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乾隆人口为什么超过3亿 乾隆的上下历史

导语:根据《乾隆人口为什么超过3亿 乾隆的上下历史》,乾隆时期中国人口激增超过3亿,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如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医学卫生的改善以及国土的扩张等。乾隆的上下历史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

目录导航:

  1. 乾隆人口为什么超过3亿
  2. 乾隆长期居住哪个地方
  3. 乾隆时期有哪些王爷
  4. 康熙上下三代是谁
  5. 二十四史的所记载先后顺序
乾隆人口为什么超过3亿

乾隆时期,清朝的领土基本稳定,康雍乾三位皇帝通过开疆拓土,大大增加了清朝的领土范围。清朝增加的不仅是领土,还有领土上下的物资以及大量人口。伴随着清朝大一统,边境地区人口也不断增加,甚至外迁的民族又回到了国内。领土的增加也是清朝人口增加的一个原因。

其次,乾隆时期,清朝有良好的人口基础。庞大的人口基础,是人口快速增加的重要原因。如果康熙年间的人口只有1900万,无论如何仅仅几十年也无法增加到3亿。从1900万增加到3亿,等于增加了15倍。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几十年时间人口根本无法增加15倍。人口从1900万增加到3亿比较困难,从1.5亿增加到3亿却没有那么困难。

此外,雍正皇帝摊丁入亩古代制约人口增加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人头税。人头税在一定时间内是朝廷最重要的税种,也是老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由于人头税的存在,一些老百姓不愿意生育过多人口,或者有意识地隐匿人口。政府在统计人口数量的时候,只是统计在册人口,而不包括哪些隐匿的人口。康熙皇帝“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和雍正皇帝“摊丁入亩”之后,等于以法律的形式废黜了人头税。老百姓不再惧怕因为生育人口,而带来的人头税,也没有必要再隐匿人口。大量隐匿的人口到官府登记,老百姓也有了生育的欲望,人口大量增加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乾隆的前两位皇帝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治理效果。秦朝在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治理下已经迎来了康乾盛世,所以到了乾隆年间国泰民安,所以人口就增长到了3亿以上。

原因有很多,番薯等农作物的引进,直接促进了清朝粮食总量的增加,而持续增长的农业科技,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此外天气因素也不应该忽视,除了粮食这个关键基础之外,康熙和雍正的相关政策,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基层群众的收入。

另外值得一提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人统治的时间就已经超过了百年,他们三人在位期间,虽然也存在常年用兵,以及晚节不保等因素之外,总体来说,他们都勉强算是“好皇帝”,在他们相对稳定的统治之下,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再叠加各种有利因素,这才促成了清朝的人口大增长。

乾隆长期居住哪个地方

1 乾隆长期居住在北京的圆明园和颐和园。
2 圆明园是乾隆时期的皇家园林,乾隆喜欢在那里度过夏天。
颐和园是乾隆晚年修建的皇家园林,他也经常在那里居住。
3 除了北京的圆明园和颐和园,乾隆还长期居住在承德的避暑山庄,这也是乾隆在夏天避暑的地方。

故宫养l心殿。乾隆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个皇帝,是顺治帝的曾孙、康熙的孙子、雍正的儿子。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虽然有专门为皇帝建造的乾清宫,但为了更好地处理政务,故把寝宫设置在养心殿。

乾隆皇帝做皇帝前的住所是重华宫。 重华宫始建于明代的汉族宫殿建筑。位于北京内廷西路西六宫以北,原为明代乾西五所之二所。 弘历为皇子时,初居毓庆宫,雍正五年(1727年)成婚后移居乾西二所,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住地赐名“乐善堂”。 弘历登基后,此处作为肇祥之地升为宫,名重华。

清朝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是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南北长约94.8米,东西宽约81.3米,占地约7707平方米,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养心殿是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紫禁城的建造者只将养心殿作为一座为皇帝临时休息而设的宫殿。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

乾隆长期居住北京的紫金城,是在那里从小长大的,是古代举国上下的皇帝,为国家的江山设计贡献了一生的精力,是推动历史的功臣!

