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朱元璋封十王都有谁 朱元璋封爵历史事件

导语:朱元璋封十王都有谁 朱元璋封爵历史事件

目录导航:

  1. 朱元璋封十王都有谁
  2. 历史上各种爵位及事件
  3. 朱元璋辈分排列顺序
  4. 朱元璋封伯爵公爵侯爵哪个官大
  5. 朱元璋绝后了吗
  6. 朱元璋杀了哪些清官
  7. 明永乐时封几位公爵
朱元璋封十王都有谁

秦王朱樉——陕西西安府。宁王朱权——大宁卫,燕王靖难后改江西南昌。燕王朱棣——北平,后来上位当了皇帝。晋王朱棡—— 山西太原府。周王朱橚—— 初封为吴王,藩地浙江钱塘府,后改为周王,改封于河南开封府。楚王朱桢—— 湖广武昌府。齐王朱榑——青州。潭王朱梓——建藩国于湖南长沙。鲁王朱檀——建藩国于山东兖州府。蜀王朱椿——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湘王朱柏——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后获罪削去湘王爵位,废除封国。

代王朱桂——初封为豫王,后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太原府。肃王朱楧——初封为汉王,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又就藩甘州府,后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辽王朱植——初封为卫王,初建藩于辽宁广宁府,后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庆王朱栴——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岷王朱楩——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谷王朱橞——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韩王朱松——建藩国于开源,后改藩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沈王朱模——开源潞州府。安王朱楹——甘肃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唐王朱桱——河南南阳府。郢王朱栋——湖广安陆府。伊王朱彝——河南洛阳府。

历史上各种爵位及事件

历史上的爵位体系因国家和时代而不同,以下是欧洲历史上一些常见的爵位及其简要介绍:

1. 皇帝/女皇:国家或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尊崇至极。

2. 国王/女王:独立国家的统治者,为君主制国家的最高头衔。

3. 亲王/亲王夫人:具有独立领土的君主家族成员,高于其他贵族。

4. 公爵/公爵夫人:位于贵族等级体系中较高的爵位,掌握领土和财产。

5. 侯爵/侯爵夫人:贵族体系中次高级别的爵位,在特定地区享有特权。

6. 伯爵/伯爵夫人:英国贵族体系中的爵位,其下有子爵、男爵等级。

7. 子爵/子爵夫人:英国贵族体系中较低的爵位,居于伯爵之下。

8. 男爵/男爵夫人:英国贵族体系中最低的爵位,通常不掌握领土。

此外,历史上也有一些重要的爵位相关事件,如:

1. 封建制度:中世纪欧洲贵族社会的主导体制,通过封地和爵位授予贵族权力和地位。

2. 维也纳会议:1815年召开的会议,旨在重新界定欧洲国家的领土和权力,恢复封建秩序。

3. 封爵仪式:贵族授予爵位的仪式,包括授予爵位证书和佩戴爵位勋章等。

4. 近代贵族制度的废除: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由于民主化和社会变迁。

朱元璋辈分排列顺序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各子的字辈排行如下:

1、懿文太子(朱标)家: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2、秦愍王(朱樉)家: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惇。

3、晋恭王(朱棡)家:济美锺奇表,知新慎敏求,审心咸景慕,述学继前修。

4、燕王(朱棣)家: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5、周定王(朱橚)家: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肃恭,绍伦敷惠润,昭格广登庸。

6、楚昭王(朱桢)家: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7、齐恭王(朱榑)家:贤能长可庆,睿智实堪宗,养性期渊雅,寅思复会通。

