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赵匡胤是平民出身吗 赵匡胤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

导语: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但他并非出身于皇室,而是平民出身。赵匡胤时期是北宋朝代的开端,当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经济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赵匡胤站出来,发动了革命,最终成为了北宋的开国皇帝。

目录导航:

  1. 赵匡胤是平民出身吗
  2. 北宋时代背景故事
  3. 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
  4. 简述北宋的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 和成效结局
  5. 南宋北宋当时的生活背景
  6. 大宋历史背景
赵匡胤平民出身

赵匡胤是平民出身,凭着一身的好武艺,为人仗义,结交了一些非常有本事的朋友。最后发动陈桥兵变,成为了北宋王朝的开国皇帝

是平民出身。

宋太祖赵匡胤幼年丧母,家道贫寒,靠父亲担在萝筐里走南闯北,打工卖艺,从小就看尽了世间的眉高眼低,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长时期的江湖漂泊生涯,养成了他喜打架,爱赌博,而且赌输不给,赌赢必 要的赖皮性格。

赵匡胤不是平民出身,赵匡胤是个官家子弟,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赵弘殷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他却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官。

不是。赵匡胤出身并不显赫,但他父亲赵弘殷是当时朝廷的禁军将领,家庭也因此得以在朝中立足。尽管如此,赵匡胤的成长经历仍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一个高级官僚家庭,其父赵弘殷(宋王朝追尊宣祖昭武皇帝)是五代时期的高级武官,官居后周政权检校司徒、爵封天水县开国男,后来宋徽宗赵佶被金人追封的天水郡王以及宋钦宗赵桓被金人改封的天水郡公爵位实际上就是源自于此。

并非

赵匡胤于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生于河南洛阳夹马营。他的父亲赵弘殷时任后唐禁军正捷指挥使,母亲为杜氏。传闻赵匡胤一生下来就体带异香,三日不散,所以他的乳名叫“香孩儿”。后来他到了读书的年纪,父亲赵弘殷才为其取名赵匡胤。

北宋时代背景故事

公元907年,曾经兴盛一时的唐朝覆灭。五代十国时期由此拉开大幕。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先后出现了十余个大大小小的割据小国和军阀武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些武装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彼此混战不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公元960年,一代明主后周皇帝柴荣英年早逝,七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后周大将赵匡胤,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在汴京城外陈桥驿发动兵变,一举篡夺了后周皇权,黄袍加身,开创宋朝,他也成为宋朝第一任皇帝宋太祖。

赵匡胤的篡位之举,虽然有悖于君臣大义和忠君思想,但客观而言,却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之举。当时天下陷入四分五裂的割据混战局面,已经五十余年,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赵匡胤建立宋朝,一统河山,彻底终结五代十国的乱世,对于推动和促进历史发展善莫大焉。

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

宋朝军力并不弱,北宋的疆域自宋建立之初起就几乎没有减少。宋徽宗年间宋朝的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宋朝设陇右都护府,完成对西夏的迂回包围。

从北宋赵匡胤一统五代十国,檀渊之盟迫使辽国签订了一百多年的合约,穆桂英挂帅,南宋岳飞,韩世忠,虞允文,辛弃疾,孟珙,文天祥那么多名将和辉煌战绩就可以看出来。宋朝不如汉唐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从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手里丢掉了幽云十六州,没有产马地,缺少骑兵。同时由于失去了长城天险,只能派重兵分散成弧线拱卫京师。

哪个朝代养得起80万禁军?只有宋朝。不过,檀渊之盟是大宋外交的最大胜利,辽国不同于之前的匈奴,突厥,也不同于之后的女真,蒙古,辽国没有彻底汉化。他施行的是农耕游牧二元政治体制,既能在中原耕种与北宋商贸往来,又能在北方利用其强大骑兵教训不安分的少数民族,是大宋的天然屏障。事实证明,宋徽宗祸国殃民,联金灭辽的昏招是宋朝最大的悲剧。

燕云十六州沦陷,一带雄主柴荣北伐时,燕云地区的百姓积极响应,直到宋太祖,宋太宗时代还响应北伐,然而赵二实在不给力,高粱河一战彻底被辽打怕了,从此患上了恐辽症,让燕云百姓大失所望,过了200年后心理早就没有什么“王师”了。

除此之外,一方面是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并不希望被其他势力打破这种利益关系,如当年幽州城的韩赵刘马四大家族,后来女真灭辽时曾与北宋同盟伐辽,宋朝军队在绝对数量优势情况下被已经灭亡边缘的辽军打得大败。

