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普贤菩萨道场 普贤菩萨道场在哪

导语:普贤菩萨道场在哪普贤菩萨道场是四川省的峨眉山,据传普贤菩萨经常在峨眉山上宣扬佛法,导人向善。而峨眉山也是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贤菩萨道场“峨嵋”又作“娥眉”,在《诗经》中取女子秀眉之意,本义指女子眉毛细长而弯。峨嵋山是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的总称。在《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对普贤菩萨道场的记载如下:在西南方向有一座山名光

普贤菩萨道场在哪

普贤菩萨道场是四川省的峨眉山,据传普贤菩萨经常在峨眉山上宣扬佛法,导人向善。而峨眉山也是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普贤菩萨道场

“峨嵋”又作“娥眉”,在《诗经》中取女子秀眉之意,本义指女子眉毛细长而弯。峨嵋山是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的总称。在《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对普贤菩萨道场的记载如下:在西南方向有一座山名光明山,从古至今,很多的菩萨都曾在这里停下居住过,如今有一个菩萨它的名字叫普贤,带领他的三千弟子,经常在这里演说佛法。因为众多菩萨之中,唯有普贤常在此处,因此后来也就将峨嵋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了,并在在峨嵋山顶修建普贤菩萨象。

汉魏之际,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其实在汉代以前,佛教还未传入中国的时候,峨嵋山是道教的天下,民间传说峨嵋山纯阳殿附近的千人洞是吕纯阳修道成仙的地方。金庸有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其中由小东邪郭襄创立的峨嵋教就处在峨嵋山之上,峨嵋教内都是女子,而她们从一定意义上来是是属于道教的。因此峨嵋山既可以说是佛教圣地也可以说是道教圣地。佛教在峨嵋山的盛行缘于隋唐之后,在朝廷的政策之下道观慢慢地改成了佛堂,在清朝年间,纯阳殿被改为佛堂之后,峨嵋山上再也没有道教的影子,成为了真正的佛教圣地,也就有了如今峨嵋山是普贤菩萨道场的说法了。

普贤王如来和普贤菩萨有什么区别

普贤王如来又称法身普贤,是藏密的本初佛、原始佛和最高佛。普贤王如来是普贤菩萨在密宗里的称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贤王如来就是普贤贤菩萨。

普贤王如来

普贤王如来的教法是大圆满,大圆满法讲的主要是要见自己的本心。每个人要清明自己的心灵,众生被困的缘由就在于不能够认识到万事与物的本相,被自己束缚在一个框架之内而枉受轮回之苦。普贤王如来佛指的就是如来藏的光明。如来的意思是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世界本没有,万事由心生。人们信仰佛教,相信世间有鬼神之说,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人本心产生的业障,倘若不恶,不怖,不厌那么自然不怕,也就没有如来的产生了。普贤王如来象征着光明,这与普贤菩萨象征真理是同根之源。

他们的本体意义都是说内心向善,西方哲学曾说过光明就是真理,这个世界光明与黑暗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论也是相对的,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正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中所说的福祸相倚的道理一样,因为这个世界有着始终不可后来的黑暗面,所以普贤王如来和普贤菩萨等佛的存在是必须的。因为人存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就犹如一淌死水,而没有信仰的国家是不能长久的。

普贤菩萨是佛教十大愿的愿王,它的存在代表了佛教的“愿”,普贤王如来为了度六道三界之内的所有众生,也要发妙大愿,使所有有情众生超脱轮回,它的存在代表了密教的“愿”。所以普贤王如来和普贤菩萨虽称谓不一,但它们实际是相对等的。

普贤菩萨的法器是什么

普贤菩萨的法器是如意棒,当然这个如意棒不是《西游记》中手中的那颗如意金箍棒,它的存在意义象征着行为如意,事事通达。

普贤菩萨

如意棒是普贤菩萨最常使用的法器,事实上普贤菩萨的法器是不固定的。经常跟随着所面对事物的不同而更换法器。比如普贤菩萨有的时候会手持一本经卷,这个经卷就象征着它具有无上的智慧;有的时候又会手持慧剑,坐于莲花台之上,在中国古代的文学界,莲花象征着纯洁,它的花枝中通外直,亭亭玉立,从莲花台上取出的慧剑,象征着普贤菩萨的大智慧。

金刚杵和金刚铃是普贤菩萨使用较多的法器,且这两个法器通常是一起出现的,它们是密教的法具,然而却被普贤菩萨拿来使用,由此可见,普贤王如来与普贤菩萨是同一个人。只是他们在不同教派里的称谓不一样罢了。金刚杵在密宗中代表坚利的智慧之物,能够断人烦恼,降伏恶心魔,拥有金刚杵的人是有一个菩提之心的。

