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三国志朱儁读音 率土之滨皇甫嵩带河内

导语:《三国志》中,朱儁、皇甫嵩等人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朱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读音知识深厚,十分博学。皇甫嵩则是一位有着过人智慧的谋略家,他曾率领河内军参与过许多著名的战役。这些人的故事和传记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目录导航:

  1. 三国志朱儁读音
  2. 三国持节镇关东的是谁
  3. 朱儁读什么
  4. 三国忠于汉朝的大臣
  5. 三国右中郎将与黄普高齐名的是谁
  6. 东汉末年三大名将
三国志朱儁读音

朱zhūshú儁jùn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末年和皇甫嵩齐名的名将。朱儁少孤,其母亲曾以贩缯为业,朱儁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太守徐珪举隽孝廉,再迁除兰陵令,政有异能,为东海相所表,曾任刺史、谏议大夫等职。在镇压黄巾军时任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后,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于朱儁,朱俊被封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后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李傕专政时以朱儁为太尉,录尚书事。复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李傕郭汜相攻时,郭汜扣留朱隽为人质,隽素刚,即日发病卒。

朱儁

儁jùn

后面一个字读“俊”

儁 【拼音】:[jùn] 【字义】:1.古同“俊”。

zhū jùn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东汉末年名将。

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权臣董卓秉政时,想任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三国持节镇关东的是谁

朱儁(jùn)(?—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末年名将。
朱儁出身寒门,少年时因赡养母亲而闻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迁任兰陵令,有特殊政绩,被上表推荐。不久拜交州刺史,仅率家兵五千人就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拜朱儁为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后,被皇甫嵩上表推功,进封西乡侯,迁任镇贼中郎将。不久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董卓秉政时,想以朱儁为副手,遭他婉拒。李傕专政时以朱儁为太尉,录尚书事。后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

朱儁读什么

zhū jùn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东汉末年名将。

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权臣董卓秉政时,想任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朱zhūshú儁jùn

朱儁(?—195年),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东汉末年和皇甫嵩齐名的名将。朱儁少孤,其母亲曾以贩缯为业,朱儁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太守徐珪举隽孝廉,再迁除兰陵令,政有异能,为东海相所表,曾任刺史、谏议大夫等职。在镇压黄巾军时任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后,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于朱儁,朱俊被封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后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李傕专政时以朱儁为太尉,录尚书事。复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李傕郭汜相攻时,郭汜扣留朱隽为人质,隽素刚,即日发病卒。

朱儁

儁jùn

后面一个字读“俊”

儁 【拼音】:[jùn] 【字义】:1.古同“俊”。

三国忠于汉朝的大臣

1 士孙瑞(?-195年)

东汉末年大臣。少传家业,博达无所不通,仕历显位。永汉三年四月,为尚书仆射、与司徒王允、董卓的部将吕布共谋诛卓。卓既诛,迁大司农,为国三老。每三公缺,瑞常在选中。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于嘉、赵温,司空杨彪、张喜等为公,皆辞拜让瑞。后卓余党李傕、郭汜交兵,瑞为尚书令,为乱兵所害。天子都许,追论瑞功,封子萌澹津亭侯。

2 伏完(?-209年)

国舅爷之一,伏皇后伏寿之父,时人称其“深沉有大度”。历任屯骑校尉,执金吾,光禄勋;后病逝。守护自己的女婿到生命最后一刻。伏寿曾写信给伏完数落曹操的残暴,希望伏完铲除曹操;但是伏完不敢轻举妄动。214年事情暴露,伏寿和伏氏宗族百余口被曹操诛杀。

3 杨彪(142年—225年)

杨彪,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杨彪少年时受家学熏陶,初举孝廉、茂才。其后征拜为议郎,参与续写《东观汉记》。任京兆尹时,揭发黄门令王甫的贪赃行为,使其被定罪诛杀。历任侍中、五官中郎将、卫尉等职。

汉献帝时,杨彪历官三公(司空、司徒、太尉)。权臣董卓意图迁都时,他据理力争。献帝东迁时,杨彪尽节护主。曹操挟献帝定都许县后,将杨彪下狱,获释后又任太常。他见汉室衰微,便诈称脚疾,不理世事。曹魏建立后,拒绝出任太尉,改光禄大夫,待以客礼。黄初六年(225年),杨彪逝世,年八十四。其著作现仅存《答曹公书》一篇。

4 孔融(153-208年)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5 王邑(?-约215年)

任河东太守,封安阳亭侯,在河东得官民爱戴。献帝东迁经过安邑时贡献粮食。后因受曹操猜忌被调许都担任大司农。王邑的调离还引发过卫固叛乱。

6 张杨(?-198年或199年)

