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廉颇老矣时多大岁数 廉颇在哪年去的长平

导语:廉颇老矣时去世,逝世年份未可考。据《史记》记载,廉颇在长平之战中参战,战后去世。他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领,曾在多次战役中立下战功。

目录导航:

  1. 廉颇老矣时多大岁数
  2. 长平之战廉颇为何坚守不出
  3. 廉颇从赵国去了哪里
  4. 廉颇是哪里的
  5. 廉颇活了多少岁
廉颇老矣时多大岁数

可能是60到70之间。所以一般认为廉颇当时是花甲之年,60到70岁之间。但也有不同意见因为在古代,尤其军人,对老的认识概念与今天是不同的。如果这个时候廉颇真的是已经年纪很大,已经八九十岁了,赵悼襄王是绝不可能动劝他回国的念头。

廉颇老矣时已经72岁了。可以吃三斗米,十斤肉。

廉颇,字洪野,赢姓,中山苦陉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攻取阳晋,威震诸侯。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方式,让秦军三年无计可施。

长平之战廉颇为何坚守不出

韩让上党给赵就是祸水东引,但是赵还是接受了,为了是上党几十城的实惠。赵只要守住上党就是胜利,待秦军后勤跟不上自然不战而退,而赵王开始也是支持廉颇的战略的,但是没想到秦军变法后强大的超乎想象,而且也是举全国之力,这样耗下去,赵国自己的后勤也跟不上了,只能冒险出击。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时秦赵之间的一场大决战,这场战争的胜败,对于此后战国的走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长平之战的起因,是因为韩国的上党地区。这一地区本来是韩国献给秦国的,不过上党的地方官不愿意上党入秦人之手,便把这个地区献给了赵国。

因此,长平之战时,上党其实已在赵国手中。对秦国来说,他们要夺回几乎已经到手的上党,自然要主动进攻。而对赵国而言,上党现在已经在自己手中,上党是山区,易守难攻,只要防守得当,秦国会很吃力,此其一。其二,秦国军力强,赵国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主动出击。其三,廉颇本来就是尚余防守的将领,坚守不出正是自己的强项。

因此,廉颇一直坚守不出,长平之战前期就这样一打两年多。期间,秦国虽然攻下了几个堡垒,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赵军实力尚存。不过,赵国受综合国力的影响,肯定不能像秦国那样耗这么久,只能考虑速战速决,这也就是后来赵王为何用赵括替换廉颇的原因。

说句实在话,在长平之战中,其他五国,哪怕有一国愿意借粮食给赵国,赵国能耗下去,就不会主动进攻,遗憾的是,当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帮助赵国,由此,赵国除了助攻出击、速战速决,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这才导致此后的惨败。

大家知道那四十多万人对赵国意味深着什么吗?那不光是四十多万将士,也是赵国的所有青壮男子,关系到赵国的生死存亡。

所以别说四十多万大军全部阵亡,就算折损几万,几千将士也会让廉颇心痛不已。因此廉颇不会像赵括那样想通过一场大决战打败对手,那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他不愿意干,更不会去幻想用四十多万大军跟六十多万善于打野战的秦军决战中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大胜。也只有赵括那个白痴敢这么想,敢这么做。

这个问题跟学生们探讨过多遍了,之所以坚守不战,简单说说我个人的想法。

1、首先是理亏,因为当时秦国打了那么久的韩国,费了很大力气,上党郡已经是肉在嘴边了,结果上党郡守摇身一变,竟然成了赵国领土。赵国偷牛,秦国给拔的橛子,他能不气么。本来就是为了嫁祸,渔翁之利可不是那么容易就来的。

2、秦军士气高涨,自商鞅变法后,秦军整体的战斗力陡增,所以有“虎狼之秦”一说。廉颇跟这个虎狼之秦开打,也没有什么胜算。

3、开战成本,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赵军的战斗力应该是战国时期顶级的了,可以说跟秦军不相上下,双方都是名将,一个白起,一个廉颇。所以交起手来,即使胜了也是惨胜。