乾隆皇帝平常居住在养心殿。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这里逐渐成为中国的最高权力中心。

乾隆时期有哪些王爷

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礼烈亲王代善、睿忠亲王多尔衮、饶余敏亲王阿巴泰、豫通亲王多铎、颖毅亲王萨哈廉、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克勤郡王岳托、武肃亲王豪格、怡贤亲王胤祥

铁帽子王有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恪亲王允禄和其孙庄慎亲王永瑺、怡僖亲王弘晓和其子怡恪亲王永琅、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恂勤郡王允禵、和恭亲王弘昼........

六王爷有2个人,一个是雍正帝第6子弘曕,过继给康熙帝十七子果亲王允礼为子,袭果郡王,弘曕是乾隆最小的弟弟,乾隆帝对其呵护有佳,朝野上下呼其“六王爷”。

另一个是乾隆帝第6子永瑢,过继给康熙帝第二十一子慎郡王允禧为孙,袭贝勒,晋郡王,改号质,又晋亲王。永瑢擅长书画,担任四库全书馆总裁,代表作《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八旗画录》、《历代画史汇传》。永瑢亦有六王爷之称。

亲王有弘昼、永琪、永瑢、永璇、永瑆等,郡王有弘曕、弘暻等。

一、亲王

1、弘昼

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母为纯懿皇贵妃耿氏。

雍正十一年(1733年),晋封为和硕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协同弘历、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

乾隆帝登基之后,弘昼倚仗威势,傲慢任性,肆意妄为。历任正白旗满洲都统,迁镶黄旗满洲都统的职务,充玉碟馆总裁,升为议政大臣,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逝世,予谥为恭。

2、永琪

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王朝宗室。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钟爱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

3、永瑢

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年),号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六子。

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

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岁,谥号为庄。工诗擅画,主要作品有《岁朝图》、《枫溪垂钓图轴》。

4、永璇

爱新觉罗·永璇(1746-1832年)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封号和硕仪慎亲王。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

二月自请罢管部务;七年十二月,以功劳加给其一子贝子爵位;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贼功,开复所有处分。

二十五年十月,以王属尊行,免宴见行叩拜礼。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谥号曰慎。

5、永瑆

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满洲正黄旗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十一子,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异母兄。

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初七出生,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封成亲王,嫡福晋为富察氏,大学士傅恒之女,嫡母孝贤纯皇后亲侄女。

嘉庆四年,在军机处行走,亲王总领军机自永瑆始,总理户部三库。二十四年,以永瑆年老多病,罢黜一切差使,毋庸在内廷行走。道光三年,薨,年七十二,谥号为哲,是为成哲亲王。

二、郡王

1、弘曕

爱新觉罗·弘曕(1733年6月11日—1765年),雍正帝第六子,序齿排行为第十子。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继子。

乾隆三年(1738)三月,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允礼,乾隆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后弘曕获罪降为贝勒,死前又恢复为郡王,谥为恭,故称为多罗果恭郡王。因出生于圆明园,故乳名为“圆明园阿哥”。

2、弘暻

淳慎郡王弘暻(1711年8月24日-1777年8月15日),淳度亲王允祐第六子,母侧室巴尔达氏,其父为葛尔赛,和硕淳亲王系第二代。

淳慎郡王弘暻(1711年8月24日-1777年8月15日),淳度亲王允祐第六子,母侧室巴尔达氏,其父为葛尔赛,淳亲王系第二代。

他在康熙五十年七月(1711年)出生,雍正五年四月(1727年)受封淳亲王世子,雍正八年九月(1730年)接替父亲成为淳亲王第二代,但因为淳亲王并非世袭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郡王。

乾隆四十二年七月(1820年)他去世,虚龄六十七岁,由八子永鋆袭封淳亲王系第三代,不过需递降为贝勒袭封。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康熙上下三代是谁

