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郭松龄倒戈事件 郭松龄倒戈反奉为何失败了

导语:1925年11月23日,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在滦州发电报,列举了张残害百姓、巴结洋人的罪行,正式升起了反对张的正义旗帜。为了避免后顾之忧,郭松龄还联合冯玉祥、李组成了所谓的“反拜三角联盟”。郭松龄的投诚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1925年11月23日,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在滦州发电报,列举了张残害百姓、巴结洋人的罪行,正式升起了反对张的正义旗帜。为了避免后顾之忧,郭松龄还联合冯玉祥、李组成了所谓的“反拜三角联盟”。

郭松龄的投诚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当时的中国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使北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这一投诚前后只持续了一个多月,就此夭折,郭松龄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郭松龄的失败和死亡有很多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张的支持和直接武装干涉。我们将从日本军事干预的角度来分析郭松龄失败的原因。

第一,日本帝国主义的干预

我们知道,郭松龄给张通电后,立即带领本部门7万多人入关。11月26日攻下秦皇岛,次日火速过山海关,29日占领绥中地区,一路攻城,取得连战全胜。面对来势汹汹的,张迅速集结前线的败军和张的吉林军,试图利用连山到塔山的强大地形阻止郭松龄的军队前进。然而,在12月5日的连山之战中,冯军毫无斗志,被彻底击败。

郭军占领锦州后,开始分两路,一路到营口,一路到新民、沈阳。张被打了,怕沈家被抢走,准备逃往大连。值得一提的是,关东军此时异常紧张,多次发报称郭军必须入关。郭松龄看到胜利就在眼前,但最终还是被打败了。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张的支持和日军的直接武装干涉。

众所周知,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对东北怀有侵略野心,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将东北变成他们重要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据有关史料记载,截至1926年,日本对东北地区的直接工业投资总额为13亿元,占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68%,占日本对华投资的77%。

当然,巨大的投资自然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从1906年到1928年,仅南满铁路有限公司每年的净利润就高达2000万元。但不要以为日本在东北做的只是一个经济计划,也很重视军事和政治方面。因此,日本认为“满蒙地区与帝国有着‘特殊’的关系,维护满蒙秩序始终是帝国的绝对要求”。张作为东北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使日本的北满政策停滞甚至消亡。至于每年从东北赚取巨额财富,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日本的武装干涉是不可避免的。日军对郭军的武装干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连山战役前的11月26日至12月5日,日本采取了“扶张抑郭”的政策。当时,关东军得知郭松龄投诚的确切消息后,便于11月26日致电参谋本部:

“如果中央的政策是拒绝郭军进入辽河左岸,那么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然后,28日,部队在沈阳第一次集结。在郭璞会谈后,日本关东军制定了“沈阳紧急情况下,旅顺守军以外的大部分驻守师团将集结在奉天附近”的计划。与此同时,日本驻奉天总领事纪天茂也致电外相野原好,建议在关键时刻帮助陷入困境的张,让他东山再起。当然,这也是出于日本当局对自身利益的考虑。

11月27日,日本内阁决定以军事干预的方式支持张,以保护他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但是在这个时候,虽然日本当局已经做出了支持张的决定,他们无法知道能够赢得谁的最后胜利,所以他们并没有急于出兵,但是他们还是在观望。

因此,当时日本对外发表了一个虚假的声明:“在中国国内问题上严格遵守中立,绝不偏袒一方或一派。”。但很快,日本就被自己的行为打了脸。

第二级

这个阶段是从连山战役后的12月5日到郭军攻打营口前的12月13日。此时,郭松龄的军队势如破竹,郭胜战败已成定局。在这种危急时刻,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公开插手武装事务,在张危难之际,迫使他签订新的卖国条约,以获取更大的权益。

在连山之战中,张的吉林军不堪一击,在的猛烈进攻下很快被击败。从此时的情况来看,郭松龄的军队占领沈阳只是时间问题。但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关东军开始第二次在沈阳集中兵力,占领了南满铁路的战略要地,并在附属地一公里范围内的主要交通线部署兵力,开始派遣侦察兵侦查郭军的动向。为了遏制郭军的行动,阻止郭军前进。

当然,日军此举无非是为了在东北地区获得更多的利益。因此,关东军司令白川方毅在部署军队的同时,派人到沈阳去见张,威胁他接受日方提出的各种要求。日本代表还表示,如果张同意这些要求,关东军将以中国军队不准沿南满铁路作战为由,阻止进入沈阳。而且,在必要的时候,日本甚至可以派兵保护张的安全,维护沈阳的公共秩序。

那么日军到底问了张什么呢?

