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历史探秘:三国名将吕布为何要认董卓为干爹?

导语:《三国演义》中,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加上他的亲生父亲,张飞称他为“三姓奴”。但没有记载吕布在开《三国志》时认丁原为义父。董卓的认可有一点依据。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董卓“以布为骑将,爱信,誓为父子”。正史记载了董与鲁的父子关系。只是这句话远没有《演义》里说

《三国演义》中,吕布有丁原、董卓两个义父,加上他的亲生父亲,张飞称他为“三姓奴”。但没有记载吕布在开《三国志》时认丁原为义父。

董卓的认可有一点依据。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董卓“以布为骑将,爱信,誓为父子”。正史记载了董与鲁的父子关系。只是这句话远没有《演义》里说的清楚。

网络映射

还有一些《三国志》记载的干父子关系。比如刘备的干儿子刘枫,本来姓寇,刘备住在荆州,“无嗣,养子”。《三国演义》之父曹嵩,东汉宦官曹腾的养子。汉顺帝四年下诏,“听养子袭爵”。太监收养儿子,这是政策允许的。

但比起董卓与吕布的义父义子关系,刘备与刘枫、曹腾与曹嵩的义父义子关系,总让人觉得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和后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继承祭祀,刘备接受刘枫是因为他没有子女,承认刘枫是继承人。曹嵩认曹腾为义父,日后得以攻爵。这个养子除了不是亲生的,和亲生的没什么区别。

董卓与吕布义父义子的关系更像是结义,所以吕布不改姓就拜义父。这种“结义”的父子关系,在三国时期几乎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义父义子”现象与“胡人”有关

从南北朝开始,义父义子现象开始出现。比如北魏的时候,“隐士赵翼来到京城,汝南王拜他为义父。“北齐时,权臣士大夫开门,“富商大贾日夜填门,朝不要脸者相附,连其假子”。隋唐以后,可以看到很多“义父义子”的现象。

比如安禄山最早是由在幽州的张寿司“从小养大”,后来申请成为杨贵妃的养子。安禄山本人就热衷于收养养子。他曾经“以假儿子的身份养大了8000多人,拖着罗、、契丹顺流而下”,蔚为壮观。晚唐五代,认“义父义子”现象极为盛行,军阀都收养义子。在晚唐,李茂克用有许多假儿子,甚至建立了一支“义军”。欧阳修在撰写《新五代史》时还专门设立了《一二传》。

网络映射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义父义子”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与北方少数民族有关。据史料记载,早期建立义父义子关系的双方或一方,一定是“胡人”。

不难理解,从先秦开始,汉人就重视宗法制,“父子”关系极其严格。但北方胡人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阶段,“父亲”的地位并不太高。

石安仔庐山认出杨贵妃是他的母亲。每次他遇到杨贵妃和唐玄宗,唐玄宗都奇怪地问他。安禄山回答:“臣是扇子,扇子先母后父。”父亲既然不重要,对别人来说做干儿子也不会被当回事。另外,在乱世中,父更为强大,所以我们只看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末五代时期大量的胡人认义认父子。

想到这一点,再回头看看三国里记载的董卓和吕布,也就不足为奇了。《三国志·董卓传》云:“董卓字仲瑛,也是陇西临洮人。

少昊下,试游羌,试缠朱。归野后,大帅却从他们那里来了,卓就带着众人回去,杀了牛,互相享受。朱感觉到了他的意思,于是他可以弄上千只杂兽来给卓。"

董卓虽然是汉人,但与胡强关系密切,手下多为胡强兵,所以董卓深受胡强风的影响。当时甚至有人直接称他为“毒害世界的那种胡强。况且吕布是“婺源县九原人”,也就是今天内蒙古的包头,也是胡汉杂居之地。

网络映射

而“父子”则是胡人、蒙古、匈奴等北方民族之间一种常见的效忠方式和松散的政治联盟。同时,三国也是一个民族融合度很大的文化大熔炉,大杂烩。

许多胡人的习俗传入中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原人。况且吕布也曾经生活在胡汉杂居之地。所以,从文化角度来说,这种“父子”关系,虽然高级,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拿破仑已登上权力巅峰了可为什么还要称帝?下一篇:英俊潇洒的诸葛亮为什么娶丑女黄月英为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