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圣殿骑士的历史

导语:圣殿骑士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条顿骑士团在德语中的全称是“耶路撒冷的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haus ST . Mariens”,拉丁名是“Ordo Teutonicus”,

圣殿骑士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条顿骑士团在德语中的全称是“耶路撒冷的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haus ST . Mariens”,拉丁名是“Ordo Teutonicus”,所以通常称为条顿骑士团,其成员都是德国贵族。

条顿骑士是三个骑士中的最后一个。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圣殿骑士》中已经提到过:1187年哈丁战役后,圣城耶路撒冷很快被萨拉丁的军队占领。

教廷号召新的十字军夺回圣城,这就是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巴巴罗萨率领德军在小亚细亚率先出击。不幸的是,红胡子在远征中途崩溃,他的儿子施瓦本公爵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东征。

条顿骑士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1190年,经过艰苦的战斗,十字军终于占领了重要的城镇阿科。一些德国骑士在阿科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医疗组织,后来成为条顿骑士团。但在成立之初,它没有军事使命,只关心伤员。

1198年,条顿骑士团以圣殿骑士为典范,将其改造为军令,实行与医院骑士团相同的教规。

所以有资料记载条顿骑士团成立为1198年,有道理。

小亚细亚时期,条顿骑士团发展缓慢,无法与圣殿骑士、医院骑士相提并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条顿骑士团是在一个不好的时期成立的,圣城时代已经过去了。去小亚细亚的不是络绎不绝的朝圣者,而是欧洲君主领导的军队。在这些强大的君主统治下,骑士团要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组织实在是太难了,更别说前面那些大名鼎鼎的圣殿骑士和医院骑士了。

小亚细亚的经验,对于条顿骑士团来说,真的很缺乏。

然而时代总是瞬息万变,历史很快给他们提供了新的机遇。

1211年,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邀请骑士团帮助镇压库曼热人,代价是将西奔布尔根地区南部的布尔曾兰作为骑士团的封地。

1225年,由于条顿骑士团企图在其封地建立独立国家,安德烈二世将他们驱逐出境。

骑士们又有麻烦了。

然而,事情很快就好转了。当时波兰的康拉德公爵试图向北方的库尔默兰扩张,却被当地的土著普鲁士人击败。他不仅没有扩张自己的领土,而且他原来的领土也部分被普鲁士人占领了。

康拉德非常沮丧,于是以宗教的名义,号召讨伐库尔默兰的异教徒,但波兰其他总督都不理他,似乎在等着尴尬。那里的普鲁士人非常凶猛,他的军队正在节节败退。

无奈之下,康拉德向条顿骑士团求助,希望骑士团能帮他征服普鲁士人。

如果安德烈二世因为无知而要求骑士帮他镇压库曼雷,康拉德要求骑士帮他征服普鲁士人,只能用愚蠢来形容。

当然,其他波兰州长也参与其中。如果他们早点帮助康拉德,康拉德就不用把狼领进房间,最后都成了受害者。

收到这份邀请后,条顿骑士团当然答应了,但他们不想在匈牙利重复他们的故事。

骑士团的大统领赫尔曼·冯·萨尔扎首先去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菲泰尔二世,得到了皇帝的一条黄金圣旨:条顿骑士团有权占有康拉德给予的土地和征服普鲁士人后获得的土地,对骑士团领地的进攻将受到神圣罗马帝国的严惩。

有了菲茨杰拉德二世的书面保证,条顿骑士团将理直气壮地占领他们征服的土地。

康拉德这个时候开始后悔了。为了阻止条顿骑士团在他身边扎根,康拉德组织了一个骑士团——普鲁士基督教骑士团,并亲自攻打普鲁士人。

这次他又失败了。他连领地的核心部分都抓不住,康拉德只好低头认输。

1230年,在他与条顿骑士团签订的条约中,他承诺如果条顿骑士团征服库尔默兰,他会将土地永久交给骑士团。

也就是说,条顿骑士拥有库尔默兰而不是封地——封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君主。

1234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颁布了一项黄金圣旨,承认被骑士团征服的土地的所有权,并要求他们将土著人基督化。

就这样,条顿骑士团得到了三重书面承诺,剩下要做的就是征服这片土地,这显然是他们最好的。

从1226年起,条顿骑士团开始征服普鲁士。

经过50多年的血腥屠杀,1285年,条顿骑士团终于完成了征服。

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建立了强大的政权——骑士团王国,普鲁士是骑士团王国的中心。

1237年,通过与利沃尼亚的刀骑士合并,利沃尼亚成为骑士王国的另一个分支。和普鲁士一样,骑士团也在利沃尼亚建造了一系列城堡作为防御工事。

虽然条顿骑士团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东方殖民上,但是他们在小亚细亚的活动并没有停止,他们的总部一直在阿科。