割据河内的实力派。献帝东迁后尽力供应粮食,并说服刘表供给资金修建宫殿。局势稍微平稳后,张杨因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决定不留在洛阳,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为大司马。建安三年,曹操围吕布于下邳。张杨素与吕布相交,想要出兵相救却因实力不足而办不到,于是出兵东市,遥为呼应。不久,其部将杨丑杀张杨以应曹操、致使曹操尽收其部众。

7 段煨(?—209年)

原为董卓帐下中郎将,董卓令他屯兵华阴。

兴平二年(195年),献帝从长安东归洛阳,行至华阴。段煨出营迎接,供给献帝衣食。护送献帝的杨定与段煨不和,诬其勾结郭汜,双方激战十余天,被刘协劝解。建安三年,在黄白城击破退守的李傕,斩杀李傕 ,将李傕族人押解许都,夷三族,刘协封段煨为“安南将军”、闅乡侯、长安太守。后官至大鸿胪、光禄大夫。建安十四年(209年),段煨去世。

段煨在西凉军里面简直是异类:一方面不参与李郭之乱;另一方面领导部队务农,不掳掠,努力维持地方稳定。在献帝东迁时被杨定等人连续冲击多次,巍然不动;还继续供奉献帝等人的饮食,可以说做到了最好。如果当初献帝在兴平年间李郭再次叛乱时能早点争取段煨,情况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8 刘虞(?-193年)

刘氏三牧之一,德高望重的地方实力派。刘虞年轻时曾经跟盖勋,袁绍等人约定一起守护汉室;也是个妥妥的情怀党。天下大乱后,献帝曾派遣刘虞之子刘和到幽州联络刘虞,但是道远阻塞,后反而被袁术抓获。刘虞因为跟公孙瓒发生矛盾,被公孙瓒打败并斩杀。

另外还有董承,杨奉,种辑,韩暹,杨定等人也多多少少在献帝身边出过力;后面多由于反复无常被曹操,刘备等人斩杀。很大程度上这些人仅仅是反复小人,一方面他们保护汉献帝东归,一方面又挟持献帝希望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并不是真正心向汉室。值得一提的是杨奉,韩暹两个二货;智商之低,人品之劣令人叹为观止。做到了谁用他们谁倒霉的地步。像盖勋,皇甫嵩等人心向汉室;但是死的太早,所以也并不能跟汉献帝接上头。

董承,种辑,吴硕,王子服,吴子兰,刘备等衣带诏签名者。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

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建安五年(200)正月,事泄,董承等人尽皆伏诛。刘备投靠袁绍。

三国右中郎将与黄普高齐名的是谁

朱儁(jùn),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朱儁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曾经以贩买缯为家业,朱儁因孝养母亲而远近闻名。

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朱儁为孝廉。后升任兰陵县令、交州刺史,都亭侯、谏议大夫。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朝中公卿都推荐朱儁,说他有才略。于是,朝廷任命他为右中郎将,持节,与皇甫嵩共同出征。

朱儁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皇甫嵩退守长社。波才率大兵包围城。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

皇甫嵩安慰部下,并打算使用火计。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

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

黄巾义军缺乏战斗经验,惊慌散乱,被迫后撤。这时,曹操也奉命赶来,于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乘胜追击。黄巾义军顽强抵抗,数万人惨遭屠戮。

接着,皇甫嵩又和朱儁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并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了三郡之地。

皇甫嵩上表朝廷,推功于朱儁,朱儁被封为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

当时南阳黄巾首领张曼成起兵,自称"神上使",拥众数万,杀郡守褚贡,屯驻宛城百余日。后任太守秦颉击斩张曼成。

黄巾余兵又举赵弘为帅,人众越来越多,达到十几万人。朱儁、荆州刺史徐璆和秦颉合兵,共一万八千多人,进击赵弘,从六月直到八月,始终不能取胜。

有人上奏,要召朱儁回京。司空张温上疏劝阻,他说:"当年秦用白起,燕任乐毅,都是旷年持久,才能够克敌。朱儁讨颍川,已经有功效,率部南征,计划已定,临阵换将,这是兵家所忌的,应该给他时间,让他成功。"

灵帝依议。朱儁于是挥兵急攻宛城,杀死赵弘。

黄巾义军又以韩忠为帅,仍然占据宛城。朱儁兵少不敌。于是解散城围,扎下营垒,筑造土山,面对城内。鸣鼓呐喊,摆出进攻城西南的态势。

黄巾军全都赶赴应敌。朱儁却自率精兵五千,进攻东北,将士鼓勇,登城而人,韩忠退守小城,惊惧非常,请求投降。

朱儁的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听之。

朱儁不同意,他说:"出兵有形同而实异的地方。当初在秦末的时候,人民没有稳定的君主,所以以赏附来劝降。现在海内一统,只有黄巾造反,纳降他们不能使人向善,讨伐他们足以惩恶。现在如果接受他们的投降,那就滋长他们造反的意念,给他们有利就进战,不利就乞降的想法,这是纵敌长寇的策略,不是良计。"

