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故宫的传说及故事 1912年北京历史事件

导语: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传说和故事。同时,1912年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也与故宫密切相关,成为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节点。

目录导航:

  1. 故宫的传说及故事
  2. 1912年北京历史事件
  3. 建党伟业历史事件顺序
  4. 宣统帝在位期间发生的事
  5. 北京故宫的外观和结构资料
  6. 是谁把溥仪赶出紫禁城
故宫的传说及故事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营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明史》上说,修建这座世所罕见的巨大皇宫役使了10万最优秀的工匠和100万普通劳工,历时15年才最后完成。此后的明清皇帝又多次重建和扩建,但整体面貌并无多少改动。

故宫里一共居住过24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皇帝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均建筑在8米 宽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 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最著名的是养心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故宫房屋有9999间,每个门上的铜门钉也是横竖9颗。这种奇特的数字现 象和古代中国人对数字的认识有关。古代人认为“9”字是数字中最大的,皇帝是人间最大的,所以必须用对应的“9”。“9”的谐音为“久”,意为“永久”,所以又寓意为江山天长地久,永不变色。

故宫内的文华殿,收藏了明清两朝500余年的中央机关和地方机关档案,共74个卷宗,1000余万件,这是中国数量最大、价值最高的历史资料。文渊阁里则藏有完整的《四库全书》,囊括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共有3503种,6304册。

紫禁城内现有10余个藏馆,包括历代艺术馆、工艺美术馆、绘画馆、清宫玩具馆、青铜器馆、陶瓷馆、钟表馆、珍宝馆、铭刻馆和明清家俱馆,共有珍贵藏品约100万件,其中一部分是孤品,惟在故宫方能看到。

1912年北京历史事件

1月14日袁世凯在北京、天津大肆搜捕革命党人。良弼等组成宗社党。陶成章被刺死于上海。

1月16日 京津同盟会张先培、杨禹昌、黄之萌等谋炸袁世凯未中,3人均被捕遇难。

1月21日 徐企文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民国工党”。

1月26日彭家珍在北京炸良弼。彭以身殉,良弼越2日死。

2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临时政府公报》第13号)

2月12日隆裕太后代宣统帝溥仪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政府。

2月13日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15日,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月15日袁世凯令各省督抚改称都督。

3月18日夏继泉、潘复等人在济南富贵园开会,宣布建立中国统一党山东支部,夏继泉任正部长,潘复、庄陔兰任副部长。因该党党员多是各级在职官僚,被世人称之为“官僚党”。

月1日因辛亥革命而停顿的清华学堂,本日重新开学,学生返校者360人。10月,改称清华学校,监督改称校长,由唐国安任校长,周诒春为副校长。

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校长。全校分文、法、商、农、工等科,学生增至818人。1913年秋又增设预科。

5月7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国会采取两院制,定名为参议院和众议院

建党伟业历史事件顺序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建党伟业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年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包括:辛亥革命(1911年10月),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1915)、张勋复辟,俄国十月革命(1917),巴黎和会召开(1919年1月),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5月4日),中共一大召开(1921)。

宣统帝在位期间发生的事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02月0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清废帝或宣统帝,1909年-1912年、1917年07月01日—1917年0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自述 :

“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北京故宫的外观和结构资料

一、北京故宫的外观

故宫从外观看设四个门,南门正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为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四个门均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故宫的四个角,都布有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整个建筑群按南北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二、北京故宫的结构

故宫全部建筑由"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三殿均建筑在8米宽的巨大平台上。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大婚、册封、节日庆祝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

三、北京故宫的历史变化

北京故宫是明朝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时(1406年),开始动工修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为明清两朝皇宫所在地,先后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第一位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最后一位是清宣统皇帝溥仪。

四、北京故宫的相关故事

清代后期,国运多舛,北京故宫原内府藏书画总数在万件以上,后遇英法联军火烧西郊诸园、辛亥年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战祸频仍之际,无数国宝因各种原因流失海外,但此间最令人扼腕的,是逊帝溥仪主动出卖国宝给外国人。

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享受民国政府优待,居住紫禁城内廷长达13年,太监们又监守自盗,为筹划出宫后的生计,偷偷倒卖宫中珍贵文物;溥仪本人也以赏赐的名义,将宫内收藏盗运出宫。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的特点:

北京故宫中轴线排列着午门、三大殿、后三宫等重要建筑。文华殿、武英殿、东西六宫等排布在中轴线主要建筑两侧。而在每一个宫殿的院落中也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宫门,前殿、后殿依次排列在院落的中轴线上配殿则分布在两侧位置。

中轴对称布局建筑的从属关系,明确体现得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宫殿的尊严华贵。除了上述的三项宫殿设计理念外其实还有包括 三朝五门、法天象地、阴阳礼制等诸多思想都影响着宫殿建筑的布局方式与细节形制。

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占地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里面共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全世界“殿宇之海”,气魄极为宏伟壮观。

外观结构:气势雄伟壮观,楼亭榭雨,连绵不断,雕刻精致,雄厚。

堪称世界一流的建筑。

故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是人类的瑰宝!

在故宫的四个城角上,没每个角上都布局着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极为精巧,极为美观。

故宫现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是谁把溥仪赶出紫禁城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民国代替了帝制,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封建王国的末代皇帝溥仪仍旧留在皇宫里受到庇护。根据当时的优待清朝皇室的条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以后,仍然可以保持皇帝的尊号,民国政府对待溥仪要采用外国对待君主的礼仪;末代皇帝仍然可以住在紫禁城里;民国政府每年还要付给溥仪四百万元的费用,供他享用;此外,皇室的一切私有财产,一律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这样,帝制虽然被废除,但皇帝溥仪以及他原来的那帮皇室大臣等却仍然安然无恙地居住在皇宫里,过着帝王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这种奇怪的现象,在清王朝覆灭后一直延续了13年。1924年,受到革命影响的直系军阀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把民国政府的贿选伪总统曹锟赶下台,同时下达命令,把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皇宫,取消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60857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二战日本有哪些著名将领 日本著名武士有哪些下一篇:古埃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