1291年阿科陷落后,条顿骑士团随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前往威尼斯而不是塞浦路斯。

1309年,骑士团在威尼斯的总部迁至普鲁士的马林堡,从此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条顿骑士团在东方的扩张并不顺利。1242年,他们在冰湖战役中败给了俄国联军。

这场战斗也被称为楚德湖之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在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现在一般估计骑士团一方有一万人左右,以条顿骑士团的重骑兵为核心。

俄军联军有15000到17000人,以步兵为主,指挥官是诺沃格拉德公爵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斯(Alexander Jaroslavis)。

俄罗斯联军排成墙阵,躲藏在冰川湖东岸。

骑士们开始用楔形阵列攻击。具体是以重骑兵为先锋进行突击,后面是步兵,两翼和后方有轻骑兵保护。

这种楔形阵列是骑士的常用战术。它的优点是突击能力强,能迅速撕开对方的防线。如果驻军的军事素质不高,撕一点就容易造成全线溃败。

然而,它也有自己的缺点。它的两翼防御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快速撕开防线,两翼就会慢慢被侵蚀。

亚历山大非常清楚这种战术的特点,于是他将联军中的主力轻步兵安排在中间,形成了一个厚厚的方形矩阵,杀伤了骑士团重骑兵的突击能力,同时把自己在诺沃格拉德的精锐步兵放在两翼。

骑士团的进攻一开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俄罗斯联军密集的方阵让他们很难完全撕开防线。

地理劣势可能是骑士团遇到的最大麻烦。由于湖岸倾斜冰冻,骑士的重骑兵难以有效发挥冲击能力,进攻逐渐陷入僵持。

这时楔形阵的弱翼开始暴露其缺点,在Novo Grad精英步兵的压力下从两侧慢慢向中心压缩。

骑士们开始被盟军包围。

作为最后的一击,亚历山大派出他最精锐的亲卫队骑兵从右翼后方攻击骑士团。

联军的包围圈越来越小。骑士的重骑兵虽然个人作战能力很强,但是因为显示器越来越小空导致战斗力无法发挥出来。

联军步兵用长矛刺骑士的马。

因为冰承受不了重量,很多穿着重甲的骑兵掉进了冰洞里,再也爬不起来了。

冰湖之战,只有少数骑士逃出了俄军联军的包围圈,向西逃去。大部分死亡,包括约500名骑士,50多名贵族被俘,包括骑士团的大团长。

据说,俄罗斯联军有3500人被打死,大约同样多的人受伤。

冰湖之战的毁灭性失败削弱了条顿骑士团,继续向东扩张停止。

骑士团王国南面的波兰,本来就是分裂的,不是骑士团的对手。

但在14世纪上半叶,波兰在瓦拉迪斯劳一世国王的领导下再次统一,与骑士团的关系变得紧张。

1308年骑士团占领但泽和波默伦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尽管波兰在1343年的《卡里什条约》中承认了骑士团对庞梅伦的占领,但双方的敌意并未消除。

波兰对骑士团的仇恨是对骑士团的重要潜在威胁。

然而,在14世纪下半叶,在大上校科尼·普罗迪的领导下,骑士团达到了最繁荣的时期。1370年,他们打败了东方骑士团的主要敌人立陶宛。

面对骑士团王国的强大压力,立陶宛和波兰逐渐走到了一起。

1386年,38岁的立陶宛大侯爵贾吉洛嫁给13岁的波兰王后海德薇后,立陶宛大侯爵加冕为波兰国王,立陶宛和波兰组成联合阵线共同对付骑士团。

1410年,骑士团王国与波兰-立陶宛联盟在塔南堡附近爆发大规模战斗,这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骑士战争。

关于参战双方的兵力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记载,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骑士团的兵力比盟军少。

骑士团的兵力可能在1.1万到2.7万之间,指挥官是条顿骑士团团长荣金根。

波兰-立陶宛一方的军队可能有16000到32000人,主要是波兰人和立陶宛人,但也有俄罗斯人和鞑靼人。联合部队由波兰国王贾杰洛和贾杰洛的堂兄立陶宛大侯爵威特洛尔德指挥。