8、潭王(朱梓):朱元璋第八子,洪武二年九月生,次年被封为潭王。洪武二十三年,与王妃于氏一起自焚而死。由于无子,封国被除。

9、赵王(朱杞):1369—1370,明太祖朱元璋第九子,未齿序。洪武三年(1370)夏四月受封赵王,洪武三年(1370)十二月殇,无谥号。

10、鲁荒王(朱檀)家:肇泰阳当健,观颐寿以弘,振举希兼达,康庄遇本宁。

11、蜀献王(朱椿)家:悦友申宾让,承宣奉至平,懋进深滋益,端居务穆清。

12、湘献王(朱柏)家: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

13、代简王(朱桂)家: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14、肃庄王(朱楧)家:瞻禄贡真弼,缙绅识烈忠,曦晖跻当运,凯谏处恒隆。

15、辽简王(朱植)家:贵豪恩宠致,宪术俨尊儒,云仍祺保合,操翰丽龙舆。

16、庆靖王(朱栴)家:秩邃寘台鼒,倪伸帅倬奇,适完因巨衎,骘眷发需毗。

17、宁献王(朱权)家: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18、岷庄王(朱楩)家: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

19、谷王(朱橞)家:赋质僖雄敞,丛兴阐福昌,笃谐恂怿豫,扩霁昱祯祥。

20、韩宪王(朱松)家:冲范徵偕旭,融谟朗璟逵,亶韶愉灏慥,令绪价蕃维。

21、沈简王(朱模)家:佶幼诠勋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22、安惠王(朱楹)家:斐序斌廷赏,凝覃浚祉襄,恢严颛辑矩,缜密廓程纲。

23、唐定王(朱桱)家:琼芝弥宇宙,硕器聿琳琚,启龄蒙颂体,嘉历协铭图。

24、郢靖王(朱栋)家:伟闻参望奭,箴诲洎皋夔,麒麟馀积兆,奎颖晔璇玑。

25、伊厉王(朱(木彝))家:颙勉諟訏典,褒珂采凤琛,应畴颁胄选,昆玉冠泉金。

26、朱楠: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六子,生母尚妃。出生一个多月夭折,未封爵。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26个儿子中,除第九子朱杞和第二十六子朱楠早夭,第八子朱梓因涉及明初四血案之一的丞相胡惟庸案而自焚绝后外,其余23个儿子,都得以封王。

所有子孙的名字都是双名,除姓为第一个字外,第二个字是辈分,第三个字按五行相生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木火土金水”作为偏旁或组成部分取名,依次循环。所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朱元璋每个儿子的名字都是“木”字旁。他给23个儿子拟定了一个辈分表,每个表20个字,从他的孙子开始,依次往下起名字。

后世子孙出生后,依据世次顺序取双名,双名中的前一个字,是朱元璋拟定的字辈,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以“火、土、金、水、木”为顺序。

朱元璋辈分往上说不明白,史书记载的只能说是微信。因为他本来就是穷放牛郎,后来当和尚,爹妈爷奶姓啥叫啥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史书瞎编可以理解。至于往下说也太复杂。不过他的子孙只有两支当皇帝了。他儿子辈名字只有一个字,带木字旁。大儿子朱标,长孙朱允炆。当皇帝四年让亲四叔给打败了,生死不明。他四叔叫朱棣,自己当了皇帝。朱元璋给每个儿子二十个字排辈。朱棣这股的二十个字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以下也没用上就完蛋了。

对了,这个字的后边名字里还要配上火土金水木循环,所以后代子孙多了,中国字都不够用了,就开始造字。

朱元璋封伯爵公爵侯爵哪个官大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先后一共封了150位功臣爵位。其中,公爵25位,侯爵79位,伯爵12位,子爵11位,男爵23位。150位功臣之中,徐达位列武将第一,封为魏国公,李善长位居文臣第一,封为韩国公。

公爵最大,然后是侯爵,最后是伯爵。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此爵位本来是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但某些国家(例如不列颠)在封建制度没落后,依然沿用爵位体系。

