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不敢称帝呢?

导语:曹操,你死了才敢当皇帝?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读。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出身卑微却胸怀大志,以其巨大的力量和智慧从东汉末年董卓的混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了于迅和程煜的建议。建安元年,他迎韩先帝到许昌,开启了“以帝为帝

曹操,你死了才敢当皇帝?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读。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出身卑微却胸怀大志,以其巨大的力量和智慧从东汉末年董卓的混乱中脱颖而出。董卓死后,曹操接受了于迅和程煜的建议。建安元年,他迎韩先帝到许昌,开启了“以帝为帝”的历史,把15岁的小皇帝变成了自己手中的傀儡,使他的命令名正言顺。依靠天子的王牌,曹操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从此打败袁绍、平吕布,逐渐统一黄河流域,拜丞相,封王维,取得了一定的霸权,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势。

对于曹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三国演义》把他描绘成大恶大影响的代表。相比之下,与他同时代的徐韶则以“治天下之专家,乱世之奸臣”来更客观地描述。曹操的一生可谓军事家,刀光剑影。经过无数次的战斗和战争,他终于达到了权力的巅峰。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世人:此时曹操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废掉小皇帝,取而代之。但是为什么曹操在25年,也就是公元196年到公元220年,从来没有跨过这一步?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曹操不想背负汉奸贼子的骂名。东汉末年,汉朝衰落,天下大乱。但是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在当时仍然是价值标准。何进、董卓等人把持朝政后不敢自称皇帝。曹操虽然不同于其他军阀,但仍然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国外的争权夺利和战斗过程中,他总是以朝廷的名义进行,并使自己站在正义的一边,得到道义上的支持。曹操为平息董卓和吕布的叛乱而战,是朝廷的王牌。如果曹操废汉献帝继位,他和董卓、吕布有什么区别?董卓和吕布在当时被公认为天下残暴之人,是众人所欲之对象。曹操的智慧和谋略远在这两人之上,他当然不想成为被千夫所指的罪人。

曹操虽然极力声称自己是奉天之子的圣旨,但众所周知天子的权利是空。孙权、刘备早已痛骂他“名韩翔,实为汉贼”,但曹操不怕这样骂,因为当时天下大分裂,互相骂互相攻击也是正常的。曹操也以叛贼之名指责他们,但他所怕的是留下历史的骂名,难以辩驳,影响深远。所以曹操保持着丞相的身份,不敢随便僭取。据魏《春秋》记载,夏侯惇曾对曹操说:“天下皆知,汉胡已尽,异代已起。自古以来,能消除人民的危害,属于人民的,就是民主。今天,殿下已经结婚30多年了,他的功绩在于李殊,这是世界的基础。他应该服从天上的人,他是怀疑的!”王说:“你用政治,你也用政治。”。如果命运在我身上,我就是周文王。“可见曹操对自己的标准很高。他想成为像周文王一样的圣人,成为永恒传说的对象。在历史的长河中,传世圣人的称号,比背负骂名的皇帝的称号要好得多!

曹操在《知止令》中又说:“齐欢、金文今日之称,军事潜力巨大,尚可为石舟效力。”这意味着齐桓公和晋文公作为“春秋五霸”的霸主,仍然以其霸权而闻名,因为他们仍然尊重周朝。言下之意是,如果两者中有一个取代了周朝,就不是结果,曹操想借机澄清。他虽然很厉害,但是没有二心。他并不想篡夺韩的“汉奸”地位,而是一心一意地辅佐这位少爷。这一切都说明曹操深受儒家正统文化的影响,他不想背负千古罪人的历史骂名,只想做一个传世圣人。

第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曹操生前不具备当皇帝的条件。曹操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对汉王室的绝对控制,但权力还是局限在中国北方,孙权和刘备还在东南西南虎视眈眈。国家不统一,世界不太平。曹操如果敢强攻天下,贸然称帝,势必成为众矢之的,让刘备、孙权抓住把柄,带领天下英雄讨伐他。这样,他“以帝为帝”的政治优势将不复存在,他将陷入政治和道德的被动,甚至引发新一轮的军阀混战。曹操虽然此时兵源广泛,把天下英雄当汉奸贼子来对抗,但并没有必胜的把握。相反,他可能会失去他的大好形势,这显然对曹操不利,所以他对称帝非常谨慎。

但是曹操的很多下属都劝过他当皇帝,孙权也劝过曹操废汉建魏,但是曹操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上书曹操,表示愿意跪拜,尊敬曹操为帝。曹操立刻识破了孙权的诡计,笑着说:“是我儿子要让我活在火上!”也就是说,他一旦称帝,必然会陷入绝境,曹操的识见非凡。曹操心知肚明:只要他靠在汉献帝的大树上,谁也帮不了他,谁也不能动他,否则他自己会死。曹操被封为龚伟、王维之后,内部的反对和外部的敌对派别都没有得到好的结局,这就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曹操坚持实用主义,不看重虚名。曹操是个有野心有野心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打算做出贡献,有所作为。但他生于乱世,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走上了军阀混战的道路。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统一全国,给国家带来和平稳定,其他都是手段,只要有助于他实现这个目标,什么方法都可以。对他来说,选择“做皇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手段,这让他在军阀混战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他的务实也体现在用人上。他用人的原则是任人唯贤,不分出身。荀攸等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征入他的麾下,帮助他建立了霸业。

这种不把事情当书看的务实作风,在做不做皇帝的问题上已经体现到了极致。曹操平定北方后,一步步剥夺了韩先帝的权力,直到成为他的傀儡,成为他发号施令的道具。建安十八年,曹操以于迅之死为代价,被龚伟、九Xi所封,全国并入九州,最大的冀州归其管辖,魏军也是最大的郡。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强迫狄咸命他树立一个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标准,戴一顶挂着十二根玉带的帽子,骑一辆六马的特制金银车。在这一点上,曹操不仅控制了朝廷的一切权力,还拥有了只能是天子的服饰礼仪。这时,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人都劝曹操做皇帝,曹操不为所动,坚持不做皇帝。

其实曹操这个时候自称皇帝,只是一个名字的问题。他的诏令由他口述,官员的任命由他指示,朝廷的政策由他决定。他以首相的名义做皇帝的事。曹操成了事实上的皇帝。为什么要在意“皇帝”这个称号?汉高祖刘勰有“皇帝”之名,但有什么用?曹操在《知止令》中说:“作为宰相,人和大臣都极其昂贵,他们的期望已经过去了!”说明当首相已经很高尚很满足了。要成为事实上的皇帝,曹操当然是心满意足的,并且享受过皇帝的各种待遇,所以没有必要公然称帝。反而会让刘备和孙权抓住把柄被动,真的没必要!如果你一定要有皇帝的名字,就让你的儿子去做吧,于是曹操说:“如果命运在我,我就是周文王!”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曹操确实做好了儿子称帝的准备。

总之,曹操非常明智地处理了是否当皇帝的问题。他以丞相的名义做了皇帝该做的事,在形式上维护了儒家伦理,在实践上实现了自己的野心和愿望,不仅让刘备和孙权抓不住把柄,也为儿子将来做皇帝准备了条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诸葛亮54岁去世是因为劳累过度?还是其中有什么缘由?下一篇:武大郎潘金莲真实历史 武大郎潘金莲真实历史,被人恶意丑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