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道家还是儒家——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思想本色

导语:道家还是儒家——中国实用主义的精髓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有朋友问:中国人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笼统。 众所周知,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千年传统学问,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家学问都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的异化

道家还是儒家——中国实用主义的精髓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有朋友问:中国人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笼统。 众所周知,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千年传统学问,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各家学问都在发展中出现不同的异化。儒家异化成官场学,道家被强行扯到道教路线。也就是说两门学问,一门走了上层系统的官路,一门沉入民间信仰的民路,走的路线不同,应用场合不同,自然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道家讲究修生养性,无为而治。配合法家的合乎「 ”道德”法规的「 ”黄老之学”倒是在西汉初期曾经进入过统治阶级的思维,但是随着汉儒「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崛起,道家思维在治国方面被逐渐放弃,彻底进入个人修为层面。 而个人修为在普通民众中可行,却和官场儒家文化相抵制。即便是将道教奉为国教的唐朝,高官贵人多是「 ”佛道双修”,并不怎么自称修仙中人。 为什么呢?你当着朝廷的官,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只追求个人逍遥成仙,哪个皇帝会让你这么舒坦?而佛教不同,讲的是「 ”度天下”,从某种层面上既修身养性,又表达了为朝廷、为百姓、为天下人的意思,所以佛教是高层中层官员比较普遍的修身信仰。 而道教,皇帝就可以全身心投入了。他都是天子了,自然没有人能监管,追求成仙飞升也没人敢多说。 所以中国的历朝历代,沉迷道教的皇帝多而官员少,就是这个原因。 这都是在儒家思维掌控下的行为。既当官,就不要追求个人逍遥。要想升仙,就别占着官位不做事。 那我们普通中国人呢,骨子里是儒家还是道家? 说句老实话吧,为什么汉人被人称为「 ”圆滑”?其实咱们大都是「 ”实用主义者”。 当我们教育小孩,努力向上,奋发图强,我们说的就是儒家格言「 ”天生我材必有用”、「 ”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们自己想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就相信道家逍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当我们安慰失败者的时候,就使用佛家轮回「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基督教怎么在中国打开局面的?就靠送老百姓吃的嘛。咱们中国人就是讲实在,对等,交换。在这块土地上站稳脚跟,佛教许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道教给了个长生不老,这些对死亡的恐惧的消除,换来老百姓的跟随,从而使得这些宗教根深蒂固。 当然,是在吃饱饭之后,才有精神追求的。而在古代,能给有精神追求的文人士子吃饱饭的大概就是儒家的官场路。 所以,需要正能量的时候,咱们是儒家,超越了口腹之需的时候,咱们就是释家和道家。 虽然到了今天,什么家、什么路子都可以养活人,但是这种正能量向上靠儒家激活,负能量靠道家消融的思路一直在汉文化圈的血脉里流传。 我们是儒家,那是因为得到生活资料还不够,不能人身自由。 我们是道家,那是已经走在个人精神追求的路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日本面积相当于中国哪个省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面积是北京市的25倍下一篇:刘邦为什么不立戚夫人为皇后而立吕雉 其实他考虑得很深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