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朱元璋绝后了吗

没有绝后。

朱元璋还有后代存世,并且数量可观。

明朝灭亡时,被杀的只是那些地位较高的宗室成员,但明朝毕竟持续了200多年。朱元璋的子子孙孙也不可能全部承袭爵位,必定也有不少逐渐沦落为平民的。

朱元璋杀了哪些清官

作为历史上最出名的暴君,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开始大肆屠杀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如果加上连带的人数,多达数十万人,后人震惊。

一、处死的功臣

洪武年间被杀功臣中以被处死的最多,他们纷纷被冠上奸党、逆党的名义,论入胡惟庸案、蓝玉案,此外还有一些因触犯国家法度而被杀的。具体情况如下:

1.韩国公李善长

定远人,早年间加入朱元璋义军,“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

1370年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左丞相,位居功臣第一,朱元璋在制词将他比作萧何。之后李善长一度与刘伯温在朝中博弈,后推举胡惟庸任丞相。

1390年朱元璋以“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将77岁的李善长以及一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死。

2.吉安侯陆仲亨

濠州人,17岁就加入了朱元璋义军。1370年陆仲亨被封为吉安侯。曾因事被降为指挥使,负责抓捕盗贼,但不久恢复爵位。

朱元璋经常对人说“此(陆仲亨)我初起时腹心股肱也”。

但1390年朱元璋惩治胡惟庸党时,陆仲亨的家奴举报他与唐胜宗、费聚、赵庸同谋,因而被处死。

3.延安侯唐胜宗

濠州人,18岁时就加入朱元璋的义军。1370年唐胜宗被封为延安侯,曾因“擅驰驿骑”,被夺爵,但不久又恢复。

此后他又镇守辽东、巡视陕西,1390年坐胡惟庸党被处死。

4.平凉侯费聚

五河人,在濠州加入朱元璋义军。1370年费聚被封为平凉侯,此后又参与平定云南之战。

1390年费聚被列入胡惟庸党。为此朱元璋还找了一个二十多年前的借口,“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最终费聚被处死。

5.南雄侯赵庸

庐州人,早年与兄赵仲中聚众水寨屯兵巢湖,后归顺朱元璋。赵庸功勋卓著,应该封公的,但因他在行军至应昌时私自纳奴婢为妾,最终只能封侯。

1390年赵庸随朱棣出塞,征讨乃儿不花。大军班师归来时,赵庸论入胡惟庸党被处死。

6.荥阳侯郑遇春

濠州人,早年间与兄长郑遇霖投入朱元璋麾下。1370年郑遇春被封为荥阳侯,1390年坐论胡党,而被处斩。

7.宜春侯黄彬

江夏人,早年间在徐寿辉手下,后不满陈友谅而投靠朱元璋,在平定陈友谅的战役中立下大功。1370年黄彬被封为宜春侯,1390年论入胡惟庸党被处死。

8.河南侯陆聚

元末时陆聚缮城保境,后以徐、宿二州归降朱元璋。1370年陆聚被封为河南侯,1390年被列入胡惟庸党而处死。

9.靖宁侯叶升

合肥人,本是元朝将领,后自动来投朱元璋。1379年叶升被封为靖宁侯,1392年论胡惟庸党被处死,之后又被列入蓝玉党。

10.永嘉侯朱亮祖

六安人,原是元朝的义兵元帅,后被朱元璋俘虏,投入麾下。1370年朱亮祖被封为永嘉侯,后奉命镇守广东。在镇期间朱亮祖有许多不法行为,1380年他被番禺知县道同举报。但朱亮祖“恶人也告状”,道同反而被杀。事情真相大白后,朱元璋将朱亮祖父子鞭杀。

11.江夏侯周德兴

濠州人,与朱元璋是发小。1370年周德兴被封江夏侯,但他与汤和相比,很不懂事,营建宅第超越规制,恃宠而骄。

1392年周德兴之子周骥被揭发同宫女乱搞关系,父子连坐诛死。

12.凉国公蓝玉

定远人,常遇春的妻弟。蓝玉是后起之秀,1379年被封为永昌侯,此后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晋封凉国公。