女真攻入北京,灭了辽,把幽云十六州山前诸州给了北宋,北宋进入这一地区后,以“王师”姿态自居,错误的采取土地政策,比在辽时还加重税收,侵犯了当地士家大族利益,另外对一些幽云官员不信任,比如反复无常的郭药师,直接导致幽云地区再次脱离了中原政权的管辖范围之内。

如果盛唐十大节度使的50万募兵集中在一处,可以想象有多么恐怖,估计北方边境可以再无战事。盛唐时安西四镇不过二万五千军队就能一挑三而不败,可见高素质的职业军队可怕之处。

所以如此看来两种兵制(府兵制和募兵制)并存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即内地安定,采用府兵制,建立民团,朝廷不需要很大的军费支出。保护乡土,定期训练,把训练成绩列入官员考核内容,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军队战斗力。

边境地区,采取军屯,实行募兵制。多招募无业游民,利用边境的军事斗争来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可以优胜劣汰,很大程度上保持社会安定。还有一点,朝廷要有眼光,要让战争有利可图,尽可能的以战养战,这样才能避免越打越穷的结局。

北宋灭亡可不是只是唐末黑锅之类,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大的历史背景是,从两周秦汉以来世族逐渐庞大,隋唐意识到尾大不掉开启科举包括限制联姻等制度分化过于庞大的家族。从现代意义讲社会世族化意味社会固化,但客观讲,大家族对历史和国家民族开拓发展历史意义不可磨灭,进步意义是鲜明的。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改元建隆。

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简述北宋的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 和成效结局

北宋背景:1.政治:在中央设立“二府三司”,削弱了相权,强化皇权;同时将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地方设立通判,派文臣到地方任职,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2.经济:通过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的程度上使经济有所发展。

(北宋)打破了市和坊的时间界限;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草市变得更为普遍。

(南宋) 3.文化思想:儒学的发展,理学的出现。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改元建隆。

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有人认为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咸平三年(1000年)GDP为265.5亿美元,占据世界比重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北宋时期,因推广占城稻,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北宋时期对外关系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在东亚同朝鲜和日本关系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同越南和印尼也加强了联系,同时还影响到了西亚和非洲。

南宋北宋当时的生活背景

北宋诞生于五代十国乱世末期,南宋则诞生于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后宋金战争中,南北两宋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背景。

北宋的历史背景

公元907年,曾经兴盛一时的唐朝覆灭。五代十国时期由此拉开大幕。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先后出现了十余个大大小小的割据小国和军阀武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些武装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彼此混战不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公元960年,一代明主后周皇帝柴荣英年早逝,七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后周大将赵匡胤,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在汴京城外陈桥驿发动兵变,一举篡夺了后周皇权,黄袍加身,开创宋朝,他也成为宋朝第一任皇帝宋太祖。

赵匡胤的篡位之举,虽然有悖于君臣大义和忠君思想,但客观而言,却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之举。当时天下陷入四分五裂的割据混战局面,已经五十余年,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赵匡胤建立宋朝,一统河山,彻底终结五代十国的乱世,对于推动和促进历史发展善莫大焉。

南宋的历史背景

北宋宋徽宗在位期间,宠信奸佞小人,大兴土木营建园林,征收花石纲,百姓怨声载道。更为荒唐的是,宋徽宗与虎谋皮,他与北方新兴强国金国签订海上之盟,两国联合出兵击灭辽国。结果辽国灭亡后,野心勃勃的金国,马上把北宋作为下一个目标,频频南下攻击宋朝,宋金战争由此爆发。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由此灭亡。宋徽宗第九子赵构,侥幸躲过金兵追捕,渡江南下,在江南建立南宋。南宋的由于实力所限,始终只能偏安一隅,未能完成北伐中原的历史任务。金国灭亡后,南宋又陷入更为激烈和严酷的宋元战争中,并最终被元朝击灭。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改元建隆。

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小王朝。当时北宋的京城汴京被金国所灭,徽钦二宗也当了俘虏,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临安,被推举为皇帝,史称宋高宗。

整个南宋时期,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共9帝。整个王朝皇帝全无作为,奸臣当道,极其懦弱,偏安一隅。堪称最软弱的王朝。高宗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其他地 抗金官员不是被杀就是被贬,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在高宗之后,南宋和金国也互相征伐,但是没有多大的效果,金国大都半途而废,南宋也未能收复故土,到公元1207年,南宋的政权由史弥远执政,继续推行求和政策,而此时金国的实力明显下降很多,不但自己无力南征,而且还需要时刻提防日渐兴起的蒙古,于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而南宋和蒙古联合一起抗金,公元1234年,金哀宗自缢,金灭亡。

