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王阳明语录 王阳明《传习录》十大经典语句

导语:王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于“良知”,王阳明体现“良知”精神的代表作是《列传》。《列传》堪称“心学”的开山之作,是我们了解王阳明、体悟心学大智慧必须阅读的经典。1.谦虚,有野心。分析:《易经》说天道失利而利谦,地道变利而流谦,

王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于“良知”,王阳明体现“良知”精神的代表作是《列传》。《列传》堪称“心学”的开山之作,是我们了解王阳明、体悟心学大智慧必须阅读的经典。

1.谦虚,有野心。

分析:《易经》说天道失利而利谦,地道变利而流谦,鬼神害利而乐,人性恨利而谦。天地不停运转,人不停前行,靠的就是“谦虚”。谦虚不是一种虚假的礼貌,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不断自强的态度。而宽广的胸怀,不仅是成熟和大气的体现,也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绝妙方法。

2.不是比无辜贵,而是比能改过贵。

分析:每个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经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正。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自新。孔子称赞颜回“不犯两次错误”,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我们应该严格对待自己的错误,并及时反思和纠正。只要别人的错误能及时改正,我们就应该宽容。

3.每个人的胸膛里都有一个圣人,但他不够自信,所以他埋葬了自己。

分析:这句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每个人都可以算是圣人,尧舜。第二层是,人要想成为圣人,必须求助于他人,把良心交给自己的内心,寻求一切的原则。

第三个层面是人们心中的“圣人”被自己不正当的行为和观念所埋没和掩盖。人要想圣洁,就必须摆脱这些掩盖内心的行为和想法。

4.那些不知道就失败的人。知道而不做就是一无所知。

分析: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一个很好的道理,却没有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知道这个道理,却没有真正用心去体会。巧合的是,伟大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有意作恶,但恶只来自无知。虽然王阳明在这里没有说恶,但他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是一致的。按照这种观点,如果一个人真的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善,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不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没有真正实现善;同样,坏人作恶是因为他们对善一无所知,或者没有真正意识到善。

5、人需要对事物咬牙,能站起来,能静而不动。

分析:有个学生问王阳明,我安静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好,思路很清晰,但是遇到什么事情就失去了立足点。为什么呢?王阳明说:“这是因为你只知道休息,却不努力自律。这样,事情就搞砸了。人们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训练自己,这样他们才能站稳、冷静和行动。人必须在事物中锻炼,在事物中努力学习会有帮助。如果你只爱安静,你会恐慌,永远不会进步。”这份安静的功夫,表面上是收敛,实则是放纵。"

6、虚灵并不是无知的,万事万物出来的时候一切都是合理的,而心外没有错。

分析:虚灵是指宇宙最初朦胧、混沌、原始的状态。从人的角度来看,虚拟精神是指人对自然和真理的回归,体现了一个人的真善美。它大多以一种境界和风格存在。在王阳明的例子中,虚灵大概和良知有着相同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达到“纯粹的正义”、“空无无知的精神”或“良知”的状态时,要小心,也就是当一个人的内心达到一个非常孤独、专一和空虚的时刻时,那么一切的真相就会自动出现。所以,心外无因,心外无物。所有向外界要东西的人都是在要鱼。

8、没有好,没有恶心,好又狠。知善恶是良心,以德报怨是好事。

分析:心无善恶。有善有恶,思想活跃。知善知恶是一种善知。善行和除恶务尽都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认识上的。王阳明把“心”的本质浓缩成这四句二十八字。他认为“良知”是心的本体,没有善恶的心才是不被私欲遮蔽的心。这就是“正义”,在“情感”之中,就是“无善恶”,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而当人有精神活动的时候,把这种观念加到事物上,这种观念就会有善恶之分。

当邪念上升时,人往往会在判断上犯错误,即在“意图”上犯错误,即不能正确区分善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心”也会犯错,从而“物”也会误入歧途。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背弃自己。努力让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只有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才能有正确的良心和正确的态度。只要我们能达到一颗没有私欲的心,我们心中的理其实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9.人生重病,只是一句骄傲的话。

分析:杨明先生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句骄傲的话”。一句“骄傲”是人生最大的问题。小时候骄纵,难免不孝顺;为人父母傲慢,必然不近人情;作为朋友傲慢必然是不诚实的。与谦虚相反,“骄傲”不屑与人交往,在学习上看不上别人,这似乎远在知识之上。因此,阳明先生告诫人们:“谦虚是万善之本,骄傲是万恶之首。”

10.良知是自然的精神。这些精灵,天生的,成了鬼,成了皇帝,从此都出来了,这真的是与事物格格不入。

分析:良知是创造的精神。这些精灵创造了天地,创造了鬼神和上帝,一切都是由它产生的,没有什么可以与之相比。

种树者必修根,植德者必修心。

分析:王阳明在书中对儿子说:“你在哪里是人,你就在哪里的心里;心地善良,是个好学者;心地邪恶,为人凶狠。像树的果实,心是蒂;Ti不好,果子就掉了。”心是根,它就像水果的茎。如果茎断了,果实会因为不成熟而掉落。做人做事最重要的是修心发明心。如果一个人内心的恶念超过了他的善念,那他一定是做了坏事;一个人的心不稳不稳,做不到事情。王阳明在这里用了种树的比喻,告诉我们内心是我们修德和做事的基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黄永玉现在的妻子 2020年5月8日:张梅溪逝世下一篇:辜汤生 民国怪人:辫子教授辜鸿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