1393年蓝玉被人告发意图谋反,因此被杀,受株连者达1万5千人。不可否认蓝玉有一些不法行为,但不至于谋反。

13.蓝玉党

所谓的“蓝玉党”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主要有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会宁侯张温、普定侯陈桓、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人,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14.罪名不详

被处死的功臣中有两人罪名不详,分别为1394年被处死的永平侯谢成、1395年被处死的崇山侯李新。

二、赐死的功臣

朱元璋在即位初年以及晚年时期,对于一些功勋卓著、过错不明显的功臣予以赐死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1.宋国公冯胜

定远人,初名国胜。早年间与兄长冯国用结寨自保,后归顺朱元璋。

1370年冯胜被封为宋国公。朱元璋在诰词中称冯“胜兄弟亲同骨肉”。1393年蓝玉被杀当月,冯胜被召回京。两年之后(1395年),冯胜被赐死。文献记载,“上召胜饮之,酒归而暴卒”。

2.颖国公傅友德

砀山人,元末加入红巾军。傅友德先后在明玉珍、陈友谅麾下,但无所知名,后归顺朱元璋,遂得重用。1370年傅友德被封为颍川侯,此后他大放异彩,平巴蜀、征西塞、伐云南,功勋第一。1384年晋封为颍国公。

1394年傅友德被赐死,据说他是在朱元璋面前当众自尽的。

3.德庆侯廖永忠

巢县人,早年间与兄长廖永安在巢湖聚众,后以水军投靠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评价廖永忠“功超群将,智迈雄师”。本来廖永忠可以封公的,但朱元璋借口他“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1375年朱元璋以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赐死廖永忠。值得一提的是小明王是让朱元璋授意廖永忠除掉的。

4.临川侯胡美

沔阳人,初名廷瑞。胡美原是陈友谅的麾下,任江西行省丞相,守龙兴。陈友谅失利后,胡美归顺朱元璋。他曾独当一面,率军攻取福建。

1384年胡美与诸子下狱,死于狱中。1392年论处胡惟庸党时,朱元璋下诏列举奸党,说胡美因长女为贵妃,偕同其子婿扰乱宫禁,因此胡美被赐自尽。

5.定远侯王弼

因善用双刀,号称“双刀王”。早年间聚众乡里,结寨自保。1378年王弼随沐英讨伐西番立功,被封为定远侯。捕鱼儿海之战,王弼作为先锋力挫北元骑兵。

1393年蓝玉被杀,王弼与傅友德私下议论,“上春秋高,行且旦夕尽我辈,我辈当合纵连横”,被锦衣卫侦知。1393年王弼被赐死。

三、死因存疑的功臣

由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致使人们对其他一些功臣的死存在疑问,因此出现了一些死因存疑的。如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诚意伯刘伯温、淮安侯华云龙等人。人们对徐达、李文忠、刘伯温的情况已经较为了解,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华云龙的情况。

华云龙是定远人,早年间聚众于韭山,后归顺朱元璋。1370年被封为淮安侯,驱逐北元势力,奉命建燕邸,增筑北平城。1374年有人举报他“据元相脱脱第宅,僣用故元宫中物”,朱元璋将其召回,但却离奇死于途中,后世推测华云龙是被朱元璋赐死的,但存在疑问。

明永乐时封几位公爵

我们先看看这四位奉天靖难公爵都是谁。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于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朱棣当然要给手下效力的武将们以封赏,同年九月,他大赏奉天靖难的武将。其中,丘福被封为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朱能被封为成国公,食禄也是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此外,又有十三人被封侯爵,十一人被封伯爵。

