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二战战斗机排名 二战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战时期飞机排名简介

导语:介绍了二战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最著名的是中途岛战役。文章还介绍了二战中的著名战斗机P-51野马、La—7和P-47,以及德军的素质和精神。

二战以少胜多的战役介绍

每场战争中都是不乏以少胜多的战役,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牧野之战,还是雅典的马拉松战役,这些都是十分著名的。那么二战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几场呢?哪些是比较闻名的呢?

中途岛战役照片

二战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主要是因为战争的范围和面积过大,许多国家虽然实力很强大,但是缺乏适应能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战役应当属中途岛战役。在中途岛战役中,主要的参战方是美国与日本。当时日本企图夺取中途岛来作为自己的军事基地,并且通过中途岛作为中转站,将自己的海上防线向后推进,将美军赶到夏威夷去。当时日本总共发动了8艘航空母舰,还有120多艘战斗舰艇等,领导者是日本著名的军事天才山本五十六。

而美国当时因为破解了日本的军方密码,只用了3艘航空母舰和50艘舰艇,在中途岛的必经之地设下埋伏。最终美军以1艘航母,1艘驱逐舰,98架飞机和307人的死亡换来了日本4艘航母,重巡洋舰和332架军用飞机,以及3000人的死亡。

这场战争是太平洋上极为重要的一场战争,它标志着日本海军的没落从此开始,并且这场战役对日本海军造成了极大的损伤,这是他们海上战争几百年来的第一次失败,对日本海军而言,这场战役一直深深影响着他们后来的海战,直到二战结束都无法抹去中途岛战役在他们脑海中的印象。

在二战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是最经典的一场,值得人们借鉴。

二战时期飞机排名简介

P-51野马是二战飞机中最著名的战斗机。这种类型的飞机生产数量庞大,光美国就生产了一万六千架。P-51型战斗机诞生于二战。德国发起了二战,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向西欧进攻。英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决定向美国订购战斗机。

二战中的P-51图片

美国公司答应在短时间内生产一种新型的战斗机。经过四个月的研制,P-51诞生,英国将它称为野马。英国的皇家飞行员驾驭野马竞逐蓝天。英军利用野马战斗机实行低空战斗,猛烈进攻德军的运输线。1943年,P-51B问世,战斗性能大大超过野马。在柏林一役中,P-51战斗机击落数十架德机。

前苏联La—7型战斗机是二战飞机中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这种型号的飞机安全可靠,并且战斗力强大,是二战后期打击法西斯的重要空军力量。La—7型战斗机翼展将近十米,机长超过八米,最快能够在一小时内飞行六百八十千米。La—7的爬行速度也有改进,从地面起飞到达五千米高空不需要五分钟。飞机的机头也安装了三门小机炮,增强了打击力度。

在苏德战场,德军能够跟La—7对抗的只有Fw-190和Fw Ta-152。但是后两种战斗机的优势是高空作战。绝大部分的苏德空战在低空发生,La—7占尽了绝对优势。

P-47诞生于二战中期,先后发展了多重型号。为了加大生产效率,盟军开展了数条生产线。P-47被投入法西斯战场,为二战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二战德军素质如何

在二战中,大部分人认为德军之所以一开始能够所向披靡是因为他们出其不意的战术和精良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光有这些真的够吗?其实二战德军素质也是他们能够有这么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战德军照片

德国人现在在人们眼中的形象都是严谨而守纪,有时候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呆板迂腐。这种精神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而是之前就一直存在的。在普鲁士时期,德国就一直提倡一种骑士精神。他们将军人的荣誉看做比自己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为了这份荣誉他们可以付出一切,除此之外,严格地遵守纪律不能随意变通同样是德国人一直奉行的准则。

德国人一直都有一种强烈的尚武精神,希特勒本人就是深受这种精神的影响,将德国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所以他不能忍受一战后英法在德国加诸的惩罚。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就一直宣扬军国主义。在那时,不只是士兵的素质要求很高,就连他们的小学生都要求会枪法。从小的军事培养让二战德军素质非其他国家可比,他们有一种顽强的战斗意识,以战死在沙场上为荣。这种精神让德国在进攻时不会退步,也是后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们与苏联一直僵持的主要原因。

德国是世界上最看重军事教育的地方,他们的柏林军事学院是每一个军人想要进去的梦想,所以从那里出来的军人素质是其他学校无法比拟的。倘若德国能将这种精神运用到生活上想必会比战争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2951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沙和尚的法号 沙僧为什么被贬下凡 西游记中沙僧是什么妖怪下一篇:赫鲁晓夫传执政时与中国的关系 赫鲁晓夫与中国 揭秘赫鲁晓夫时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