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论李德裕:几乎让大唐起死回生的名相 论李德裕:几乎让大唐起死回生的名相 为何最终功败垂成

导语:论李德裕:为什么功名差点让大唐起死回生最后失败?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盛唐的荣耀随着安史之乱而逐渐褪去,从此之后地方节度使权力日益膨胀,皇室的威风一去不复返,李唐王朝只能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勉强维持统治,最终走向灭亡。然而,在李唐王朝走向没落的过程中,并非没有机会重回盛世,尤其李德裕拜相期间,几乎已经令大唐起死回生,可惜最终功败垂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德裕字文饶,

论李德裕:为什么功名差点让大唐起死回生最后失败?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盛唐的荣耀随着安史之乱而逐渐褪去,从此之后地方节度使权力日益膨胀,皇室的威风一去不复返,李唐王朝只能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勉强维持统治,最终走向灭亡。然而,在李唐王朝走向没落的过程中,并非没有机会重回盛世,尤其李德裕拜相期间,几乎已经令大唐起死回生,可惜最终功败垂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德裕字文饶,出身以经术礼法为家学的山东旧世族赞皇李氏,是元和年间宰相李吉甫次子。他一生历经德宗至宣宗八朝,主政期间主持多种重要国策:朝中打击宦官势力,调整科举制度;朝外削弱藩镇势力,并加大边关守备,有效防御了回鹘的入侵。后人评价他: 李德裕是唐中世第一等人物,其才远过裴晋公,错综万务、应变开阖可与姚崇并立。 公元787年,即唐德宗贞元三年,李德裕在长安万年县安邑坊的住宅内降生。李德裕虽然出生于官宦人家,却几乎一直居无定所。五岁那年,父亲被贬为明州员外长史,他只好随父亲一起赶往明州;八岁那年,父亲升任忠州刺史,他也同往。后来父亲辗转于任郴州、饶州等地,他也跟着来回奔波。 尽管生活漂泊不定,李德裕在父亲的影响下,依旧「 ”有壮志”「 ”苦力于学”,他尤其精通《汉书》与《左传》。按照常理,年轻人有这样的才华应该参加科举,接着金榜题名,「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可他偏偏对科举厌恶,把与诸生一同参与科举视为耻辱。李德裕对科举的厌恶,也来自于父亲的影响,李吉甫认为进士科试题过于浮华,不切合实际。早年对科举的看法,为以后改革这一制度埋下了伏笔。 宪宗元和八年,李德裕因父恩萌补为秘书省校书郎。同年,性情耿直的李德裕为避嫌而辞去校书郎一职,辗转于多名节度使幕府充任幕僚。这一年,他在长安见到好友王起,并写诗相赠: 共怜独鹤青霞姿,瀛洲故山归已迟。仁者焉能效鸷鹗, 飞舞自合追长离。梧桐迥齐鳷鹊观,烟雨屡拂蛟龙旗。 鸿雁冲飙去不尽,寒声晚下天泉池。顾我蓬莱静无事, 玉版宝书藏众瑞。青编尽以汲冢来,科斗皆从鲁室至。 金门待诏何逍遥,名儒早问张子侨。王褒轶材晚始入, 宫女已能传洞箫。应令柏台长对户,别来相望独寥寥。 李德裕拜访朋友的时候正好赶上雨天,大雨滂沱未能消减李德裕想见朋友的兴致。两个人相谈甚欢,言语之中李德裕发现朋友已经入朝为官,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两人无法如以前那样无话不谈,于是李德裕写了这首诗表明了心迹。 穆宗继位之后,李德裕因早年就被当时还是太子的穆宗赏识而委以重任,「 ”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穆宗继位之初,「 ”怠荒于政”,于是很多皇亲国戚趁此机会干预朝政,以权谋私。李德裕对这种现象恨之入骨,向皇帝进言: 旧制,驸马都尉与要官禁不往来。开元中,诃督尤切,今乃公至宰相及大臣私第。是等无佗材,直泄漏禁密,交通中外耳。请白事宰相者,听至中书,无辄诣第。 李德裕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以驸马为首的皇亲国戚,这些人和宰相及各种高层官员勾结在一起,靠的并非是真才实学,只是利用宫中的秘密消息为筹码进行交换。即便是这些达官贵人,有公事理应到中书省等官署内解决,而不是私自会面。 穆宗虽然自己昏庸,但在任用人才和听取意见方面,还是有值得表扬之处,当穆宗看到李德裕的建议之后,史书上写道:「 ”帝然之”。 李德裕能力出众,秉公办事,既不徇私,也不越权,他从翰林学士迁为中书舍人,接着填补御史中丞空缺,治肃朝纲。就在李德裕一点一点实现自己抱负的时候,曾经与他父亲不和被罢黜的李逢吉突然回朝就任兵部尚书,李德裕因此外放为浙西观察使。 李德裕接任浙西观察使之后,发现前任窦易直将府库内的财物全部封赏给了将士,「 ”赀用空殚,而下益骄”。