淇国公丘福是凤阳人,是燕王护卫军的千户,勇武有余、谋略不足,为人正直,属于朱棣绝对的心腹,是和朱能、张玉一样的核心骨干,参加过白沟河、夹河、沧州、灵璧等大战,升任中军都督同知。永乐七年率军北征,在胪朐河惨败而死,时年六十七岁,朱棣下令夺去淇国公的爵位。成国公朱能是怀远人,他的父亲和邱福一样,是燕王府护卫军的副千户,朱能继承父职,追随朱棣起事,升任指挥同知。因为年轻,他在大战中表现更为突出,曾率三十名敢死队冲散数万南军,先后打败过耿炳文、李景隆、平安等人,升任都指挥佥事。

沧州之战,斩首万余级。险恶的东昌之战,朱棣陷入重围,大将张玉战死,朱能拼死护卫朱棣突围。淝河之败后,朱能坚决主张继续南进,在灵璧之战中生擒平安,升任右军都督佥事。永乐四年七月,为征夷将军,率军讨伐安南,死于军中,时年三十七岁。到了永乐六年七月,因为平定安南的大功,朱棣又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英国公,沐晟为奉天靖难黔国公。

所以,朱棣所封的四位奉天靖难国公分别是:丘福、朱能、张辅、沐晟。此外,朱棣在建文四年还追封战死的张玉为奉天靖难荣国公,陈亨为奉天靖难泾国公,永乐十六年姚广孝死后,追赠他推忠辅国荣国公。

这类追封的爵位一般都不会让子孙世袭,但也有例外。比如徐增寿,他是徐达的三儿子,官至右都督,朱棣起兵之后,他暗中支持,谋为内应,被建文帝亲手处死。朱棣登基,先是追封他为武阳侯,第二年又追赠为定国公。徐增寿是徐皇后的弟弟,朱棣例外开恩,准许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承袭这个爵位,但不是奉天靖难定国公,而是钦承祖业定国公。

那么,朱棣一共封了五位国公,这里为什么没有姚广孝?姚广孝,僧名道衍,是朱元璋分配给朱棣的高僧,最早帮助朱棣下定决心起兵,并秘密筹画。起兵之后,姚广孝辅佐朱高炽留守北平,运筹帷幄,在战事胶着的情况下,他敏锐发现南京空虚,建议朱棣挥师南下,不占城池,直取南京。可以说,在许多关键的节点上,姚广孝都给了朱棣非常重要的建言,所以《明史》中说,朱棣夺得天下,姚广孝“论功以为第一”。

朱棣登基后,让姚广孝做了管理僧录司的左善世。永乐二年,让姚广孝还俗,做了资善大夫、太子少师。由此可见,朱棣对姚广孝的评价很高,但根本没有考虑过要给他进封公爵,原因应该是下面几点:

第一,姚广孝是世外的僧人,不适合封爵。建文四年朱棣封赏功臣时,姚广孝还是僧人,两年后朱棣才要求他还俗。把一位僧人封为国公,惊世骇俗,极不恰当。所以一直等到姚广孝死后,才追赠他一个推忠辅国荣国公。

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明仁宗让张玉、朱能、王真、姚广孝四人配享明成祖庙廷。但是,后来的明世宗否定了这种做法,认为姚广孝“系释氏之徒,班诸功臣,侑食太庙,恐不足尊敬祖宗”,又把姚广孝移出了太庙。这恐怕也是当初朱棣的想法。

第二,勋爵是对军功的顶级奖赏,姚广孝的资格不够。朱元璋封赏开国功臣时,因为太师李善长早早追随自己,一直充当大管家,在明朝建国和制度设计等等方面有过重要的贡献,所以封他为韩国公,军师刘基封为诚意伯。姚广孝有功于朱棣,但这种功劳比起李善长、刘基的卓越贡献,显得过于单薄。

给他封公太高,封伯又太低。而且姚广孝一直隐于幕后,没有像李善长、刘基一样,在官员中积累公开的威望,现在突然封为国公,让那些在战场上拼杀的将士不服气,所以干脆不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278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元成宗为什么没有孩子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儿女下一篇:缅甸那边都是哪国人 历史上移民缅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