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唐太宗功绩与评价 唐太宗历史过错原因是什么

导语: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取得了许多重大功绩,如开创了贞观之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北方,开展了一系列对外战争等。然而,唐太宗也有一些历史过错,主要原因是他过于崇尚儒家思想,对异己持有敌视态度,并采取了一些严厉的政策来镇压异见。这些过错导致了唐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目录导航:

  1. 唐太宗功绩与评价
  2. 唐太宗废太子承乾之谜是什么
  3. 侯君集为什么谋反
唐太宗功绩评价

主要功绩是安定天下、贞观之治、开疆拓土、建立盛世。评价唐太宗:

①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②他在位期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③但他也有过失之处,晚年崇尚迷信,但是总体说功大于过。

唐太宗废太子承乾之谜是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共有14个儿子,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承乾生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长安承乾殿,因殿起名,含有承继乾坤的隐意。武德九年十月年仅8岁的承乾被立为太子。幼年的承乾十分聪慧,颇得唐太宗的宠爱。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七月,唐太宗任命德高望重的李纲为太子太师,负责承乾的教育。 李纲的教育内容大体以儒家君臣父子之道为主,上课时“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年幼的承乾似懂非懂,“未尝不耸然礼敬”,对李纲十分敬重。

唐太宗对承乾认真向学的态度十分满意,并进一步培养其执政的能力。太宗让承乾处理一些简单的政事,承乾也不负众望,处理政事十分果断,颇识大体。 承乾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没有接触过民间疾苦。

皇太子尊贵的地位让他自我感觉良好,渐渐染上了生活奢侈、喜爱漫游的纨绔恶习。他眼光短浅,不畏忠贤,善于伪装,张口闭口都是忠孝之道,在人前也表现得十分沉稳,但背地里却沉迷于声色。他大胆妄为,只有唐太宗才能使他感到畏惧。

李纲病逝后,太子左、右庶子于志宁、李百药承担起教育太子的重任。李百药曾写了一篇《赞道赋》,以历代太子成败之事来讽谏承乾,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承乾阳奉阴违,依然故我,李百药灰心离职。

贞观七年,唐太宗令择名师,以中书侍郎杜正伦为太子右庶子,和于志宁一起共同辅导太子。不久,承乾患了脚疾,不能上朝,并借此逃避唐太宗对他的教导,每日里与小人为伍,对杜正伦、于志宁的直言相劝置若罔闻。

唐太宗又任命当世名儒孔颖达为太子右庶子,想让承乾改正缺点,但承乾却习性如故。太宗无奈,只得再次更换老师,但都没有多大成效。承乾“私所引接,多是小人”,一次又一次地辜负了太宗的期望,太宗心灰意懒,父子亲情日趋淡漠。

尤为重要的是,太宗发现太子没有政治远见。唐太宗以文治国,尊贤礼士,而承乾不懂得储君守成重在守文的道理,嬉戏废学,甚至嗜好突厥的尚武风习。 据《新唐书》载“又好突厥言及所服,选貌类胡者,被以羊裘,辫发,五人建一落,张毡舍,造五狼头纛,分戟为阵,系幡旗,设穹庐自居。

”唐太宗对承乾的行为十分不满,“时泰有宠,太子承乾多过失,太宗微有废立之意”。贞观十年,太宗重新调整分封了子弟17人为王,除了5人因年幼暂不徙任外,其余的12人皆迁任诸州都督。 李泰被封为相州都督,却被特准留在京城,就含有废立太子的用意。

魏王李泰是长孙皇后的次子,承乾的胞弟。他自幼聪慧过人,稍长则善作诗文,博览群书,深得太宗的欢心。太宗开始在各方面给了李泰不少优待。唐太宗还特令魏王府设置文学馆,使他有了招揽人才的便利,魏王府每月的开销竟超过了太子府。

承乾发觉了父皇对自己的日渐疏远,知道自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心中愤恨不平。他心灰意冷,萎靡不振,终日沉湎于酒色。但此时太宗还没有完全放弃承乾。贞观十六年六月初六,唐太宗下诏恢复了李承乾的太子地位,表示追悔,意在表示没有废太子之心。

为了稳定人心,他还命魏征做太子的老师。 贞观十七年二月,魏征去世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承乾决定铤而走险。他纠集汉王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商量对策,制定了暗杀和政变的两个计划,首先派刺客纥干承基暗杀魏王李泰,此计失败后就退而求其次,发动宫廷政变,用武力夺得皇位。

贞观十七年二月,齐王李祜谋反。 叛乱平定后,一干人等在审问中牵连到纥干承基。后来,纥干承基供出了承乾谋反的方案。唐太宗大怒,令司徒长孙无忌、司空房玄龄、特进萧瑀、兵部尚书李绩等大臣专门负责审理此事,证据确凿后,拘捕了承乾及其党羽,一场还未发动的政变就这样胎死腹中。

