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档案 | 1966年5月29日 档案 | 1966年5月29日 全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出现

导语:1966年5月29日,中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出现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红卫兵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年轻学生被寄予革命使命感,纷纷加入红卫兵组织。本文介绍了红卫兵组织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档案| 1966年5月29日,中国第一个红卫兵组织出现了以下书面材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53年前的今天,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部分同学决定在校园内成立一个组织,取名“红卫兵”。这前后,北京的一些中学和大学也出现了类似自发成立的学生组织。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红卫兵组织迅速发展,形成了席卷全国的红卫兵运动。

毛泽东一直认为年轻学生最具革命精神。五四运动从学生开始,从天安门广场开始。当毛泽东准备发动“文化大革命”时,他也把希望寄托在青年学生身上,他检阅了天安门广场的红卫兵队伍。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毛泽东开始思考和引导青年问题。他说,由于苏联的变化,帝国主义先知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他们必须粉碎他们的预言。从中央到基层,都要注意培养各地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1966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正式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后,全国各大报纸立即掀起了对《燕山夜话》和《三村读书笔记》的政治批判浪潮。这些在全国各地的年轻人中,特别是在大学和学院的年轻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大充满政治热情和强烈政治参与意识的年轻人,都在思考如何积极参与这场运动。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大革命”飓风的风眼。这个中心的年轻人,尤其是大中学生,政治上极其敏感,容易冲动。一般都是解放前后出生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接受的教育都是先烈们对革命理想和革命成就的向往和回忆。

“反右”斗争、中苏论战和“四清”运动,使他们最初认识到阶级斗争的利剑,并在思想上积累了投身于火热斗争生活的愿望。这些年轻人认为,只有真正投身于“反修反修”的斗争中,像传统教育中的先烈、先辈那样做惊天动地的事业,才能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人生价值。正是这种“天将减轻对斯里兰卡人民的责任”的历史使命感,把他们推到了历史的前沿,成为“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国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一代人。

1966年5月,随着夏季的到来,中国所有的大学和中学批评“三村”的温度似乎逐渐升温。在批判“三村”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与学校中的一些现象和言论联系在一起,并把它们视为所谓“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反映。当时北京各大、中学的海报铺天盖地,人心浮动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和中共及团组织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积极开展说服工作,要求学生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按照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有条不紊地开展“文化大革命”。

当时的情况可以用“乌云压城灭顶”来形容。人们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们急切地等待着什么。

果然,1966年5月25日,在康生的授意下,包括北大哲学系的聂在内的7个人,在北大食堂的东墙上贴了“文革”期间,宋硕、鲁平、都干了些什么?”这份大字报,颠倒黑白地攻击北大党委,并直指中共北京市委。

这张海报在北大校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北大党委组织了反击。两派观点不同,导致辩论引起分歧,分歧引起情绪,然后推搡混战。上述海报的七名作者之一高云鹏也遭到殴打。

6月1日晚,经毛泽东同意,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这张海报的全文。这张大人物海报为利用四大巨头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攻击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同一天,党报《人民日报》也发表了由陈伯达导演、批准的《扫荡一切鬼鬼》社论,把广大知识分子诬陷为“资产阶级专家”、“学者”、“老祖宗”、“鬼鬼”,声称“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彻底名誉扫地”。

三天后的6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关于改组北京市委的决定和新一届市委关于改组北大党委的决定。

聂、等人的大字报播出后,学生们立刻起来,给老师出主意,对老师大加批评,发展到冲击学校党委,打人,学校彻底从行政系统打破到党委系统。北大乱,其他大学中学也乱。被“扫荡”风暴席卷的全国城乡各级学校纷纷停课“搞革命”。红卫兵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这期间,在清华附中高三,一些思想认识相同的同学自然串联起来,讨论分析校内外发生的各种事件。红卫兵创始人之一卜大华回忆说,当时他是清华附中的一名高中生。5月初,他们反对学校,因为他们指责学校没有积极引导对“海瑞罢官”、“三村”的批评和讨论,没有突出政治。学校领导向全体学生宣布,任何人继续把矛头指向学校,就是反对学校党支部,就是反对党。他还特别提醒:请不要忘记,1957年右派里有学生,而且严格规定晚上学习完要马上回宿舍,不允许串联。

但是卜大华并没有就此止步。每天上晚自习后,他们继续偷偷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混日子,而是认为自己在参与一场真正的阶级斗争。这些太子党从各种渠道听到了很多关于中共上层的消息。所谓的“二月兵变”、“长官楼事件”等流言蜚语,让这些小娃娃们百般警惕。5月18日,林彪在一次讲话中透露,“毛主席为了防止反革命政变,好几天没有睡觉”,为他们敲响了警钟。

5月29日晚,包括卜大华、王明、罗小海、张晓彬、郑涛、张承志在内的清华高中七八名学生,安静地聚集在学校附近的圆明园遗址上。他们决定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组织成“青年警卫队”。在团名问题上,有人建议叫“向阳”,也有人建议叫“卫东”,但大多数人都同意老称呼“红卫兵”,即“红卫兵为毛主席辩护”。

名字确定后,他们一起宣读红卫兵誓词:“我们是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士,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最高指示。我们发誓:为了保卫党中央,为了保卫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坚决流下最后一滴血。”稚嫩肃穆的红卫兵诞生在这群年仅19岁,年仅13岁的孩子的童声中。5月29日,后来被认为是红卫兵组织的诞生日。

“红卫兵”一词的由来似乎是偶然的,但像红卫兵这样的组织被推入当时的中国政治是必然的。历史的必然性往往是通过各种偶然性来实现的。

“红卫兵”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迅速出现在北京各中学的校园里。6月初,以清华高中红卫兵组织为模式,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大学、北京矿业学院、北京二十五中等附属中学先后成立了“红卫兵”、“红旗”、“东风”等秘密学生组织,是最早的一批红卫兵组织。从此,由中学生自由组合首当其冲组成的秘密团体“红卫兵”,作为来自下层阶级的群体力量象征,冲向中国政治舞台。

♦“红极一时”的红卫兵是如何消失的?为什么文革期间年轻人特别热衷绿色军装?

个人经历:毛泽东与红卫兵前后见过八次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27502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极简部落史:几分钟读懂那些令人头昏脑胀的蒙古诸部 极简部落史:几分钟读懂那些令人头昏脑胀的蒙古诸部下一篇:范哈儿妻妾40房 范哈儿妻妾40房 民国“一夫一妻制”为何名存实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