个被送到家族墓地,一个在家祝福子孙。把灵魂送到祖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去城隍庙的鬼王那里,一种是沿着最早的祖先迁徙路线去腾冲。相信亡灵只有经过王相台,吃了米虎汤,过了奈何桥,才能向鬼王报告,然后回到祖先身边。

“送”礼的祭祀有猪头、猪脚、猪尾等。仪式开始时,鞭炮声响起,“活袍”口中念念有词,另一人点燃一端包着纸钱的竹片。然后从殡仪馆门口插进村里,意思是给死者指路,女死者插双线,男死者插单线,数量由死者年龄决定。然后木鱼被“活袍”或者佛祖敲了一下,孝子孙儿围着棺材转了三圈。之后,孝子孙潇在棺旁哭泣,“活袍”在棺前立了两根金竹,挂了个竹筐,放了些纸钱,开始念经“送”。投递的主旨是:有海之路为傈僳,有纸墨之路为汉,有红涎之路为戴,有箭弩之路为景颇。要往前走阿昌祖师爷的路,一条开满鲜花的路。

《活袍》唱完留言,告诉所有的观众,一个人死了,就像灯里的油干了。不要悲伤。他虽然离开了活人,却回到了祖上。只有了解祖先的过去,才能对得起死者。然后他们唱起了他们的祖先创作的史诗《谢帕玛和泽玛》,一直唱到第二天早上。

纪念和葬礼。停尸房后的第三天,将举行纪念葬礼。到时候远近亲戚都会带祭品。一般亲戚的祭品是一升米一只鸡,近亲的祭品是一只羊和一些钱。

他们都扛着白纸做的“张兵”,而“张兵”的尸体上写着死者的生平、经历和悼词,上面写着所有前来祭祀的人的名字。死者公婆要背一块白布,内容和风格和其他亲戚一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30919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珠海艺术学院王东瑶 珠海艺术学院王东瑶事件,勾引闺蜜男友啪啪啪下一篇:神奇宝贝百科图鉴 神奇宝贝百科,关于精灵们的百科全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