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新学林 陈撄宁简介

导语:陈撄宁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陈撄宁简介陈撄宁原名芝香、圆山、紫秀,因喜爱《庄子》中提到的沪宁意境而改名为沪宁。生于安徽怀宁县,光绪六年十二月,1969年病逝。陈撄宁很小就在私立学校接受

陈撄宁简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原名芝香、圆山、紫秀,因喜爱《庄子》中提到的沪宁意境而改名为沪宁。生于安徽怀宁县,光绪六年十二月,1969年病逝。陈撄宁很小就在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十一岁时,她已经读完了所有的四书五经,非常有才华。因为多年的努力学习,他变得虚弱了。十五岁时,他患上了小儿肺结核。当时医生说治不好,于是学医,开始练习修仙的方法,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陈撄宁成仙的时间很早。他十岁时读了葛洪的《游仙传》,于是有了学仙的想法。但是他的父亲和长辈禁止他读道教和神仙的书,他直到生病才干涉,所以他可以自由地学习道教。除了学习中医理论和修仙之外,陈撄宁还从西方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后来虽然考上了安徽的高等教育机构,却因病辍学,没能毕业。

28岁时旧病复发后,陈撄宁知道自己学得还不够。在姐夫乔中山的支持下,他游历名山,到处寻找名僧。他认为佛教的修身方法偏重于心性,无助于身体健康,于是转而向道人学习,但收获甚微。三十二岁时,陈撄宁下定决心要自学书籍。他不仅花了三年时间在上海白云观读了5000多卷正统道藏,还花了三年时间读《大藏经》和拜访佛教僧侣。

公元1916年,正式与吴结婚,定居上海。他们建立了一个诊所。平日行医后,学习神仙学、养生学,教人修行,还和朋友一起从事烧外丸、扶鸾等宗教活动。1922年至1932年,、妻子及好友郑、、黄佳芝、谢素云、高等。,进行了元帝·丹法的实验,这被战争阻止了。

1933年7月1日,上海宜华堂好书公司老板张出资出版了《养好半月刊》,由任主编。陈撄宁为此写了大量文稿,违背了传统道教保守深奥的风格,毫无保留地详细回答读者来信,并公开发表问题和信件,试图让公众了解仙学。直到1937年秋,该刊才因战争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99期。1939年1月出版的《仙道月刊》延续了半月刊杂志,1941年8月再次停刊,前后共32期。除了在这两个刊物上阐述神仙思想外,陈撄宁还在1935年编辑出版了《道学书》和《初学女子道学书》。1937年5月,张、、许德德等人成立“丹道刻字社”,吴任社长,任顾问;1938年5月,张创办上海贤书院,由讲学,1941年6月结束。这一时期,编著或讲学的童话作品有《凌源大道白话歌注》、《黄庭经注》、《女丹经注》、《吴贞片》、《周》等。,等童话故事,聚焦外丹的《秦火若光》。

抗日战争时期,陈撄宁大力倡导将传统宗教文化的学术精髓作为抵御外侮、振奋人心的重要武器。1942年,陈撄宁提出了《复兴道教计划》,不仅要振兴道教,还要振兴民族和国家。这种观念被学者称为“长生救国论”或“道教文化救国论”。

1953年,应学生胡海牙的邀请,陈撄宁讲学中医和文献学,正式迁居杭州。同年,被浙江省政府任命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陈撄宁先是担任副总统和秘书长,后来当选总统。1961年,陈撄宁和许多人一起推动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1962年8月,他创办了《道教协会杂志》,即现在的中国道教。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撄宁就感叹“道教人才太少”,于是致力于培养人才。虽然“道教讲堂”和“道教研究院”的思想应运而生,但直到1962年9月“道教训练班”正式成立后才得以实现。尽管这些道教事业因文化大革命而终止,但它们对后来中国各地道教学院和道教教育机构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1988年,中国道教协会收集整理了陈撄宁的手稿、书信和诗歌,出版了《道教与养生》。陈撄宁的养生思想、针灸医学、神仙理论、对《太极传》的理解、对丹道经典的阐释和注释,大部分已由弟子胡海牙整理出版成《中国神仙学养生百科全书》、《神仙学必读》、《神仙学指南》、《陈撄宁神仙学要闻》等书。

台湾省也有人提倡陈撄宁的神仙学。1949年,许多研究长生不老的人随国民政府来到台湾,包括上海长生学院陈撄宁的学生袁杰贵。1963年由真善美出版社社长宋出资,袁杰贵任顾问,其弟子任编辑,出版《贤学》月刊;袁杰贵、徐伯英、易、宋等。,选编了《杨善半月刊》和《仙道月刊》,并于1978年出版了两卷《中国仙学》;1982年,许金忠等人创办了《仙道杂志》,同年创办了双月刊《仙道》。这三个出版物,无论是名称还是内容,都继承了陈撄宁的不朽概念。此外,真善美出版社还出版了许多道教书籍和神仙书籍,还出版了陈撄宁的作品。游仙之风在台湾逐渐兴起,宋代现代人可与萧并列为两大推动者。

陈撄宁曾在《养好半月刊》中这样描述自己:“幼时读儒书,二十岁学道,三十岁学佛,四十岁学道”;“正式导师有五位:北派两位,南派一位,隐仙派一位,儒派一位。虽然不能说他们属于某一派,但说到全真龙派,他们这几代人可以算是第十九轮人物派。陈撄宁关于佛教概念的文章曾多次在佛教杂志《情感》上发表。可见他对佛教也有着深刻的见解,在三教之间来去自如,没有任何障碍。在清末民初以来崇尚科学、注重实证的理性氛围下,道教的发展陷入困境。陈撄宁一生的思想都围绕着“神仙学问”展开,主张“道不同仙”,“重研究轻崇拜”。反而让人们更容易接受道教的核心内容,避免成为人们唾弃的迷信旧观念。陈撄宁非常重视道教的学术研究和道教人才的培养,大力提倡“神仙学”,广泛传播道教养生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吴瑞明

1.吴亚奎:《人生追求:陈撄宁与中国近代道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2.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简介》,《红岛》2009年第1期,第53-62页。

3.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简介》,《红岛》2009年第2期,第54-66页。

4.赖惠玲,“20世纪长生大师——陈撄宁长生养生思想研究”,台北:新学林,2014。

5.李:《1949-1990年台湾省永生史——永生与不死之考察》,赖宪宗、肖主编,台湾省永生信仰与丹岛文化,台北:博阳,2010年,第195-226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东晋葛洪 葛洪简介下一篇:张道陵简介 张道陵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