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苦尽甘来 苦尽甘来 刘裕终成执政官;龙游浅滩 挥师北伐谋破局

导语:经过努力,刘裕最终会成为执政官;龙游浅滩,出兵北伐破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剿灭桓氏之后,刘裕大权独揽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北府兵内部,何无忌与刘毅等人都是刘裕的同事,而非他的属下。如果刘裕在决策中出现了重大失误,何无忌与刘毅等人随时都有可能取代刘裕的地位。 再看得稍微远一点:司马元显喜欢吃独食,被收拾掉了;桓玄喜欢吃独食,也被收拾掉了。如果刘裕不吸取前面

经过努力,刘裕最终会成为执政官;龙游浅滩,出兵北伐破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剿灭桓氏之后,刘裕大权独揽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北府兵内部,何无忌与刘毅等人都是刘裕的同事,而非他的属下。如果刘裕在决策中出现了重大失误,何无忌与刘毅等人随时都有可能取代刘裕的地位。 再看得稍微远一点:司马元显喜欢吃独食,被收拾掉了;桓玄喜欢吃独食,也被收拾掉了。如果刘裕不吸取前面两位的教训,继续吃独食,他肯定也会被别人收拾掉的。 有人说:刘裕能力排众议提拔王谧,这足以证明他此时实力超群。 实际上,王谧之所以能成为执政官,是因为他在豪门士族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绝不是因为他与刘裕有什么身后的私人感情。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王谧成为执政官之后,并不是看刘裕脸色行事的。 除掉桓氏之后,北府势力和豪门士族开始协商如何分配权力。最初的方案由王谧等豪门士族拟定,总体而言就是削弱和打压北府势力。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涉及利益的时候,王谧并没有站在刘裕一方。 在此时的北府势力中,刘裕是一把手,刘毅是二把手。而在豪门士族拟定的权力分配方案中,刘裕被任命为徐州和青州刺史,刘毅被任命为兖州刺史。 徐州、青州和兖州听起来非常了不起,毕竟是三个州。可对于东晋而言,这三州加起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东晋的重要地盘是扬州、豫州、荆州和江州。 北府势力中最有权势的两位领导,居然只能联手控制这三个小地方,其中的削弱和打压不言而喻。再加上刘裕和刘毅本来也不是很和睦,这更有一种让两人相互牵制的意味。 对于这种结果,刘裕等人自然非常不满意。王谧也明白:这点利益不足以打动刘裕,所以他给了刘裕许多高级别官职。这些官职都有一个共同点:名头很吓人,实权没多少。 刘裕对此一再表示谦虚,表示自己没有能力担任这些高级别官职,希望中央政府让他回京口。是刘裕高风亮节吗?当然不是。刘裕只是在用这种方式传递一个信息:别跟我玩虚的。 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徐、青二州刺史如故。裕固让不受,加录尚书事,又不受,屡请归籓。——《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 刘裕一再拒绝,王谧等人就请皇帝亲自去刘裕府上劝说,无效;王谧等人又伙同众多高官一起去刘裕府上劝说,没用。这样折腾了将近一个月,王谧等人无奈地做出了让步:让刘裕一人独自掌管徐州、青州和兖州,刘毅、何无忌和刘道规也获得了新的任命。 诏百官敦劝,帝亲幸其第。裕惶惧,复诣阙陈请,乃听归籓。——《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 王谧等人拟定出这种权力分配方案,就是希望实现豪门士族的利益最大化。这样一个豪门士族的代表人物,又岂是刘裕所能掌控的?王谧等人后来的妥协,也绝不是在唱双簧。此时的豪门士族虽然衰弱,却也不是刘裕能够拿捏的;此时的东晋虽然势弱,却也不是刘裕所能操纵的。 如果进行一番纵向对比,此时的刘裕顶多也就和刘牢之的实力相当。 再看此时的东晋格局:徐州、兖州和青州刺史是刘裕,豫州刺史是刘毅;江州刺史是何无忌;荆州刺史是刘道规。 根据这个格局,我们可以说豪门士族已经处于北府势力的包围之中,也可以说豪门士族管理中央,北府势力占据地方。 这个格局好不好?其实还行,因为在其后三年的时间里,双方相安无事。可三年之后,王谧因病去世,权力必将重新分配,这个格局也随时面临散架的风险。 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就是:王谧去世之后,谁来担任下一任执政官呢? 对此,豪门士族拟定了两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非常简单:让谢安的孙子谢混出任执政官。谢氏属于标准的豪门士族,死一个王谧,上一个谢混,之前的格局就有可能继续维持。 第二套方案相对复杂:让刘裕在丹徒兼任扬州刺史,把朝廷内务交给孟昶。这套方案表面上对豪门士族不利,实际上却更有利于豪门士族暗中行动。 在我看来:豪门士族最初的选择应该是第一套方案。他们作为既得利益集团,肯定是能不折腾就不折腾。 但随着刘裕主动竞争执政官位置,第一套方案显然无法执行了。因为以刘裕当时的实力、地位和影响力,如果他真的豁出去非要竞争这个执政官的位置,谁又能拒绝呢? 在刘裕的「 ”建议”之下,第二套方案最终被敲定。很多人又据此发表神论:刘裕权势滔天! 政治斗争绝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懂得因势利导。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详细分析过王导与庾亮相争,庾亮把所有表面上的好处全部捞走了,最后反而处处受制于王导。 