康熙上三代,有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上面有3个皇帝,分别是顺治,皇太极,努尔哈赤如果包括后金时期的话,康熙之前的皇帝(大汗)有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任统治者。而顺治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

康熙上面有3个皇帝,分别是顺治,皇太极,努尔哈赤

康熙上下三代分别是顺治、康熙和雍正。

康熙皇帝的上一任皇帝是清世祖顺治。顺治名为爱新觉罗·福临,满洲正黄旗人。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皇帝的下一任皇帝是清世宗雍正。雍正名为爱新觉罗·胤禛,满洲正黄旗人。为中国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

清朝皇帝康熙上一代是顺治,下一代是乾隆皇帝,康熙大帝是清朝皇帝最好的皇帝有康乾盛世之说,康熙统一国家,收腹台湾,

二十四史的所记载先后顺序

读“二十四史”按照顺序读,这样便于理解,也易于梳理。

二十四史是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由官方编撰或认可的史书,内容多采用正史资料,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到明朝崇祯皇帝为止,共计二十四部,故称“二十四史”。

1921年,时任中华民国总统的徐世昌将《新元史》列为国学正史,从此二十四史变成二十五史,但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全国人的认可,于是有人把《清史稿》作为第二十五史。但也有史学家编纂史书的时候将《新元史》和《清史稿》都列入了国学正史,故而又有二十六史的说法。

扩展资料

“二十四史”介绍

1、《史记》,作者是西汉时的司马迁,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到汉武帝元年的历史,时间范围约在三千年上下,现存《史记》为残卷。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编成此书,开始将书命名为《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史记》一名起源于三国时期,一直沿用至今。

2、《汉书》,作者是东汉时的班固。《汉书》涉及历史时间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的新朝结束,原型是班固之父班彪所著的《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后来,班固入罪,死于狱中,《汉书》并没有完成。当时的汉和帝令班固的妹妹班昭续补《汉书》,她就成了《汉书》中“天文志”的作者,而班昭也因此成为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女性。

3、《后汉书》,作者为南朝宋(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之一)时的范晔,其所涉及的历史时间从汉光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前后共一百九十五年。《后汉书》内容为本纪和列传。

后来范晔又与谢严合著《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和《州郡志》。可惜后来范晔被控谋反,谢严害怕受到牵连,将五志手稿全部烧毁,现存《后汉书》也就只有本纪和列传部分。

4、《三国志》,作者陈寿(三国时蜀国人,蜀亡入西晋),其内容主要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三国志》包括魏、蜀、吴三国,其中魏国和吴国已经有一些史料可供陈寿参考,但蜀汉政权没有设置史官一职,因此蜀国部分的内容由陈寿亲自采集编写而成。

夏侯湛欲编写《魏书》,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自愧不如,将稿件全部销毁,同时代史学家受其影响,将《三国志》推为正史,流传至今。

5、《晋书》,由唐朝的房玄龄主持编纂,内容从司马懿开始,一直记录到晋恭帝,涉及整个晋朝,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过程。由于受政府资助,相关史料又比较丰富,所以《晋书》的成书过程仅用了三年。由于编著者多为文学家,因而《晋书》在史学界有“词藻华丽,内容不实”的评价。

6、《宋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沈约,内容涉及南朝宋朝的六十年历史,成书基于何承天、徐爰等史学家的著作。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宋书》指的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历史,而是在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起四个小朝代之一的宋朝,国姓为刘,开国者是刘裕,亡国者为刘凖。

7、《南齐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萧子显,内容记录了南朝齐朝的二十三年短暂历史。梁朝国姓为萧,开国者是萧道成,亡国者是萧宝融,而本书作者萧子显就是萧道成的皇孙。

8、《梁书》,作者为唐代的姚思廉(实际上《梁书》是他与其父姚察两代人共同的劳动成果),内容从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到亡国皇帝萧方智,前后共五十六年。

