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历朝历代的彩礼都是怎样的呢?宋朝还需倒贴?

导语: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中彩礼的演变,从周朝到清朝,彩礼的数额和作用不断变化,高额彩礼也成为限制婚姻的一大威胁。文章还提到了现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单身的原因之一是彩礼高昂。

周朝很早就建立了完整的婚礼制度,规定彩礼只要五两硬币,帝王将相的彩礼也很简单,只不过比平民多一块玉而已。

而西汉时期国力大增,前期象征性彩礼更注重经济价值。上流社会的彩礼高得可怕。比如王莽娶媳妇需要“两万斤黄金”。皇室的做法无疑导致民众追求高额彩礼,民众也需要一万元才能结婚。像东方朔这样的名人有更多的订婚礼物。他也喜欢每年换老婆,每次10万的工资。

在高额彩礼的压力下,自然有人想单身。东汉时有一个叫詹韵的基层公务员,由于拿不到二三万元的彩礼,年近五十的他依然孤身一人。

魏晋隋唐时期是士族时代,人们非常重视家庭观念。于是,很多富商攀附高门,给予大量彩礼,高门士绅愿意用家庭换取巨额财富。南朝士族罗伊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他把女儿嫁给了平民家庭,得到了一大笔彩礼。

宋代彩礼不流行,嫁妆流行,是厚婚,所以“剩女”聚在一起。南宋初年,四川华城县令发现,在他的统治下,有数百名适龄未婚少女。普通人很难娶到女儿。上流社会呢?苏轼的弟弟苏轼娶了女儿,拍的是9400亩农田的嫁妆;的妻子王直接带来了20万元的嫁妆。

高额的彩礼限制了结婚率,这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王朝显然是不利的。为了解决这一威胁,统治者颁布了许多法令来镇压高额彩礼。

早在西汉时期,婚姻的奢侈就已经盛行,汉宣帝颁布了“人非酒食不可庆,不可娶”的法律。汉光武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颁布法令:娶俸禄在300石以下的官员和庶民,费用不得超过15000元;低于习俗的,包括宗室、列侯子,结婚的费用要严格按照标准,不能超过。违者所有奴婢及财物将被没收。

唐朝朝廷打击婚姻奢侈,社会各方面都要提倡节俭。

元朝改变了宋朝厚婚的作风,男方需要准备大量的金钱和礼物作为彩礼,以至于百姓嫁给儿子后连饭都吃不上。所以1271年忽必烈颁布了“袁媛新娘”,规定一两个官员的彩礼不得超过500;三品官员不能超过400渗透;四五个产品官不能超过300渗透;六七个官员不能超过200渗透...人民的富裕家庭不能超过100渗透;中型家庭不能超过50渗透;贫困家庭不能超过30%。

明初,经济衰退。为了严格限制婚姻的奢侈,朝廷把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写成了《大明律》、《大明命令》、《大明高》。结果洪武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部侍郎郭恒因娶女儿为妻,收银6000两,金元宝5锭,羊22只作为彩礼而被杀。

清朝为了打压高额彩礼,采取了与前辈不同的措施——大力推行礼仪。结婚的礼仪是什么?实际上是李周。虽然历代的婚礼仪式有所不同,但都是周礼的延续,周代婚姻礼仪的核心本质是把婚礼仅仅当作一种仪式。后来的朝代把婚姻作为价值交换的筹码,婚礼成了比较和炫耀财富的舞台。

因为各种政策,古代普罗大众即使男多女少,依然可以通婚。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单身。原因虽然复杂,但彩礼高无疑是原因之一。大多数没有面包的人是不会碰婚姻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347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刘盈和刘如意差距在什么地方 刘邦为什么想易储刘盈之位下一篇:才华横溢的韩愈脾气有多大?一言不合就辞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