优秀的政治家,一定会时刻强迫自己理性思考问题。便宜不是越多越好,吃亏也不见得就是沉重打击。 此前的东晋,就像一个由众多股东联合控股的集团公司,公司的高管都是各大股东的家族子弟。 现在的东晋,依然还是一个由众多股东联合控股的集团公司,但公司的高管已经全部换成了职业经理人。 这两种模式有区别吗?表面上看的确有。但从所有权上看,其实根本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表面上看,豪门士族已经全线败退,从中央到地方都是北府势力在当家。可实际上,只要血统论和门第论还占据统治地位,那几个军人就翻不了天。 随着刘裕的走马上任,他立刻发现一个尴尬的事实:自己好像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既然刘裕成了执政官,那都督三州的权力总该让出来了吧?这不仅是豪门士族的心声,就算在北府势力内部,持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 因为此时的刘裕实在是过于强大,如果不加限制,无论是豪门士族还是北府势力的其他大佬,肯定都是没有安全感的。 在这种背景下,刘裕虽然成为了执政官,却失去了兖州和青州。新任兖州刺史是刘藩,他是刘毅的堂弟;新任青州刺史是诸葛长民,也是北府势力的一位大佬。 籓,兖州刺史毅之从弟也。——《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以诸葛长民为青州刺史,镇丹徒。——《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六 其次,就算刘裕成为了执政官,他就敢为所欲为了吗?事实显然不是如此。因为当刘裕在逐渐成长的时候,北府势力的二把手刘毅也没有歇着。 刘裕上任之后不久,就下达了一道命令:「 ”任命刘毅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卫将军倒也罢了,但开府的权力可是非常大的。一提起开府,我们想到的通常都是曹操、诸葛亮和司马懿这种顶级权臣。单看这段记载,我还以为东晋执政官是刘毅呢。 庚戌,以刘毅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刘毅获得开府的权力,这个权力是刘裕给的吗?显然不是。就算这个任命是刘裕下达的,也绝不是出自刘裕的本心。 刘裕为了一个执政官的位置,连兖州和青州都放弃了,应该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难道刘裕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就是为了提拔一个可以威胁到自己的刘毅?别开玩笑了! 在我看来:刘裕这次是真的失策了。表面上看,刘裕提升了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可实际上,刘裕这次是一头钻进了豪门士族的口袋里。 在地方上,刘裕还保留了一个徐州,但这个徐州被兖州和青州包围着;在中央政府,刘裕是执政官,但刘毅可以开府,声势并不弱于他。 很多人把此时的刘裕和司马懿相提并论,这可实在是高看此时的刘裕了。 高平陵之变结束之后,纵观曹魏朝堂,根本找不出一个可以与司马懿分庭抗礼的具体人物。再看此时的刘裕,谁敢说他能完全压制刘毅、何无忌和孟昶等人呢? 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氏虽然经历了几次挑战,但总体来说还是曹魏最具权势的家族。如果刘裕在此时去世,他身后的家族还有威胁刘毅、何无忌等人的力量吗?答案很明确:没有。 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谁敢说刘藩和诸葛长民不会想出什么歪招对徐州动手呢?谁敢说刘毅无法超越刘裕呢? 刘裕是个聪明人,他很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有多艰难,他也一直在想方设法地破局。 最好的破局方式是什么?答曰:战争。 只有发生战争,执政官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宣布国家处于战争状态; 只有处于战争状态,执政官才可以名正言顺地获得调动国家各项资源的权力; 只有获得了调动国家各项资源的权力,执政官才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亲信安插在重要岗位上; 只有把亲信安插在重要岗位上,执政官才可以拥有破局的力量。 战争说来就来,就在刘裕走投无路的时候,前线传来了南燕骚扰边境的消息。刘裕这下可是喜出望外,立刻请求率军北伐。 这次北伐是刘裕为了摆脱控制而做出的决定,也是刘裕迈向最终胜利的第一步。 第一步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开了个头而已。如果仅凭北伐胜利的结果,刘裕还是很难破局。 可就在刘裕北伐获胜之后,卢循和徐道覆起兵造反,把刘毅打得大败而逃。刘裕回师之后,重新整合资源,剿灭了卢循和徐道覆。 刘裕北伐得分、平叛得分,刘毅平叛失分。此消彼长之下,刘毅有点顶不住了。 刘裕很懂得「 ”乘胜追击”的道理,趁刘毅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套快速的组合拳打出,直接把刘毅打下了历史舞台。借着又继续发力,一举除掉了诸葛长民等人。 至此,刘裕才算真正拥有了和司马懿相提并论的资格。 往期相关文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年羹尧和隆科多帮助雍正继位为何突然倒台 难道雍正真的篡位了 年羹尧和隆科多帮助雍正继位为何突然倒台 难道雍正真的篡位了下一篇:窦抗是怎么死的 窦抗为何暴病而亡 窦抗是怎么死的 窦抗为何暴病而亡

文章评论