9、《陈书》,同样是姚思廉和其父姚察两代人共同完成的著作,内容从开国皇帝陈霸先到亡国皇帝陈叔宝,前后共三十三年。

10、《魏书》,作者是北齐的魏收。《魏书》并非曹丕建立的魏,而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氏(后改为元氏)建立的朝代,史学界称为“北魏”。内容从鲜卑族的起源开始,截止到公元550年,东魏(魏后来分化为东、西两魏)被北齐所取代。

11、《北齐书》,作者是唐朝的李百药。北齐是北魏后我国北方建立起来的王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四国书中,之所以要称齐朝为《南齐书》,就是为了区别这个北齐。本书记载了北齐前后二十七年的国运。北齐由武将高欢奠定国基,其子高洋立国,统治中国北方的东部。

12、《周书》,作者是唐朝的令狐德棻(“棻”音同“分”)。北周是北魏之后建立起的朝代,前后二十四年国运,由武将宇文泰奠定国基,其子宇文觉立国,史称北周。

13、《隋书》,由唐朝的魏徵主持编修,内容涉及隋朝的三十一年历史。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后周,建立隋朝,但隋朝很快就消亡了。

14、《南史》,作者是唐朝的李延寿,内容涉及南朝宋、齐、梁、陈四个小朝代的历史。《北史》,作者也是李延寿,内容涉及北朝魏、齐、周、隋四个朝代的历史。

15、《旧唐书》,由后晋刘昫主持编修,内容记录了唐朝的兴衰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唐朝历史的典籍,为后晋皇帝石敬瑭下令编修。《新唐书》,由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纂。《新唐书》和《旧唐书》相比,更加完善,尤其是在典籍律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16、《旧五代史》,由宋朝的薛居正等编著,记录了唐朝之后的五个小朝代历史,分别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唐宋之间的五十三年中,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上述五个朝代。

这五个朝代之后,我国内地还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十个小国,它们的历史也是《旧五代史》的主要内容。而这段历史被称为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割据自治。

17、《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属于欧阳修私人编写的正史。和《旧五代史》相比,《新五代史》打破了一国一记、一朝一史的格局,改为采用南北两条线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历史发展的过程。

18、《宋史》,由元朝的宰相脱脱主持编修,内容为宋朝的整个发展历史。本书是在宋朝的《国史》基础上编撰而成的。

19、《辽史》,也是脱脱主持编修,内容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耶律氏建立的辽国兴衰过程,其中包括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辽国前后有二百年的国运。

20、《金史》,还是脱脱主持编修,内容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的兴衰过程。金国前后有一百一十九年国运。

21、《元史》,宋濂根据明太祖朱元璋的命令主持编修的,内容为元朝的兴衰灭亡史,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系统的记录元朝历史的典籍。

22、《明史》,由清朝的张廷玉主持编写,内容记录了朱元璋到朱由检的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历史。该书编纂从顺治年间一直延续到乾隆年间,前后超过九十年,其工程之浩瀚、内容之繁杂,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由于清朝实行极端的专制统治,编纂者无法完全按照史学家的观点和思想编写《明史》,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的影响。但是,《明史》虽然有很多不足,仍不失为史学巨著。

23、《新元史》,作者为民国的柯劭忞(“忞”音同“民”),主要记述的是元朝历史,但比《元史》要丰富很多。比如,《新元史》加了成吉思汗之前的部分蒙古历史,以及元顺帝后人的部分历史。此外,《元史》中的一些错误内容和观点,在《新元史》中也有所改正。

24、《清史稿》,北洋政府设立专门的编修部门,由赵尔巽主持编修的史书。本书记载了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911年清朝覆灭,前后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清史稿》是未定稿,由于当时的局势不稳定,赵尔巽先生又年迈多病,所以匆忙刊印了此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391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不忠诚的人结局是什么 古代没有好下场的忠臣吗下一篇:雅萌ace5代第一次用什么档 雅萌美容仪五代使用时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