金刚铃又称金铃。在密教之中又称做藏铃,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督促激励众生振奋精神,唤醒众生内心深处的向佛之心。佛教认为众生本体,性皆善德。也就是说三界六道之内的所有生灵的本心都是善的,只要加以引导,都能行善事,成佛法。普贤菩萨能够做为金刚杵和金刚铃的使用者,也就反映了普贤菩萨的佛法无边,愿力非凡。

普贤菩萨的事迹由来

民间关于普贤菩萨的来历的说法众说纷纭,由于其本身做为菩萨的神秘性,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发出的愿想不一样,也就造成了普贤菩萨来历的多种多样性。

普贤菩萨

第一种说法是说普贤菩萨是西方诸佛之子。这个说法取自《华严经》,经书上记载: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第二种说法是说普贤菩萨是的第八个孩子。在这里解释一下“阿弥陀佛”的意思,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是西方净土的建立者,他在成佛之前渡得了许许多多的生命,成就了大功德。

在电视剧版《西游记》开端的时候有写道观世间菩萨化作老和尚,向唐玄娤宣扬大乘佛教,唐三藏也是由此开始取经之路,他取得便是大乘佛经。而大乘佛经就是阿弥陀佛度得众生的《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不过在《西游记》中西方的主宰者是如来,但其实应是阿弥陀佛,这也是为什么和尚念经的第一句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众佛之父,普贤是他的第八子,出处是《第二菩萨经迹》和《悲华经》。

第三个说法是妙庄王的二女儿,这个说法取自《小乘经》,《小乘经》说文殊、普贤、观音和地藏皆是妙庄王的孩子,个人觉得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的出处就是在这儿。第四种说法是将来成佛,该说法取自《悲华经》。

普贤菩萨化身是谁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一同被称为是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萨。那么普贤菩萨是不是和观音菩萨一样有着化身呢?普贤菩萨化身是谁?

普贤菩萨画像

关于普贤菩萨化身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日本真言宗的说法,有一些信徒认为普贤菩萨的化身之一是卫护佛门的金刚萨陲。金刚萨陲是密教的开创者,但是也有说法认为金刚萨陲是或是其他的佛、菩萨的显现,不一定是普贤菩萨的化身。

第二种说法就相对来说流传的比较广了,人们认为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拾得是丰干禅师在一次游松林经道的时候拾来的孩子。当时的拾得大约十岁的样子,在松林经道中啼哭,却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

于是,丰干禅师便将他带到了国清寺中,等待家人的认领,可是却一直没有人来认领,于是,他就有了拾得的名字,在国清寺中生活下来。过了几年之后,拾得被安排在寺中管理斋堂和香灯,但是却被看见与佛像对盘而食,甚至旁若无人地讥笑佛像,于是,他便被派到了厨房,开始负责洗碗的杂务来。

但是厨房中的食物一直被乌鸦偷吃,拾得便拿了一根棍子就去大了护法神像,还责备他们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一天夜里,寺院中的僧众全部梦到伽蓝向他们诉苦,说拾得打他们。第二天他们确实看到了神像上的杖痕,便知道了拾得不是寻常人。

在一次寺中的“布萨”日,拾得正在寺庄上放牛,便牵着牛去了门口。寺中的僧侣们见他如此大声喧哗便出声斥责,还要讲牛赶出去,殊不知这些牛在前世均是本寺的知僧大德,一一叫唤均会给予反应。于是,拾得便被称为是菩萨下凡。而丰干禅师乃是如来佛祖的化身,便将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说与了丘太守听,这就有了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一说。

普贤菩萨的性别是什么

以《西游记》中的佛教菩萨的形象为例,在西方极乐世界里,除了观世音菩萨是女像外,其余众佛都是以男像示人的,所以普贤真人是男是女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普贤菩萨

从哲学的意义上来说,普贤菩萨是我们人本心的意象所化,所谓意识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在不同的朝代背景下,民众对于菩萨的定义肯定是不同的,不说普贤到底是男是女,就说普贤菩萨在不同的教派里的形象也都是不同的。而且我们现在会纠结普贤真人的男女问题,多半出于电视影像的影响,以及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残存思想的影响。

如果没有电视剧中的影像,那么我们每个人阅读佛经,脑海里出现的普贤菩萨必定是千变万化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和思维的发散能力都不相同,而人都是自私的,从自身的审美角度出发,我们心中出现的普贤真人是男是女,是美是丑都是不一样的。佛教存在的涵义在于度世人于苦难之中,消除世人心中的业障,然后得以往生。

在民间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普贤菩萨的故事中,普贤菩萨时而化成妙龄少女,时而化作小僧,他变化的身份针对的是当时的事件,并不固定是男或是女。古代中国明清两代是男尊女卑思想最严重的时候,然而这两个朝代离我们是最近的,因此我们受它们的影响也比较深,潜意识里就会将普贤菩萨当做男的。所以,菩萨都是虚幻的,没有男女之分。