太子承乾被废为庶人,关押在右领军府,数月后,流放到黔州。 到了黔州没过多久,承乾就走完了他悲剧性的一生。太子承乾被废,有其自身咎由自取的因素,也有唐太宗处理不当,偏爱魏王的因素。

侯君集为什么谋反

侯君集是李世民执政以来第一次诛杀位高权重的大臣。就戮时,对监刑的官员说:“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这里的两国指的是吐谷浑与高昌,就是说侯君集灭了两个国家

侯君集的主要功劳是三点

参与玄武门之变

随李靖讨平突厥(吐谷浑是青海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主帅是李靖,侯君集是副手。但是侯君集在这场战役里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回来之后唐太宗拜侯君集为陈国公,担任吏部尚书

灭高昌国(位于今天的新疆吐鲁番),

侯君集造反源于灭高昌国之后蹲监狱;

侯君集班师回朝,李世民大摆宴席庆功,君臣上下连续欢庆了三天。然而,欢庆会刚过,李世民下令将他关进监狱。功臣转眼之间变成了罪臣,幸好岑文本(中书侍郎)为他辩护,认为功臣大将不可轻加侮辱(刑不上大夫的本意)。李世民于是顺水推舟,将侯君集免罪释放。

其实,侯君集自作主张配没无罪之人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罪。自古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如果前线指挥官一点自主权都没有,同木偶还有什么区别?

私吞战利品、抢夺钱财之事,在军中差不多是一种潜规则。打了胜仗不趁机捞点钱财,谁会那么卖力去打仗?

曾国藩攻破南京之后就纵兵抢掠

同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神将”李靖也这么做过。贞观四年(630年),李靖袭破突厥牙帐后,将突厥人的财物洗劫一空。有人向李世民告状,可李世民下令不准弹劾,并对李靖说:“隋史万岁破突厥有功,未得到赏赐反而获罪被杀。我不会那么做。我要记下你的战功,赦免你的过失!”然后重赏了李靖,并加官进爵。

李世民本人都做过,拿下洛阳之后,将王世允的钱财搜刮一空。不然的话,玄武门事变前,在宫内宫外收买过不少人。钱从哪里来?

当然,李自成与项羽的失败就败在进京之后没有约束自己,李自成纵兵抢劫,而项羽火烧咸阳宫;为什么侯君集曾国藩可以抢劫,而李自成与项羽不可以呢?

因为李自成与项羽不是大将,是政治领袖。

为什么李世民偏偏将侯君集下狱呢?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灭高昌是贞观年间的最后一场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国内基本稳定,以后用不着武将;所以,李世民要打压功臣的锐气,想想韩信,不也是差不多吗?

项羽被灭后,刘邦立刻夺了韩信的军权,同时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侯君集也是同样的待遇,打突厥回来之后,马上剥夺军权,担任文官(一个武将居然担任吏部尚书),好在待遇不错,被封为陈国公

几个月后竟然就有人上疏告发韩信谋反,随后用囚车押进洛阳;与侯君集的待遇是不是一模一样;侯君集灭了高昌回京没几天,就受到了监察部门的弹劾,从而被关进监狱。期间,韩信还想讨好刘邦,将项羽的大将钟离?献给了刘邦,但还是进了监狱,刘邦仅仅凭借有人举报,不加详查,就将韩信擒到洛阳,这恐怕只是诛杀异性诸侯王的一个开端。这就逼得韩信不得不造反;同样,李世民送侯君集进监狱,逼得侯君集不得不造反

两人的结局都是差不多,政变还没来得及实施,便东窗事发。事实上,两人即使没造反,皇上也起了杀心

侯君集的命运更类似于蓝玉,年羹尧,都是在征蒙古中立了战功,被诛杀

功高盖主要不就取而代之,如魏武帝。要不就遣散部属退隐江湖,如曾文正。除此之外,哪有第三条路可走?

其实,三国也有一个类似于侯君集的人物,邓艾----邓艾攻下成都之后,马上被钟会告发谋反,结果被诛杀,原因是两个

魏晋时代门阀观念严重,寒门子弟能出人头地的少之又少,像邓艾这样的杰出人才能达到这样的人生高度亦然是个奇迹,正是因为他是寒门,不能融入士人阶层,也看不惯士人的作风,故弄风雅,因此,邓艾也是看不惯司马昭的,为司马昭杀他留下伏笔

功高盖主,跟侯君集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092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登徒浪子是什么意思 古代浪子有多厉害下一篇:南宋临安是什么时期的都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