李德裕到任后,实施节俭的政策,「 ”虽俭而均,故士无怨”,「 ”留州所得,尽以赡军,虽施与不丰,将卒无怨”。李德裕到任两年后,不仅府库充盈,将士们也精神饱满,极具战斗力。 李德裕不仅治军有方,在治理地方政务上也颇有手段,敢于革除损害百姓的旧俗和陋俗。新唐书记载: 南方信禨巫,虽父母疠疾,子弃不敢养。 浙西很大一部分地区,当父母亲人病重时,便不敢继续养育而导致父母离开。这一违背人伦的做法,风俗积习甚深,流毒之广,令人发指。李德裕专门选择当地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老等有识之士,宣传了慈孝及患难与共的道德观念,并用法律来控制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接着李德裕又大刀阔斧破除非官方祭典认可的祠庙,这些祠堂劳民伤财,蚕食百姓收入,同时为了维持治安,对盗贼土匪进行了征剿,新唐书中对这一举措有详细的描述: 四郡之内,除淫祠一千一十所。又罢私邑山房一千四百六十,以清寇盗。 浙西的百姓有厚葬的习俗。从人性的角度考虑,这无可厚非,厚葬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可一旦这一习俗形成攀比,便失去了原本的意味,许多贫穷之家厚葬不起,不仅耗光了积蓄,那些富贵人家便借此机会以放高利贷发财: 器仗僭差,祭奠奢靡,仍以音乐,荣其送终。或结社相资,或息利自办,生产储蓄,为之皆空。 李德裕提出要严禁采用金、银等贵重物品装饰葬礼,「 ”其陈设乐音者,及葬物稍涉僭越者,并勒毁除······如有人犯者,并准法律科罪”。李德裕的所有举措不仅得到了百姓的认可,皇帝也「 ”优诏嘉之”。 穆宗去世之后,敬宗继位,这位小皇帝侈靡成性,李商隐专门写诗讽喻过他: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敬宗的奢华生活在这首诗完全展现出来,尤其是尾联,钱钟书先生说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德裕看到小皇帝的所作所为,忍不住上疏,提出了六点建议: 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罢献,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羣小也;六曰防微,讽伪游轻出也。 只可惜,皇帝虽然听了他的话,依旧我行我素。不仅如此,敬宗还迷恋上了道术,想要长生不老,先后四次下诏书要求李德裕推举当地的佛道高人,但是李德裕一人都没有推荐。后来,敬宗为自己的荒淫付出了代价,被人杀死,年仅十八岁。 如果有人认为李德裕不为敬宗推荐佛、道高人,是因为贬低佛道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李德裕对所有信仰都是一视同仁。僧人法融在浙西讲法圆寂之后,李德裕不仅为他修建宝塔以示尊重,还让好友刘禹锡在宝塔建成之后撰写序文。 文宗继位之后,李德裕本有机会入朝拜相,结果被人捷足先登,只好出任郑滑节度使,接着又官加检校兵部尚书、充剑南西川节度使并兼成都尹,开始坐镇西南。 当时成都南部的姚州、协州,西部的维州、松州都被南诏所占领。为防止南诏继续侵扰,李德裕「 ”复葺关防,缮完兵守”,「 ”筑杖义城,以制大度、青溪关之阻;作御侮城,以控荣经掎角势;作柔远城,以厄西山吐蕃;复邛崃关,徙巂州治台登,以夺蛮险”。 战争需要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李德裕一方面修筑军事工事,另一方面对内政进行了整合。原本西南地区所需要的粮草全部自于内地的漕运,漕运的航船取道嘉州、眉州一路运至大度水。这里存在一个问题,粮食到达的时候大多数为夏季,很多人因为水土不服而死掉了,不仅劳民伤财,也影响边关的战事。李德裕修改为从邛州、雅州向蜀中运粮,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李德裕经略西南成效显着,南诏和吐蕃对此心生怨恨,「 ”南诏请还所俘掠四千人,吐蕃维州将悉怛谋以城降”。李德裕就此事上奏朝廷。 文宗让大臣商议此事,牛僧孺认为不应该接受吐蕃维州将领悉怛谋的投降。他认为吐蕃面积广大,维州地理位置偏远,对吐蕃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吐蕃如果想要进军,很容易就可以攻打至唐腹地,维州对大唐也没有帮助,所以不宜同意接受维州将领的投降。 李德裕后来又给文宗上疏,他说维州的地理位置不论是对吐蕃还是唐廷都非常重要,维州城三面临江,不但是蜀中可以进击南诏和吐蕃的缓冲地带,也是吐蕃可以抵御唐廷的重要咽喉要道。如果现在依靠维州城布置防线,防御吐蕃和南诏则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也能威胁到失去维州保护的吐蕃城池。 文宗最后听了牛僧孺的话,归还了维州给吐蕃。 