贾杰洛将全军分为三条战线,第一线绵延3公里。

维托尔德的立陶宛人、俄罗斯人和鞑靼人的联盟在右边。

当初骑士团的军队也是分三条战线部署的。然而,当大统领荣看到联军的长战线时,他意识到联军可能被包围了,于是他改为两条战线。

战争双方把骑兵分成旗队,排成一行,步兵留在营地。

在第一线,骑士团这边也装备了发射石弹的迫击炮炮。

1410年7月15日中午,塔南堡战役开始。

战前,大骑士团团长荣·送给波兰国王贾吉洛两把剑,说要在骑士之间展开较量。

骑士们的大炮首先向盟军开火,但没有取得任何结果。因为下雨,火药被雨淋湿了。

联盟右翼的立陶宛人和鞑靼人在威特诺德的指挥下进攻骑士团,但骑士团很快击退了他们的进攻并进行反击。

联军中的鞑靼人首先开始逃亡,联军右翼很快无法守住防线。

此时盟军面临着非常不利的局面:骑士团德国旗队突破盟军右翼,进攻中央盟军波兰主力,骑士团其他旗队也开始从正面发起冲锋。

双方都把依附于二三线的部队投入战斗,因为众所周知,成败就取决于此。

胜败的天平最终落到了联军一方,但原因却是战场上的意外:骑士团大统领荣在战斗中阵亡。

失去最高指挥官后,骑士们开始陷入混乱,许多骑士匆忙逃离战场。

联军抓住这个机会发起冲锋,打败了骑士团。

塔南堡战役对骑士团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意义与哈丁战役对耶路撒冷王国的意义相似。

就这样,骑士王国走上了衰落之路。

外战惨败后,骑士团自上而下陷入内乱。

农民不满骑士任意征用,奋起反抗;骑士内部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城市和地方贵族因为纳税高,被要求参与决策。

1440年,53个贵族和19个城市在马林堡建立了普鲁士联盟,以抵抗骑士团的专横统治。

1453年,普鲁士联盟与波兰结盟,导致了长达13年的战争,直到1466年第二次《图恩和约》的签署才结束。

这个和平条约导致骑士失去了很多领土,包括马林堡。

在政治上,骑士团国应该承认向波兰屈服,这在骑士团内部引起了很大争议。

德国代表团希望得到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的支持。1494年,德国代表团团长承认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西米兰一世投降。

在国内外的困扰下,骑士王国此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骑士团再次踏上了历史的分水岭。

1511年,来自霍亨佐伦家族的21岁的阿尔布雷特被选为第37任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也是条顿骑士团作为军令的最后一任大团长。

1520年,由于阿尔布雷特拒绝向波兰投降,骑士团与波兰爆发战争,骑士团被击败。

沮丧之余,阿尔布雷特回到了德国。

当时德国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阿尔布雷特很快被路德新教所吸引,认识了宗教改革的发起人马丁·路德。

在路德的建议下,阿尔布雷特辞去了条顿骑士团大团长的职务,将骑士团王国世俗化,改为公国,在公共国家进行宗教改革,同时对外拒绝与波兰的附庸关系。

德国骑士团内部的保守势力和天主教贵族对阿尔布雷特的皈依非常不满,但阿尔布雷特于1527年娶了强大的北方国家丹麦国王菲特利一世的女儿为妻,反对派与他无关。

阿尔布雷特的转变结束了条顿骑士作为军事秩序的历史。

原本属于骑士团王国的普鲁士,被阿尔布雷特重新教育,利沃尼亚被波兰占领,爱沙尼亚被瑞典吞并,骑士团王国没有自己的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条顿骑士团基本上放弃了军事任务,专注于管理自己的产业。从那以后,它只作为一个宗教组织存在。

1809年,拿破仑入侵德国后,他宣布将取缔条顿骑士团,条顿骑士团在奥地利只有一席之地。

直到1834年,条顿骑士团才得以再次开展活动,当时他们的大部分产业都世俗化了。

1929年,条顿骑士团重组为纯粹的宗教骑士团,名称由OT改为DO。

目前,德国骑士团约有1000名成员,主要从事慈善事业,包括照顾病人和老人。

目前,骑士团由意大利、德国、奥地利、捷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五个省管理,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

骑士团建立之初,教皇批准他们穿与圣殿骑士相同的白色长袍,但上面绣有黑色十字作为两者的区别。

从此,白色背景上的黑色十字成为条顿骑士的象征。

条顿骑士团旗帜上的十字架与一般的十字架不同,是向左倾斜的,不是对称的。

如果你注意一下北欧国家的国旗,你会发现瑞典、丹麦、芬兰、挪威、冰岛等国的国旗都有这个左倾十字,叫做斯堪的纳维亚十字。

虽然条顿骑士团灭亡了,但是骑士团的黑十字依然被继承和延续。在第二帝国、魏玛共和国和第三帝国的国旗上,黑色十字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代表着从条顿骑行而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清末明初中国的历史下一篇:辛弃疾是哪个朝代的 历史上哪个朝代成就了辛弃疾这样的伟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