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雍正继位的传说出自哪里 雍正继位的历史背景

导语:雍正继位的传说源自于清朝历史,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前朝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继位成为新皇帝。然而,这个继位的过程却充满了争议和传说。

目录导航:

  1. 雍正继位的传说出自哪里
  2. 甄嬛传的历史背景
  3. 雍正王朝背景
  4. 雍正怎么继位的
  5. 雍正国号怎么来的
  6. 雍正的前身是谁
雍正继位传说出自哪里

出自野史传说。康熙晚年发生了九子夺嫡的事件,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而失败的一方也不甘心,他们便在雍正继位的合法性问题上大做文章,否定其继位的合法性。所以一些关于康熙死因的传说,便在这种背景下逐渐流传开来。雍正其实是个好皇帝。

甄嬛传的历史背景

小说是一个架空的历史。电视剧把背景设在了清朝,雍正年间,甄嬛的原型是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电视剧讲述的背景是,雍正登基后,国泰民安,政治清明,雍正醉心于朝政,来后宫的次数屈指可数,太后为了子嗣着想,劝皇帝进行三年一次的选秀。通过选秀入宫的甄嬛、沈眉庄、安陵容等人, 与皇后、华妃 开展了新的一段后宫争斗。

雍正王朝背景

《雍正王朝》拍摄的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生平经历,所以说,电视剧《雍正王朝》应该是基于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在位的历史背景拍摄的。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他是个明君而非仁君,明君指的是治理国家能力很强,但在某个地方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总的来说是七三开的,即成绩七分,过错三分。

可以这样说,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

首先,《雍正王朝》拍摄的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生平经历,所以说,电视剧《雍正王朝》应该是基于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在位的历史背景拍摄的。

雍正怎么继位的

历史上的雍正是在其父康熙帝的“遗诏传位”下登上皇位的。

雍正皇帝原名为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帝的第四子,因其在位期间年号为“雍正”,故史称“雍正皇帝”。胤禛于公元1722年继位,因见证了康熙帝晚期时的“九子夺嫡”的惨烈,在继位次年便颁布了秘密立储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皇子间互相倾轧的局面。

公元1722年冬,康熙皇帝病逝于畅春园,临终诏书命皇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皇帝。

关于雍正即位的合法性,众说纷纭。康熙晚年昏聩,吏治腐败而无力挽回危局,急需一名杀伐果断一心一意为了江山社稷的皇子救火,而冷面王胤禛便适时的登上了大清最高位。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康熙隔代指定弘历,作为皇孙,弘历无非是最耀眼的那颗星,康熙对他的喜爱无以言表,只有弘历才能继承他的江山,那么胤禛即位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雍正国号怎么来的

雍正是年号。年号即帝王纪元统政时期的称号,不同的皇帝做朝有不同的年号。年号大都取义为政通人和,国运昌盛之颂词。

顺治年号意即顺利治理之意,康熙年号含义是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

到了雍正则一反常态年号含有抨击世俗舆论得位不正之说法,是故雍正年号之意为“雍亲王得位之正”。在胤禛登基后,年号雍正就成为他的名字代表他的身份。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满族,康熙帝第四子。“雍”即指雍亲王(其即位前的封号),“正”即正统、名正,表示其正当即位。以此来证明自身继承权利的正当。执政13年。

“雍正”年号来源

雍正帝当时继位时,因为康熙的⼋⼦不⽢愿宁可于争夺储位的失败,因此对于雍正的登基多有不满。更甚者还派⼈私下⾥传播谣⾔,散发雍正之位不是由康熙亲⾃指定的,⽽是雍正以⿁蜮伎俩从其他兄弟那⼉夺来的。这些舆论在民间传的风风⽕⽕,好像真有那么⼀回⼉事⼀样。世⼈皆知,防民之⼝,甚于防川。对于⾃⼰成为民间茶余饭后的谈论的焦点,雍正帝也没有什么好的⽅法。他既不克不及以武⼒镇压,也不克不及在毫⽆证据的情况下,将散播谣⾔的罪魁祸⾸抓捕下狱。

也正是因为雍正取年号的时候,是为了能纠正舆论,所以现今许多学者都称“雍正”这个年号寓意其实不是那么好。不好的地⽅就在于那⼀个“正”字,⾦海陵王的正隆,⾦哀宗的正⼤,元顺帝的⾄正,明武宗的正德、明英宗的正统,这些历代以来含有“正”字的年号都不是吉兆。所以为何雍正相对他的⽗亲和⼉⼦,六⼗多年的在位时间,只仅仅当了13年的皇帝了。

“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雍正[yōng zhèng]

清世宗年号

雍正是清朝年号之一,前后共13年。

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使用雍正年号,始于1723年2月5日,终于1735年10月8日。

1735年10月18日,清高宗即位,沿用“雍正”年号至1736年2月11日。

雍正的前身是谁

雍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的儿子,雍正之前的清朝皇帝就是清朝历史上最为有名的皇帝之一的康熙帝。雍正皇帝是谁的儿子,雍正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本名为爱新觉罗·胤禛,母亲是康熙的德妃乌雅氏。历史上清朝皇帝的继承人都是藏于正大光明牌匾之后,康熙帝死后雍正按遗诏继位。

雍正皇帝前一个皇帝是康熙皇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雍正是皇帝的年号,没有什么前身的说法,雍正皇帝即位前名胤禛,皇子排四,称四阿哥,他是康熙皇帝的儿子,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胤禛即位后号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专治腐败官吏,并追讨各省亏空库银,为了改善清朝的财政状况,实行各种新法,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有效改善了清朝的财政税赋,减缓并慢慢扭转了清朝的经济窘迫。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承上康熙、下起乾隆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他是个明君而非仁君,明君指的是治理国家能力很强,但在某个地方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总的来说是七三开的,即成绩七分,过错三分。

可以这样说,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935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江西章氏家族起源 古代江西有多辉煌下一篇:托特之书原文 有趣的埃及历史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