《资治通鉴》中对此事评论说唐与吐蕃刚刚建立好关系,就占据维州,无论是从利益或者义理上都是不对的。他认为当时李德裕说此事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牛僧孺则是从大义的角度出发,因此牛僧孺所言更符合他的看法。 明代史家王夫之在其着作《读通鉴论》中针对此事更为高明,反驳了自司马光开始一直以来抬高牛僧孺而贬低李德裕的看法,他写道: 乃所取于牛僧孺之言抑德裕者,曰诚信也。诚揭诚信以为标帜,则谋臣不能折,贞士不能违,可以慑服天下之口而莫能辩。虽然,岂其然哉?夫诚信者,中国邦交之守也。夷狄既踰防而为中夏之祸矣,殄之而不为不仁,夺之而不为不义,掩之而不为不信。使恤彼相欺之香火,而养患以危我社稷、杀掠我人民、毁裂我冠裳也······ 维州事件之后,文宗感觉对这件事处理的很不满意,于是罢黜牛僧孺,让李德裕入朝为相。李德裕为相之后,便开始针对一些不合理的旧制度进行改革。 整顿吏治 旧制,只有三省六部的官员才能在空闲期拜见执宰,其他官员非公事不能谒见。改革后百官有公事要拜见执宰,必须先通报于宪台。李德裕「 ”又罢京兆筑沙堤、两街上朝卫兵”。中书、尚书两省的官员为一己私利,可以将一些特权赋予富商。这些作为使得各地本土的小商贩所占据的市场被侵吞,利润被那些最富的商人所赚取。李德裕认为官员不能与民争利,因此废除了这项权力。 改革科举 李德裕建议科举以经术为重,进士科以经籍出发讨论现实问题为主,删去诗赋等浮华却不务实的题目,李德裕这个建议并非看不起诗赋,他本人也是诗赋大家,但是科举是选拔人才,过分追求诗赋的华丽,只会让人远离现实。当时,礼部将进士的名单呈给中书省复查,先将名单交由宰相过目,宰相同意后便可放榜。李德裕认为此举有增加流言的可能,也可能造成榜单的篡改。于是他下令进士榜单无需宰相审核,直接放榜。 缩减开支 针对李唐皇室成员以及开国贵胄之后,李德裕认为那些人生养在深宫没有好处,不仅一无所成,而且浪费国家税收,可以让诸王出任各地为长官并检验他们的才能。 文宗看了这些建议之后全部采纳,并且着手落实。然而,缩减开支由于无法确定需要空出的职位,只好作罢。 正当李德裕一点一点革除国家弊病的时候,又一次在党争中失败,远离京师。等到他第二次拜相之后,达到了他一生事业的巅峰。 会昌元年二月,回鹘内乱,乌希特勒被立为乌介可汗,下属部落多次骚扰唐边境,李唐朝廷不知道回鹘内乱始末,因此一方面派遣使节前去宣旨,警告回鹘一方不要再动刀兵,另一方面让唐军固守边疆,没有命令不要和回鹘动手。 同年八月,李唐王朝终于了解到回鹘动乱的来龙去脉:乌介可汗新立以及和亲的太和公主被转移到其他地方。 「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李德裕想到对付回鹘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策,以攻心为主。 当然李德裕绝非完全放心回鹘不会入侵,在攻心的同时,他暗地里召集太原和振武军的骑兵在边境处,提防回鹘的突然进军。 李德裕受到武宗的信任,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短短数年,外攘回鹘,内平泽潞;更严肃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制驭宦官,使朝政为之一新。重振大唐国威似乎已经指日可待,而李德裕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唐宣宗继位之后,害怕大权旁落,立马罢免了李德裕。李德裕从荆南节度使、东都留守、潮州司马,最终流放到海南岛,贬为崖州司户参军。 即便如此,李德裕依旧「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在海南宣讲儒学,化愈百姓,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李德裕一生都想着报效朝廷,到了晚年却贫困交加。他在给亲戚的信中写道: 天地穷人,物情所弃,虽有骨肉,亦无音书,平生旧知,无复吊问······大海之中,无人拯恤,资储荡尽,家事一空,百口嗷然,往往绝食,块独穷悴,终日苦饥,唯恨垂没之年,须作馁而之鬼。十月末,伏枕七旬,药物陈裛,又无医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 大中三年十二月初十,病困交加的李德裕死于海南海口,享年六十三岁。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想着的依旧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长安: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正月十五是几月几日 2014元宵节是几月几日?元宵节的故事有哪些下一篇:关于友谊的格言 关于友谊的名言有哪些?15友谊名言名句大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