1.日本臣民在东部三省和内蒙古享有商业租赁权;

2.岛屿间地区行政权力的转移;

3.吉敦铁路的延伸及其与朝鲜铁路的连接延伸至图们江以东;

4.属于陶畅路的县允许日本开设领事馆;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要求,无非是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中关于满蒙地位的第二条。当时,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大国之间的矛盾,关东军没有得到它想要的。这时,当张被孤立求助时,他被迫接受了这些条件。最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底盘,稳定自己在东北的势力,张签订了这个条约。

条约签订后,日本的军事干预具有双重意义,既可以保留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又可以进一步扩大这一特权。因此,在这个时候,日本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准备抵抗郭松龄的军队。

为了有效抵抗的进逼,日本当局一方面以书面警告的形式禁止郭、张在满铁沿线作战,另一方面从四面八方抽调兵力向沈阳集中。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原本计划逃往大连的张下定决心顽强抵抗。他的话是这样说的:“只要东三省还有一个兵,郭松龄就一定要被打败消灭……”

第三阶段

这个阶段从12月13日日军禁止郭军进入营口开始,到12月23日刘矩河决战结束。在这个阶段,日军直接参与了对郭松龄军队的镇压,在日军的直接军事干预下,郭松龄的军队最终失败。

我们知道,郭松龄主力攻占锦州后,郭俊第二集团军1500人的部队开始向满铁分局的终点站营口进军。当时,驻守营口的350人守军溃逃。然而,当郭军准备进入营口市时,却被日本驻营口领事拦住,并威胁郭俊第二集团军的将军说:“你不要以为这里只有一个营的宝蔡颖。我们在南满有两个师,在朝鲜有两个师,随时可以开。”12月14日,关东军司令发出警告,要求郭军必须后退30公里。

在日军的干扰下,郭军原本的战略部署被打乱了,而且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12月15日,在两军决战前夕,日军开始向张派兵。吴、、张、等人深信日本是后援,也决定与郭决斗,率领大军从黑龙江、吉林南下。此外,由于日军的入侵,对维护省内公共秩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部队得以减少留守部队的数量,并将其大部分集中在前线与郭作战。

最后,在张和日本关东军的联合压制下,郭松龄军冒着严寒,顽强战斗,但最终寡不敌众,败北。

摘要

综上所述,是从日本干预的角度对郭松龄战败原因的简单分析,仅供参考。当我们回顾这场战役时,如果张没有日本的支持,它是否会死是不确定的。因此,也有学者说,郭松龄不是被张打败的,而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打败的。

为您推荐:

为什么张死后九年才下葬

为什么郭松龄对他的崇拜置之不理

张为什么要在家乡祠堂里提供龙袍

谁是日本最忌讳的中国人

张手握40万大军。为什么被日本人称为灾难

东北王张去世九年后下葬

张对日本人有多狠

北洋军阀混战的时候有多少军阀

日军是不是杀了张

为您推荐:

为什么张死后九年才下葬

为什么郭松龄对他的崇拜置之不理

张为什么要在家乡祠堂里提供龙袍

谁是日本最忌讳的中国人

张手握40万大军。为什么被日本人称为灾难

东北王张去世九年后下葬

张对日本人有多狠

北洋军阀混战的时候有多少军阀

日军是不是杀了张

皇姑屯事件中张为何生而死

张麾下的五虎将是什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十里长街送总里理 十里长街送总里理这个场面的气氛是怎样的下一篇:日本的得将文化传承 这项源自中国的文化 却被日本继承并发扬光大 还成了日本的代名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