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下宫之役探微:士会的奇妙之旅——兼论「 ”范武子之法”诞生的背景

导语:进宫之战探源:秀才行旅的精彩——兼论“范武子法”的诞生背景。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士会为卿 晋景公七年春,刚刚接任正卿的士会在平灭赤狄诸部后,紧接着又风尘仆仆地赶往成周,亲自去将晋国攘夷的功绩传达给王城的天子。

进宫之战探源:秀才行旅的精彩——兼论“范武子法”的诞生背景。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士会为卿 晋景公七年春,刚刚接任正卿的士会在平灭赤狄诸部后,紧接着又风尘仆仆地赶往成周,亲自去将晋国攘夷的功绩传达给王城的天子。献俘仪式结束后,士会又带来了晋景公的致意,希望天子能够亲自任命士会担任晋国的正卿兼太傅。 按照几个世纪以前定下来的规矩,诸侯的卿都需要得到天子任命才算是合法的。可大家也都知道,自打礼崩乐坏之后,这套手续已经很久没有人认真履行了,晋国更是发明了一套以蒐礼确定六卿人选的规矩,完全没天子什么事了。天子被冷落了多年,如今你这冷不丁地来这么一出,还真让人受宠若惊。 如果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晋景公的做法似乎是多此一举,可在当时却是有着非凡意义的。据说就是因为走了这么一道程序,晋国境内的治安秩序一下子变得不一样了,以前为害四方的盗贼也不敢在晋国的地盘上撒野了,所有的坏人一夜之间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都去了哪儿了呢?去秦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效呢?《左传》引用晋国大夫羊舌职的话说: 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 从前大禹喜欢重用善人,那些坏人就因此感到害怕,从此滚得远远的,老百姓也都开始做善事,不敢再存有侥幸心理了。士会是不是善人,之前的历代正卿算不算不善之人,这事还真不好评价,反正是这么个事很快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显示出了晋国以周礼为准绳、以尊王为己任的雍容气度,可不就让那些乱臣贼子胆战心惊了嘛! 士会平王室 这个逻辑是不是能够说得通,我们姑且不论,先继续顺着景公六年所发生的事件继续探索。这一年王室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起因是王孙苏因与召戴公、毛伯卫争权急了眼,派王子捷把他们给杀了。召、毛之党不甘心失败,于是就故意在成周纵火,并趁乱把王孙苏赶出了王城。这回轮到王孙苏不干了,好端端地让人撵出来算怎么回事啊?于是他就逃亡到晋国请求出兵协助。在晋国急欲与王室搞好关系的档口上,这件事情究竟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讨得天王的欢心。刚刚受命为正卿的士会再次亲自出马,带领勤王大军直捣王城,这场王室内乱仅仅持续了几个月,就被迅速平定了。 为了酬谢晋国定鼎江山的功劳,周定王特意让原襄公主持享礼宴请士会。席间士会瞧见有人把带着骨头的生肉放在专门的器皿中摆到了宴会大厅里,这种做法颇有些古怪,于是就私下里把人拉过来询问其中的情由。 他的这个举动成功地吸引了天子的注意,周定王把他叫到身旁亲自讲解说:「 ”季氏,这你就不懂了吧!天子设享礼招待公侯的时候有‘体荐’,就是要把牲口切成两半放置在典礼上;在设宴礼招待卿的时候有‘折俎’,则是把牲口肢解掉,也放置在俎上陈列于典礼中。这些作为王室礼节的‘体荐’和‘折俎’都只是作为典礼之用,而不是要食用的。” 《左传》将这件事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就过去了,这让编纂《国语》的作者感到不太满意,于是又添油加醋地扩展了许多内容,不过总体上还是让天子像导游一样,带着士会来了一场奇幻之旅。作为士蒍的后人,作为以掌管法律事务立家的士师家族的继承人,士会对于本应该烂熟于心的周官礼仪竟然如此陌生,也难怪乎人们会说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世道了。 好在士会虽贵为正卿,却也是位不耻下问的君子,他就像是一个刚刚进入大城市的农村娃一样,对王室的礼仪感到十分好奇,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锤炼新本领。他的这个劲头也让天子过足了教师爷的瘾,一高兴起来就收不住手对其倾囊相授,把士会想要了解的,或者他自己想要显摆的事情一股脑地和盘托出,可是让士会大饱耳福了。 这是一次美好的宴会,事后回想起来,不仅天子会感到骄傲,王室的大夫也都会为这样一次难得的盛会而产生一种由衷的喜悦感。不过如果将士会的做法仅仅理解为奉承天子的话,那也未免想得太简单了。士会真正的意图是来取经的,他要完成一件国君交代给的大事。 晋景公的人生理想 晋国的历代君主都有扩张集权的冲动,只不过与前两任国君比起来,晋景公的运气显然要更好一些。因为邲之战的失败和先縠的死,国中上下噤若寒蝉,为晋景公恢复君主权威加强集权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要想加强君主集权,首先要在法理上站得住脚,也就是要有配套的制度设计。