金灭亡之后,南宋就要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蒙古,但是南宋并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就想趁蒙古退兵之际,收复被蒙古占去的土地,正好给了蒙古一个借口,公元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后来又有两次入侵,被抗蒙将领孟瑛、余介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而当时出现一个大奸臣贾似道,不想抗击蒙军,而是向蒙古求和,以保太平,此后,忽必烈继承了蒙古大汗之位,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王朝走向了灭亡。

8

南宋:是中国古代朝代中,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朝代之一,是我国封建社会艺术文化的高峰期,都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教育事业等得到了蓬勃发展,文化艺术方面也空前繁荣,为各种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形成有别于传统的价值观念。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改元建隆。

大宋历史背景

背景: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政治: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经济: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文化: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为筛选官员而建立的科举考试推进了教育制度的发展,印刷品的广泛流创促进了文学的交流与对艺术的鉴赏,景德镇瓷器的高度繁荣,与唐朝不同,一般的官员都具有学者、诗人、画家、政治家的特质,喜爱字画,善于诗词,收藏古董。一般百姓钟爱戏曲,酒家林立菜式繁多,市场充斥衣服鞋物。

公元907年,曾经兴盛一时的唐朝覆灭。五代十国时期由此拉开大幕。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先后出现了十余个大大小小的割据小国和军阀武装,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些武装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利益,彼此混战不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公元960年,一代明主后周皇帝柴荣英年早逝,七岁的幼子柴宗训继位。后周大将赵匡胤,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在汴京城外陈桥驿发动兵变,一举篡夺了后周皇权,黄袍加身,开创宋朝,他也成为宋朝第一任皇帝宋太祖。

背景: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政治: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

唐朝末期,地势分割,局面形成五代十国。常年相互攻伐,百姓死于战乱者不计其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元960年,后周殿前指挥使赵匡胤篡位,黄袍加身,建立大宋一朝。截止到宋朝建立才结束了“五代”的局面,此时仍然有很多割据势力形成“十国”。在长期的势力攻伐之间,十国先后融入了大宋王朝。中原基本算是归于一统,但周边大辽国、西夏王朝仍然野心不死,伺机而动。

大宋王朝在历史发展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政治统治,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在每一个领域都进行了大融合,由于政策开明,社会发展可谓空前绝后。

先说政治方面,大宋王朝基本沿用了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但是做出了一点最重要的改变,那便是朝廷之中丞相一职不在三省六部之中选,而是设立了中书门下,又增加了副丞相一职。共同协助皇帝治理朝政。后期被称作“宰相”制度。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做出这一点改变有什么要紧的,最直接的解释就是,丞相是有多个人共同担任。大大的削弱了相权,那权利给谁了?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皇帝的权力高无上,相权削弱对应的就是皇权增加,这就是统治者的高明之处,通过这种方式皇帝就可以集大权于一身。另外一方面就是军队,军职多人担任一个职位,形成权力分化,不会出现众多士兵拥戴一位将军的局面,而且多人担任同一职位,相互之间可以制衡。再者,大宋王朝是文人治国。就更加增强了皇帝的权利。但是也为后期的“三冗”埋下了祸根。

再说经济方面,古代的中国是农耕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以户为单位,自给自足。北宋时期的农业文明因为政策开明,从之前的战乱到后面的平息,可以说百姓是非常愿意进行经济建设的。在平稳的政治局面下,农人开始创新生产工具,就如“塌犁”地出现,就大大地解决了畜力不足的问题。在后期出土的诸多墓葬中发现好多的农具便是最好的证明。地方官员因地制宜进行水利灌溉,比如“苏堤”,解放了生产力以后,农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后来开始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当铺也开始兴起,尤其是京城开封,夜不闭市。酒肆,茶楼,说书,唱戏,连连不绝。

文化方面,兴起的活字印刷术,宋词等等,都流传至今。后期评说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艺术最繁荣、文化最昌盛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有很多重大的发明。尤其是“宋词”,成为标识性的文化。唐宋八大家里有六人都是宋朝的。因为国家政策重文轻武,在每一个文化领域,都有空前绝后的大发展。诗词,绘画,书法。比比皆是。

历史评说是不能分出对与错的,我们站在后期回顾前人所经历之事,只能了解与借鉴,结合当前的时局背景,做我们当代人能做的事。

纵观历史发展,大宋王朝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军队多人同担一职。造成国家积贫积弱,后面处于败落的局面,导致二圣被辱,辽国人直接打进了金銮殿。京城被洗劫一空,更加是导致了宋朝的灭亡。另一方面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学获得很大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史料,宋词的唯美沿用至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930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黄月黄在三国历史中扮演什么角色?下一篇:西周王朝的历史持续了多少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