说完,下令急攻,但一连数日,都未能攻克。

朱儁于是下令解围。韩忠见围解,果然引军出战,朱儁乘势进击,大破其军,追击十余里,斩杀黄巾军无数。韩忠等人只好投降。

秦颉杀死韩忠。黄巾余众不能自安,又以孙夏为帅,还驻宛城。朱儁进攻,孙夏败走,朱儁纵兵击杀数万。黄巾因此破散流离。

公元185年春天,朝廷任命朱儁为右车骑将军。朱儁率兵回京,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增加食邑五千户,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

黄巾起义之后,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其中大声的就自称雷公,骑白马的就自称张白骑,行动轻便的就说是飞燕,胡须多的就号称于氐根,大眼的就说大目,如此多的称号,都各有原因。

人多的聚众二三万,小的也有六七千人。其中,以常山人张燕势力最大,他轻勇矫捷,军中都号称是"飞燕",他善得士卒的爱戴。据众百万,占据黑山,朝廷无法讨平。

后来,他遣使至京师,投降了朝廷,被拜为平难中郎将,领河北诸山谷事。

后来,张燕渐渐率兵侵犯河内郡,进逼京师。朝廷任命朱儁为河内太守,率领家兵击退张燕。后来他们大多都被袁绍所讨平。此后,朱儁历任光禄大夫、屯骑校尉、城门校尉、河南尹。

公元190年,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兵锋甚为强盛。董卓感到恐惧,想请公卿们商议迁都长安,朱儁屡次阻止。

董卓虽然厌恶朱儁和自己作对,但贪图他的高名,于是上表奏请朱儁为太仆,做自己的副手。使者到朱儁府上后想要宣示诏命,朱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公元191年,董卓进入关中后,留朱儁守洛阳,朱儁便和山东诸将通谋,想作内应。后来,朱儁害怕董卓袭击自己,弃官逃往荆州。

董卓任命弘农人杨懿为河南尹,驻守洛阳。朱儁闻讯,率兵还洛阳,杨懿退走。朱儁见河南残破,无法作为屏障依靠,于是引军向东面,屯驻在中牟县。并传信给各个州郡,召请部队讨伐董卓。

徐州刺史陶谦派来精兵三千。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来,陶谦便上表奏任朱儁代理车骑将军。董卓闻知后,让他的将领李傕、郭汜率领数万人屯驻河内抵挡朱儁。朱儁出击,被击败。朱儁自知众寡不敌,于是停留关下,不再前进。

公元193年,李傕、郭汜掌权。朱儁当时还在中牟,陶谦认为朱儁是名臣宿将,屡立战功,可以委以大任,于是和诸豪杰共同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给各州牧伯,相邀一同讨伐李傕,奉迎天子。

正好李傕听从太尉周忠、尚书贾诩的计策,派人用天子诏书征召朱儁入朝。两条道路,摆在面前,何去何从,亟待选择。

军吏将士都不愿入关,想与陶谦等联合。朱儁却不慌不忙,说出了一番道理。

他说:"用天子的命令召臣子,应当不等征召就要去,何况是天子的诏命呢?而且李傕、郭汜是奸乱小人,樊稠是平庸无用的人,没有别的什么远大的谋略,又势力相等,变乱必定发生。我乘他们的不备,突然行动,那大事就可以成功了。"

当下辞谢陶谦等人,奉诏入京任太仆。陶谦也只好作罢。同年,朱儁接替周忠为太尉,录尚书事。

公元194年秋,朱儁因日食而免职,又奉命代理骠骑将军职务,持节镇抚关东,但未出行。

公元195年二月,李傕杀死樊稠,郭汜自疑,又与李傕相互攻杀,长安大乱。

朱儁留京没有出行,任大司农。李傕劫持献帝到自己的营中,献帝命朱儁和太尉杨彪等十多人去说服郭汜,让他与李傕和解。郭汜不肯,扣留朱儁、杨彪等为人质。朱儁的性格刚猛,当日便过于愤怒发病而死。

总结:朱儁镇压黄巾,手段过于血腥。但他不附董卓,明显其节,讽刺迁都,曲表其愤,欲乘傕、汜,更见其深谋远虑。对此,则应一分为二地给予评价。

东汉末年三大名将

东汉末年的三大名将是:关羽、张飞和赵云。

关羽(公元161年-公元220年)是刘备的义弟,被誉为“武圣”。他以勇猛善战、忠诚义气而闻名,曾在赤壁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后被称为“关云长”。