普贤菩萨道场在哪

普贤菩萨道场是四川省的峨眉山,据传普贤菩萨经常在峨眉山上宣扬佛法,导人向善。而峨眉山也是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普贤菩萨道场

“峨嵋”又作“娥眉”,在《诗经》中取女子秀眉之意,本义指女子眉毛细长而弯。峨嵋山是大峨山、二峨山和三峨山的总称。在《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对普贤菩萨道场的记载如下:在西南方向有一座山名光明山,从古至今,很多的菩萨都曾在这里停下居住过,如今有一个菩萨它的名字叫普贤,带领他的三千弟子,经常在这里演说佛法。因为众多菩萨之中,唯有普贤常在此处,因此后来也就将峨嵋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了,并在在峨嵋山顶修建普贤菩萨象。

汉魏之际,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其实在汉代以前,佛教还未传入中国的时候,峨嵋山是道教的天下,民间传说峨嵋山纯阳殿附近的千人洞是吕纯阳修道成仙的地方。金庸有一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说《倚天屠龙记》,其中由小东邪郭襄创立的峨嵋教就处在峨嵋山之上,峨嵋教内都是女子,而她们从一定意义上来是是属于道教的。因此峨嵋山既可以说是佛教圣地也可以说是道教圣地。佛教在峨嵋山的盛行缘于隋唐之后,在朝廷的政策之下道观慢慢地改成了佛堂,在清朝年间,纯阳殿被改为佛堂之后,峨嵋山上再也没有道教的影子,成为了真正的佛教圣地,也就有了如今峨嵋山是普贤菩萨道场的说法了。

普贤王如来和普贤菩萨有什么区别

普贤王如来又称法身普贤,是藏密的本初佛、原始佛和最高佛。普贤王如来是普贤菩萨在密宗里的称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贤王如来就是普贤贤菩萨。

普贤王如来

普贤王如来的教法是大圆满,大圆满法讲的主要是要见自己的本心。每个人要清明自己的心灵,众生被困的缘由就在于不能够认识到万事与物的本相,被自己束缚在一个框架之内而枉受轮回之苦。普贤王如来佛指的就是如来藏的光明。如来的意思是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世界本没有,万事由心生。人们信仰佛教,相信世间有鬼神之说,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人本心产生的业障,倘若不恶,不怖,不厌那么自然不怕,也就没有如来的产生了。普贤王如来象征着光明,这与普贤菩萨象征真理是同根之源。

他们的本体意义都是说内心向善,西方哲学曾说过光明就是真理,这个世界光明与黑暗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论也是相对的,万事万物相生相克。正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中所说的福祸相倚的道理一样,因为这个世界有着始终不可后来的黑暗面,所以普贤王如来和普贤菩萨等佛的存在是必须的。因为人存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有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就犹如一淌死水,而没有信仰的国家是不能长久的。

普贤菩萨是佛教十大愿的愿王,它的存在代表了佛教的“愿”,普贤王如来为了度六道三界之内的所有众生,也要发妙大愿,使所有有情众生超脱轮回,它的存在代表了密教的“愿”。所以普贤王如来和普贤菩萨虽称谓不一,但它们实际是相对等的。

普贤菩萨的法器是什么

普贤菩萨的法器是如意棒,当然这个如意棒不是《西游记》中手中的那颗如意金箍棒,它的存在意义象征着行为如意,事事通达。

普贤菩萨

如意棒是普贤菩萨最常使用的法器,事实上普贤菩萨的法器是不固定的。经常跟随着所面对事物的不同而更换法器。比如普贤菩萨有的时候会手持一本经卷,这个经卷就象征着它具有无上的智慧;有的时候又会手持慧剑,坐于莲花台之上,在中国古代的文学界,莲花象征着纯洁,它的花枝中通外直,亭亭玉立,从莲花台上取出的慧剑,象征着普贤菩萨的大智慧。

金刚杵和金刚铃是普贤菩萨使用较多的法器,且这两个法器通常是一起出现的,它们是密教的法具,然而却被普贤菩萨拿来使用,由此可见,普贤王如来与普贤菩萨是同一个人。只是他们在不同教派里的称谓不一样罢了。金刚杵在密宗中代表坚利的智慧之物,能够断人烦恼,降伏恶心魔,拥有金刚杵的人是有一个菩提之心的。

金刚铃又称金铃。在密教之中又称做藏铃,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督促激励众生振奋精神,唤醒众生内心深处的向佛之心。佛教认为众生本体,性皆善德。也就是说三界六道之内的所有生灵的本心都是善的,只要加以引导,都能行善事,成佛法。普贤菩萨能够做为金刚杵和金刚铃的使用者,也就反映了普贤菩萨的佛法无边,愿力非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辈分 辈分字是按照什么来的下一篇: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中国古代南方的百越和现在的南方汉族及越南人是什么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