然而在晋景公所处的时代,在人们有限的政治实践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思想武器能够如周礼一般,既拥有完整的意识形态体系,又能够凝聚最大共识。于是乎那个一再被抛弃的古代理想制度,总会时不时地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的思想家和政客们,从布满蛛丝的故纸堆中搬出来,掸去表面的浮尘重新包装后继续用来指导人们的政治生活。 不过,由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晋国人大概是太过于追求开拓创新,以至于对那些陈旧古老的东西都弃之如敝履。当晋景公试图从废弃的故纸堆里寻找灵感时,却惊讶地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早已被清理得无影无踪。无奈之下,他只能将就着扛起「 ”尊王攘夷”大旗,效仿晋襄公以身作则为卿大夫提供表率。 从晋景公六年开始,晋国接连出兵对东山的赤狄形成连续打击的态势,一举吞并了影响力最大的赤狄六部,在获得了大量新开发的土地的同时,也有效地转移了国内矛盾。当然了,这件事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讨伐赤狄的行动践行了霸主「 ”攘夷”的担当,对提高晋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晋景公本人在国内的声望都大有裨益。 在对赤狄进行讨伐的同时,晋景公还不失时机地向天子伸出了橄榄枝。首先是在大破赤狄潞氏之后,原叔赵同代表晋国前往成周献俘,但由于赵同的傲慢,这次的献俘成果很不理想,使得晋景公的美好愿望打了很大的折扣。无奈之下晋景公只好让士会再次出马,并上演了让天子任命正卿的那出剧目。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布局之后,真正的好戏才开始上演,也就是士会回国之后所要完成的「 ”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可惜的是,但凡是涉及到体制改革的内容,《左传》上都语焉不详,我们很难从中确知士会是怎么修订法度的。好在我们还有《国语》,按照其中的说法,士会「 ”归乃讲聚三代之典礼,于是乎修执秩以为晋法”。也就是说,士会以晋文公的执秩之法为蓝本,参考夏商周三代的典籍进行修改,形成新的法律体系。因士会的谥号为范武子,他的这套制度设计在后世又被称为「 ”范武子之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晋国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修法,其中晋文公的「 ”执秩之法”主要意图是要加强君权,而「 ”赵宣子之法”则反其道行之,是为卿权扩张进行铺路的。范武子之法是晋国历史上第三次法律修订,在修法的时候抛弃时间较近「 ”赵宣子之法”而采用四十年前的「 ”执秩之法”,足以看到其真正的用意所在。他所要体现的正是晋景公的意志,就是要规避赵盾立法给国内政治造成的不良影响,为以后打压强卿势力,加强君主权威做准备。 士会的政治哲学 作为卿大夫的代表,说起来士会也是赵宣子之法的既得利益阶层,可他为什么要站在国君的立场上来制定有益于君权的法令来实现自我革命呢?这恐怕和他的经历有莫大的关系。 士会年轻的时候正是晋国上下壮怀激烈铸就霸业辉煌的黄金时代,他见证了晋国由一个边陲国家一举跃升为中原霸主的不易,也能体会得到晋文公变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然而这一切都随着夷之蒐变成了永远的过去,此后那场绵延日久的内乱让他见识了政治斗争的血腥,特别是因为卷入狐赵的斗争而被迫流亡的经历,更是给士会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回国之后,尽管他得到了赵盾的赏识重新拥有了高官厚禄,甚至取得了比先辈们更加辉煌的成就,可内心中对于流血斗争的恐惧却一直都挥之不去。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还有先縠的死。晋景公三年,因诸卿大夫内部不和政令不一,导致晋国在邲之战中全面溃败。在战争期间专行不获的先縠承担了战争失败的主要责任,随后又因勾结狄人反攻晋国而遭到清算,给国内的卿大夫上了血淋淋的一课。与之前的历次斗争不同的是,先縠骄狂所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赔上了自己的性命,更牵连到了整个家族,是以整个先氏家族数百年的血脉为他一个人的过失赎罪,这样的惩罚未免太过残酷了,对士会造成的视觉上冲击和心理上的触动更加无法想象。 「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见证了他们一步步地攀上高峰的艰苦历程,羡慕过他们炙手可热的权势富贵,更目睹了他们瞬间从高处跌落一朝烟消云散的惨烈。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都会产生一种看破红尘的感悟,只是这种感悟先縠是无福消受了,只能让旁观者去慢慢体会。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们总是会嫉妒家缠万贯的富贵人家,钦佩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仰慕德行美好的谦谦君子,可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一切都如浮云一般总是充满了变数。