4、不打的成本低、风险低,再怎么挑衅,坚守不战,可能会有畏缩不敢出战之名,但是本钱保住了,上党郡也到手了,兵力没什么损失,这样一来,赵国没什么损失,且获利最大,就没有打的意思了。

纯手动答题。

认证期,感谢朋友们点赞评论,不胜感激!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古代留下来的史料,都是写史人认为重要的因素。而用现代观点评判,就会缺少很多条件。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条件来分析。

长平之战的双方统帅,是秦国的名将白起,与赵国的名将廉颇。虽然都是名将,但秦赵两军的实力,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如果以硬碰硬,赵军恐怕不是“虎狼之师”秦军的对手。

并且,赵国在战国后期,已经是比较弱小的国家了(虽然它从来不曾强大过,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只是单纯的军事改革。并且随着赵武灵王死后的政治内斗,国力进一步削弱)。廉颇率领的四十多万士兵,很可能就是赵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如果一战而败,赵国再也不可能组织有效的抵抗,势同亡国。

所以廉颇这富有经验的老将,用坚守不出的办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从战术上来说,是正确的。

廉颇从赵国去了哪里

根据史料记载,廉颇离开赵国后先去了魏国(尚能饭否的故事就发生在魏国了),在魏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去了楚国,最后病死在楚国的寿春。

楚国

廉颇离开赵国去了魏国,最终又死在了楚国,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廉颇抑郁不乐,最终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廉颇离开赵国去魏国和楚国。

周赧王三十二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册封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负荆请罪,与蔺相如实现“将相和”。

长平之战前期,坚守不出,成功抵御秦军进攻。击退燕国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拜相国,册封信平君。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和楚国。

廉颇的结局是死于楚国寿春。

公元前245年,廉颇侍奉的第二任赵王(赵孝成王)去世,继任的赵悼襄王由于听信了谗臣郭开误导,让廉颇受尽排挤,甚至还让乐乘来替代他的职位,借此解除他的兵权,无奈之下只好投奔了魏国大梁。

廉颇依然身在魏国,心在赵,心心念念盼望赵王召他回去。终于在秦国连续多年的攻击之下,赵幽缪王顶不住压力,派人来请廉颇回国。但有个叫郭开的小人却从中作梗,向赵王汇报说廉颇老矣,难当大用。至此,廉颇就再也没有机会为赵国效力了,郁郁寡欢下,死于楚国寿春。

廉颇从赵国去了燕国。
因为在战国时期,廉颇作为六大将之一,曾受命防御赵国的边疆,并取得了多次重要的胜利。
但后来,与赵国内部发生矛盾,最终辞去了赵国的职务。
此后,廉颇被燕国所接纳,并成为燕国统帅。
廉颇此举并不是叛国,而是因为当时战国时期国家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各国之间的联盟、互相攻击时有发生。
现代社会国家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的,国家之间的交往、合作也有很多的变化。
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进而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创和平繁荣的未来。

魏国

廉颇离开赵国前往魏国,最终又死在了楚国。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

廉颇是哪里的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廉颇墓,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

廉颇,字洪野,赢姓,中山苦陉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攻取阳晋,威震诸侯。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方式,让秦军三年无计可施。

廉颇活了多少岁

廉颇活了75岁左右。

廉颇,字洪野,赢姓,是中山苦陉人,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廉颇率兵讨伐齐国,攻取阳晋,威震诸侯。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垒坚守的方式,让秦军三年无计可施。

廉颇活了74岁!

廉颇(约公元前310-约公元前237年).

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

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廉颇,山东德州陵县人,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6)、赵悼襄王(前246—前236年)时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831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东晋才女谢道韫为何选择下嫁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下一篇:古巴比伦人和伊拉克人什么区别 地下文明遗迹被发现 闪米特人又是什么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