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年夜饭的由来 关于年夜饭的来历 关于年夜饭的由来

导语:年夜饭是每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一顿饭,每到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举杯祝福,一起吃年夜饭,而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会尽量在除夕夜之前赶回家中,因此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说起年夜饭的

年夜饭是每年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一顿饭,每到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举杯祝福,一起吃年夜饭,而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会尽量在除夕夜之前赶回家中,因此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说起年夜饭的来历,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年夜饭的来历

到了除夕这天晚上,全家人都要团聚在一起,举杯祝酒,一起吃年夜饭。在外地的家庭成员,凡是能够回家的,一般都在除夕之前赶回家中,所以年夜饭又叫“团圆饭”。

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除“疫痨之鬼”,这是除夕的由来。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除夕夜,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古代人吃年夜饭时,桌上放一个烧的很旺的火炉,全家人围着火炉吃年夜饭,因此也叫“围炉”,不是日子过得红火兴旺。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因为一年之中大家都很忙,只有过年才能团聚在一起,所以特别重视除夕的团圆。这天的饭菜也很讲究,而且有美好祝愿的意思。比如说,一定要有一盘鱼,因“鱼”和 “余”谐音,取“年年有余”的意思;还有叫“富永”之类的糕点,象征着永远富裕。

古人用餐时男女不同席,但吃年夜饭时,男女老幼都在一起吃,不是全家永远欢乐团聚。

关于年夜饭的由来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时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齐全,许多远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总要在年夜饭之前赶回家中,因此这顿年夜饭又称“团年”。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平时做不到饮食丰厚,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对年夜饭的质量和内容要求较高,饭菜要尽可能丰富,一是为了解馋,二是这种充实感预示着来年的丰衣足食。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它叫——“年”,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会跑出山闯进附近的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

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

每到冬天,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这样代代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为了庆祝过年,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 ,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 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 。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

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 ,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 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 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吃柿饼,吃杏仁,吃豆腐,吃三鲜菜,吃长生果,吃年糕……

当然,现在的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上海火灾事故 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烧了多久 燃烧两个半小时下一篇:骑木驴游街 女首领唐赛儿起义被抓后:裸身骑木驴游街凌迟而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