张飞(公元168年-公元221年)是刘备的义兄,被誉为“万人敌”。他勇猛威猛,擅长骑射和近身格斗,曾在长坂坡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赵云(公元168年-公元229年)是刘备的重要将领,被誉为“子龙”。他机智勇敢,善于运筹帷幄,曾在长坂坡之战和定军山之战中表现出色,被尊称为“常胜将军”。

这三位名将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刘备的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成为后世传颂的英雄人物。

一位、皇甫嵩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汉灵帝时,太平道教主张角作乱,置军三十六方,祸乱天下,京师震动,天下响应。这时,汉灵帝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朱儁,总计率领四万多人,征讨颍川的黄巾军。平定黄巾起义的最大功臣,无败绩。可惜为了自己一时的名节没有早点除掉董卓,否则也不会有董卓什么事情。董卓专政时期,又懂得放弃,懂得隐忍,使自己得以善终。

第二位、朱儁出身寒门,赡养母亲,以好义轻财闻名,受乡里敬重。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任兰陵令,颇有治绩。再升任交州刺史,以家兵五千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以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以功进封西乡侯,迁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黄巾,“威声满天下” 。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权臣董卓秉政时,想任朱儁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朱儁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与郭汜相互攻杀,郭汜扣留朱儁作为人质。朱儁性格刚烈,即日发病而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朱儁形象与正史相似。是汉车骑将军。黄巾造反时,为中郎将,引军讨伐。屡立功绩,迁车骑将军,河南尹。后董卓余党李傕、郭汜乱政,掠夺公卿,朱隽对汉室衰微的状况感到悲哀,归家后即病逝。

第三位、卢植卢植的才华是不用说的,文能搞培训,传播儒学,武能上阵杀敌。平黄巾之乱,卢植就是第一波。只是因为卢植没有给领导派下来的太监小费,所以被撸了下来,后来派了董卓跟皇甫嵩。可是,卢植有点生不逢时啊。他出来得太早了。出场时,三国这场大戏才拉开一点点帷幕。他刚表现了一下,就被赶出朝廷,后面虽被袁绍聘为军师,但第二年就去世了

1、冯异

冯异(—公元34年),字公孙,云台二十八将第七位。新朝末年,冯异曾任颍川郡郡掾。后来归顺刘秀,随之征战,冯异随刘秀击破王郎、大败铁胫农民军,平定河北,因功被封为应侯。

平河北后,冯异与寇恂先合兵击破苏茂,然后冯异又率军击败朱鲔。之后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率军大破赤眉军、平定关中,参与征讨陇西。最后病逝于在军中,谥号为节侯。

主要成就: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平定赤眉军、平定关中、征讨陇西。

2、耿弇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耿弇的父亲耿况是新朝上谷太守,更始二年,耿弇劝说其父亲一起归附刘秀,跟随刘秀平定河北,击破铜马、高湖、青犊、赤眉、尤来、五幡、大枪等各路农民军。

刘秀称帝后,耿弇被封为建威大将军、好畤侯。之后耿弇击败延岑、与吴汉大败富平、获索农民军。击败张步,平定济南郡,随后又参与多次征讨陇右。最后耿弇辞去大将军,病逝后,谥号愍侯。

主要成就:收复四十六个郡,三百多座城池。

3、窦宪

窦宪(—92年),字伯度,大司空窦融曾孙,其妹为汉章帝皇后,窦宪经常恃宠欺人,窦太后临朝称制后,窦宪派刺客杀死刘畅,归罪于刘刚,被窦太后发现后禁闭于内宫,正好南匈奴请兵共讨北匈奴,于是请求出击匈奴,以赎死罪。

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统率军队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和金微山,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向西边逃亡的北匈奴改变了欧洲历史,窦宪被任命为大将军,封武阳侯,仗着军功权倾朝野,欲谋叛逆,被汉和帝知道后,逮捕其亲信党羽,没收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令其自杀。

主要成就:大破北匈奴,使北匈奴西迁。

是皇甫嵩、朱儁、卢植。被后人称为“汉末三将”。他们以威信和将略,给汉末风雨飘摇的乱世带来了短暂的安定,称颂他们维护社会稳定的功绩。

在东汉朝廷方面,平定各地、稳定大局上居功至伟的三名将领、重臣,即皇甫嵩、朱偶、卢植,后人在传习和引用时,习惯将他们合称为"汉末三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729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官员为何开始党争?是否将正义抛之脑后?下一篇:武媚娘传奇里武媚娘在感业寺的孩子是谁的 武媚娘怀孕是哪一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