任你拥有再多的荣华富贵,创造了再伟大的功绩,收获过再美好的赞誉,在这样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都是不稳固的,都无法保证在你身后家族的祭祀能够得到永续。尤其是在近年来日益严峻的斗争形势下,没有人可以超然世外独善其身,一旦流血冲突的战火复燃,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至于如何才能永续安定,已近暮年的士会自有他的一套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他看来,所谓的名利都是虚无缥缈的存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还则罢了,就算是你留给子孙他们也未必能守得住。只有当每个人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时都能够压制自身的欲望,不去为了转瞬即逝的利益而进行争斗,这个世界才能够承平有序。 他倡导回归本源,向往周公设计的理想世界大同社会;相对于积极进取去获得更多的财富,他更热衷于一种类似于道家哲学的处世之道。在此基础上,清静无为的政治态度,抱朴守拙的人生智慧,谨慎周全的行事作风,不居功不自傲的为人品格,也就成了铭刻在士会身上的独特烙印。这种精神特质在早年的邲之战中就有所体现,到郤克带着满腔怒火从齐国回来后,他的作为更是将这种人生态度显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身体力行地遵循这套行为规范,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身边的人。 士会的处世哲学 《国语》中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士会退休以后经常会守在门口等待儿子下班回家,有一次士夑回来得迟了,他就忧心忡忡问道:「 ”怎么回来这么晚啊,没出什么事吧?” 只见士夑眉宇间充满了喜悦,不无骄傲地回答说:「 ”朝中来了一位秦国的客人,在朝堂之上讲了不少的隐语,在场的大夫们都回答不上来,只有我答对了其中的三条。” 士夑本以为会得到父亲的夸奖,却不料他话音刚落,士会就怒不可遏地举起了手杖,一棍子抡过来打掉了他的发簪,边打还边骂骂咧咧地说道:「 ”不知轻重的小兔崽子,你懂什么呀!你以为就你聪明吗?大夫们不是不能回答,是故意谦让长辈父兄不肯作答罢了!我一天没教训你就敢卖弄学识,在朝堂上三次掩盖他人,要不是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小子早就完蛋了!” 士会对士燮这种强化教育的做法估计还有很多,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和谆谆教导,士夑也就逐渐养成了事事谨慎的习惯。鞌之战结束后,晋国大军得胜回朝,国中上下欢欣鼓舞,士会还像往常一样拄着拐杖在门口等着士夑的归来。可他左等右等一连等了好几天都没见到儿子的影子,直到中军和下军都已经刀枪入库,士夑所带领的上军才姗姗来迟。 见到儿子后,士会同样以一种充满急切却又不乏温情的语气问道:「 ”你不知道我一直在盼着你吗?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见到阔别已久的老父亲,士燮满含着泪水回答说:「 ”出征有功,国人必然欢天喜地地迎接我们。如果我抢先回国,就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关注,这就等于是在代替统帅接受荣誉,我不敢居功所以来迟了。” 听了儿子的这番话,士会喜笑颜开:「 ”你能这样谦让,我就放心了,只要能一直保持谦和的态度,我们范氏就能免于祸难了。” 大军出征凯旋取得丰硕成果,晋景公无论如何也总得有点表示,于是每当有将领回朝,他都会说一句鼓励的话:「 ”这都是你的功劳啊!”士夑回朝复命的时候,他同样用这句话来勉励,但士夑却回答说:「 ”我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都是因为郤克善于节制,荀庚的领导有方,士燮又有什么功劳呢?” 事实上,在这样一个阴晴莫测的政治环境下,不仅仅是士会,整个晋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在面对国君的勉励时,暴脾气的郤克同样表现出了不凡的气度,他回答说:「 ”这都得益于国君平日里的教导,诸位将帅的齐勇同奋,下臣哪里有什么功劳呢?”士夑的直接下属栾书也推辞说:「 ”栾书不过是遵从士燮的指示,再加上士卒肯于用命,又怎敢居功呢?” 大家伙儿推来让去成就了一段君臣和谐的佳话,可背后透露出来的却是一股人人自危只求自保的味道,足见国内的斗争形势已然很严峻。人在年老的时候总会有些怀旧,如今的严峻形势难免会让士会更加怀念年少的时光,顺带着爱屋及乌,对晋文公的执秩之法怀有不一般的憧憬,这恐怕也是他不遗余力地推行「 ”范武子之法”的原因所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王朝灭亡后还能再次光复 五千年历史上仅此一个 别无二家下一篇:7月11日大事记 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